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171章 漕运重开民力聚,商号新开奸商惊

英烈传奇 第171章 漕运重开民力聚,商号新开奸商惊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睢阳的夏日常有骤雨,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运河水面泛起细碎的波光。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龙天策会在“游山玩水”中消磨整个夏天时,他却突然甩出了一记漂亮的回马枪,惊得整个睢阳措手不及。

这日清晨,太守府的告示再次贴满了大街小巷,内容却与往日的“游山玩水”截然不同:

“睢阳漕运淤塞日久,致粮盐不畅,物价虚高。今招募全县百姓,疏浚运河主航道及支流,每日工钱二十文,管饭,孩童、老人可参与轻便杂役,工钱减半。工期一月,完工后凡参与者,可凭工牌优先在义民商号购粮,享九折优惠。”

“二十文?还管饭?” 刚买完菜的张老汉,看着告示,眼睛都亮了。他儿子前阵子在疏通府库时受了伤,家里正愁没进项,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连老人孩子都能去?我娘会搓草绳,正好能去编护岸的草袋!” 一个年轻汉子拽着同伴,语气激动,“走,快去报名!”

告示前瞬间排起了长队,有精壮的汉子,有挎着篮子的妇人,甚至有背着柴刀的樵夫——二十文工钱,在睢阳够买三升米,足够一家三口吃一天,谁不心动?

而漕帮总舵内,胡三看着密探传回的告示,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摔在地上。

“他要疏通漕运?还用百姓?!” 胡三又惊又怒,“那片淤塞的航道,是咱们控制私盐运输的关键!一旦疏通,官府的粮船、商船能直接开到城南码头,咱们的暗线就没用了!”

更让他心惊的是“每日二十文”——这工钱比漕帮雇人运私货还高,百姓自然趋之若鹜。没了穷苦人愿意为几文钱替他卖命,他的私运网络,等于被釜底抽薪。

“大哥,要不要……去闹一闹?” 疤脸咬牙道,“派些弟兄混进民夫里,故意破坏河堤,让他们干不成!”

胡三阴沉着脸,却摇了摇头:“龙天策敢这么干,肯定早有防备。你没看告示上写着‘孩童老人可参与’?他就是故意让百姓拖家带口去,咱们要是敢动手,伤了老幼,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他一拳砸在桌上,“这小子,够狠!”

果然,龙天策早已让夜凌带亲卫混入民夫,明着是维持秩序,实则是监视有无异动。同时,玉倾城带着颜清、白鸽,在工地旁搭起粥棚,亲自给民夫们盛粥、发干粮,嘘寒问暖,百姓们干劲更足。

张老汉的婆娘在工地编草袋,每日能领十文钱,回来总念叨:“龙太守的婆娘真是菩萨心肠,见我手磨破了,还亲自给我涂药膏……”

短短十日,原本淤塞的运河主航道,竟疏通出大半。民夫们虽累,却能吃饱饭、挣到钱,脸上都带着笑意。商船开始能直接驶入睢阳码头,粮价、盐价,竟悄悄降了一成。

就在胡三等人焦头烂额之际,龙天策的第二记重拳,接踵而至。

疏通漕运的工程还在进行,睢阳城内,突然开了一家名为“义民商号”的铺子。铺面不大,却挂着醒目的匾额,门口贴着价目表:

“上等米,每石三百文(市价三百八十文);

粗盐,每斤十文(市价十五文);

棉布,每匹两百文(市价两百五十文)……”

所有商品,均比市价低一成到两成,且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更奇的是,商号门口立着一块石碑,刻着“三不售”:不售掺沙米,不售苦卤盐,不售烂棉絮。

商号掌柜,竟是玉倾城亲自兼任,颜清、白鸽协助打理。

“这……这是要砸咱们的饭碗啊!” 盐商王元宝看着价目表,气得浑身发抖。他囤积的盐,本想趁着漕运不畅再涨一波价,如今义民商号以低价售盐,百姓谁还买他的高价盐?

“义民商号的盐,是从海州官盐场直接运来的,绕过了咱们所有中间商!” 账房先生哭丧着脸,“他们的米,是楚州漕运刚到的新米,成本比咱们低太多!”

不仅是盐商,粮商、布商也慌了神。往日他们靠着垄断货源、哄抬物价,赚得盆满钵满,如今义民商号如同一只铁手,硬生生撕开了他们的垄断网。

“不行!不能让他们这么干!” 王元宝召集一众奸商,在密室里密谋,“咱们联合起来,压价!他卖三百文,咱们就卖两百八十文,赔本也要把他挤垮!”

“再让地痞去闹!就说他们的盐是私盐,米是陈米,让百姓不敢买!” 一个粮商阴恻恻地说。

然而,他们的伎俩,在“义民商号”面前,如同纸糊的老虎。

地痞刚到商号门口闹事,就被巡逻的衙役抓了个正着——龙天策早有安排,商号周围,每日有亲卫便衣巡逻。

“造谣?” 玉倾城让伙计抬出两袋盐,一袋是义民商号的,一袋是王元宝铺子的,当众让百姓品尝。

“尝尝!咱这盐是官盐,咸中带鲜;王记的盐,除了苦,还有沙子!” 一个常买盐的老妇人,尝过后大声喊道,引得众人哄笑。

至于压价,义民商号的货源,要么来自官仓,要么是漕运疏通后直接对接产地,成本远低于奸商。王元宝等人赔本卖了三日,自家仓库就空了大半,再撑下去,就要倾家荡产了。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百姓对义民商号的信任,与日俱增。

“还是义民商号实在!米里没沙子,盐里没苦卤!”

“我儿子在运河工地上挣了钱,直接领了工牌,买米还能打九折,够吃一个月了!”

“听说商号的棉布,是龙太守的婆娘亲自去江南选的,又厚实又便宜……”

义民商号门口,每日排着长队,而王元宝等人的铺子,却门可罗雀。

一日,王元宝乔装成百姓,混在义民商号的队伍里,见玉倾城正亲自给一个衣衫褴褛的孩童称盐,还额外多给了一把,柔声道:“回去告诉你娘,以后缺盐了,就来这儿买,咱们不涨价。”

孩童捧着盐,脆生生地喊:“谢谢漂亮姐姐!”

王元宝看着这一幕,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他突然明白,自己输的不是价格,是人心。龙天策和玉倾城,用二十文工钱笼络了民力,用义民商号赢得了民心,这两记回马枪,看似打在漕运和商业上,实则打在了他们这些奸商的根基上。

漕帮总舵内,胡三看着窗外驶过的官船,听着手下回报义民商号的火爆,突然瘫坐在椅子上。他知道,睢阳的天,是真的变了。那个总玩到城门晚闭才回的龙太守,哪里是在游山玩水?他是在借着游玩的幌子,摸清漕运的淤塞点、奸商的货源地,然后一击致命。

疏通漕运,是为义民商号铺路;开义民商号,是为了让百姓真正受益于漕运畅通。这两步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傍晚,龙天策又带着玉倾城,慢悠悠地从城外回来,城门恰好开始关闭。守城士兵笑着打招呼:“太守大人,今日又去看新疏通的河道了?”

龙天策点头笑道:“是啊,水通了,船来了,百姓能买到便宜盐了,这风景,比什么都好看。”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义民商号门口排队的百姓脸上。那些曾被奸商盘剥的愁苦,正渐渐被安稳的笑意取代。

睢阳的“新篇章”,不再是朝堂的文告,不再是官吏的誓言,而是运河里畅通的商船,是义民商号里公道的价目表,是百姓手中挣来的铜钱,是孩童碗里不掺沙的白米。

这篇章,由民力写就,被民心认可,正随着漕运的水波,缓缓流向更远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