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 第37章 负熵与危机信息收集

“……随着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作为整个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确有承担起这种维持整个文明长久延续责任的必要。”

“有些东西,的确是可以不发挥作用,但不能没有。”

这位老领导沉思了一会儿,这样再对秦裕说了句。

其实,先前问秦裕这个研究院的名字,就已经是相当于表示同意设立这样一个研究院了。

此刻这位老领导所说的话,其实也是上面同意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是一个小国,那就真没有什么必要去考虑这种事情。

考虑人类文明整体的命运,是独属于大国的奢侈品。

毕竟,忧虑于人类文明整体危机对于国家的影响,也需要这个国家能够存在到那个时候。

就像是一个人,如果只能够活七十年,那实在没有必要考虑数百年之后的事情,

个体是这样,集体也是这样。

“秦教授,那就先将011研究所,还有先前秦教授你负责的末日基因库,归属于负熵研究院,秦教授你看怎么样?”

这位老领导再重新说道,

“这之外,在负熵研究院中,秦教授你还有什么希望设立的机构,或者说研究单位?”

对于老领导的前一个提议,秦裕没有什么意见,点了点头。

对于后一个问题,秦裕给出了一个回答,

“设立一个‘危机信息收集汇总部门吧’,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在每次大范围的灾难和危机发生之前,可能都早已经征兆。可能有些事情已经发生在这个世界的不同角落,但因为信息的分散,直到我们将它们摆在一起时,可能才能意识到,有什么正在发生。”

秦裕说了这样一段话过后,停顿了下,

“或者说,换一个名字,‘信息筛选,去噪,智能化研究所。’,在人类社会中,特别是进入到信息时间过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巨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形成的信息海洋,产生了巨大的‘信息噪音’,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淹没在噪音下。信息去噪智能化研究所的工作,或许能够为我们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些决策性信息,对超长期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一些帮助。”

在研究院里搞一些信息收集部门,显然职能不太合适。

那就换成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技术的研究机构好了。

正好,要想做到秦裕所说的那种信息收集程度的要求,

必须还是需要靠智能程序,ai大模型,人工智能,光靠人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只不过这个人工智能的研制目标是信息收集,信息筛选,而不是面向个体交互。

看着秦裕,这位老领导缓缓点了点头。

实际上,秦裕所说的这样一个危机信息收集汇总部门,有不少原本就存在的部门,研究单位,研究团队的作用都和这个危机信息收集部门重合。

比如说,地质类灾害,肯定有各区域的地质相关部门在保持着监测。

比如气象灾难,肯定也有气象部门在保持着关注。

比如天体灾难,各地的天文台,肯定也有注意宇宙空间的变化。

这本身就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个领域,需要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单位就能够独立完成的。

不过,也像是秦裕所说的,

这些部门,这些研究单位,主要关注的就是自己领域的变化,

而且对于危机的监测,很多时候只是这些研究单位研究工作中的副产品。

这种单独基于危机信息的跨领域汇总,有一个单独的研究所来负责,其实也不错。

能够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更全面的看到,这颗星球上,过去一段时间以及此时此刻都存在什么潜在危机,能够更长远的对未来做一个预期。

当然,前提是,这个研究所真得能够达到秦裕所描述的那样。

“秦教授,这个我们同意了。我们可以向负熵研究院协调一些信息领域,计算领域,智能领域的专家,同时协调不同部门,向负熵研究院开放获取相关信息的权限。”

这位老领导同意了。

事实上比起协调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研究员,

后面这个支持,其实对这个‘信息去噪智能化研究所’可能更重要。

要汇总筛选信息,前提也得有相关信息拿来汇总。

而有些信息,本身其实就是机密。

“谢谢。”

秦裕道了一声谢。

虽然可能没有上面支持,他大概最终还是会建立一个这样的‘负熵研究院’,

但至少在信息收集这件事情上,会变得麻烦许多。

危机信息收集,实际上也是此刻秦裕自己的一个重要需求。

他其实也缺乏一个更广泛,全面的信息收集渠道,

如果能够更加宏观全面的把握,未来人类文明和地球上可能会面临的危机,

他也能够更好的,在为此人类文明长久存在这件事情上,提前做一些事情,提前做一些决策。

“秦教授,您愿意为这份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应该我们感谢你。”

这位老领导摇了摇头,

对于秦裕自己来说,他这么做,完全是从自己出发做得考量。

但从旁人的角度上来看,秦裕希望建立负熵研究院,可实在是没有什么为自己私利的地方。

不管秦教授这么做,是否有受他的特殊的‘末日恐惧症’影响,

但这始终都是为人类文明整体计的伟大事业。

超级大脑足以让秦裕能够看明白这位老领导或者说其他人在想什么,

对此,秦裕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秦教授,除了这个信息去噪研究所之外,您还有什么其他需要的吗?”

秦裕摇了摇头,

“暂时这就够了。”

秦裕也没有打算一口吃成胖子,一下将负熵研究院膨胀成一个巨无霸。

作为一个开始,此刻的负熵研究院内,有011研究所,信息去噪智能化研究所,末日基因库,这三个,就已经足够了。

……

负熵研究院成立的事情,不管在未来如何。

在此刻看起来,似乎是没有太大影响和太大变化的。

上面对于成立负熵研究院这件事情的郑重其事,有一大半原因都是因为是秦裕要做这件事情。

此刻,负熵研究院成立之后的具体变化就只是,

011研究所的一众研究员们,知道了自己011研究所上面,多了一个上级研究院。

可负熵研究院也是秦裕教授负责,对他们来说,这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除此之外,就是负熵研究院另一个研究所,信息去噪智能化研究所也将在他们的研究所内工作。

实际上就相当于,011研究所再从国内其他研究单位,协调来了一些信息领域,智能领域的教授,研究员到011研究所内。

只不过,这些新的智能领域,信息领域的专家们,单独负责另外一个研究项目,和我们在研究工作上没有什么交集而已。

就负熵研究院目前的情况,显然是没有必要单独再有一个驻地的。

而新调来信息去噪智能化研究所的一众教授,研究员们,

收到的第一个研究任务,也是此后他们将长期持续下去的研究任务,

就是一个研制一个用于危机信息主动收集,汇总,去噪,分析的人工智能。

一众教授,研究员们适应的也挺快,毕竟能够来到这儿,他们之前本身就是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

当然,要想让信息去噪智能化研究所的作用,达到秦裕预想的那样,能够整合世界范围内所有信息,提前识别到危机的程度,

可能需要漫长的时间。

同时,这种事情可能最终,也不是说智能化研究所内部自己能够解决的。

可能需要人类文明整体在相关领域的整体进步才能够实现。

不过,万事开头难,秦裕对此也不是特别着急。

……

对于011研究所内原本就在的一众研究员们,

可能还是除了负熵研究院成立以外的另外两件事情,或者两个大的研究项目更重要一些。

而这两个研究项目,也是由秦裕直接参与,直接负责。

首先是‘环境改造植物或者适应性更强作物’这个项目的研究。

因为原本011研究所内,大多数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员,都是从事人体相关,至少也是动物相关的机制研究,

所以为了开展这个研究项目,011研究所在上面的协调下,也同样从不少单位挖了不少人。

这个过程倒也简单,基本就像是那位老领导说得那样,透露了是去秦裕手下,大部分研究员就二话不说同意了。

哪怕秦裕此前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现在这个研究项目的跨度有些大。

但至少,没有从哲学跨到生命科学大吧?

而即便是来的时候,还有一些疑虑,

在来到011研究所内,正式开始研究项目过后,这些研究员们也瞬间没有疑虑了。

对于任何一个新调来的研究员们来说,

秦教授就像是一个‘深渊’,怎么也看不到底的那种。

基本就是,所有人都跟不上秦教授思路的同时,也跟不上秦教授的知识广度。

相关研究领域涉及到的所有已知知识,在秦裕教授这里,就像是一些常识,随时都能够从这头贯穿到那一头。

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当上教授,正研究员的人,曾经肯定都是天之骄子,

但此刻,在面对秦裕时,依旧怀疑人生。

“秦教授,011研究所里那些做人体相关研究的,竟然没有想法将你的脑子‘扒开’,看看您的大脑究竟是什么结构。”

一位从事植物领域研究的研究员,看着秦裕时这样感慨了一句。

当然,也有研究员持有相反的意见,

“要扒开研究,也是秦裕教授自己研究,还有谁能够比秦教授自己在这方面更权威?”

“我倒是觉得,秦教授真得很适合去大学做一下教学工作。秦教授站在一个高屋建瓴的位置,这种整体性的,宏观的思维,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学习者,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而在从怀疑人生,到进一步感受了一下,011研究所‘传统的研究推进模式’过后,

一众研究员们,教授就更加欲罢不能了。

没有一个研究者,能够摆脱自己手里的研究项目,进度在飞速往前狂奔的痛快感觉,

更没有一个研究者,能够摆脱这种,不用‘思考太多’,只需要紧跟着秦裕教授的步伐,专注自己手里一个具体的研究工作,就能够不断冲破研究中不同难关的感觉。

……

“环境改造植物和适应性更强作物”的研究,是一个概念比较宽泛的概念,

整个研究项目也很大,细分起来,其实可以分作很多更细的研究课题。

而在秦裕的参与下,

整个011研究所内相关研究团队,最先选定的一个目标,

主要是一种‘新型耐旱类,有利于环境改造的植物。’。

这个课题的主要目标,

就是找到,或者说,改造出一种,

能够在后期形成的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区生存,大范围繁殖,快速生长的,

能够让荒漠,戈壁环境得到土壤化改良的,种植成本低廉的植物。

如果这样一种植物能够出现,

对于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些荒漠化土地,都能够起到极大的作用,

如果这些荒漠化土地全部都能够恢复,

意味着人类文明的生存空间,将被增大一大截。

即便对于一些天然就存在的沙漠,

考虑到这些天然沙漠在地球生态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降雨量过低的问题,既没有改变的必要,也没有改变的基础条件。

但哪怕是去掉这些天然沙漠,

一些年降雨量还不错的后期荒漠化地区,如果能够得到恢复,也已经是很大一片土地。

此前,

对于地球陆地上,不同的荒漠化地区,不同国家都有一些应对措施,

华国在这方面,更是取得过极其不错的成绩。

但就秦裕想要达到的目标来说,

先前那些对于荒漠的治理方式,所需要的时间还是过去漫长,成本还是过高。

如果想要更大范围彻底解决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需要一种成本更低廉,见效更快,效果更彻底的方式。

这也就是此刻011研究所这样环境改造植物研究项目的目标。

从这个目标植物需要达成的这些个单看还算可以接受,全加起来,更像是许愿的要求来看,

这个目标植物的研究,显然是不太容易。

不过,一众相关领域的研究员们,在011研究所内,在秦裕教授手下待了一段时间过后,

对此还是有些信心的。

实在是秦裕教授像是没有什么难题能够拦住他的姿态,

真是很难不让一众研究员们有底气。

就是不相信自己,他们也相信秦裕教授。

哪怕是这个待研究的植物需要满足的条件像是许愿,

但在秦教授的带领下,也未必不能够实现。

哪怕可能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一点。

……

公元时代32年,

被并入到负熵研究院内的011研究所,开始进行新的项目的研究。

011研究所的研究员们都是很自豪的。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并且很确定,他们正从事着一份伟大的事业。

在继人体繁育装置之后,他们正在进行的,依旧是能够改变世界的研究。

011研究所终将会再一次改变世界,

历史会记住他们,记住011研究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