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82章 泥涂涤荡旧阀气,田垄重铸世家魂

英烈传奇 第282章 泥涂涤荡旧阀气,田垄重铸世家魂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神凰六年的暮春,长安城外的麦田已泛起青绿,新插的秧苗在微风中舒展腰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经历了元宵夜的雷霆抓捕,费无极父子与替身“秦珪”已成阶下囚,大唐的天空终于彻底放晴。秦珪(真)在龙天策的辅佐下,一面推行新政安抚民心,一面着手清算世家余孽——那些曾依附费党、叫嚣“与士大夫共天下”、视百姓为草芥的世家大族,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清算”。

朝堂惊变:帝王怒斩旧习气

初夏的朝会,太极殿内气氛肃穆。秦珪端坐御座,目光扫过阶下的百官,其中不少人出身世家,虽在费党倒台后收敛了许多,眉宇间却仍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优越感。

“众卿,” 秦珪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近日巡查京畿,见百姓劳作辛苦,春播秋收,汗滴禾下,方能换来一粥一饭。然朕亦听闻,有些世家子弟,视农耕为‘贱业’,视百姓为‘泥腿子’,甚至在费党乱政时,仗势兼并土地,欺压乡邻,视民脂民膏为囊中之物。”

他顿了顿,目光陡然锐利起来,落在几位世家代表身上:“你们常说‘士大夫共天下’,却忘了‘天下’二字,是由万千‘泥腿子’的血汗支撑起来的!太宗皇帝定下‘与百姓共天下’,不是让你们高高在上,而是让你们体恤民情,为民分忧!”

博陵崔氏的崔玄龄(虚构后代)出列,躬身道:“陛下圣明,世家子弟中确有不肖之徒,臣等愿约束族人,恪守国法。” 他试图平息皇帝的怒火,却不知一场针对世家的风暴已在酝酿。

秦珪冷笑一声:“约束?恐怕不够。朕今日要颁一道新令,让那些忘了本的世家子弟,好好尝尝‘泥腿子’的辛苦,好好偿还这两年欠下百姓的债!”

他提高声音,字字如锤:“传朕旨意,凡在神凰三年至五年间,依附费党、兼并土地、欺压百姓的世家子弟及主家管事,无论官职高低,一律革去功名,贬为‘农役’,前往京畿及各地农田,义务劳作一年!由地方官与百姓共同监督,每日劳作不得少于六个时辰,若有偷懒耍滑、欺凌监督者,以‘抗旨’论处,杖责五十,加役半年!”

“什么?!”

“义务劳作?还要一年?”

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世家代表们脸色煞白,如同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让他们这些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去田间地头跟农夫一样劳作?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陛下!万万不可!” 清河崔氏的代表,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踉跄着出列,“世家子弟乃国之栋梁,岂能与农夫同列?此举有辱斯文,恐动摇国本啊!”

“国本?” 秦珪眼神一厉,“朕看,真正动摇国本的,是你们这些看不起百姓、只知盘剥的蛀虫!斯文?欺压百姓时,你们怎么不说斯文?兼并土地时,你们怎么不谈国本?朕意已决,再敢谏言者,与费党同罪!”

龙威震怒,无人再敢多言。世家代表们面如死灰,瘫在原地,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田间日晒雨淋的狼狈模样。

哭爹喊娘:金枝玉叶堕尘泥

圣旨一下,长安城内的世家府邸,顿时陷入一片愁云惨雾。

崔府内,崔玄龄将自己关在书房,砸碎了心爱的砚台。他怎么也想不到,秦珪竟会用如此“粗鄙”的手段对付世家。那些平日里吟诗作对、抚琴作画的子弟,别说下地干活,就连院子里的泥土都嫌脏,如何能承受田间的劳作?

“爹!我不去!我死也不去!” 崔家的嫡孙,一个刚及弱冠的少年,哭着拽住崔玄龄的衣袖,“我是要考进士、做高官的,怎么能去当农夫?”

“不去?抗旨是要杀头的!” 崔玄龄怒吼,眼中却满是无力的绝望。

范阳卢氏的府邸,更是哭声一片。卢家有位年近六旬的老夫人,听闻自己的儿子(曾在费党时期做过地方官)要被送去劳役,当场晕厥过去。醒来后,抱着柱子哭天抢地:“我的儿啊!你从小到大,连冷水都没沾过,去田里干活,还不得被折磨死啊!陛下开恩啊!”

年轻的世家子弟们,更是如丧考妣。他们纷纷跑到长辈面前哭闹,有的说自己“体弱多病,不堪劳作”,有的说自己“正在备考,耽误不得”,有的甚至以死相逼,却都被长辈们强行按住——谁都知道,抗旨的后果,比劳役更可怕。

“哭有什么用?” 一位世家老妇,看着哭闹的孙子,抹着眼泪叹气,“这是陛下的旨意,咱们这些人,胳膊拧不过大腿啊。”

那些曾在费党时期作威作福的管事、家仆,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他们平日里仗着主家的势欺压百姓,如今却要被百姓监督劳作,光是想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老爷,求求您,想想办法吧!小的要是去了田里,那些百姓还不得把小的活剥了?” 崔府的大管家,哭着跪在崔玄龄面前。

崔玄龄闭着眼,挥了挥手:“去吧,自求多福吧。” 他自己都自身难保,哪里还有心思管一个管家的死活?

强制执行:龙威所至无特权

三日后,是“农役”集中出发的日子。

长安城外的官道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他们看着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老爷们,此刻穿着粗布衣衫,背着简单的行囊,被士兵押着,排成长队,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有解气,有好奇,也有几分看热闹的戏谑。

“快看,那不是崔家的小公子吗?平日里连走路都要丫鬟扶着,今天要自己扛锄头了!”

“还有卢家的那个胖子,听说一顿饭要吃十个馒头,到了田里,看他还怎么吃!”

“活该!让他们也尝尝咱们的苦!”

队伍中的世家子弟,有的低着头,满脸羞愧;有的强装镇定,却掩不住眼底的恐慌;还有的偷偷抹眼泪,像被爹娘抛弃的孩子。

有几个心高气傲的世家子弟,试图反抗。范阳卢氏的一个子弟,在士兵催促他快走时,怒声呵斥:“放肆!知道我是谁吗?敢对我动手?”

士兵面无表情,直接上前,一把将他拽倒在地:“陛下有旨,农役期间,无分贵贱,只论劳绩。再敢顽抗,按律杖责!”

那子弟被摔得狼狈不堪,看着周围百姓的哄笑,终于蔫了下去,灰溜溜地爬起来,跟着队伍往前走。

崔玄龄站在府门口,看着自己的孙子被押走,孙子回头望了他一眼,眼中满是怨恨与不解。崔玄龄别过头,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道旨意,不仅是对世家子弟的惩罚,更是对整个世家阶层的一次重创。他们世代积累的优越感,将在田垄间被彻底碾碎。

田垄劳役:纨绔子弟变泥人

京畿的农田里,成了世家子弟们的“新课堂”。

起初,这些养尊处优的“农役”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握着锄头的手被磨出血泡,插秧时不是插歪了就是插深了,浇水时笨手笨脚,把自己弄得浑身是泥。

“动作快点!磨蹭什么!” 监督他们的老农,手里拿着一根鞭子(只作威慑用),大声呵斥。这位老农曾被崔家强占过土地,如今看着昔日不可一世的崔家公子在自己面前狼狈不堪,心中别提多解气了。

崔家的小公子,细皮嫩肉的手被锄头磨破,疼得眼泪直流,却不敢停下——昨天有个世家子弟偷懒,被当场杖责,惨叫声至今还在他耳边回响。

卢家的胖子,平日里养尊处优,哪里受过这种苦?才劳作了一个时辰,就累得瘫倒在地,大口喘着气,被太阳晒得头晕眼花。

“起来!接着干!” 老农上前,用鞭子柄捅了捅他,“你们这些少爷羔子,吃着百姓的粮,住着百姓的汗,干点活怎么了?”

胖子只能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干活,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混着泥土,把脸弄得像个花猫。

最让他们难以忍受的,是“身份”的落差。平日里,他们是别人巴结的对象,如今却要被农夫呼来喝去;平日里,他们锦衣玉食,如今却只能啃干硬的窝头,喝带着土腥味的井水;平日里,他们天黑后便能安睡,如今却要累得倒头就睡在简陋的窝棚里。

一个月后,这些世家子弟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皮肤被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的粗布衣衫沾满了泥土和汗渍,再也看不出往日的光鲜。他们学会了挥锄头、插秧苗、浇水施肥,虽然依旧笨拙,却不再像起初那样手足无措。

有一次,天降大雨,老农让他们去加固田埂,防止雨水冲毁秧苗。这些平日里最怕淋雨的世家子弟,竟没有一个退缩,跟着老农冒雨劳作,浑身湿透,却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雨停后,看着保住的秧苗,崔家的小公子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是他从未体验过的满足。

新篇气象:民心凝聚风气新

世家子弟的田垄劳役,像一场无声的革命,悄然改变着大唐的风气。

百姓们看着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人,如今在田间劳作,虽然依旧有怨气,却也渐渐生出了几分理解。他们发现,这些世家子弟并非天生就坏,只是被养坏了,在汗水的洗礼下,他们眼中的傲慢少了,多了几分踏实。

“那个崔家小子,今天帮王大爷挑水了,还挺有力气。”

“卢家的胖子,虽然笨,倒也不偷懒了。”

朝堂之上,少了世家的掣肘,新政推行得更加顺利。土地兼并的现象得到遏制,寒门子弟有了更多晋升的机会,百姓的赋税减轻,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秦珪偶尔会微服私访,看着田垄间那些埋头劳作的“世家农役”,眼中没有幸灾乐祸,只有一种平静的坚定。他要的不是毁灭世家,而是让他们明白,世家的荣耀,不是建立在欺压百姓之上,而是建立在与百姓同甘共苦、共同守护大唐的根基之上。

一年后,劳役期满。

当这些“农役”们回到长安,走进熟悉的府邸时,家人几乎认不出他们。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眼神中多了几分沉稳与平和,少了往日的浮躁与傲慢。

崔家的小公子,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去书房,认真研读起农桑典籍。他对崔玄龄说:“爷爷,我以前错了,百姓的辛苦,不是我们坐在书房里能想象的。以后,我想做一个能真正为百姓做事的官。”

崔玄龄看着孙子,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秦珪的这道旨意,虽然残酷,却真的改变了一些东西。

新篇永续:涤荡旧尘向新生

神凰六年的这场“世家劳役”,成了大唐“新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惩罚了那些依附费党的世家,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世家与百姓之间的隔阂,涤荡了官场的浮华习气,让“与百姓共天下”的理念,真正深入到了每个阶层的心中。

费无极等人的最终审判,在劳役开始后不久便已进行——费无极、费衍、费英杰被判处凌迟处死,家产抄没,族人流放;替身“秦珪”被判处斩立决,曝尸三日,以儆效尤。

旧的阴影彻底散去,新的生机在大唐的土地上蓬勃生长。秦珪与龙天策携手,继续推行新政,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开疆拓土,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

多年后,当人们回望神凰六年的这场变革,都会感慨:正是那场让世家子弟下田劳作的“苦役”,让大唐彻底摆脱了旧阀的束缚,真正迎来了属于万民的“新篇章”。而田垄间那些沾满泥土的身影,也成了这段历史中,最鲜活、最深刻的注脚——它告诉世人,无论身份高低,都不能忘了脚下的土地,不能忘了支撑天下的万千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