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48章 金殿验鸟惊朝野,渤海暗流待惊雷

英烈传奇 第248章 金殿验鸟惊朝野,渤海暗流待惊雷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三十二年的冬月,神都长安已飘起了入冬的第一场雪。太极殿内,却气氛凝重,暖意融融的地龙也驱不散满朝文武心头的寒意。秦正阳端坐龙椅,目光如炬,盯着阶下一排排装在精致鸟笼里的“田鸟”——这些是各州府按例进献的“丰歉验鸟”,按古法,田鸟以田间谷物为食,腹中食物的丰瘠,可佐证当年的收成。

而今日,秦正阳要做的,便是亲手打破这延续了百年的“默契”,用最直接的方式,验证各州奏报的真伪。

金殿验鸟:撕开太平的伪装

“李德全,” 秦正阳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开始吧。”

“是,陛下。” 李德全战战兢兢地应着,示意内侍上前。

第一个被呈上的,是京畿道新乡县的田鸟。新乡县令云中鹤在奏报中称,今年夏涝秋旱,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恳请朝廷拨款赈灾。

内侍小心翼翼地从鸟笼中取出田鸟,以银刀剖开鸟腹。令人震惊的是,鸟腹中塞满了饱满的粟米、麦粒,甚至还有几颗饱满的黄豆,显然是饱食终日,哪里有半分灾年的样子?

“哗——”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哗然。

秦正阳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指重重地敲击着龙椅扶手:“新乡县……云中鹤……好一个‘颗粒无收’!”

他拿起那份新乡县的奏报,上面字字泣血,描述着百姓的苦难,此刻看来,却字字如刀,刺得人眼睛生疼。

“下一个。” 秦正阳的声音冷得像殿外的冰雪。

接下来,是凉州安定县的田鸟。安定县令奏报“五谷丰登,岁稔年丰”,可剖开鸟腹,里面只有寥寥数粒干瘪的草籽,甚至夹杂着几块树皮碎屑。

“丰登?” 秦正阳冷笑一声,将奏报扔在地上,“用草籽树皮喂出来的‘丰登’?安定县的百姓,怕是连草籽都吃不上了吧!”

河北道阳谷县、山东道曹县……一个个田鸟被剖开,一个个“太平奏报”被撕开伪装。有的田鸟腹中空空如也,对应的却是“丰年”;有的田鸟腹满肠肥,对应的却是“灾年”。虚报、瞒报、欺上瞒下,各州府的“默契”在冰冷的银刀下,暴露无遗。

当最后一只田鸟被验完,秦正阳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猛地一拍龙椅,厉声喝道:“岂有此理!”

“新乡县令云中鹤,丰年谎报灾年,侵吞赈灾款项,其心可诛!”

“凉州安定县令、阳谷县令、曹县令……欺君罔上,视百姓生死如无物!”

“他们以为朕深居宫中,就可以随意糊弄吗?他们以为这天下,是他们敛财的工具吗?”

秦正阳的怒吼在太极殿内回荡,震得梁柱仿佛都在颤抖。满朝文武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大气都不敢喘。

“李德全!”

“奴才在!”

“传朕旨意!新乡县令云中鹤,革职查办,抄没家产,押解神都,秋后问斩!”

“凉州安定县、阳谷县、曹县等各县令,一律革职,永不录用!查抄其家产,赈济当地百姓!”

“命御史台即刻派出巡查御史,分赴各地,彻查近年丰灾奏报不实之事,凡涉及贪腐者,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一道道旨意如同惊雷,劈向那些欺上瞒下的蛀虫,也让整个大唐官场,感受到了久违的雷霆之威。这场“金殿验鸟”,撕开了大唐表面的太平,露出了底下的脓疮,也预示着一场席卷全国的整肃风暴,即将来临。

渤海暗流:龙天策闻讯增决心

消息沿着驿道,快马加鞭地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渤海忽汗城时,龙天策正在城外的一个渔村暗访。

连日来,他已摸清了渤海几大粮仓的猫腻,也掌握了高氏家族垄断渔盐、勾结官吏的初步证据,正打算进一步收集核心证据,却收到了夜影从神都带回的密报。

“金殿验鸟?陛下震怒?” 龙天策在渔村的一间茅屋里,就着昏暗的油灯,看着密报,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是的,王爷。” 夜影低声道,“据说新乡县令云中鹤被当场拿下,抄家时搜出的金银,足够赈济半个县的百姓。陛下还下旨,要御史台彻查各地奏报不实之事。”

龙天策放下密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飘雪的海面。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极了此刻大唐官场下涌动的暗流。

“陛下这一手,够狠,也够及时。” 龙天策轻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许。他在地方辗转多年,最清楚这些“丰灾奏报”背后的猫腻——丰年报灾,是为了截留赈灾款;灾年报丰,则是为了粉饰太平,逃避责任。这些看似小小的谎言,背后却是无数百姓的血泪。

“看来,朝廷的风向要变了。” 夜影道。

“不是风向变了,是陛下忍无可忍了。” 龙天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些地方官,把百姓的疾苦当成邀功或敛财的工具,早已忘了为官的本分。陛下的‘金殿验鸟’,是敲山震虎,也是给我们这些地方官提了个醒——百姓的眼睛是亮的,朝廷的眼睛,也是亮的。”

他想起了通平仓的双层仓廪,想起了高氏家族在盐场的跋扈,想起了渔民们含泪诉说的苛捐杂税。渤海的问题,与新乡县、安定县等地,本质上并无不同——都是权贵与官吏勾结,视民生为筹码。

“神都的风暴已经起了,我们在渤海,也该加把劲了。” 龙天策对夜影道,“高氏家族与节度使**,不仅虚报粮仓储量,还暗中与高丽走私,将本该充作军粮的粮食,换成了高丽的人参、珠宝,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贪腐,而是通敌!”

“那我们……” 夜影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加快速度。” 龙天策语气斩钉截铁,“联系我们安插在高府和节度使府的人,务必在年前拿到他们走私的账本和人证。陛下在神都动了真格,我们在渤海,也不能落后。”

他顿了顿,看着窗外雪光中的渔村,补充道:“要让渤海的百姓知道,不仅神都的陛下惦记着他们,本王这个渤海郡王,也不是来吃闲饭的。”

群贤同心:演戏之下藏锋芒

郡王府内,玉倾城正与雅典娜、库耶爱娃等人,陪着前来“慰问”的**夫人喝茶。

“听闻神都那边出了大事?” **夫人故作关切地问道,眼中却带着一丝幸灾乐祸,“那些个县令也真是胆大包天,竟敢糊弄陛下。”

玉倾城微微一笑,语气平淡:“朝堂之事,我们妇道人家不懂,只知道王爷近日打猎收获颇丰,昨日还猎到一头雪狐,皮毛极好,正打算给孩子们做件披风呢。”

她一边说,一边示意侍女呈上龙天策近日猎到的皮毛,琳琅满目地摆了一桌子,仿佛郡王府的重心,真的只在游猎和享乐上。

爱丽丝配合地惊叹道:“王爷好厉害!在我们泰西,能猎到雪狐的,都是最勇敢的骑士!”

库耶爱娃则与**夫人讨论着如何将这些皮毛做成衣物,言语间全是闺阁情趣,丝毫看不出任何异样。

**夫人见状,心中越发笃定,这位龙郡王和他的家眷,确实对政务毫无兴趣,便放下心来,又说了些客套话,便起身告辞。

送走**夫人,玉倾城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对众人道:“神都的消息,想必你们也听说了。陛下动了真格,我们在渤海的戏,也该快演完了。”

“姐姐放心,我们都明白。” 雅典娜点头道,“高氏家族的账目,我已让商队的人暗中核对,他们与高丽的走私记录,应该就藏在高府的密库里。”

“渔村的百姓也说了,每月初三、十五,高家的船队都会在三更时分出海,方向正是高丽。” 颜清补充道,她近日一直在渔村,为渔民诊病,也收集到了不少线索。

玉倾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等王爷拿到确凿证据,我们便配合他,一举揭穿高氏的真面目。”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覆盖了忽汗城的屋顶,也仿佛掩盖了这座城市下涌动的暗流。但郡王府内,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焰——那是对正义的期盼,对太平的渴望,也是对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好的万全准备。

新篇章启:雷霆之后是清明

金殿验鸟的余威,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大唐的官场激起了层层涟漪。各地官员人心惶惶,那些曾经虚报瞒报、贪赃枉法者,更是如惊弓之鸟。

而在遥远的渤海,这场风暴,成了龙天策彻查渤海弊案的催化剂。他加快了行动的步伐,收集证据的过程,也因神都的整肃风暴,变得相对顺利——不少曾被高氏家族欺压的小吏、百姓,看到了朝廷整肃的决心,开始主动提供线索。

一个月后,当忽汗城的积雪开始融化,龙天策终于拿到了高氏家族走私贩私、虚报粮仓、勾结高丽的铁证。

在一个风雪初停的清晨,龙天策不再伪装游猎,而是身着郡王朝服,带着亲兵,直闯节度使府和高府,以雷霆手段,拿下了**和高伯通等人,查抄了密库中与高丽交易的账本和大量赃款赃物。

当通平仓的双层仓廪被当众揭开,当走私的船队被押回港口,当高氏家族的罪行被公之于众,忽汗城的百姓,终于明白了这位“沉迷游猎”的郡王,究竟在做什么。

“王爷千岁!” 百姓们自发地聚集在郡王府外,高呼着,眼中含着热泪。

而此时的神都,秦正阳收到了龙天策的奏报,看着那些确凿的证据和渤海百姓的万民书,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个龙天策,果然没让朕失望。” 秦正阳对李德全笑道,“渤海的整肃,就按他的意思办。告诉天下,大唐容得下建功立业的能臣,容不下欺压百姓的蛀虫!”

这场始于“金殿验鸟”的整肃风暴,终于在渤海,收获了第一个重大成果。它标志着大唐的官场,正在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清洗,也预示着一个更加注重民生、更加务实清明的“新篇章”,正在缓缓展开。

无论是神都的雷霆之怒,还是渤海的隐忍布局,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而这,正是无数像秦正阳、龙天策这样的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续写的,属于大唐的,最动人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