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 > 第84章 没有太大价值的可能

280年12月。

在秦裕的全身心投入下,

已经持续有一段时间的氦3聚变研究,终于有了一些眉目,

在材料技术突破之前,秦裕先在湍流理论的研究中,找到了突破口。

一个新的,更加完整的,湍流理论框架被秦裕拿了出来,

就如同最初,秦裕拿出了通用人工智能理论基础一样。

以这个湍流理论,借用智脑计划中强人工智能,利用了一些算力塔的算力,

秦裕找到了一个更加适用于氦3聚变装置中的湍流模型,能够实现对于聚变装置中等离子体更加有效,更加精妙的控制。

在以此,很快建设了一个聚变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过后,

实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证明了秦裕给出的理论预期。

这意味着,

氦3聚变的事情,已经解决了一半,就只剩下材料方面的问题了。

而这时候,

那位老领导,在忙碌中,也立刻再次造访了负熵研究院一次。

不过,并不是因为氦3聚变,或者说,并不仅仅是因为氦3聚变。

……

负熵研究院的会议室里,

老领导正在拿着一份秦裕递给他的报告,仔细翻看。

报告中,罗列了大量相关数据,

这位老领导并不是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自然是不太懂的。

但对于这份报告的结论,还是能够看懂的。

“呼……秦院士,您的意思是,我们有可能,能够影响到2801的行进轨迹?”

老领导伸手想要放下手里的报告,但最终还是止住动作,将它拿在了手里,

看向秦裕,老领导长吐了口气,然后这样问道。

“有理论上的可能,但避免不了最终还是会发生碰撞。”

秦裕先就这份报告内容,直接说明了最终判断。

这几个月以来,

虽然2801号小行星撞击地面的事情已经成为定论,

但秦裕也好,整个负熵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员们,研究团队也好,

其实依旧没有放弃对2801号小行星的研究,寻找破局的办法和可能。

而这几个月,随着2801号小行星的继续靠近,

人们通过各类观测装置,对于2801号小行星追踪过程中,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

在秦裕这儿,的确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可能。

说起来,这件事情其实和氦3聚变的研究也有密切的关系。

“麻烦秦院士您在简单说明一下吧。”

“简单来说的话,使用大功率的激光武器,击中2801小行星特定位置,使用激光武器释放的能量,对2801号小行星产生一点特定方向的微弱推力,从而对其行进方向有一些改变。”

秦裕简单描述了一下,

“目前我们有可能击中2801小行星的,就只有激光武器这一个可能。而目前,2801号小行星的行进轨迹,速度也都很稳定和规律,这决定了,在精密计算的前提下,我们是有在太空中击中2801号小行星可能的。”

“不过,受限于我们激光武器的技术水平,我们需要在2801号小行星继续靠近到一定范围之后,才能够进行这个击中过程。”

“同样,由于我们目前激光武器的技术水平,能够给这个2801号小行星施加的偏移力,实在是太过于微弱,即便是利用2801号小行星表面已有的一些情况,击中特定位置,也无法改变这一点。而击中时,其距离我们所在的地球,也已经没有多长时间的行程,这个过程中的微弱偏移,不足以让它改变对地球的撞击。”

这颗小行星极端的速度下,造成的人们发现它时,它距离和地面发生撞击已经没有剩下多久时间的情况,

很容易就让人忽略,这颗小行星距离地球的实际距离,在目前这个距离下,想要实现利用激光武器实现这个计划,基本是没有可能的。

“也就是说,理论上我们或许有对2801号小行星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但改变不了2801号小行星依旧会和地面发生碰撞的事实,只是碰撞的威力或许能够减少一点。”

秦裕再这样说了句。

这实际上是一个很简单而直白的计划,

而之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才提出来,显然是因为有一些其他问题。

听着秦裕的话,这位老领导沉思了一下,然后继续问道,

“那减少一些碰撞威力,乐观的情况下,结果是什么样的?”

“理想的情况下,2801号小行星不再会和地面正面碰撞,而是从地球上‘擦过去’。虽然依旧避免不了和地面发生部分撞击,但能量整体释放,会比先前小一些。”

“如果原先在碰撞下,地面基本所有动植物都将灭绝。那激光武器方案发挥作用的话,地面大概还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物种在这期间灭绝。”

“对于后期,我们恢复地面的生态和大气环境,会有不小的帮助。”

秦裕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即便计划成功,在地面上依旧是毁天灭地的景象,只是毁天灭地的不会像之前那么彻底。

相对的,躲在地下避难城市中的人们,安全程度也会上升一些。

“我明白了,秦院士。”

这位老领导点了点头,然后直接了当的问道,

“那秦院士,这个方案是有什么难题吗?”

“现目前的激光武器功率不够,先前提到的整个以激光武器为主的计划的前提基础,不是以现在的激光武器威力为标准,而是理想状态下的,能够实现的激光武器极限为标准。”

也就是说,需要有那么一个理想状态下实现了的激光武器,才能够有实现这个计划的可能。

而现在,这个激光武器还并没有实现,实现这个激光武器的状态,也不太那么理想。

老领导听懂了,然后再看着秦裕,等待着秦裕详细说明一下情况,

“我们需要在月面,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型激光武器,然后,以一个足够的能源系统,来支撑该激光武器的能量功率。”

“目前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无法提供支持吗?”

“以目前氘氚聚变反应堆的整体体量,可能很难完成在月面的建设。”

“虽然目前湍流理论的一些变化,或许能够一定程度上缩小氘氚巨型反应堆的体积,但在目前的运力技术上,压力依旧巨大。”

“此外,氘氚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功率,也还要差一些。”

此刻氘氚聚变反应堆足足几个体育场大,最高处高度超过两百米,

能够普及建设,完全依赖于这个时代夸张的生产力。

但稍微估算一下,就会知道,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的重量可能超过千万吨。

即便不考虑氘氚聚变反应堆中单个设备,单个部分的体积,

就重量,以目前每艘火箭仅两百吨的地月运载力,都不知道要耗费多少火箭。

“即便是以生产力,强行覆盖运力技术上的压力,以大量的运载火箭完成在月面上整个氘氚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占用的过多生产力,可能也会影响原本部分地下避难城市的建设,得不偿失。”

听着秦裕的话,老领导点了点头,听到这儿,其实他也已经想到,这个计划的核心在哪儿了。

“所以?”

“这项计划需要依赖于氦3聚变反应堆的实现。”

“在原本的预期中,氦3聚变反应堆的体积更加紧凑,要比目前的氘氚聚变反应堆小一些。”

“此外,按照计算,单个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提供的能量,也足以支撑这座理想状态下激光武器的激发。”

“那这种情况下,秦院士,你们的压力就很大了。氦3聚变反应堆能够在接下来剩下不到十五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研制吗?”

听着老领导的话,秦裕也没有大包大揽,科研本身就是一件不太确定的事情。

氦3聚变的研究本身也很困难,

虽然目前解决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但整个氦3聚变反应堆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还有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秦裕自己也只能说尽力。

想了想,秦裕只是对这位老领导说道,

“只能做一下尝试,不能抱有太多期望。从时间上来说,可能只能够越过地面的氦3聚变反应堆运行试验,直接在月面上,完成首座氦3聚变反应堆的建设,并完成首次运行。如果能够成功,这个首次完成运行的氦3聚变反应堆,就作为激光武器的能源支持。如果失败了,也就只能失败了,大概率不会再有二次建设,二次尝试的时间余量。”

秦裕的意思,其实就是有枣没枣先打两杆,

成功了也就成功了,成功了固然最好,但也直接做好失败预期。

反正失败了,也就原来一样,没有太多损失。

而能够在如此紧张的时间里,做现在这种尝试,

也是因为是在智能时代了。

如果是在智能时代之前,这种尝试想都不用想了,

即便是秦裕凭借他的‘超级大脑’,破解了氦3聚变技术中的一些难题,

如此短的时间里,人类文明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完成氦3聚变反应堆在月面的建造。

也就此刻智能时代,生产力足够的情况下,能够做一下这种尝试。

“行,秦院士,你们的方案,我们一定是支持的。”

“不过,就像是您所说的,这件事情本身想要成功,就需要各个环节都走在理想状态才能够实现。我们也不会要求,这个尝试一定成功,所以,秦院士你和负熵研究院中其他研究团队中研究员们,也不用有太大的压力。”

“本身,我们其实也没有想过,能够对2801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什么干涉,即便干涉计划没有成功,也不影响我们在这场末日危机,末日灾难中,文明继续延续下去。”

这位老领导,重新站起了身,伸出手,和秦裕的手握在了一起,表达了对秦裕和负熵研究院的支持。

秦裕点了点头,也没有说什么。

对于秦裕来说,这次尝试也就只是一个尝试,

因为即便是这次尝试成功,对2801号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件事情产生一点微弱的影响,

其实也改变不了,

那个时候,还在地面的人们,基本没有存活可能的现实。

这个计划成功与否,只是影响,后续人类恢复地球生态圈,恢复地面生存环境需要的时间。

……

时间,

很快来到了次年的二月,

在过去了六个月时间的情况下,

第一批开辟的地下避难城,已经完成了主体空间的开辟,以及主体支撑结构的建设。

不过,对于地下避难城来说,比起单纯主体结构的完成,‘内部装修’的工作量其实更大。

这里的‘内部装修’,自然是在开辟成功地下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一个地下避难城真正的功能。

首先,肯定是要让地下避难城内,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点看起来容易,在地底深处,这个此后将基本封闭的空间里,其实也比较复杂。

从空间温度,到空气比例含量,都需要人为去调节,去设计一整套生存环境维持系统去运转。

不过还好,人类文明有可控核聚变反应堆,有足够的能源去支撑这一整套的复杂系统的长久运行,

也有智能程序,强人工智能,能够直接参与这份工作。

然后,在基础环境的建立之后,

就是工业集群,工业区域的迁移和建立了。

除了容纳人们生存之外,容纳整个大量工业设施,工业集群,也是这些地下避难城关键作用之一。

这些工业集群,将是人类文明能够在地下,将文明继续维持的关键。

也是人类文明在灾难过后,快速重新返回地面的基础。

在此外,就是一些大量将要储存到地下避难城内的基础物资的运入了。

不过,

在这个过程中,负熵研究院内,一个机构也在其中一期就最先搬到了首批地下避难城内。

这个机构就是末日基因库。

一个由秦裕创立,专门为末日而存在的地方。

在末日基因库里,储存了几乎所有人类文明发现的生物的基因,胚胎,种子。

包括了人类的基因。

每年,一些新物种被发现时,末日基因库也会专门将这些新物种的种子和基因储存起来,

之前,造成人类文明第一次末日危机的236藻类,在末日基因库中也有储存。

此前,011研究所内,在生物领域研究出来的东西,末日基因库里也有备份,

像最初的裕类菌,都在末日基因库里有存在。

此外,末日基因库里还保存着一些人体繁育装置。

在智能时代到来之后,末日基因库也接入了智能程序,接入了强人工智能。

理论上来说,

如果人类文明真得灭绝,那强人工智能就会启动末日基因库,重建文明。

强人工智能所在算力塔中储存的其他知识,工业数据,也将让人类文明在极短时间里,卷土重来。

这其实也算是,秦裕这个‘末日恐惧症患者’,给整个人类文明添得多重保险了。

只要不是一瞬间,将人类文明连带着所有工业设施全部抹去,

那人类文明迟早都能够从这片土地上重新复活。

而同样的时间里,

在地下避难城的建设推进的同时,

秦裕自然是主要专注着材料领域的研究,

借用了算力塔的部分算力,从计算材料学出发,

秦裕做着一些尝试。

2801号小行星撞击倒计时13个月,

这一个月,人类文明依旧紧张为应对末日做着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