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359章 长宁十三年夏,渤海堂前正典刑

英烈传奇 第359章 长宁十三年夏,渤海堂前正典刑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渤海的暑气,带着咸湿的海风,笼罩在秦王府的正堂。往日里用于议事的厅堂,今日却设起了临时的公堂,堂下黑压压挤满了人——有从大清县、保宁县赶来的百姓,有渤海本地的乡绅,也有龙天策特意请来的监察御史,气氛肃穆得让人喘不过气。

公堂正中的案后,端坐着七十七岁的龙天策。他没有穿常服,而是换上了一身象征着亲王身份的紫袍,须发虽白,眼神却锐利如刀,扫过堂下的两名犯人时,带着冰冷的威严。

堂下跪着的,正是被押解到渤海的陈宁与钱起。

押解受审:恶吏丑态毕露

陈宁和钱起被押来时,早已没了往日的嚣张。

陈宁穿着囚服,发髻散乱,脸上青一块紫一块——那是百姓在押解途中,偷偷扔石头砸的。他跪在地上,浑身发抖,眼神躲闪,不敢看龙天策,更不敢看堂下那些充满恨意的百姓。

“秦……秦王殿下,” 他声音发颤,试图挤出一丝谄媚的笑,“下官……下官是被冤枉的!那些都是百姓造谣,是污蔑!求殿下明察!”

“冤枉?” 龙天策还未开口,堂下就有百姓怒吼起来:“你这个陈烙铁!我儿子就是被你用烙铁烫死的!你还敢说冤枉?”

“我家的地被你霸占,妻子被逼死,你敢说没做过?”

愤怒的声浪如潮水般涌来,陈宁吓得面如土色,瘫在地上,嘴里胡乱喊着:“不是我……我不知道……”

另一边的钱起,倒是比陈宁“镇定”些。他梗着脖子,眼神阴鸷,看向龙天策时,带着一丝不甘与怨毒:“龙天策,你虽贵为亲王,却无权审我!我是朝廷命官,要审也该到长安刑部!”

“朝廷命官?” 龙天策冷笑一声,拿起案上的卷宗,“钱起,你看看这些,再说说你是不是‘朝廷命官’!”

他将卷宗扔到钱起面前,里面散落出的,是一张张百姓的证词、一幅幅受害者的画像、一本本记录着他搜刮钱财的账簿,还有那本沾满血腥的“剥皮名单”。

“这……这是伪造的!” 钱起眼神慌乱,却依旧嘴硬,“是这些刁民诬告我!我是为朝廷征税,是为了震慑宵小!”

“震慑宵小?” 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是从保宁县赶来的老乞丐。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堂前,指着钱起,老泪纵横:“你剥皮的时候,说我儿子‘通匪’,可我儿子才十三岁,连县城都没出过!你抢我家最后一袋粮食时,说‘为朝廷’,可那粮食是我老伴儿用命换来的救命粮啊!”

“还有我!” 大清县的张屠户,胳膊上还留着狰狞的烫伤疤痕,他指着陈宁,声音嘶哑:“我就欠了五文钱,你把我绑在刑房,用烙铁烫了三次,我老婆当场吓疯,孩子至今下落不明!你说你是冤枉的?你的心是石头做的吗?”

百姓们的控诉声此起彼伏,像一把把尖刀,刺向陈宁和钱起最后的伪装。

陈宁彻底崩溃了,趴在地上,涕泪横流:“我错了……我认罪……求殿下饶我一命……我把贪来的钱都交出来……”

钱起则被百姓的愤怒吓破了胆,瘫软在地,裤脚渗出湿痕,竟吓得尿了裤子。这等丑态,引得堂下百姓一阵鄙夷的唾骂。

龙天策看着眼前这两个丑态毕露的恶吏,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消失了。他原本还想,若他们有一丝悔悟,或许可留全尸,但此刻看来,他们的罪恶,早已不配为人。

铁证如山:老王爷怒判极刑

“陈宁,钱起,” 龙天策的声音在公堂回荡,清晰而冰冷,“你们可知罪?”

“知罪……知罪……” 陈宁磕头如捣蒜。

钱起牙关打颤,说不出话,只能拼命点头。

“好。” 龙天策拿起惊堂木,猛地一拍,“本王奉旨审理,证据确凿,今日便在此,为大清县、保宁县的百姓,讨一个公道!”

他看向陈宁,一字一句道:“陈宁,你在大清县,滥用烙铁,残害百姓,逼死良民一百三十七人,贪墨赋税折合白银二十万两,罪大恶极!本王判你——”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宁惊恐的脸:“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你最爱的烙铁,烫其四肢百骸,让你尝尝被烈火灼烧的滋味,最后斩立决,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不——!” 陈宁发出凄厉的惨叫,“殿下饶命!我不想被烙铁烫……”

堂下百姓却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好!就该这样!” “让他也尝尝被烫的滋味!”

龙天策没有理会陈宁的哀嚎,转向钱起,语气更冷:“钱起,你在保宁县,剥皮塞草,虐杀无辜百姓一百零九人,抄家灭门三十七户,贪墨钱财不计其数,手段之残忍,古今罕见!”

他拿起那本“剥皮名单”,狠狠摔在钱起面前:“你不是最爱剥皮吗?本王便判你——剥皮塞草,悬挂于大清县、保宁县城门各三日,让两地百姓,亲眼看着你罪有应得!”

“啊——!” 钱起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吓晕了过去。

“拖下去,行刑!” 龙天策一挥手,声音斩钉截铁。

“殿下英明!” 堂下百姓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不少人激动得泪流满面。他们盼这一天,盼了太久太久。

监察御史走上前,对着龙天策拱手道:“殿下判决,罪罚相当,符合律法,臣会如实上奏陛下。” 他看着堂下百姓的激动,心中也暗暗感慨——老王爷此举,不仅是为百姓讨还公道,更是在为大唐涤荡污浊。

刑场正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行刑的地点,设在渤海城外的空地上。消息早已传开,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赶来围观,人山人海,却鸦雀无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复杂的期待——那是对正义的渴望,也是对恶吏的憎恨。

陈宁被押到刑场时,已经吓得只剩半条命。刑台上,摆着一把烧得通红的烙铁,烙铁尖冒着青烟,散发出灼人的热浪。

“陈烙铁,” 行刑的刽子手,正是当年被陈宁用烙铁烫伤胳膊的张屠户(龙天策特意准他监刑),他拿起烙铁,声音沙哑,“你当年用这东西烫我的时候,想过今天吗?”

陈宁眼中充满恐惧,拼命挣扎:“不要……不要……”

张屠户不再废话,猛地将烙铁按在陈宁的胳膊上——正是当年烫伤他的位置。

“啊——!” 凄厉的惨叫声响彻刑场,皮肉烧焦的糊味弥漫开来,与当年大清县刑房的味道如出一辙。陈宁疼得浑身抽搐,却被牢牢按住,动弹不得。

“这一烫,是为我儿子!” 张屠户咬着牙,又将烙铁按在他的腿上,“这一烫,是为被你逼疯的我老婆!”

“这一烫,是为大清县所有被你残害的百姓!”

三烙铁下去,陈宁早已气绝,脸上却还凝固着极致的痛苦。张屠户扔掉烙铁,看着陈宁的尸体,泪水终于忍不住落下——大仇得报,却也为那些逝去的亲人,流下了悲伤的泪。

另一边的刑场,钱起的下场更为凄惨。

刽子手按照龙天策的命令,将他活生生剥皮。整个过程,钱起都在惨叫,直到皮被剥下,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刽子手将稻草塞进他的皮囊,缝合好,做成了一个“人皮稻草人”。

当这个“稻草人”被吊起来时,围观的保宁县百姓,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哭声与欢呼。

“爹!娘!你们看到了吗?钱扒皮遭报应了!”

“王大户!李秀才!冤屈得雪了!”

哭声与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在渤海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民心所向:新篇章里见清明

行刑完毕,龙天策下令,将陈宁的尸体曝尸三日,将钱起的“人皮稻草人”送往大清县、保宁县示众,并将二人贪墨的钱财全部清点,返还给受害百姓,不足部分,由朝廷补足。

消息传回大清县、保宁县,两地百姓奔走相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如同过年。他们自发地在县城里为龙天策立了生祠,逢年过节,香火不断。

“要不是王爷,我们这辈子都别想出头!”

“大唐有这样的王爷,是我们百姓的福气啊!”

“以后再也不用怕酷吏了!”

百姓们的欢呼,像一股暖流,冲淡了刑场的血腥。

渤海的公堂里,龙天策看着监察御史写下的奏折,上面详细记录了陈宁、钱起的罪行与判决,请求朝廷进一步整顿吏治,严查各地酷吏。

“殿下,” 监察御史由衷赞叹,“您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虽看似严苛,却大快人心,也震慑了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吏。这比杀一百个贪官都管用。”

龙天策叹了口气,放下笔:“我并非嗜杀之人,只是这二人的罪恶,已超出了人性的底线。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任由酷吏残害百姓,大唐的根基,迟早会被蛀空。”

他看向窗外,渤海的海面上,海鸥翔集,阳光洒在浪涛上,泛着金色的光芒。

“严惩陈、钱二人,不是结束,是开始。” 龙天策语气坚定,“我要让天下的官吏都知道,欺压百姓者,无论职位高低,必遭严惩;我要让天下的百姓都相信,大唐的天,是清明的天。”

这一日,渤海的百姓,自发地聚在秦王府外,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欢呼声持续了整整一夜。

他们知道,这场严惩,不仅是为过去的冤屈讨还公道,更是为未来的日子,铺平了一条清明的路。

属于大清县、保宁县的“新篇章”,在血与火的洗礼后,终于迎来了阳光;属于大唐吏治的“新篇章”,也在龙天策的铁腕下,翻开了严肃而坚定的一页。而对于七十七岁的龙天策来说,这场为百姓讨还公道的硬仗,让他的“养老生活”,有了更厚重的意义——原来,守护百姓的安宁,从来不止于战场厮杀,更在于朝堂之内、州县之间,为他们挡住那些来自“自己人”的伤害。

渤海的海风,带着清新的气息,吹散了刑场的血腥,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