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 > 第170章 构筑未来的堤坝

省军区司令部小会议室的灯光,彻夜未熄。厚重的窗帘隔绝了外界,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烟草味、墨水和纸张的气息,以及一种无形的、沉重的紧迫感。

长条会议桌旁,张部长居中而坐,肩章在灯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他的左手边是吴主任和几位面色凝重、眼底带着血丝的教育厅干部;右手边则是林阳、苏白薇,以及几位从省博物馆、考古研究所连夜召来的资深研究员和文物保卫部门的负责人。每个人的面前都堆着厚厚的资料,那本印着《环球儿童画报(试刊)》的彩色小册子和林阳手绘的、标注着“野狐岭”坐标的铅笔图,如同两枚沉甸甸的砝码,压在会议桌的中心位置。

“……情况就是这样。”林阳的声音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沉稳。他刚刚完成了对整个事件链条的梳理:从教材中隐蔽的殖民史观和扭曲价值观,到《环球儿童画报》中精心设计的未来图景和暗藏的地理坐标密码,再到“东方文化交流促进会”周文彬的可疑背景,最后直指野狐岭商代大墓的野蛮盗掘。逻辑严密,证据环环相扣,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将文化渗透与文物犯罪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领域,死死地缠绕在一起,露出了其背后共同的黑手和险恶用心。

“文化渗透是手段,思想腐蚀是目的,而文物盗掘,”林阳的目光扫过在座众人,最后落在张部长脸上,一字一句道,“则是他们获取资金、试探底线、甚至可能隐藏更深图谋(如寻找特定历史信息或破坏文化根基)的关键环节!这是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无声战争!目标,就是我们的下一代和我们民族的根!”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纸张翻动的微响。吴主任的脸色灰败,几位教育干部更是羞愧难当,仿佛被无形的鞭子狠狠抽打。博物馆的老研究员痛心地抚摸着那本画报,手指颤抖。文物保卫部门的负责人则眼神锐利如鹰,盯着“野狐岭”三个字,仿佛要将它烧穿。

“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张部长猛地一拳砸在桌面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他眼中的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敌人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换了打法,用糖衣包裹毒药,用画笔绘制陷阱,用锄头挖掘我们的祖坟!其心可诛!其行当灭!”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意,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检讨和追责是必须的!但现在,当务之急是亡羊补牢!是构筑堤坝!是防范于未然!我们要在思想文化战线和文物保护战线,同时建立起坚固的防御体系和高效的反击机制!绝不能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张部长的目光首先投向吴主任和几位教育干部,语气斩钉截铁:

“教材审查,是思想防线的第一道闸门!吴主任!”

“在!”吴主任立刻挺直腰板。

“我要求,立刻升级教材审查机制!第一,建立交叉审查、匿名复审和责任终身追溯制度!每一篇入选课文、每一幅插图、每一个注释,都必须经过至少三个独立专家组的背靠背审查,审查者匿名,一旦发现问题,终身追责!第二,设立‘文化安全红线’清单!明确列出殖民史观、西方中心论、历史虚无主义、种族歧视、军国主义美化等所有禁区!触线者,一票否决!第三,引入‘技术辅助审查’!”张部长的目光转向林阳和苏白薇,“林阳同志,白薇同志,你们在信号分析、图像识别方面有独特能力。我需要你们设计一套辅助工具,能够快速扫描比对教材插图、文字内容与敏感符号数据库,筛查潜在的文化符号植入和意识形态风险!要快!”

“明白!”林阳和苏白薇同时应道,两人眼神交汇,瞬间明白了彼此的想法。林阳签到系统赋予的超强感知和空间分析能力,加上苏白薇深厚的学识基础(完全可以建立一本基于特征识别和语义分析的初步筛查系手册,将后世一些文化入侵手段写入。)

“第四!”张部长继续道,“重建教材内容库!组织真正的专家团队,深入挖掘我们自己的英雄史诗、科技成就、文明瑰宝!用生动感人的故事、严谨求实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去填充孩子们的课本!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项工作,苏白薇同志,由你牵头负责!林阳同志协助,尤其在科技史和古代发明创造方面!”

“是!”苏白薇的声音带着激动和责任的重压。

张部长的目光随即转向文物保卫部门的负责人和几位考古专家:

“文物保护战线,就是守护民族根基的战场!赵处长!”

“到!”一位面容刚毅、眼神锐利的中年军官应声起立。

“第一,立刻升级全省重要文保单位,尤其是未勘探古墓葬区的安防等级!运用最新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林阳同志可能提供的特殊探测手段(张部长意味深长地看了林阳一眼)。野狐岭事件,绝不能再演!第二,建立文物犯罪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打通教育、文化、公安、海关、邮政系统!对任何涉及异常文化出版物、可疑人员出入境、特殊物流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分析!发现‘信号’,第一时间联动!第三,启动‘文脉守护者’计划!在重点地区,尤其是偏远乡村,发展可靠的、熟悉当地情况的基层信息员!给予他们基础文物辨识培训和举报渠道!让群众成为我们最广泛的眼睛和耳朵!”

“保证完成任务!”赵处长的声音铿锵有力。

“还有,”张部长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那个‘东方文化交流促进会’的周文彬,那个神秘的插画师‘青木’,以及那个提供掩护的‘怀瑾’……他们是这张毒网上的关键节点!赵处长,你亲自负责,成立专案组!给我挖!挖出他们的根!挖出他们背后的资金链、信息链!要不动声色,但务必连根拔起!文化领域的汉奸,比战场上的叛徒更可恨!危害更大!”

“是!”赵处长眼中寒光一闪,杀气凛然。

“最后,”张部长的目光回到林阳和苏白薇身上,语气带着深沉的托付,“技术层面的壁垒,需要你们来突破。林阳同志,白薇同志,你们提出的那个‘文物特征数据库’和‘公众辨识手册’,非常好!非常及时!这将是斩断文物黑手、唤醒民众保护意识的关键武器!我要求,以最快速度、最高标准完成!资金、设备、人员,军区全力保障!需要什么,直接打报告给我!”

“是!”林阳和苏白薇齐声应道,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会议持续到天色微明。当第一缕晨曦艰难地穿透厚重的窗帘缝隙,在会议桌上投下一条微弱的光带时,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和决断的《关于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与文物安全保护的紧急决议及实施细则》草案终于成形。每一个条款都如同堡垒上的一块砖石,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民族的未来,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与文明堤坝。

数日后,红星技术工作室二楼。

窗外是冬日难得的暖阳,金色的光芒洒满工作台。台灯依旧亮着,与阳光交相辉映。桌面上,摊开的图纸和演算草稿被推到一边,取而代之的是一叠厚厚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初稿纸页。

最上面一份,封面上是手写的、刚劲有力的标题:《常见古代文物器型与纹饰特征辨识手册(公众普及版·初稿)》。旁边放着一本装订好的小册子,封面设计简洁庄重,标题是:《国之瑰宝:不可不知的文物小知识》。

林阳正伏案疾书,他面前的稿纸上画满了各种器物的简笔线图:鼎、簋、爵、觚、玉璧、陶罐……线条精准流畅,旁边用极其清晰易懂的文字标注着名称、时代特征、典型纹饰(云雷纹、兽面纹、夔龙纹等)以及最关键的——如何初步判断真伪和来源合法性(如新鲜泥土痕迹、非正常断裂、异常交易场所等)。他画得极其认真,仿佛要将前世博物馆里积累的知识和签到系统赋予的细节洞察力,全部倾注到这一笔一划之中。

苏白薇坐在他对面,面前是一台这个年代罕见的、笨重的晶体管计算机(由军区特批调拨),屏幕上闪烁着绿色的字符。她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金丝眼镜反射着屏幕的微光。她正在将林阳手绘的图谱和文字说明进行数字化编码,同时构建一个初步的文物特征数据库框架。她时而停下来,对照着旁边几份新送来的、经过严格审查的小学历史和社会课本样稿,思考着如何将最核心的文物知识和保护意识,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和图画形式,融入进去。

“林阳,你看这里,”苏白薇指着屏幕上的一段代码和旁边课本样稿中的一幅插图,“我想在这个‘商代工匠的故事’后面,加一个互动小版块:‘火眼金睛辨珍宝’。用你画的这些简笔图,配上简单的选择题,让孩子们找出图中哪个器物可能是‘刚出土’的(有新鲜泥土),哪个纹饰是商代特有的……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保护意识。”

“好主意!”林阳抬起头,眼中带着赞赏,“寓教于乐。比干巴巴的说教强百倍。”他拿起那本《国之瑰宝》小册子,翻到其中一页,“这本给基层信息员和群众的普及册子,重点要突出‘一看、二问、三举报’的流程,配上醒目的举报电话和奖励说明。”

两人正讨论着,楼下传来小雨清脆欢快的声音和脚步声。很快,小雨抱着一本崭新的、封面色彩鲜艳的小学语文课本跑上了楼。她的小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晕,大眼睛亮晶晶的。

“哥!苏姐姐!快看!我们发新书了!”小雨献宝似的把课本举到两人面前,“老师说,这是刚改好的新课本,可好看了!”

林阳和苏白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期待和一丝紧张。他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接过小雨递来的课本。

课本散发着新印刷品特有的油墨清香。林阳翻开了第一单元。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歌颂殖民者的篇章,而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课文:《神农尝百草》。生动的插图画着神农氏在莽莽山林中辨识草药,文字质朴而充满敬意地讲述了这位华夏先祖为族人寻找治病良药的智慧和牺牲精神。

接着是《鲁班造锯》,插图细致地展现了工匠的巧思和工具的演变,文字强调了劳动创造和智慧的价值。

再翻到地理单元,介绍黄河的章节。插图不再是单调的河道,而是壮观的壶口瀑布,岸边是辛勤劳作的农民和丰收的田野。文字饱含深情地描述着“母亲河”的哺育之恩和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

小雨挤在两人中间,小手指着课本上的插图,叽叽喳喳地说着:“老师今天讲了神农爷爷的故事,他可厉害了!还有鲁班爷爷,好聪明!黄河好大好大,老师说我们都是喝黄河水长大的孩子……”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故事中人物的崇拜。

林阳和苏白薇一页页翻看着,心中的紧张渐渐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欣慰所取代。那些被精心剔除的毒草,已经被真正属于自己民族的、充满生命力的根苗所取代。虽然这只是开始,虽然未来的路还很长,虽然暗处的敌人依旧虎视眈眈,但看着小雨那纯真而充满求知欲的眼神,听着她用稚嫩的声音复述着祖先的智慧和民族的根脉,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构筑的堤坝,正在守护着这些幼小的树苗,让它们能够在属于自己的土壤里,迎着阳光,茁壮成长。这无声的战争远未结束,但希望的火种,已在新生的课本里,在下一代清澈的眼眸中,悄然点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