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80章 血债血偿民心快,新政铺展定远春

英烈传奇 第80章 血债血偿民心快,新政铺展定远春

作者:爱笑的花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2:21 来源:小说旗

黄伦等人被擒的消息,像一道惊雷,劈开了笼罩在定远县上空的阴霾。县衙大牢里,往日不可一世的乡绅们,此刻都成了阶下囚。黄伦被单独关押在最深处的牢房,铁窗映着他惨白如纸的脸,昔日的“笑面虎”风采荡然无存,只剩下深入骨髓的恐惧。

龙天策没有立刻提审,而是让夜凌将黄伦在“阎王审判”时的招供录音(玉倾城早有准备,用特制的竹筒记录了声音),以及这些年收集到的人证物证,一一整理成册。卷宗越堆越高,每一纸记录,都浸透着百姓的血泪,也铁证如山,将黄伦等人的罪行钉在了耻辱柱上。

三日后,公审在定远县城中心的广场举行。

消息早已传遍全县,百姓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连最偏远的大王庄、黄竹村,都有村民扶老携幼赶来,他们要亲眼看着这群欺压了他们几十年的恶霸,得到应有的惩罚。

辰时三刻,公审开始。

龙天策端坐于临时搭建的审判席上,身旁是刘晔、邓铿等幕僚,玉倾城则立于屏风后,静静听着。夜凌手持卷宗,声音朗朗,逐条宣读黄伦等人的罪状:

“罪犯黄伦,勾结乡绅,垄断粮价,盘剥百姓;十年前,因佃户抗租,私设刑房,虐杀二十一人,抛尸清水河,罪证确凿;五年前,与王地主合谋,诬陷吴寡妇丈夫偷盗,致其死于狱中,后又以其子相胁,强暴吴寡妇,禽兽不如;此外,侵占良田千亩,偷税漏税,勾结贪官,阻挠新政……数罪并罚,论律当斩!”

“罪犯王地主,参与虐杀佃户,诬陷良民,垄断粮铺,同谋作恶,论律当斩!”

“罪犯李乡长,助纣为虐,散布谣言,阻挠公务,侵占民财,论律当斩!”

一条条罪状,如同重锤,敲在每个百姓的心上。当听到“二十一条人命”“强暴吴寡妇”等细节时,人群中爆发出愤怒的嘶吼:

“杀了他们!”

“血债血偿!”

“不能让他们好死!”

吴寡妇也来了,她站在人群前排,脸上没有泪水,只有一种积压多年的屈辱终于得以宣泄的平静。当听到黄伦的罪状被公之于众时,她缓缓抬起头,看向审判席上的龙天策,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那个曾让她绝望的黑暗,终于被彻底撕开了。

黄伦被押上审判台时,双腿早已瘫软,只能被衙役拖着前行。他看着台下怒目而视的百姓,听着震耳欲聋的“杀”声,终于明白,自己这一次,是真的逃不掉了。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只发出一阵意义不明的呜咽。王地主、李乡长等人,更是吓得魂不附体,屎尿齐流,哪里还有半分往日的嚣张。

“黄伦,你可知罪?” 龙天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

黄伦瘫在地上,眼神涣散,口中反复念叨着:“我错了……饶了我……我有钱……我给你们钱……”

“你的钱,沾满了百姓的血汗,谁稀罕?” 龙天策站起身,高声道,“定远百姓受你们荼毒数十年,今日,便是你们血债血偿之时!”

他拿起惊堂木,狠狠一拍:“传我命令,罪犯黄伦、王地主、李乡长,罪大恶极,无可饶恕,判处斩立决!其余从犯,根据罪行轻重,或流放,或杖责,即刻执行!”

“好!”

“龙大人英明!”

“杀得好!”

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掌声、叫好声、甚至还有人燃放起了鞭炮,整个定远县城,仿佛过年一般热闹。积压了几十年的怨气,在这一刻,随着审判的落下,彻底释放出来。

午时三刻,刑场之上。

黄伦等人被押上断头台,刽子手手起刀落,三颗人头落地。百姓们拥上前,看着那滚落在地的头颅,没有恐惧,只有大仇得报的畅快。有人朝着头颅吐唾沫,有人高声咒骂,更多的人则是相拥而泣——那些死去的亲人,那些受辱的岁月,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告慰。

血债血偿之后,定远县迎来了真正的新生。

黄伦等人被铲除,如同拔掉了深入定远肌体的毒瘤,那些曾经依附于他们的小喽啰,吓得纷纷自首,交出了侵占的土地和财产。阻碍新政推行的最大障碍,彻底清除。

龙天策没有丝毫懈怠,立刻着手推动新政全面落地:

官绅一体纳粮得以顺利推行。刘晔和邓铿带着幕僚,重新丈量全县土地,这一次,再无人敢隐瞒。曾经被黄伦等人霸占的千亩良田,被收归县衙,一部分分给了无地的佃户,一部分作为“官田”,由县衙统一耕种,产出的粮食用于救济和办学。百姓们看着新的田契,上面清晰地写着自己的名字和亩数,激动得彻夜难眠。

水利改革也驶入了快车道。杜哲带着工匠和百姓,顺利打通了被黄伦林地阻断的主水渠。当清澈的河水沿着新修的渠道,流进干涸已久的农田时,两岸的百姓欢呼雀跃,有人甚至跳进水里,感受着水流带来的生机。杜哲规划的“水利基金”也顺利设立,从官绅纳的粮食和赋税中抽取,确保了水渠的长期维护。

经济改革成效显着。玉倾城牵头的“定远布行”,在清除了染料垄断后,迅速扩大规模。改良后的纺车普及到每个村落,妇女们织出的布匹不仅数量多,质量也好,通过新打通的商路,远销至金陵、寿春等地,为定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县衙铸造的“定远通宝”,因成色足、信誉好,逐渐取代了旧银和劣质铜钱,成为市面上的主流货币,物价也随之稳定下来。

官员俸禄改革也落到了实处。基层官吏的俸禄提高了三成,足以养家糊口,同时,夜凌牵头的“廉政巡查队”定期走访各村,一旦发现贪腐,严惩不贷。“高薪养廉”与“严刑峻法”双管齐下,县衙的吏治为之一清,官吏们各司其职,再无人敢懈怠。

更让百姓欣喜的是,房衍牵头在县城和几个大村开办了“启蒙学堂”,聘请了有学识的幕僚和返乡的秀才任教,适龄的孩童都可以免费入学。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学堂,朗朗的读书声取代了往日的哭闹,老人们感慨道:“定远,终于有了盼头啊!”

吴寡妇也分到了三亩地,玉倾城还送给她一架新纺车。她白天在地里劳作,晚上在家纺纱,儿子则去了学堂读书。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偶尔还能听到她哼起新编的歌谣。有人曾问她恨不恨黄伦,她只是淡淡一笑:“人都死了,恨也没用。好好过日子,才对得起龙大人,对得起死去的男人。”

新政推行三个月后,定远县已是另一番景象:

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再也看不到荒芜的土地;河道里,清水潺潺,滋养着两岸的生机;县城里,商铺林立,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吆喝声、谈笑声交织成热闹的市井交响曲;学堂里,孩子们的读书声清脆悦耳;织坊里,纺车转动的声音,如同定远跳动的脉搏,充满了活力。

龙天策站在县衙的了望台上,俯瞰着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玉倾城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清茶:“你看,百姓们的笑容,比什么都珍贵。”

龙天策接过茶杯,金发黑眸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他想起刚到定远时的荒凉,想起黄伦等人的阻挠,想起清水河的尸骨,想起那些为了新政彻夜不眠的夜晚……所有的艰辛,在看到眼前的景象时,都化作了值得。

“这只是开始。” 他轻声道,“定远的新篇章,才刚刚写下第一页。”

阳光洒在定远县的每一个角落,照在百姓们充满希望的脸上,也照亮了龙天策和他的伙伴们前行的道路。属于定远的“新篇章”,不再是纸上的蓝图,而是用血汗、智慧和民心,一笔一划书写在这片土地上的真实画卷。这幅画卷里,有公平,有正义,有温饱,有希望,更有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属于所有定远人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