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154章 杞县初临施新政,三令惊破旧乾坤

英烈传奇 第154章 杞县初临施新政,三令惊破旧乾坤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汴州杞县的城门,在夕阳下拉出一道长长的阴影。

龙天策骑着一匹普通的青骢马,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便袍,身后只跟着两名亲卫,看起来与寻常的行商并无二致。当他拿出吏部的调令,递给城门守卫时,那守卫打量他的眼神,充满了怀疑和敷衍。

“你就是新来的县令?” 守卫撇了撇嘴,语气轻慢,“这杞县的县令,三年换了五个,没一个能撑过半年的。你呀,好自为之吧。”

龙天策没有理会他的不敬,只是淡淡点头:“劳烦通报。”

进入县城,眼前的景象比他想象的还要萧条。街道两旁的房屋,多有破败,不少门面紧闭,偶有几个行人经过,也都是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和尘土味,与幽州的欣欣向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将军,这地方……” 亲卫忍不住皱眉。

龙天策勒住马,目光扫过萧条的街道,金发黑眸中没有丝毫失望,反而闪过一丝锐利:“越破败,越有可为。”

县衙位于县城中心,同样是一副破败景象。院墙斑驳,杂草丛生,大堂的匾额“明镜高悬”,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县丞、主簿等属官,早已在衙门口等候,脸上却带着几分敷衍的客套,眼神中藏着审视和不屑。

“属下等,参见龙县令。” 县丞王伦,是个四十多岁的胖子,说话油滑,眼神闪烁。

龙天策点点头,径直走进县衙:“都随我到大堂来。”

大堂内,桌椅陈旧,案几上堆满了积年的卷宗,蒙着厚厚的灰尘。

龙天策走到县令的座位上坐下,目光扫过下方的属官,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本县令初来乍到,不熟悉杞县的情况,但有三件事,必须立刻着手去做。”

属官们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没把这个“被贬来的年轻县令”放在眼里。王伦甚至偷偷打了个哈欠。

“第一,修水利。” 龙天策的声音陡然提高,“杞县地处汴河下游,却常年有水旱之忧,皆因水利失修。本县令下令,即日起,征集全县民夫,疏浚汴河支流,修缮废弃的堤坝、水渠。所需钱粮,由县衙统筹,若有贪污挪用者,斩!”

“什么?修水利?” 王伦猛地睁大了眼睛,“县令大人,这可不是小数目啊!县里的库房……早就空了!而且现在是农闲,百姓都忙着准备过冬,谁愿意出来干活?”

“库房空了,就去查!” 龙天策眼神一厉,“本就不信,杞县这么大,会连修水利的钱都拿不出来。至于百姓,告诉他们,参与修水利,管饭,每日还可领两升米。修好了水利,来年庄稼丰收,受益的是他们自己!”

他顿了顿,补充道:“王县丞,此事就由你负责,三日内,给我拿出具体的方案和民夫名单。”

王伦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不敢违抗,只能硬着头皮应道:“是……”

“第二,办学堂。” 龙天策继续说道,“杞县文风凋敝,十户人家,难有一个识字的。本县令下令,在县城内,修缮废弃的文庙,作为县学;在各乡镇,选取合适的房屋,设立乡学。聘请有学识的先生,教授百姓识字断文,讲解农桑、律法。贫家子弟,学费全免,由县衙供给笔墨纸砚。”

“办学堂?” 主簿张谦皱起眉头,“大人,修水利已经够折腾了,办学堂……有必要吗?百姓只要会种地就行了,识不识字,有什么要紧?”

“要紧!” 龙天策斩钉截铁地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是愚民之术!本县令要的是明事理、知荣辱的百姓!只有人人识字,才能明白律法,才能分辨是非,才能让杞县真正安稳!张主簿,此事由你负责,五日内,选定学堂地址,寻访合适的先生。”

张谦张了张嘴,想反驳,却被龙天策锐利的眼神逼退,只能低头应下。

“第三,整顿吏治。” 龙天策的目光,如同利剑,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官吏,“据我所知,杞县的官吏,多有贪赃枉法、欺压百姓之辈。从今日起,本县令亲自核查全县官吏的账目,凡有贪污受贿、不作为者,一律革职查办,情节严重者,移交刑部!同时,敞开县衙大门,接受百姓投告,无论告的是官是民,一律公正审理!”

这道命令,如同惊雷,炸得在场官吏脸色煞白。

“大人!”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县尉,忍不住出声,“官吏考核,自有吏部章程,大人如此行事,怕是……不合规矩吧?”

“规矩?” 龙天策冷笑一声,“欺压百姓、中饱私囊,就是你们的规矩?在杞县,本县令的话,就是规矩!” 他看向那县尉,“你叫什么名字?”

“属下……属下李彪。” 县尉瑟瑟发抖。

“很好。” 龙天策点头,“李县尉,你负责维持县城治安,同时配合本县令,核查官吏账目。若发现有包庇、隐瞒者,与贪官同罪!”

李彪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

三道命令,如同三块巨石,投入了杞县这潭死水,激起了千层浪。

消息很快传遍了杞县。

百姓们半信半疑:“新县令真要修水利?还管饭?”“办学堂让娃子免费读书?这是真的假的?”

地方豪强和劣绅们,则炸开了锅。

“修水利?动了我们的地怎么办?”

“办学堂?让那些泥腿子识字,岂不是要翻天?”

“整顿吏治?他这是要动我们的人!”

杞县最大的豪强,原吏部尚书的侄子,现任杞县商会会长的郑三,在自己的府邸里,召集了几个心腹。

“这龙天策,刚来就敢搞这么大动静,真当我们杞县是好欺负的?” 郑三呷了口茶,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修水利?我看他是想借机敛财!办学堂?我看他是想笼络人心!整顿吏治?哼,李彪可是我的人,看他怎么查!”

“那我们怎么办?” 一个亲信问道。

“给他找点麻烦。” 郑三冷笑,“民夫?我们暗中使点劲,让百姓不敢去!钱粮?库房里的账,早就被我们做了手脚,让他查不出个子丑寅卯!先生?谁敢去应聘县学的先生,就是跟我们作对!”

然而,他们低估了龙天策的决心和手段。

面对民夫不足,龙天策亲自带着亲卫,下乡动员。他走到田间地头,跟百姓唠家常,讲修水利的好处,甚至当场许诺,若来年因水利修好而丰收,县衙减免三成赋税。他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买了粮食,分发给最贫困的百姓。

“县令大人是真心为我们好啊!” 有百姓被他打动,主动报名参加修水利。一传十,十传百,报名的民夫越来越多。

面对钱粮短缺,龙天策让李彪配合,严查县衙账目,果然查出了王伦与郑三勾结,贪污赈灾款的证据。他当机立断,将王伦打入大牢,抄没了他的家产,同时以“勾结贪官、阻挠新政”为由,查封了郑三的两家店铺,罚没了部分财产,钱粮问题迎刃而解。

面对无人应聘先生,龙天策亲自寻访,找到了几位隐于民间的老秀才,诚恳邀请他们出山,并承诺给予丰厚的待遇。其中一位曾中过举人、因看不惯官场黑暗而隐居的老先生,被龙天策的诚意打动,答应出任县学的山长。

短短半个月,杞县的面貌,开始悄然改变。

汴河支流的疏浚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百姓们虽然辛苦,却能吃饱饭,看到了来年丰收的希望,干劲十足。

文庙的修缮工作,也在加紧进行,不少百姓主动送来木料、砖瓦,盼着自家孩子能早日入学。

县衙的风气,也为之一新。李彪在龙天策的威压下,不敢再包庇,查出了三名贪污的小吏,被当众杖责后罢免,震慑了整个县衙。

龙天策站在汴河岸边,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看着百姓们脸上渐渐露出的笑容,金发黑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杞县的“新篇章”,才刚刚翻开第一页。前路必然充满荆棘,豪强的反扑、旧势力的阻挠、甚至神都那些人的暗中使绊,都在等着他。

但他无所畏惧。

从幽州到杞县,职位变了,环境变了,可他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没变。

夕阳的余晖,洒在汴河上,波光粼粼。远处,传来孩子们嬉笑的声音,那是几个胆大的孩子,偷偷跑到正在修缮的文庙附近,好奇地张望着未来的学堂。

这就是希望的声音。

龙天策微微一笑,转身走向县衙。他还有很多事要做,杞县的“新篇章”,需要他一笔一笔,用心去书写。而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这篇章的结尾,一定是百姓安居乐业、杞县繁荣昌盛的景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