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21章 邗沟惊变,盛世隐忧

英烈传奇 第21章 邗沟惊变,盛世隐忧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开武四年的春天,仿佛格外眷顾大唐。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神都洛阳的护城河两岸,垂柳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桃花灼灼,开得如火如荼。街市上更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驼铃声、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生机勃勃的乐章。

经过去年对突厥的大胜,大唐的国力如同这春日的草木,蒸蒸日上。北疆安定,突厥不敢轻易南下,边境的互市重新开放,大量的皮毛、马匹涌入中原,而大唐的丝绸、茶叶、瓷器则源源不断地运往草原,甚至远销西域。

龙天策与玉倾城的婚事更是给这盛世添了一把火。少年将军与智慧公主的佳话传遍大街小巷,百姓们谈及此事,无不眉飞色舞,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曲辕犁的推广让农耕效率大增,军垦制度让凉州一带荒田变良田,国库日渐充盈,连带着百姓的日子也宽裕了许多,脸上的笑容都比往日多了几分。

皇宫深处,唐皇秦正阳的心情也如这春日般明媚。

他刚刚批阅完一份来自凉州的奏折,上面说龙天策与夜凌正在整训利刃营,军纪严明,士气高昂,而李铮老将军则奏请在凉州增设学堂,教化边民,稳固边疆。秦正阳看着奏折,嘴角忍不住上扬——有这样一群能臣干将,何愁大唐不兴?

“陛下,户部奏报,今年开春以来,各地赋税已入库三成,比去年同期多了近两成。” 内侍轻声禀报,脸上带着喜色。

“好。” 秦正阳点了点头,放下奏折,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那片生机勃勃的春色,“传朕旨意,令礼部筹备春耕祭天事宜,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臣遵旨。”

就在这一片祥和喜悦之中,一道来自南方的急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开武四年春三月初七,一份来自淮南道盱眙县的八百里加急奏折,送抵了太极殿。

递上奏折的信使,一身风尘,脸上满是惊惶之色,跪在地上,浑身都在颤抖。

当内侍将那份用蜡封好的奏折呈到秦正阳面前时,他还以为是南方的春耕有了什么好消息,随手便拆了开来。

然而,只看了几行字,秦正阳脸上的笑容便瞬间凝固了。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一点点变得铁青,握着奏折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甚至微微颤抖。

“邗沟……覆船……” 秦正阳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得如同暴风雨前的闷雷,“数百石食盐……触礁沉没……千名船工……落水身亡……”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上。

邗沟,是连接淮河与长江的重要水道,也是大唐南盐北运的生命线。每年,有数以万计的食盐通过邗沟运往中原,供应北方的军民。食盐,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朝廷财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百石食盐,绝非小数目,足以供应数州军民半年之用。而更令人心惊的是那“千名船工落水身亡”——一千条人命,这不是数字,而是一千个家庭的破碎,是一千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在冰冷的河水中!

“怎么会这样?!” 秦正阳猛地将奏折摔在地上,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怒,“邗沟河道素来平稳,何来‘触礁’之说?数百石的盐船,船体坚固,怎会说沉就沉?千名船工,难道就没有一个人活下来吗?!”

他的怒吼声在空旷的太极殿内回荡,震得殿内的内侍和侍卫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

自龙天策在北疆屡破突厥以来,他听到的都是捷报、喜讯——突厥溃败、边疆安定、国库充盈、民心振奋……他以为,大唐的好日子终于来了,他甚至已经开始规划,如何趁着这股势头,进一步发展国力,彻底解决突厥这个心腹大患。

可谁能想到,这刚入春,还没来得及举行春耕祭天,便传来了这样一道“不合时宜”的惊天惨案!

“废物!一群废物!” 秦正阳在殿内焦躁地踱步,龙袍的下摆扫过地上的奏折,“盱眙县令是干什么吃的?盐铁转运使是干什么吃的?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何现在才报上来?!”

他想起了那些在邗沟上讨生活的船工,他们大多是贫苦百姓,靠着摇船运盐为生,一家老小的生计都系在那条船上。如今,船沉了,人没了,那些家庭该怎么办?

他又想起了那些食盐——那是朝廷的重要财源,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数百石食盐沉入水底,不仅会造成短期内的盐价波动,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民生问题,甚至影响到朝廷的财政收入。

“查!给朕彻查!” 秦正阳猛地停下脚步,双目赤红,指着跪在地上的信使,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朕旨意,命刑部尚书即刻带领精干警吏,前往盱眙县,彻查邗沟覆船案!务必查清盐船为何会触礁,为何会沉没,千名船工为何无一生还!是天灾,还是**?!”

“若查不出真相,若给不了百姓一个交代,刑部尚书,还有盱眙县所有相关官员,都给朕提头来见!”

“臣……臣遵旨!” 信使被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磕了个头,转身便要往外跑。

“等等!” 秦正阳又叫住了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翻涌的情绪,声音却依旧冰冷,“再传一道旨意,令淮南道安抚使即刻前往盱眙,安抚死难船工的家属,每户先发十石米、两匹布、五十贯钱,由国库拨款,不得延误,不得克扣!若有官员敢中饱私囊,斩立决!”

“臣……臣遵旨!” 信使再次领命,这才连滚带爬地冲出了太极殿,仿佛身后有恶鬼在追赶。

太极殿内,再次陷入了死寂。

秦正阳站在殿中,望着地上那份被摔落的奏折,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宫墙外的春色依旧动人,可他的心中,却仿佛被一块巨大的寒冰笼罩。

他原本以为,经历了北疆的大胜,大唐已经步入了坦途,却没想到,在这看似繁荣的盛世之下,竟然隐藏着如此可怕的阴影。

邗沟覆船案,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触礁沉没”。

数百石食盐,千名船工,如此惨重的损失,背后一定有蹊跷。是河道失修?是盐船偷工减料?还是……有人故意为之,图谋不轨?

秦正阳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如同鹰隼般,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看到那邗沟水底隐藏的真相。

他知道,这场发生在南方水道上的惊天惨案,绝不是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

大唐的盛世,还远远没有到来。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暗流,在悄然涌动。

他缓缓弯腰,捡起了地上的奏折,重新展开,一字一句地仔细看着,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血光,刺痛着他的眼睛。

“邗沟……” 秦正阳低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管你背后是谁,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朕定要将你揪出来,碎尸万段!”

南方的春风,或许还带着暖意,但盱眙县的邗沟之上,却已是一片冰冷的绝望。而这场由覆船案引发的风暴,才刚刚开始酝酿,即将席卷整个大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