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 > 第94章 八方铁证镇妖风

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 第94章 八方铁证镇妖风

作者:爱吃山药面的枯明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1:24 来源:小说旗

县革委会政工组那间阴冷的办公室,弥漫着一股陈腐的纸张味和浓重的烟草气息。墙壁刷着惨白的石灰,正中挂着巨大的领袖像,下方是一张光可鉴人的深褐色长条会议桌。调查组长孙卫东端坐在主位,像一尊冰冷的石雕,军装领口扣得一丝不苟,锐利如鹰隼的目光紧紧锁定着坐在对面长凳上的林阳。

林阳腰杆挺得笔直,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脸上没有预想中的惶恐或辩解,只有一种近乎淡漠的平静。这份平静,让习惯了被调查对象战战兢兢、涕泪横流模样的孙卫东,感到一丝莫名的烦躁和更深的不信任。他面前摊开着王癞子的举报信、从林阳家搜出的腊肉样品和那个空黄桃罐头瓶,还有机械厂提供的林阳工资奖金清单——那点微薄的收入,在买房、手表和“奢靡”生活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林阳,”孙卫东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刺骨的寒意,在空旷的办公室里回荡,“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党的政策你是知道的!现在人证物证俱在,你戴手表、买房子、吃肉、吃罐头,生活严重超出你的收入水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这是铁的事实!说吧,你的钱,到底哪来的?是不是投机倒把?是不是贪污了厂里的钱?还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他的质问像一把把冰冷的锥子,直刺要害。

林阳抬起头,目光坦然地迎向孙卫东那审视的、仿佛要将他刺穿的眼神,声音清晰而沉稳,没有丝毫颤抖:“孙组长,各位领导。我林阳,行得正,坐得直。我的每一分钱,都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哼!清楚?明白?”孙卫东旁边的方脸组员嗤笑一声,指着桌上的工资单,“就凭你这点工资奖金?买得起房?戴得起表?吃得起肉和罐头?骗鬼呢!”

“单靠工资,当然不够。”林阳不慌不忙,从随身带来的一个半旧的黄布挎包里,取出了第一份文件。那是一份盖着鲜红公章、印有“红星县第一机械厂”抬头的证明信。他双手递上。

孙卫东皱着眉头接过,快速扫视。证明信内容简洁有力:

* 证明林阳同志自入职以来,工作表现一贯积极认真,吃苦耐劳,技术提升快。

* 其转正程序完全符合国家规定和厂内考核标准,所得工资、奖金均属合法劳动所得。

* 特别强调:林阳同志在采购岗位上“勤于思考,勇于开拓”,曾多次克服困难,“为厂里解决急需的生产物资短缺问题,保障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厂领导对此表示肯定。

落款处,是厂长龙飞凤舞的签名和厂革委会的公章,旁边还有一排小字:“证明人:秦海山(八级钳工)”,同样盖着秦师傅的个人名章。

孙卫东的目光在“为厂里解决急需的生产物资短缺问题”和“厂领导表示肯定”这两行字上停留了片刻,眼神微动。他当然明白这含糊其辞背后的潜台词——林阳有“特殊渠道”搞到计划外物资,并且这种行为是得到厂方默许甚至鼓励的!这在普遍物资匮乏的年代,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但被如此正式地写在证明信里,份量就完全不同了。

“哼,一份证明信而已。”孙卫东将信丢在桌上,语气依旧冰冷,“就算你有点‘门路’,搞点小动作,能解释你买房的钱?能解释你日常的‘高水平’生活?”

林阳没有争辩,平静地拿出了第二份文件。这是一叠钉在一起的单据,纸张有些发黄发脆,是粮站专用的收购凭证。上面清晰地记录着:

* 售粮人:王老栓(王家庄生产队)

* 品名:小麦\/玉米\/大豆(每次种类不同)

* 数量:每次几十斤至一百斤不等(数量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算少得可疑,又不足以引发粮站过多关注)

* 时间:跨度近两年,大约每季度一次。

* 金额:按当时统购价结算,有收款人签字(王老栓的指模或歪歪扭扭的签名)和粮站收购员的签章。

* 备注栏:均注明“自留地产出余粮”。

“这是我姥爷王老栓,这两年断断续续向县粮站出售自留地产出余粮的凭证。”林阳的声音依旧平稳,“姥爷是老庄稼把式,侍弄自留地很上心,加上老天爷偶尔赏脸,收成比别人家好些。他老人家节俭了一辈子,舍不得吃,都攒着卖了换钱,说是要给我和小雨留点念想。”他适时地流露出一丝对老人的感激和愧疚,“这些钱,零零碎碎攒下来,也有几百块。再加上厂里的工资奖金,我平时省吃俭用,几年下来,才勉强凑够买房的首付……那房子,位置偏,又破旧,价格其实比领导们想的要低不少。”

孙卫东拿起那叠粮站单据,仔细翻看。单据老旧,印章清晰,签名指模俱全,时间跨度合理,数量也符合一个“勤快老农”自留地的产出极限。他看向负责外调的组员,组员微微点头,示意单据真实无误,粮站方面也确认王老栓确有多次小额售粮记录。

“几百块?加上你那点工资奖金,就够买带院的房子了?林阳,你当我们是三岁小孩?”方脸组员依旧不信,咄咄逼人。

林阳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从挎包最底层,珍而重之地取出了第三份文件——一张对折的、印有“红星县公安局”抬头的信笺纸。纸张洁白挺括,抬头鲜红庄重。他缓缓展开,双手奉上。这是告知秦小飞后,让他帮忙去找公安同志开的证明信。

孙卫东疑惑地接过。信笺内容同样简洁,措辞却极具份量:

**红星县公安局**

**内部函**

**县革命委员会调查组:**

**据悉贵组正在调查我县机械厂职工林阳同志相关情况。**

**林阳同志曾于近期,以匿名方式,向我局提供关键线索,协助我局成功破获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为维护我县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行为体现了一名普通群众的觉悟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鉴于案件性质及林阳同志个人意愿,具体案情不便公开。**

**特此说明。**

**红星县公安局(公章)**

**一九六一年 x 月 x 日**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具体的案件描述,但那份量却重如千钧!鲜红的公章,公安局的官方背书,“重大刑事案件”、“重要贡献”、“觉悟”、“责任感”……每一个词都像一记重锤,敲在孙卫东和调查组成员的心上!

这封证明让秦小飞帮忙去公安说明,写匿名信的经过及当时遇见拐子情况,经过验证后要来的。

办公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孙卫东拿着这份突如其来的“表彰函”,手第一次出现了不易察觉的停顿。他锐利的目光反复扫过那几行字和鲜红的公章,试图找出伪造的痕迹,却徒劳无功。这公章,这格式,这措辞……绝对是真的!公安局为什么会为一个被调查对象出具这样的证明?那起“重大刑事案件”是什么?林阳到底做了什么?

无数疑问在孙卫东脑中翻腾。他之前的逻辑链条——林阳生活奢侈,财产来源不明,必定是贪污或投机倒把——在这份盖着国徽的证明函面前,瞬间显得苍白无力!一个被公安局认定为“有觉悟”、“有责任感”、“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会是一个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蛀虫吗?

方脸组员也傻眼了,张着嘴,后面质问的话全卡在了喉咙里。公安局的背书,在这个年代,具有压倒性的权威性!

林阳适时地开口,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谦逊和无奈:“孙组长,各位领导。我林阳就是个普通工人,带着个妹妹,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姥爷卖粮攒钱,我省吃俭用,加上厂里领导信任,让我有机会发挥点作用。至于公安局说的那件事……我真的只是碰巧知道点情况,觉得应该说出来,没想过要什么回报。那点奖金……是局里领导硬塞给我的,说是对‘觉悟’的鼓励。我……我就用那钱,加上之前的积蓄,才勉强凑够了房子的尾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的腊肉和空罐头瓶,声音低沉下来:“至于吃肉、吃罐头……孙组长,不瞒您说,谁不想吃点好的?我妹妹小雨,前两年饿得皮包骨头……我看着心疼!姥爷卖粮的钱,我省下的工资,加上那点奖金……我抠抠索索,攒上几个月,才敢偶尔买点肉,给小雨解解馋,给姥爷姥姥补补身子……那罐头,是上次小雨生病,实在没胃口,我才狠狠心买的……就买了那一瓶,吃完了,瓶子都没舍得扔……”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底层小人物挣扎求生的辛酸和对家人朴素的疼爱,情真意切。

工资奖金(合法收入) 姥爷卖粮(家庭副业收入) 公安局匿名奖励(特殊贡献合法所得)= 买房、买表、偶尔改善生活。

这条证据链,在公安局那份沉甸甸的“表彰函”光环笼罩下,瞬间变得逻辑自洽,无懈可击!虽然那“匿名奖励”的具体金额含糊其辞,但此刻谁还会去深究?谁敢质疑公安局认定的“重要贡献”值多少钱?

孙卫东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一阵红一阵白。他精心组织的攻势,被这三份看似普通却环环相扣、尤其最后那份来自强力部门的“尚方宝剑”彻底瓦解。他盯着林阳,眼神复杂,有挫败,有惊疑,更有一种被无形力量掣肘的憋屈。办公室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墙上挂钟单调的“滴答”声,敲打着调查组众人紧绷的神经。林阳这看似单薄的身影,在八方汇聚的“铁证”支撑下,竟隐隐透出一股难以撼动的气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