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82章 谗言如潮扰君心,皇后一言点迷津

英烈传奇 第82章 谗言如潮扰君心,皇后一言点迷津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神都长安的御书房,近来总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沉闷。

秦正阳捏着眉心,案上摊着一叠奏折,最上面的几本,笔迹各异,内容却如出一辙——弹劾定远县令龙天策。

“……定远县令龙天策,自到任以来,广施小恩小惠,开仓放粮,兴修水利,名为利民,实则收买人心。如今定远百姓只知有龙大人,不知有陛下,长此以往,恐生尾大不掉之患……”(费无极亲书)

“……龙天策性情暴戾,在定远大开杀戒,黄伦一案,牵连甚广,连妇孺皆不放过,血流成河,百姓私下怨声载道,称其‘龙阎王’。如此杀戮太重,恐失淮南民心……”(吏部侍郎赵修奏)

“……臣闻龙天策在定远私设刑堂,对乡绅动辄严刑拷打,黄伦虽有罪,却也被屈打成招,牵连无辜。其行事专断,不尊法度,实乃酷吏之相……”(御史中丞李嵩奏)

一本本奏折,像一块块石头,压在秦正阳心头。他拿起费无极那本,指尖划过“收买人心”四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费无极的心思,他岂会不知?不过是丢了淮南的“孝敬”,怀恨在心罢了。

可架不住人多。费无极党羽众多,这几日,朝堂之上,弹劾龙天策的声音此起彼伏,从“收买人心”到“杀戮太重”,从“专断独行”到“目无君上”,罪名越扣越大,仿佛龙天策不是在定远推行新政,而是在那里谋反。

“陛下,该用晚膳了。” 内侍轻声提醒。

秦正阳摆摆手,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他了解龙天策,那小子确实能折腾,能闯祸——平定左贵,他敢孤军深入;治理定远,他敢动黄伦那样的地头蛇;推行新政,他敢拿官绅开刀。可要说他“收买人心”“谋反”,秦正阳是不信的。

那小子眼里的光,是对百姓的热,是对治世的盼,不是狼子野心。

可费无极等人的谗言,也并非全无影响。“杀戮太重”是事实——黄伦及其党羽,前前后后杀了近百人;“专断独行”也是事实——龙天策在定远,确实说一不二,很多政令都没先报朝廷批准。这些,都成了别人攻讦的把柄。

“唉……” 秦正阳长叹一声,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墙外的夜色。他需要龙天策这样的人,去打破淮南的沉疴,去给暮气沉沉的朝堂注入点活力。可这小子,就像一头烈马,好用是好用,却总让人担心他会挣脱缰绳,闯出更大的祸。

“陛下在烦心定远的事?” 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秦正阳回头,见杨皇后端着一碗莲子羹走进来,笑道:“还是皇后懂朕。”

杨皇后将莲子羹放在桌上,拿起案上的奏折,随意翻了几本,便放下了,语气平静:“无非是费大人他们,在为淮南的‘损失’叫屈罢了。”

“不止。” 秦正阳苦笑,“他们说龙天策‘收买人心’‘杀戮太重’,虽有夸大,却也不是全无影子。这小子,确实能惹祸,朕这两只手,都快数不过来他捅的篓子了。”

“能惹祸,也能平祸,这才是龙天策。” 杨皇后舀了一勺莲子羹,递到秦正阳嘴边,“陛下忘了?当年左贵叛乱,多少人说他年轻气盛,必败无疑,结果呢?他平定了淮南。黄伦在定远盘根错节,多少任县令束手无策,他去了不到一年,就连根拔起,还了定远百姓一个公道。”

秦正阳张口喝下莲子羹,眉头舒展了些:“可他杀戮太重,费无极他们说,这会让淮南百姓害怕……”

“百姓怕的不是杀戮,是不公。” 杨皇后语气坚定,“黄伦等人,害死二十一条人命,强占民女,垄断粮价,哪一条不该杀?龙天策杀的是该杀之人,罚的是该罚之徒,百姓拍手称快还来不及,怎会害怕?至于‘收买人心’——陛下任命他为定远县令,他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定远富起来,这不是‘收买人心’,是在替陛下分忧,替朝廷立信。”

她顿了顿,看着秦正阳:“龙天策是陛下亲自选中的人,他对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鉴。他在定远折腾,或许激进,或许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大唐的根基。那些弹劾他的人,看似在为陛下着想,实则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陛下英明,该分得清谁是真正做事的人,谁是只会搬弄是非的人。”

秦正阳沉默了。杨皇后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他心中的迷雾。

是啊,他头疼的,从来不是龙天策闯祸,而是如何在新旧势力的拉扯中,护住这棵能结出“治世之果”的幼苗。龙天策确实能惹祸,但他惹的,都是该惹的祸;他捅的,都是该捅的篓子。

“你啊……” 秦正阳看着杨皇后,眼中的愁云散去,露出一丝笑意,“总是比朕看得透彻。”

“陛下是当局者迷。” 杨皇后笑着帮他整理了一下衣襟,“龙天策年轻,血气方刚,做事难免急躁,惹些麻烦也正常。您是君,也是他的长辈,该敲打时敲打,该护着时,也得护着。”

“敲打?” 秦正阳想起龙天策那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忍不住笑了,“那小子,怕是得用鞭子抽才肯听。不过你说得对,年轻人嘛,哪有不闯祸的?他惹的祸,两只手数不过来,可他立的功,两只手也数不过来。”

他走到案前,拿起朱笔,在那叠弹劾奏折上,重重地画了一个“留中”(暂不处理)的标记。

“传朕旨意。” 秦正阳对等候在外的内侍道,“嘉奖定远县令龙天策,在淮南推行新政有功,赐锦缎十匹,白银百两。另,着其将定远新政推行细则,详列成册,报送朝廷,以备各地参考。”

内侍领命而去。

杨皇后看着他,眼中露出欣慰的笑意:“陛下这是……既嘉奖,又敲打?”

“算是吧。” 秦正阳笑道,“赐赏,是告诉他,朝廷认可他的功劳;要细则,是提醒他,行事不可太专断,得让朝廷知道他在做什么。”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郑重,“至于费无极他们……让他们闹去吧。朕倒要看看,他们能闹到几时。”

他心里清楚,这道旨意,既是给龙天策的定心丸,也是给费无极等人的警告——龙天策,朕护着。

消息传到定远时,龙天策正在查看新修的学堂。听闻朝廷嘉奖,还让他报送新政细则,他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秦正阳的意思,金发黑眸中闪过一丝暖意。

“看来,陛下还是信你的。” 玉倾城笑着说。

“信归信,敲打也没少。” 龙天策挠挠头,拿起纸笔,“看来,这细则得好好写,不能再让人抓住把柄了。”

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费无极等人绝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但至少此刻,他感受到了来自神都的支持,这份支持,足以让他在续写定远“新篇章”的路上,更有底气。

而神都的费府,得知旨意后,费无极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脸色铁青。他没想到,秦正阳居然不仅没治龙天策的罪,反而嘉奖了他!

“好一个龙天策!好一个秦正阳!” 费无极咬牙切齿,眼中的怨毒更深,“看来,不动真格的,是拿不下这小子了!”

新一轮的算计,在费府的密室里,悄然酝酿。

属于龙天策的“新篇章”,在经历了这波谗言风波后,非但没有停滞,反而因秦正阳的暗中支持,更添了几分坚韧。年轻的县令,在淮南的土地上,继续用他的方式,书写着属于定远的变革,而这场变革,也渐渐引起了整个大唐的关注,成为了牵动朝堂神经的“定远样本”。前路依旧漫长,但至少此刻,阳光正好,民心向聚,足以支撑他,继续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