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 第706章 钟会加姜维VS邓艾

剑门关的风裹着铁锈味灌进陈墨的衣领时,他正蹲在关楼残损的雉堞上,用毛笔蘸着朱砂在青石板上画阵图。镇灵铃突然发出急促的嗡鸣——这次不是两股亡灵相撞,而是三团怨气像绞在一起的麻绳,在关前隘口纠缠不清。

\"伯约,你骗得我好苦!\"

嘶哑的吼声从关外传来。陈墨抬头,只见一团赤金色的雾气正撞向关楼的石柱,雾气里裹着半副玄铁甲胄,甲片上的云纹还沾着未干的血渍——那是钟会的亡灵。他生前总爱穿这种缀满金纹的\"显圣甲\",此刻却成了困住他的枷锁,每道甲缝都渗出暗红的怨气。

\"文伟,你以为我真的会助你复国?\"另一道声音从隘口深谷里浮起,带着三分冷笑七分悲怆。陈墨望去,一团青灰雾气正盘绕在古柏枝头,雾气中隐约可见半柄断剑,剑脊上的\"定军斩将\"四个字被磨得模糊——是姜维的亡灵。他的身影比生前更瘦,眼窝深陷如两个黑洞,里面燃着不肯熄灭的火。

而在更远处的江面上,一团幽蓝雾气正随波起伏。雾气里浮着件褪色的玄色披风,披风下露出截麻鞋,鞋帮上的补丁是当年邓艾偷渡阴平时,士兵们用破布缝的——那是邓艾的亡灵。他的面容模糊,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像两颗浸在冰水里的星子。

陈墨摸出七枚青铜钱抛向空中。钱眼连成北斗,却在触及三团亡灵时被震得叮当落地。\"三位前辈,\"他拍了拍裤脚站起,\"有什么恩怨,不妨说与我听。\"

钟会的赤金雾气突然暴涨,裹住了半座关楼。\"小友,你可知当年我在成都城楼?\"他的声音像刮过岩缝的风,\"司马昭派人来宣我入朝,说'钟司徒功高震主,该回京受赏'。我站在城楼上往下看,满街都是蜀地的百姓,他们跪在地上哭,说'魏军不杀,魏军不抢'——可我呢?我带着十万大军灭了蜀汉,功劳比邓艾大十倍,却连个成都城都坐不稳!\"雾气里浮出画面:成都宫殿里,司马昭的使者把诏书甩在他脚下,金漆的\"征还\"二字刺得他眼睛生疼。

姜维的青灰雾气突然凝成断剑,直指钟会。\"文伟,你少说漂亮话!\"他的声音像碎瓷划过石板,\"你在汉中练兵时,我就看出你有反心。你说'蜀地险远,不如据而有之',你说'司马昭非明主'——你不过是想自己当皇帝!\"断剑突然迸出火星,那是当年他在沓中屯田时,亲手种下的麦穗被大火焚毁的记忆,\"可你知不知道,我答应过丞相,要保蜀地百姓周全?\"

邓艾的幽蓝雾气轻轻托住断剑。他的身影逐渐清晰,连眉骨上的刀疤都看得见——那是他在洛阳被诬陷时,狱卒用铁链抽的。\"伯约,你当我不知?\"他的声音像江涛拍岸,\"你在成都拥立刘谌,不是为了复国,是为了稳住钟会。你那三千死士,不是要杀我,是要逼钟会动手,好趁乱保蜀地百姓。\"雾气里浮出绵竹战场的画面:他带着两千人冲破诸葛瞻的防线,铠甲被砍得稀烂,怀里还护着个抱着襁褓的妇人——那是蜀地老妇,求他把孩子带去洛阳,\"这娃叫阿福,他说长大要给丞相上香。\"

陈墨眯起眼。他能看见,钟会的亡灵核心是块虎符,刻着\"镇西\"二字,虎符里封着灭蜀时的捷报;姜维的核心是截断剑,剑柄缠着蜀锦,锦缎里塞着诸葛亮的《兵要望江南》手抄本;邓艾的核心是卷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安民策\",每一页都沾着绵竹百姓的血手印。三股怨气像三条河,表面波涛汹涌,底下却都在往同一个方向流——往蜀地百姓的炊烟里流。

\"文伟公,您说司马昭要夺您的权,可您可知,\"陈墨取出破妄钱,按在钟会的虎符上,\"您在洛阳的府第里,藏着蜀地工匠送的木牛流马?您让人把它们改成了灌溉机,能浇二十亩地的水。\"钟会的虎符突然裂开条缝,漏出点绿莹莹的光——那是被怨气掩盖的,他对农桑的在意。

\"伯约将军,您说钟会要反,可您可知,\"陈墨又将钱按在姜维的断剑上,\"您在剑阁布的八阵图,他把阵图拓下来,让人刻在洛阳的太学墙上?他说'这是我见过最妙的守国之策'。\"断剑上的血锈簌簌掉落,露出里面刻着的\"保民\"二字——那是诸葛亮临终前,用指甲在他剑鞘上划的。

\"阿福他...后来怎样了?\"邓艾的雾气突然颤抖起来。陈墨将钱按在他的竹简上,竹简里飘出张泛黄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谢谢邓将军,阿福会背《出师表》了\"。邓艾的眼泪滴在纸上,晕开一片墨痕:\"我在洛阳的牢里,总梦见这娃。他穿着粗布衫,举着根树枝当剑,喊我'邓叔叔'...\"

三团亡灵同时静止。钟会的赤金雾气里浮出成都百姓的笑脸,姜维的青灰雾气里渗出蜀锦的柔滑,邓艾的幽蓝雾气里飘起绵竹的稻香。陈墨看见,钟会的野心化作了对农桑的执着,姜维的执念沉淀成了对承诺的坚守,邓艾的冤屈升华成了对百姓的牵挂。

\"原来我们争了一辈子,\"钟会的声音轻得像叹息,\"争的都是如何让这方土地更好。\"

\"原来我们恨了一辈子,\"姜维的断剑化作麦穗,\"恨的都是没能护好这方百姓。\"

\"原来我们错了一辈子,\"邓艾的竹简化作书声,\"错的是没早点明白——家国的大义,从来都在田间地头。\"

晨雾漫过关楼时,三团亡灵的光开始交融。钟会的虎符、姜维的断剑、邓艾的竹简融成了一块玉牌,正面刻着\"镇蜀\",背面刻着\"安民\"。玉牌里飘出三缕光,分别化作:钟会蹲在田埂上教农夫改良犁铧,姜维在学堂里给孩童讲《出师表》,邓艾在江边教渔民造更结实的渔船。

\"三位前辈,\"陈墨对着空处抱拳,\"这玉牌...可愿留在人间?\"

风里传来三人的笑声,混着稻花的清香、书声的琅琅、江水的潺潺。\"就让它替我们守着蜀地吧。\"钟会说。\"替我们看着孩子们长大。\"姜维说。\"替我们告诉后人——\"邓艾的声音有些哽咽,\"天下太平,比什么都强。\"

陈墨将玉牌收进怀中。他望着远处的成都城,晨雾中已有炊烟升起,几个孩童追着纸鸢跑过青石板路,纸鸢上写着\"蜀地长安\"。他知道,这三缕亡灵不会消散——不是以怨气的形式,而是以更温暖的方式,融入每一寸被他们守护过的土地。

\"下次再见面,\"他对着山风轻声说,\"希望能看见你们在田埂上,和百姓一起割麦子。\"

镇灵铃在腰间轻轻摇晃,发出清越的声响。那声音穿过千年的剑门,飘向成都的茶肆,飘向绵竹的稻田,最后落进了每一户飘着炊烟的人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