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 第96章 地质模型

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第96章 地质模型

作者:一天一万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3:57 来源:小说旗

时间来到了284年。

伴随着在地下避难城市中,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先前确定的事情,恢复人类文明人口增长,并且在较短时间里,大幅度扩增人类文明种群基数的计划,

在这儿一年开始实行。

时隔近四年时间,从人体繁育装置中,首批再繁育出的婴儿在这一年的年初,于各地下避难城市内出生。

依旧是由社养局负责抚养这些孩子。

而在人类文明中,再有新的生命开始来到这个世界,

这一年里,整个人类文明看起来都要更富有生机了一些。

之前,为了应对末日危机的到来,人们暂停了使用人体繁育装置孕育新生儿,

这肯定是一个没有什么问题的选择,毕竟当时现有的人地下避难城市都塞不下了。

不过,许多时候,新的生命的确意味着新的希望。

在人类文明中有新生命诞生的情况下,许多人们都自然感觉到,

距离之前的末日危机,人类文明似乎又再远了一些。

即便在这个时候,

绝大多数人们,都还没有办法接触到那些新生的孩子,

但哪怕仅仅只是在网络上看到这个消息,也由衷感到高兴。

“快快长大吧,孩子们,你们是人类在末日灾难之后诞生的第一批新生儿,人类文明的未来,最终还是会交替到你们手里。”

“……我倒是觉得,我们回到地表的计划得抓紧了啊,我们可以接受这些孩子就在地下避难城市中长大,但等到他们长大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回到地面了。”

“快了,快了,就等目前地表的情况稳定点,我们应该就要着手准备回到地表了。”

……

这一年,负熵研究院信息去噪研究所中,

危机预警程序中,那个之前上调到22%的短期类人类文明灭亡概率,重新回到了2%。

这个数值的意思,其实就是意味着,人类文明目前掌握的相关危机信息中,

已经没有太多能够威胁到人类文明存续的危机。

此刻地表还在持续的各种灾难,很难对于这个时代人类文明的继续存在造成太大的影响。

……

此刻,

再次虚化,秦裕从地下避难城市,来到了地表。

哪怕过去了快一年,

地表的许多景象,依旧没有发生什么改变。

灰蒙蒙的天空上,完全看不到太阳的存在,

一场已经持续了近一年的,带有一些腐蚀性的雨还在密集下着,

中间或许短暂停歇过,但从来没有来得及让地表重新干燥。

而地面,被冷却后火山熔岩覆盖的土地上,依旧看不到任何生机,

几乎没有什么植物,能够在这片焦土上自然生长起来。

空气中的味道,也不太好闻,一股浓郁的硫磺味混杂着其他一些味道。

漂浮在空气中的一些物质,和着那些不停歇的雨水,一起遮挡着近处远处的视线,

让这整个世界,都看起来更加昏暗而压抑。

踩着这地上的雨水,

秦裕算是在这儿大地之上散了散步,也思考着一些事情。

过去一年多时间,

由于整个地表生态的完全崩溃,大气中的含氧量还在进一步降低,

到目前,已经只剩下百分之七的含氧量。

地表的地质活动,到今天依旧剧烈,

就秦裕在这儿地表待得一会儿,就感受到了附近不止一次的地动山摇。

望向远处,秦裕停顿了一阵目光。

然后重新虚化,回到了地下避难城。

……

地下避难城市内,生活区区域01区的一处公共活动区域。

最开始基本就是为了避免长期处于这地下的人们患上严重心理疾病而建造的,

末日危机到来时,还曾经短暂塞了不少人居住。

到后来末日危机过去,地下避难城市中生产力发展,这处公共活动区域的范围也已经被扩大了不少。

身处其中,

这基本就是一个不小的公园,

有一片斜坡草坪,有一个人工湖,有一片林荫。

整个空间很开阔,有意的设计,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没有办法那么容易看到这个空间另一侧的内壁。

穹顶之上,是高度模拟仿真的天空景象。

可以说,

待在这里,比在真得地面,都更像是在地面。

此刻,

这个地下避难城中的公园里,人虽然不少,但还算幽静。

从地表返回的秦裕,换了张面孔,也没有人能够认出他,

他在这里,也同样走了走。

这基本,也就是此刻地表和地下避难城市中的现状。

……

时间,来到了这一年的八月。

负熵研究院能动研究所,在秦裕的参与下,

完成了首座基于氦3聚变装置的,电推进引擎的建造。

由于各地下避难城市之间物资交换的困难,造成各区域的智能工业集群的协作困难,

导致了这首座电推进引擎制造的速度对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有些偏慢了。

不过对于人们来说,也没有关系,本质上,此刻的电推进引擎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

为了整个电推进引擎的研制,

在秦裕的带领下,能动所一众研究团队,以及其他各研究所研究人员配合,

首先在作为电推进引擎能源部分的氦3聚变装置上再做了一些改进,

此前末日危机之前,月面氦3聚变反应堆运行成功,实际上也为氦3聚变反应堆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不少数据,

只不过当时,负熵研究院的重心就不在这方面,一切优先为了应对末日危机准备。

此刻,末日危机过去,依赖先前月面氦3反应堆运行实验提供的数据,

秦裕带领着一众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再将新的氦3聚变装置整体规模,再度缩小了不少。

这也是此刻首座电推进引擎制造的基础。

同一月,

再首座电推进引擎完成制造过后,

负熵研究院能动研究所,对该电推进引擎进行了试机实验。

……

不考虑利用电推进引擎运行的整个电推进飞船,

仅仅此刻考虑电推进引擎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

对于这座,暂时被命名为dt01的电推进引擎的首次尝试,

即便是有秦裕参与,这整个电推进引擎系统,也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一飞冲天’。

它的推重比,还远远达不到一。

但,仍旧在这次的dt01电推进引擎首次试机试验过程中,

人类文明在电推进技术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dt01电推进系统产生的直接推力,达到了吨级。

虽然远远还没有办法推着其引擎本身乃至电推进飞船从地面升空,

但依旧已经是一个夸张的成绩。

这个数据,事实上在太空环境下,已经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如果搭载于来往于地月之间的,不进入大气层的巨型飞船上,

dt01电推进系统,已经能够满足这种宇宙空间中飞船的推进需要。

只是目前,在末日危机之后,人类文明最紧要的应用场景并不是在这上面。

而在大气层内使用dt01电推进系统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其本身的自重有些过大了。

而最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推进。

这一年,在这个问题上,负熵研究院在秦裕的带领下,继续做着一些努力。

……

284年,

就按照原本的计划,人类文明如期完成了一亿人口的增加,

人口总数来到了21亿人。

可以预期,在这种人口暴增计划下,

未来一段时间,人类文明的社会平均年龄将维持在一个较年轻的状态。

同样的,

由于负熵研究院在人类文明的位置愈加特殊,

这一年,负熵研究院的总研究员人数还在继续朝着百万大关靠近。

而事实上,负熵研究院内的研究人员,

也已经不光是局限于011研究所,能动所,材料所,信息去噪所,地质研究所直接涉及到的领域,

像是物理,化学,数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团队,事实上也都是存在的,只是暂时还没有专门设立新的研究所。

整个人类社会,事实上也在朝着原本预期的那样,朝着一个‘超级研究所’转变。

各领域的最优秀的研究人员进入负熵研究院,从事各重要领域的研究,

天赋一般或者说不那么卓越的,也在负熵研究院外,某个自己选择的分支领域,细分领域做着研究工作。

……

285年,

除了秦裕主要参与的能动所的研究项目之外,

这些年,负熵研究院其他各研究所也都忙碌着。

其中,地质研究所。

先前原本就在进行着的主要项目,将强人工智能,智能程序引入地质活动研究的项目在这儿末日危机之后进一步扩大了。

此刻影响着人类文明没有立即回到地表,重建生态的直接原因,

地表此刻在2801小行星撞击之后的衍生灾难,基本都能够正好和地质研究所负责的领域对上。

从事和防范地质方面的灾难,是从秦裕建立负熵研究院下的地质研究所开始,

地质研究所直接承担的使命。

在这段时间里,利用各地下避难城内的部分生产力,

地质研究所,几乎在满世界,大量火山喷发区域,地质活动剧烈区域的地表乃至于地下深处,

安装了大量的监测仪器,来监测此刻异常活跃的地质活动。

此刻2801小行星撞击之后,异常活跃的地质活动,客观上实际给地质研究所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

结合这些数据,引入强人工智能,

地质研究所旨在建立一个地球地质活动模型,以通过现有地质活动情况,预测各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的地质活动情况,

这个未来一段时间也不用多长,哪怕是能够提前一个小时,十分钟预测到,也有着极大的价值。

同时,也是监测着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之后,整个地球的地质活动走向,

给之后人类文明返回地表提供参考,以及之后解决这些异常地质活动问题,找一条可行性的出路。

这一年,

根据地质研究所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的大量数据,

可以确定的事情是,

在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之后,诱发的全球性异常地质活动,已经有逐渐放缓的趋势。

完全平息回到过往是不可能的,或者说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但度过最开始阶段的急性爆发期,短时间内,从目前的趋势来看,还是有希望的。

对于此刻,被迫待在地下避难城市中的人类文明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当相关消息在网络上发布时,人们也都为此发出了欢呼。

“……之前在地面上生活的时候,感觉好像就那样,现在失去了这个机会之后,我现在真得好想好想回到地面上去生活!”

“当时只道是寻常啊……我也一样,虽然地下避难城市里在越来越好,居住环境也没有那么压抑了,但我还是想要回去地面。”

“而且我还有点担心……下一代人在地下避难城市内,在地下长大,他们还会有像我们这么迫切的,回到地表的想法吗?”

……

286年,287年。

在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过去了四年多之后,

由负熵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监测到的地质活动趋势的走向,情况更加明朗了。

在将强人工智能初步引入了地质活动预测过后,按照目前收集到的大量数据,所建立的一个还有些粗糙的模型,

结合秦裕的偶尔的一些意见,

地质研究所,做出了一个比较果断的预测,

预期在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后的十年内,

也就是再过五年多时间内,地球异常地质活动的集中爆发期就将过去,

进入到一个将持续极长时间的‘平和进行’时期,

这个时期里,地球的一些异常猛烈的地质活动将减缓,频率降低。

虽然无可避免的,还是会不时有些影响。

但至少,不至于像之前那么夸张。

而人类文明,也不可能等到一切异常地质活动完全平静之后才回到地球。

秦裕等得了,人类文明中绝大多数人们也等不了。

哪怕才过去了四年多,

从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中幸存下来的人们,

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彻底征服这次末日危机了。

这不光是他们本身的期待,也事实上是背负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责任和使命。

这种情况下,

人们也需要开始考虑,对于地表一些问题的具体应对手段了。

在2801小行星撞击造成的一系列后续影响中,

已经发生的地形变化,被上涨海平面淹没的部分陆地,这些都不用先去管。

但地表想要在住人,

生态至少需要先恢复,大气环境也需要恢复。

目前的大气环境,除了秦裕这个绝对永生者,

实在是无法容纳任何人露天生存。

其次,还有目前的气候问题,这场已经持续了四年多的酸雨,终归是需要解决。

最后,全球性火山喷发的问题,也都需要解决。

作为整个人类文明中的科研核心,

接下来,负熵研究院在这些事情,可能也将还有的事情忙。

……

288年。

时隔数年时间,

基于材料领域,整体系统上的一些发展,

电推进技术上一些原本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负熵研究院,能源和动力研究所,

在秦裕的主导和参与下,再完成了电推进引擎技术上新的历史性突破。

一款暂时被命名为dt02的电推进系统,在这一年,通过强人工智能协调智能工业集群,被制造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