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官居一品养黛玉 > 第98章 好大一张渔网

官居一品养黛玉 第98章 好大一张渔网

作者:笑苑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1:45 来源:小说旗

残雪映着青瓦,将檐角的冰棱衬得愈发剔透。

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进屋内,林淡从一场混沌的梦境中醒来。他睁开眼时,恍惚间竟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是二十一世纪冰省那间暖气充足的家,还是这间烧着银丝炭的古代卧房?

窗外传来\"沙沙\"的扫雪声。

林淡披衣起身,推开菱花格的支摘窗,一股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院中护卫正拿着竹扫帚清扫积雪。

\"好大的雪啊...\"林淡喃喃自语,鹅毛般的雪片仍在飘落。

苏州的雪总是矜持的,何曾见过这般铺天盖地的阵势?这让他想起车祸前冰省的隆冬——父亲总爱在这样的大雪天炖一锅酸菜白肉,蒸腾的热气会在玻璃窗上凝成水珠...

\"十五年了啊...\"林淡的指尖无意识地在窗棂上划着。穿书至今其实他很少主动想起往事,现在却不由自主的想着,那个世界的父母可还安好?车祸的消息会不会击垮二老?想着想着,眼眶不觉发热,喉头像是堵了团棉花。

\"少爷?\"门外传来林伍小心翼翼的呼唤,\"钱大公子派人来传话。\"林伍的声音隔着雕花木门传来,惊散了满室怅惘。

林淡猛地回神,素白中衣下的脊背瞬间绷直。他清了清嗓子道:\"请人去南书房。\"声音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沙哑。

他迅速披上织锦外袍,对着铜镜整理衣领,镜中人眉目清朗,已完全是个古代书生模样。

穿过垂花门时,林淡第无数次感慨京城的逼仄。这座三进院的府邸,还是祖父当年在京为官时购置的产业,看似气派,实则每寸空间都被精打细算地利用着。倒座房的六间屋子如同精巧的榫卯,将办公、待客、起居的功能严丝合缝地嵌在一起。尤其那间用作私塾的角院,如今住着许家夫妇——当年祖母离京时留下的看门人的后代。

说起看房的许家,林淡觉得既好笑又心酸。

这老许夫妇本来是祖母张老夫人的配房,因自小长在京中不愿背井离乡,被留下来看房。不想夫妇努力多年,只得了一个女儿,二老一合计要是女儿嫁出去这房就没人看着了,这可不行啊,四处托人打听有没有孤儿愿意做上门女婿,黄天不负有心人,一个叫平生的小伙子,从小就无父无母从育善堂长大,得了消息立马就心动了。

林淡还能想起许娘子介绍自己名字时的几分傲气:“奴才本叫金珠,后来爹娘实在生不出儿子就给奴才改叫木兰了,奴才爹说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木兰接父守房。”

林淡听完只觉得动容,而且对这时代的家奴也有了新的认识,说实在的,因着荣国府里奴才的做派,林淡对家奴实在信任不起来,可穿来的这十几年,他渐渐明白,荣国府那样做派的应该是少数。

当林淡得知平生和许娘子给两儿子分别取名,许忠、许诚之后,提拔平生和许娘子更没有心理压力了。

当然其实林淡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毕竟他带来唯一认字的林伍要跟着他伺候,耿衷表示自己只会伺候车、马,而那两个护卫则很好的展示了什么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林淡整了整衣襟,拐进倒座房西侧的小院。

所谓南书房,不过是两间青瓦白墙的屋子,外间摆着八仙桌与青花瓷瓶,权作待客的花厅;内间书架上堆着线装古籍,案头砚台里还凝着上午未干的墨痕。

南书房的门帘一掀,炭火的暖意混着茶香扑面而来。武三正捧着茶盏暖手,见他进来连忙起身行礼。这人作寻常商贩打扮,可那双精明的眼睛滴溜溜转着,一看就是市井里摸爬滚打的老手。

“小的武三,给林少爷请安!”粗布短打的汉子一见到林淡,立刻单膝跪地。

林淡心中一紧,快步上前扶起:“可是荣国府有了什么动作?”

自从收到家中回信,得知忠顺王爷会插手后,他便如悬在弦上的箭。

林淡虽算不出忠顺王爷想怎么对荣国府出手,但料想荣、宁二府必有接招的动作,就想派人前去打探,只可惜他这次上京带的人手有限,不得已才向钱长富求助,好在钱家大公子,一口应下,还派了最得力的武三相助。

武三竖起大拇指,眼里满是钦佩:“林少爷您猜得真准。”

然后继续说道:“自从大少爷交代盯住宁、荣二府的动向,小的一日不曾懈怠。昨儿个,有个荣国府管事模样的人分别去了城中三家当铺,典当了一对鎏金掐丝珐琅瓶、一座翡翠山子、还有一株红珊瑚。那些物件儿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可他急着换现银,三件才当了一万多两,还都是活当!”

“活当?”林淡挑眉,活当意味着日后可赎回,贾家这是既要应急,又舍不得彻底断了后路。

续又问道:“能确认是荣国府的管事?”

“能,小的打听过了,应该是荣国府的一个管事,叫赖大。”武三压低声音,\"小的特意使钱问了当铺伙计,那赖管事趾高气扬的,还嫌人家压价呢。\"

林淡忽然觉得荒谬。

一时间,林淡不知道是应该夸能成为苏州首富,钱家探听消息的本事实属一流。还是感叹荣国府真是一张全是窟窿的渔网,连对京中并不熟悉的钱家,都能毫不费力的打探出海量的消息。

“告诉你家大公子,盯梢的人手不能减,花销都记在林家账上。”说着,他示意林伍给武三拿一吊钱做赏钱,“天寒地冻的,给兄弟们买些热酒驱寒。”

武三却连连摆手,“小的谢林少爷赏,只是我们家少爷交代了不能让您破费。还说让您放心,以后以后小的和手下的十个兄弟只听您调遣。若是人手不够,您只管开口,我们家少爷再从苏州调人过来。”

“这……”林淡犹豫,虽说大哥带着钱家做生意,可自己欠的人情总不能归到大哥头上。

武三见林淡神情犹豫立刻说道,“林少爷放心,我们家大少爷说了,很快他就会狭恩已报的,长兴少爷看起来是个会读书的,老爷说再看看若确实读的好,还要走您的门路,进姚先生的学堂呢!”

林淡一听也扯了扯嘴角。

――

话说此刻,钱家书房内,钱长兴正襟危坐,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他面前摊开的《论语》被窗棂透进的阳光分割成明暗交错的格子,就像他此刻忐忑的心情。祖父和父亲每日亲自盯着他上课,让他的思绪像书页间密密麻麻的批注一般,混乱如麻。

两个月前,他不过是钱家一个默默无闻的庶子。本以为这辈子就跟着大哥在商铺里记账、收账,混个安稳日子,可谁能想到,一朝开蒙?他虽只背得《三字经》《千字文》这等蒙学读物,却已是钱家儿孙里最拿得出手的了。父亲钱文种盯着他临帖时,眼神活像在估量一匹突然显出异相的驮马。

\"长兴啊,\"祖父钱方捋着花白胡须叹道,\"你弟弟连'天地玄黄'都能背成'天地菜黄',平安那小子更是在《弟子规》上画满了乌龟......\"老人家的目光在他身上逡巡,“咱们钱家出仕的重担,只怕要落在你身上了。”

夜深人静时,钱长兴悄悄来到嫡母叶夫人的院落。

暖阁里,叶夫人正倚在湘妃竹榻上,核对着家中账目,听他支支吾吾说出心中忧虑。\"母亲,若我真有出息,您...不会为难我姨娘吧?\"话音未落,账本已轻轻拍在他肩头。

“说什么胡话呢?”叶夫人打断了庶子的胡言乱语。

她望着眼前局促的少年,思绪乱飞。

若是十年前的她,定要为自己的嫡子争个独一无二的宠爱,得知公公和丈夫要栽培庶子,怕是要掀翻整个钱家后院。

可如今她心境不同了——她可是亲眼见证了当官能给家中带来多少好处。

叶夫人娘家也经商,她嫁给钱文种之时,两家的生意做得不分伯仲,但自从小姑子和姑女婿回了苏州做官,钱家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扩张。尤其姑女婿升任司马以后,钱家没几日就成了苏州数一数二的商户。尤记得姑女婿升任司马那日,自家收到的满桌的贺礼里,藏着多少生意场上的门道。

\"傻孩子,\"叶夫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若是她亲生的儿子读书读得好,她自然更高兴,可事实是她大儿子《三字经》到现在都背不全,小儿子只有算盘打得极好,连公公打了几十年算盘的人都自叹不如,若靠着她的两个儿子出仕,只怕是天方夜谭。

所以叶夫人笑着表示:\"母亲高兴还来不及。若你姨娘愿意,将你记在我名下又何妨?\"

听者无意,说者有心,祠堂里,香案前,族谱上的名字被郑重改写,钱长兴望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稀里糊涂的成了钱家嫡子。

叶夫人更是雷厉风行。她亲自为长兴的姨娘安排了单独的院落,还命人送去整套紫檀家具。

钱长兴自从摇身一变成了嫡子后,书房里的《四书五经》突然变得格外沉重。烛光下,他反复摩挲着新发的玉佩,那是嫡母特意命人打造的,温润的玉质贴着心口,却烫得他喘不过气。本想用庶出出身推掉读书的钱长兴,只能硬着头皮读下去了。三十年后好不容易爬到知县老爷位子的钱长兴,想起自己艰苦的求官之路,还能大哭一场。

而此刻的叶夫人,早已无暇顾及长兴的忐忑。她端坐在太师椅上翻检庚帖,原先相中的粮商女儿被搁到了一旁。原本为庶子相看的商户之女,显然配不上如今想要出仕的钱家嫡子。

\"得找个有功名亲家的,\"她咬着笔杆喃喃自语,\"最好是有在任官员的......\"叶夫人想着要能找个,官宦人家的闺秀,也好为钱家再添一把助力的火。丫鬟捧着新做的衣裳进来,她连头都没抬:\"明日将张媒婆请来,二少爷的亲事我要重新斟酌。\"因要重拟标准挑选人家,叶夫人一时忙的不可开交。

――

且说林淡这边从武三口中得了荣国府的最新动向很是高兴,知道了钱大公子将武三等人划给他用了,也不再客气,又交代了武三几件事让他去探查。

武三一一应下,正要告退猛然间想起,“林少爷,我们家少爷已经从贡院旁最好酒楼状元楼中定了雅间,嘱咐小的告诉您一声,别订重了。”

林淡失笑,“这距离放榜还将近三个月的,是不是提前的有些太多了。”

武三呵呵一笑,“少爷说了,京中贵人多,先定好位置心不慌。”

林淡让武三带话谢过钱大少爷,就让人退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