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 第703章 神荀彧+韩信VS张良+萧何

黄泉渡的雾泛着青金色。

陈墨蹲在桥边,正用骨笛挑开一团纠缠的魂丝。那魂丝呈半透明的玉色,沾着若有若无的檀香味——是荀彧的持节玉碎了。他刚要召唤白骨匠来修补,身后突然响起清越的琴音,像松风过涧,又像剑鸣穿云。

\"小友又在摆弄这些残魂?\"

陈墨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那声音里带着三分孤高,七分清峻,连雾气都自动往两边分开。他转头,便见着青衫广袖的男子立在桥头,腰间悬着柄裹着布的长剑,剑穗是血红色的——正是\"兵仙\"韩信。而他脚边浮着七枚锈蚀的青铜符,每枚符上都刻着\"破赵定齐\"的字样,是当年韩信横扫天下的兵符。

\"韩将军。\"陈墨起身作揖,\"您这剑穗......\"

\"当年在长乐宫,吕后赐我白绫时系的。\"韩信抚过剑穗,布帛摩擦间发出细碎的声响,\"她说'将军功高震主,该懂些规矩'。可规矩?我背过《孙子兵法》三百六十卷,却没读过'功成身退'这四个字该怎么写。\"

桥的另一端突然传来书页翻动声。陈墨抬头,便见着雾气里走出个白衣男子,手持竹简,眉眼如深潭静水——是\"谋圣\"张良。他身后跟着个持玉笏的矮胖身影,腰间挂着串铜钥匙,正是\"汉初三杰\"之首萧何。

\"韩将军又在说胡话了。\"张良轻笑一声,竹简在他手中发出清响,\"当年在鸿门宴,若不是将军护着沛公闯帐,哪有后来的'约法三章'?倒是萧兄,当年在咸阳宫收的律条,怕比将军的兵符更烫手吧?\"

萧何的额头冒出细汗。他摸出腰间的律管,竹管上的朱漆已经剥落,露出里面刻着的\"连坐族诛\"等字样:\"张子房莫要取笑。当年我替沛公收秦宫库藏,别人要金要玉,我只拿这卷《秦律》。后来才知道......\"他的手指抚过律管上的刻痕,\"这律条里写的,哪是治国之道?是无数百姓的血。\"

陈墨的骨笛突然发出嗡鸣。他看见四道半透明的身影从血河里浮起——荀彧的持节玉裂成三瓣,每瓣上都凝着\"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的血字;韩信的兵符化作七柄断剑,每柄剑刃都缠着\"狡兔死,走狗烹\"的咒文;张良的素书残页飘着,上面\"夫功者难成而易败\"的字迹正在渗血;萧何的律管裂开,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戍卒叫,函谷举\"的批注。

\"原来你们都在争。\"陈墨轻声说,\"争一个答案——当年那个在芒砀山斩蛇起义的少年,到底想要什么?\"

荀彧的身影突然凝实。他穿着那身绣着鹖鸟纹的深衣,手持持节玉,眉峰紧蹙:\"我要的是'王道'。汉家旗号下,该是井田制,是轻徭役,是'民为贵'的仁政。可如今......\"他的目光扫过韩信的断剑,\"将军破了四百年秦制,却换不来半寸安宁;张良画了三分天下,却躲进山林装神仙;萧何定了九章律,却成了百姓嘴里的'酷吏'。\"

韩信冷笑一声:\"王道?当年在巨鹿,我带着八百骑兵夜袭章邯营,杀得秦军弃甲丢盔。百姓举着火把追着我们跑,喊着'王师来了'。那才是王道!\"他的兵符突然发出刺耳鸣响,\"可等我打下齐地,要封个假齐王时,沛公的信里只写了'大丈夫当取义,何为假王'——他明明可以称帝,却偏要拿我的功劳当梯子!\"

张良的竹简\"啪\"地合上。他望着血河里自己的倒影,那里浮着博浪沙刺秦时的身影:\"我早说过,'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可沛公要的是天下,不是清名。\"他的指尖划过素书残页,\"后来我劝他封韩信为齐王,劝他烧栈道示弱,劝他在鸿沟议和......这些算计,哪是'谋圣'该做的?不过是帮他在权力的旋涡里多活几天。\"

萧何突然跪了下去。他的律管碎成粉末,落在血河里溅起浑浊的水花:\"我在栎阳管过粮仓,在咸阳收过秦简,在关中征过粮饷。我以为,只要把账算清楚,就能让百姓吃上饭。可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声音哽咽,\"那些被我催粮催死的农夫,那些被我关进大牢的抗租者,他们的怨气,比项羽的四十万大军还重。\"

陈墨摸出青铜令。令上的\"生死\"二字泛起暖光,将四人的身影笼罩其中。他这才看清,荀彧的持节玉里缠着根青绳——是他母亲临终前系上的,说\"阿彧要做个好人\";韩信的兵符里嵌着块玉牌——是他妹妹韩樱送的,刻着\"平安\"二字;张良的素书里夹着片梧桐叶——是黄石公在桥上给他的,说\"读此书可成大事\";萧何的律管里塞着粒稻种——是他在芒砀山时,农妇硬塞给他的,说\"留着,以后种良田\"。

\"原来你们都没忘。\"陈墨轻声说,\"没忘出发时的初心。\"

荀彧的手抚过持节玉上的青绳,眼泪滴在玉上,竟让裂痕开始愈合:\"我总以为,坚守理想就是对抗全世界。可我忘了,理想不该是块硬石头,该是条河——能载舟,也能润田。\"

韩信拾起地上的断剑,将它们拼成完整的剑形。兵符上的咒文突然变成金纹:\"我总想着用剑劈开天下,却忘了剑鞘才是保护剑的东西。沛公当年在鸿门替我挡酒,那不是防我,是护我。\"

张良展开竹简,用指尖蘸着自己的血,在\"功成身退\"四个字旁添了行小字:\"可退不是逃,是换个地方接着走。就像黄石公的书,不是要我当神仙,是要我记住'柔弱胜刚强'。\"

萧何捡起律管的碎片,用律条的铜片串成枚新的玉坠。稻种从管里滚出来,落在血河里,竟生根发芽,长出株嫩绿的秧苗:\"我总想着用律条管住人,却忘了律条该是保护人。就像当年在栎阳,我让百姓按工分粮,他们脸上的笑,比任何律条都好看。\"

血河突然翻涌。无数半透明的身影从河底浮起——是被荀彧理想耽误的老农,是被韩信战功累死的士卒,是被张良算计寒心的门客,是被萧何律条压弯的脊梁。他们的魂魄缠绕在四人身上,竟在四人背后凝成幅新的星图:北斗七星旁,多了颗最亮的星,名曰\"初心\"。

\"这是......\"

\"是众生相。\"陈墨张开双臂,星图在他头顶旋转,\"你们看,这里有荀公的田契,有韩将军的平安符,有张子房的梧桐叶,有萧相国的稻种。他们不是棋子,是活人!\"

四人的身影开始交融。荀彧的持节玉与韩信的剑穗缠在一起,张良的竹简夹着萧何的稻种,他们的影子在血河上交织,化作片温暖的霞光。霞光里飘出四句话:

\"王道不在典籍,在田间;\"

\"武功不在剑刃,在民心;\"

\"谋略不在算计,在守拙;\"

\"律法不在条文,在温度。\"

远处传来冥府判官的惊叹:\"四象锁魂阵......竟然解开了?\"

陈墨望着逐渐消散的霞光,摸了摸腰间的青铜令。令上的\"生死\"二字,此刻正泛着温柔的金光。

血河重新开始流淌,这次的水是甜的。陈墨看见,河底沉着块半透明的玉璧——是贾诩、司马懿、郭嘉、诸葛亮留下的幽冥璧,此刻里面的亡灵正在跳舞,跳的是他从未见过的、最欢快的舞,舞步里藏着\"芒砀斩蛇\"的豪情,\"隆中对\"的智慧,\"十面埋伏\"的壮阔,\"约法三章\"的温暖。

\"看来,该做的事,永远都不会晚。\"陈墨轻声说,转身走向桥尾。

晨雾里,他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对话:

\"文若,明日去芒砀山?我想看看你说的那片稻田。\"

\"子房且慢,我得先给萧兄带坛桂花酿——他从前总说我酒品差,这次要让他看看,我调的蜜饯酒,比他的药可甜多了。\"

\"韩将军,你这酒里该加些竹叶。\"

\"张子房莫要抢话,萧兄的律条里可写着'酒要满,心要宽'。\"

笑声混着血河的流水声,飘向渐亮的天空。陈墨摸了摸心口,那里有团火在烧——不是亡灵的怨气,是人心最本真的温度。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