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 第853章 浩然同光

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第853章 浩然同光

作者:King陈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3:14 来源:小说旗

(一) 雪夜叩门

齐地的雪下得急。

陈墨站在临淄城外的孟庙前,望着朱漆大门上“亚圣”二字被积雪覆盖,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越的响。他能感觉到,庙内的“浩然之气”如活物般翻涌——那是孟子去世后,其思想与精神凝聚的灵韵,此刻正因某种执念而剧烈波动。

“陈先生。”

熟悉的女声从身后传来。苏九娘裹着狐裘,捧着一个青铜食盒,发间插着的玉簪映着雪光,“孟庙的守庙人说,三日前开始,庙后的‘养气井’就不断冒出热气,井水里还浮着竹简的残片……像是有人在里面‘说话’。”

陈墨的瞳孔微缩。他能感知到,那口井里涌出的不是普通的地热,而是“浩然之气”的具象化——带着孟子的执念,穿透千年风雪,向他发出了“邀请”。

“进去吧。”他推开半掩的庙门,积雪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响。

(二) 养气井的对话

庙后庭院的梅树开得正好,红梅映着白雪,像一团跳动的火。

井边围着一圈青石板,中央的井口冒着白汽,水面浮着半卷《孟子》残简,上面的字迹竟在缓缓流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子舆(孟子字)。”陈墨对着井口轻唤。

水面突然炸开。一道青灰色的光柱冲天而起,在半空凝成孟子的虚影。他身着宽袖深衣,须发皆白却目光如炬,左胸位置浮动着团金色光雾——那是“浩然之气”的核心,右肩则缠绕着淡青色的“仁”纹,如藤蔓般舒展。

“亡灵之神,陈墨。”孟子的声音像晨钟,又像清泉,“你终于来了。”

陈墨抱拳:“亚圣有何指教?”

“非指教。”孟子抬手,虚影指尖凝聚的光雾在空中写出“仁”字,“我感知到你在现世游走,以亡灵之术延续‘存在’。可你可知,真正的‘存在’,不在生死,而在‘仁’?”

(三) 性善之辩

陈墨没有接话。他望着井中倒映的自己——黑色风衣被雪风吹得猎猎作响,胸前的暗金水晶流转着幽光,与他身后苏九娘的墨绿旗袍形成鲜明对比。

“亚圣认为,‘人性本善’。”他说,“可我在冥河渡口见过太多被怨恨吞噬的灵魂,在现世见过被**扭曲的‘善人’。若‘性本善’,为何会有恶?”

孟子的虚影微微颔首:“恶,是环境所迫,是物欲所蔽。就像种子本善,若落在石缝里,也会枯萎;若浇以清水,自会发芽。”他的光雾在“善”字旁添上“境”字,“所以我主张‘仁政’——用礼法约束物欲,用教化滋养善性,让‘善’有生长的土壤。”

“可你忘了。”陈墨的声音低沉,“有些‘土壤’本身就是毒的。就像被暴政碾碎的百姓,他们的‘善’被权贵踩进泥里,难道要怪他们‘不善’?”

孟子的虚影动了动。他身后的背景突然变化——不再是孟庙的梅树,而是变成了战国时期的战场:尸横遍野,孩童啼哭,老妇跪在路边啃树皮。

“你看。”他的声音带着悲怆,“这就是‘无仁政’的后果。我周游列国,见诸侯争霸,百姓易子而食,才知‘仁’不是空谈,是要‘保民而王’。”

陈墨的暗金旋涡突然旋转。他召出一面亡灵盾牌,盾牌表面浮现出无数被战火吞噬的灵魂——他们的表情不是怨恨,而是麻木。

“这些是被‘仁政’遗忘的人。”他说,“他们不是不‘善’,是连‘善’的机会都没有。你用‘仁’约束诸侯,却没看见,有些‘恶’,正是‘仁政’执行者的傲慢与偏见。”

孟子的虚影震了震。他身后的战场景象开始扭曲,露出里面蜷缩的、被铠甲压垮的老兵——那是他当年在魏国见过的士兵,因战功被封官,却因直言进谏被削去双足,最终在破庙中冻饿而死。

“我……”孟子的光雾出现裂痕,“我确实……忽略了他们。”

(四) 浩然同光

井中的热气突然暴涨。

孟子的虚影与陈墨的暗金旋涡开始交融。金色光雾与暗金光芒相互渗透,在半空形成太极图案——一阴一阳,一生一死,却意外地和谐。

“原来如此。”孟子轻笑,“我一直以为‘仁’是‘生’的极致,却忘了‘死’也是‘生’的一部分。就像这梅花,落英缤纷时,反而孕育着新的生机。”

陈墨的旋涡收敛。他能感觉到,孟子的“浩然之气”不再是压迫性的教条,而是化作温暖的春风,吹过他灵魂深处的每一道裂痕——那是他作为亡灵之神,因掌控生死而产生的孤独与疲惫。

“亚圣的‘仁’,不是‘拯救’,是‘看见’。”他说,“看见每个生命的重量,无论生死;看见每种存在的意义,无论善恶。”

孟子的虚影点头。他身后的背景彻底化作现世的景象:有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温馨,有学子挑灯夜读的执着,有老人晒着太阳回忆往事的安详——这些都是被“仁政”温柔包裹的“存在”。

“我曾以为,‘仁’是‘克己’。”孟子的声音变得柔和,“现在才懂,‘仁’是‘共情’。就像你看那些亡灵,他们需要的不是‘被拯救’,是‘被看见’。”

陈墨伸出手,胸前的暗金水晶与孟子的金色光雾同时亮起。两股力量交融的瞬间,井中浮出的《孟子》残简突然完整,上面的字迹变成了新的篇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五) 新的黎明

雪停了。

陈墨与苏九娘走出孟庙时,晨光正穿透云层,洒在红梅上,映得满院生辉。

“他走了?”苏九娘望着空荡荡的井边,轻声问。

“以另一种方式‘活’着。”陈墨捡起一片梅花,“他的‘浩然之气’化作了‘共情’的光芒,融入了这方天地。这才是真正的‘仁政’——不是用礼法束缚,而是用理解滋养。”

苏九娘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墨绿旗袍上的梅花瓣随着微风轻颤:“你说,现在的‘仁’该怎么守?”

“守‘人心’。”陈墨将梅花别在她的发间,“‘仁’不在典籍里,在每个普通人的心里。就像这梅花,若只想着‘按节气开放’,反而失了自然之美;若能让它自由绽放,哪怕早开三日、晚落五日,才是真正的‘春’。”

风又起了。

这一次,没有扭曲的怨魂,没有紊乱的法则。只有满庙的梅香与晨光,像一场迟到了千年的和解。

陈墨与苏九娘并肩走着,影子在阳光下交叠。

幽蓝与墨绿的光芒交织,如同两株并肩生长的树,根系相连,枝叶相映。

他们知道,真正的“仁”,从来不是高不可攀的训诫,而是融入血脉的共情;真正的“存在”,也不是非生即死的二元对立,而是所有生命共同编织的、名为“人间”的锦绣。

而这,或许才是孟子与陈墨跨越千年的对话,最终要告诉世人的答案。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