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15章 铁腕整肃清积弊,官商震栗惧新规

英烈传奇 第215章 铁腕整肃清积弊,官商震栗惧新规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汴州的春风刚吹绿了护城河的柳枝,一场比清欠令、风月场改造更猛烈的风暴,已在龙天策的部署下,悄然降临。

自风月场改办学堂、商铺后,汴州的风气为之一新,百姓对龙天策的信任与日俱增。但他深知,这些只是皮毛,真正盘根错节的积弊——官场的吃空饷、府库的被侵占、商户的偷税漏税,才是阻碍汴州发展的毒瘤。这些毒瘤,像附骨之疽,寄生在官府与市井的缝隙里,吸食着民脂民膏,不彻底剜除,新政终难稳固。

一个月的“游山玩水”,并非真的闲散。邓铿带着人,将汴州各级官府的名册与实际在岗人数逐一核对,查出了近百名“只领俸禄不干活”的空饷人员,其中不乏世家子弟挂名吃饷;房衍则联合新上任的司户参军,将商户的账簿翻了个底朝天,那些打着“亏损”旗号却富得流油的商号,一个个浮出水面,偷税漏税的数额,触目惊心。

时机成熟,龙天策再次祭出重拳。

这日清晨,都督府的告示再次贴满汴州的大街小巷,墨迹淋漓,透着一股斩钉截铁的狠厉:

“一、查汴州官场,多有吃空饷、冒领俸禄、侵占府库者,此乃蛀虫行径,国法难容!现勒令:凡涉案人员,限三日内,将所贪银两、粮米全额补交至府库,不得隐瞒拖延。逾期未交者,即刻革去官职,扒下官服,在城门口站岗三日,日晒雨淋,不得遮蔽,而后依法治罪!

二、查汴州商户,多有瞒报营收、偷税漏税、勾结官吏者,此乃损国肥私,天理不容!现勒令:凡偷税者,限五日内,将所欠税款及罚金(按偷税数额的一倍计算)全额缴清。逾期未交者,无论士绅商贾,一律剥夺功名(有功名者),查封商铺,财产充公,从严查办!”

告示末尾,依旧是龙天策的签名与鲜红的朱印,只是这一次,连印泥似乎都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告示一出,汴州官场与商界,瞬间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

官场震动:乌纱帽与城门口的抉择

“吃空饷”这条,几乎精准地打在了世家子弟的痛处。许多勋贵世家,都喜欢在官府挂几个“虚职”,让自家子弟不干活也能领俸禄,美其名曰“历练”。汴州参军李谦,是费无极的外孙,挂着“参军”的头衔,却整日在青楼厮混,从未上过一天班,俸禄照领不误。

看到告示时,李谦正在醉仙楼喝花酒,手里还把玩着新买的玉佩。当随从慌张地念完告示,他手里的玉佩“啪”地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

“扒……扒官服?去城门口站岗?” 李谦脸色惨白,他这辈子最在乎的就是“勋贵体面”,让他穿着囚服似的布衣,在城门口被百姓指指点点,比杀了他还难受,“我外公是安国公!他龙天策敢动我?”

话虽如此,他还是第一时间跑回府,让管家赶紧凑钱——他吃空饷的时间不短,算下来要补交的银子,足有上千两。

不止李谦,许多靠着关系吃空饷的官员,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人找关系想疏通,却发现往日笑脸相迎的上司,此刻都闭门不见;有人想偷偷跑路,却被夜凌的亲卫拦在了城门口,只丢下一句“欠着朝廷的钱,还想跑?”

汴州司马张成,是个老油条,不仅自己吃空饷,还虚报了二十个“衙役名额”,把空饷揣进自己腰包。他看着账本上的数字,手脚冰凉——二十个名额,三年下来,要补交的银子,几乎掏空了他的家底。

“拼了!” 张成咬牙,“我就不交!我看他敢不敢真的扒我的官服!”

三日期限一到,都督府的衙役,带着巡防营的士兵,开始挨家挨户“讨债”。

李谦最终还是补交了银子,虽然心疼得掉眼泪,但终究没敢拿自己的体面去赌。

而张成,果然硬抗到底,还对着上门的衙役放狠话:“我是朝廷命官,你们敢动我?”

回应他的,是夜凌冰冷的眼神:“大人有令,抗命者,先扒官服,再论罪。”

片刻后,张成被两个士兵架着,拖出了司马府。他身上的官服被粗暴地扒下来,换上了一身粗布囚衣,押向城门口。

城门口早已围满了百姓,看到平日里作威作福的张司马,穿着囚衣,戴着枷锁,被推到岗亭边“站岗”,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哄笑与叫好。

“这不是张司马吗?怎么不穿官服了?”

“听说他吃空饷,被龙大人扒了皮!”

“该!让他也尝尝被人看笑话的滋味!”

张成低着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脸颊被百姓的唾沫星子和嘲讽声,打得火辣辣地疼。第一天站下来,他就被晒脱了一层皮,晚上躺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泪水混着汗水,浸湿了粗布囚衣。

有了张成这个“榜样”,那些还在犹豫的官员,再也不敢侥幸。第二天,补交银子的官员排起了长队,府库的银子,像流水一样涌进来。

商界恐慌:功名与商铺的存亡

相比于官场的“丢人现眼”,商界的“剥夺功名、查办商铺”,则更直接地触及了根本利益。汴州最大的绸缎商王元宝,是个捐来的“同进士出身”,靠着这个功名,不仅偷税漏税,还欺压同行,垄断了汴州的绸缎生意。

看到“剥夺功名”四个字,王元宝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他这辈子最得意的,就是别人喊他“王相公”,这个捐来的功名,是他花钱买的“体面”,也是他欺压百姓的“护身符”。

“五日内补交?还要罚一倍?” 账房先生拿着算盘,脸色发白,“东家,咱们偷税的数目太大,连本带罚,怕是要……要倾家荡产!”

“倾家荡产也得交!” 王元宝死死抓住桌角,指节发白,“没了商铺可以再开,没了功名,我就是个普通商人,那些以前被我欺负过的,还不把我生吞活剥了?”

他连夜变卖田产、豪宅,甚至把珍藏的古董字画都拿出来拍卖,只求能在五日内凑齐银子。

但并非所有人都像王元宝这般“识时务”。粮商赵四,靠着与王二狗勾结,偷税漏税多年,自以为有王二狗撑腰,态度嚣张:“我姐夫是县令!他龙天策想查我?先问过我姐夫再说!”

结果,还没等王二狗出面,风影的人就查到了赵四偷税的铁证,甚至还牵扯出他与王二狗分赃的账目。五日期限一到,赵四的“秀才”功名被当场剥夺,他的粮铺被查封,所有财产充公。当他被衙役押走时,看着自家紧闭的粮铺大门,终于瘫倒在地,嚎啕大哭。

铁腕之下,民心所向

这场“重拳出击”,龙天策没有丝毫手软。

有人托关系找到玉倾城,想让她在龙天策面前说句好话,玉倾城只是淡淡一笑:“我家夫君办案,向来公私分明,你还是赶紧补交银子吧。”

有人想煽动商户罢市,却发现百姓早就恨透了这些偷税漏税的奸商,不仅不支持罢市,反而主动向官府举报那些试图反抗的商户。

三日后,城门口的“站岗”官员,从最初的十几个,变成了孤零零的张成一个——其他人都补交了银子,只有他,不仅不交,还在站岗时辱骂百姓,被龙天策下令“加罚三日”。

五日后,被剥夺功名的商户有七家,被查办的商铺有十二家,而补交的税款与罚金,让府库的银子堆成了小山。

邓铿拿着统计册,走进书房时,龙天策正在看新送来的学堂章程。

“大人,此次共追缴吃空饷银子三万七千两,收回被侵占府库物资折合两万两;追缴商税及罚金,共计十五万两!” 邓铿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汴州府库,从未如此充盈过!”

龙天策放下章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充盈了府库,更重要的是,敲碎了他们的‘护身符’。”

他看向窗外,城门口的方向,隐约能看到张成孤零零的身影。

“让他再站两日,然后送去劳改营,修运河。” 龙天策淡淡道,“至于那些被查办的商铺,改成民用铺的分店,让百姓们都能买到便宜的东西。”

“是!”

这场“重拳出击”,像一场及时雨,洗刷了汴州官场与商界的污垢。百姓们看着那些往日高高在上的官员、不可一世的富商,一个个被拉下神坛,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气,终于得以宣泄。

街头巷尾,孩子们唱起了新编的童谣:“龙大人,手段强,扒官服,查奸商,百姓笑,粮满仓……”

龙悠悠听到童谣,跑到都督府,看着正在喝茶的龙天策,撇撇嘴:“算你厉害!这下,那些贪官污吏,该差不多了吧?”

龙天策抬眉,笑着反问:“怎么?迫不及待想做小妾了?”

“谁……谁迫不及待了!” 龙悠悠脸颊绯红,却又忍不住追问,“接下来,你要干什么?”

龙天策指了指桌上的河南道舆图:“接下来,该把汴州的经验,推广到整个河南道了。”

窗外,春风和煦,吹得汴州城的旗帜猎猎作响。属于汴州的“新篇章”,在这场铁腕整肃中,终于扫清了最大的障碍。那些盘根错节的积弊被剜除,官场风气为之一新,商业环境日趋公平,百姓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踏实的笑容。

而龙天策,站在这春风里,目光已越过汴州的城墙,投向了更广阔的河南道。他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属于整个河南道的“新篇章”,正等待着他,用更坚定的步伐,去续写,去开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