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开局火种协定,但我能无限召唤 > 第553章 太平劫:张角渡海斩倭刀

第一章:东海潮生,残魂醒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台州的海面上,一艘破渔船正随波逐流。船篷下,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突然睁开眼,瞳孔里泛着幽绿磷火——那是被封印了三百年的张角残魂。

“这是……”他撑起身体,指尖触到船舷上的水渍,竟在木头上烙下“太平”二字。海风卷着咸湿的气息灌进来,他听见远处传来百姓的哭嚎:“倭寇!倭寇又来烧村了!”

张角的残魂剧烈颤抖。他想起黄巾起义时,自己举着“苍天已死”的大旗,喊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想起袁绍的“镜”字旗,想起邺城西市的互市烟火……原来三百年后,这天下仍未太平。

“太平……”他喃喃自语,残魂中突然浮现出《太平要术》的残卷。卷首页脚有一行血字:“汉家气数尽,太平当渡海。”

船尾的老渔夫突然打了个寒颤。他望着老者泛着绿光的眼睛,颤声问:“老丈……您是?”

张角摸出腰间半块“汉”字玉珏——那是他在黄巾起义时随身携带的信物,此刻正与渔夫怀中的青铜鱼符产生共鸣。鱼符上刻着“台州卫”三字,是明军驻军的信物。

“我是张角。”老者的声音沙哑却有力,“三百年前,我举义救民;今日,这倭寇祸乱,我再来救一次。”

---

第二章:海沙屯兵,义旗扬

张角随渔夫上了岸。台州的沙滩上,尸横遍野,房屋焦黑。几个穿号衣的明军正拖拽着百姓的尸体,为首的校尉骂骂咧咧:“这些贱民死了活该!倭寇说了,敢反抗的全屠村!”

“住口!”张角的残魂突然附在老渔夫身上,声音如洪钟,“你也是汉家儿郎,为何助纣为虐?”

校尉惊恐地后退,腰间的佩刀“当啷”落地。他望着老渔夫泛着绿光的眼睛,突然想起军中传闻:“近日有渔民见海上有绿光,说是‘海鬼显灵’。”

“跟我走。”张角拽起校尉的手腕,“你带我去见你们指挥使。倭寇的船在石浦港,我能破他们的阵。”

校尉本想挣扎,却见老渔夫的手指按在自己腕间,一道青绿色的光顺着血管钻入。他的瞳孔瞬间清明,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咱们的祖先是跟着张角将军打过黄巾的……”

“末将周铁牛,愿听将军调遣!”校尉突然单膝跪地,额头触地。

张角扶起他,残魂中浮现出《太平要术》的“聚兵诀”。他指向远处的山坳:“那里有三百猎户,五百盐工,他们都是被倭寇逼得家破人亡的人。你带他们来,我教他们用‘太平阵’。”

---

第三章:太平阵破,倭胆寒

三日后,石浦港外的海面上,千艘倭船如黑鸦般聚集。船头立着个戴鬼面的倭将,手持太刀,刀身上刻着“八幡大菩萨”——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九鬼嘉隆”的旗舰。

“唐人小儿,拿命来!”九鬼嘉隆挥刀下令,倭寇如潮水般涌上沙滩。他们的铠甲上沾着血污,刀枪上挂着百姓的头颅。

“太平阵,起!”张角的残魂站在沙滩中央的高台上,残卷中的“太平咒”化作金色光雾,笼罩着三百猎户与五百盐工。猎户们举起鸟铳,盐工们扛起晒盐的木耙,连老妇都攥着菜刀——他们的阵型看似杂乱,却在光雾中形成了完美的“困倭局”。

“放箭!”九鬼嘉隆大喝。倭寇的箭雨如蝗,却被光雾中的“太平旗”(用张角的旧旗改制)一一挡下。旗面上的“太平”二字泛着金光,箭簇触到旗面便化作青烟。

“火铳齐发!”周铁牛振臂一呼。猎户们的鸟铳同时轰鸣,铅弹穿透倭寇的皮甲。盐工们的木耙更绝——他们将晒盐的粗盐撒向倭寇,盐粒遇血凝结成块,黏在倭寇的刀枪上,让他们连挥刀都费劲。

最骇人的是张角的“火德”显灵。他的残魂融入光雾,化作一条青绿色的火龙,所过之处,倭寇的铠甲被烧出焦洞,战船的帆篷被烧得噼啪作响。九鬼嘉隆的鬼面被烧得变形,他惊恐地大喊:“这不是妖术!是……是天罚!”

“天罚?”张角的声音从火龙口中传出,“这是你们欠汉家的血债!”

---

第四章:倭首授首,民心归

九鬼嘉隆的旗舰“八幡丸”被火龙缠住,船帆起火,甲板崩裂。他挥刀砍断桅杆,却见张角的残魂已立在船头,手中握着半块“汉”字玉珏。

“你……你是张角?”九鬼嘉隆的声音发颤,“三百年前,我祖先曾与你交手……”

“你祖先?”张角的残魂冷笑,“我黄巾起义时,你祖先还在给平氏家族当武士!今日,我便让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武士道’!”

他抽出腰间的“火龙枪”(残魂凝聚的法器),枪尖点向九鬼嘉隆的咽喉。九鬼嘉隆想躲,却发现自己的身体被光雾定住,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

“噗!”火龙枪刺穿了九鬼嘉隆的胸膛。他的鬼面跌落,露出下面一张年轻的脸——竟与张角有七分相似。

“原来你是……”张角的残魂愣住。

“我是九鬼嘉隆的嫡子,九鬼时久。”年轻人咳出黑血,“我父亲说,汉家气数已尽,可我见了你们的阵……”他望着沙滩上的百姓,眼中闪过一丝愧疚,“原来……真正的武士,该守护百姓。”

张角的残魂沉默片刻,突然笑了:“你能明白便好。这柄枪,送给你。日后,用它护你的子民。”

九鬼时久接过枪,枪杆上的“太平”二字突然亮起金光。他望着远处的明军旗帜,突然跪地:“末将愿降!从此,九鬼家的船,只护东海渔民!”

---

第五章:潮退云收,太平续

石浦港的倭寇被全歼的消息传遍东南沿海。百姓们自发在海边立起“张角将军庙”,供桌上摆着刚煮的鱼粥——那是他们能拿出的最好的祭品。

周铁牛站在庙前,望着庙中张角的画像(画中人身着黄巾,手持火龙枪,身后是百姓举着“太平”旗)。他摸出怀中的“汉”字玉珏,与庙前的“太平碑”相碰,发出清越的鸣响。

“将军,”他轻声说,“倭寇虽退,可海上还有葡萄牙人的大船。他们带着更厉害的火炮,说要‘通商’。”

张角的残魂从画像中走出,残卷中的“观海诀”浮现在他眼前。他望着远处的海平线,那里有葡萄牙的“佛郎机”炮在闪光,有荷兰的“红毛鬼”在窥探,更有清朝的八旗军正在关外集结。

“太平……”他喃喃自语,“这天下,从来不是一人一时的太平。是要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刀枪能护自己。”

他转身看向周铁牛,残魂中的《太平要术》残卷自动展开,最后一页写着:“汉家儿郎,当以民心为甲,以仁义为刃。倭寇可破,夷狄可御,然最险者,是忘本之心。”

周铁牛握紧玉珏,望着庙外欢呼的百姓。他突然明白,张角将军从未离开——他活在每一个为百姓抗争的人心里,活在每一面“太平”旗里,活在每一声“赶走侵略者”的呐喊里。

海风卷起庙前的香灰,飘向大海。那里,一轮红日正从海平面升起,将“太平”二字染成金红色……

---

文化隐喻与历史呼应

- 张角的“渡海”:从黄巾起义到明末抗倭,张角的残魂跨越三百年,呼应了“天下分久必合,乱久必治”的历史规律。他的“太平”理念始终如一,强调“民心”才是真正的“天命”,而非帝王将相的权谋。

- 倭寇与“夷狄”:将倭寇的侵略与历史上匈奴、契丹的侵扰并置,强化“胡汉一家”的主题。九鬼时久的投降与“护渔民”的转变,暗示“夷狄”亦可被“民心”感化,为后续“四海归心”的太平盛世埋下伏笔。

- 《太平要术》的传承:残卷中的“聚兵诀”“太平咒”“观海诀”不仅是法术,更是“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张角将法术与民生结合,打破了“迷信”的标签,赋予其“仁政”的内核。

---

后续线索提示

- 葡萄牙的威胁:庙外海平线的“佛郎机”炮暗示殖民势力的崛起,为后续“中西方碰撞”的章节做铺垫。张角的“观海诀”或将指引后人用“民心”对抗殖民侵略。

- 九鬼家的传承:九鬼时久的“太平枪”将成为明末抗倭的重要武器,其家族也将成为“护海义士”的代表,延续张角的“太平”精神。

- 清朝的阴影:残卷中“最险者,是忘本之心”的警示,为后续“明清易代”的动荡埋下伏笔。张角的残魂或将转世为明末抗清义士,继续守护“汉家太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