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带着签到系统回饥年 > 第104章 一“线”生机入厂门

王家庄通往县城的土路上,王援朝蹬着家里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破自行车,后座上坐着紧紧抱着儿子王小虎的三舅妈李秀英。李秀英的心,比颠簸的车轮跳得还要快,紧张、期待、还有一丝不真实的惶恐,交织在一起。

昨天接到公爹托人捎来的口信时,她正在地里薅草。当听到“纺织厂”、“招工”、“阳子说你有机会”这几个词时,她手里的锄头“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整个人都懵了。纺织厂?那是她只在梦里才敢想的地方!高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穿着干净工装的女工……这一切,会和她这个土里刨食的农村妇女产生联系?

一路上,丈夫王援朝兴奋地絮叨着:“秀英!抓住机会!一定要抓住!阳子有本事,他既然开了口,准有门路!你去了好好学,好好考!进了纺织厂,咱家就真熬出头了!” 李秀英只是紧紧抱着儿子,用力点头,手心全是汗。

到了县城新居,林阳已经等在那里。他没有多说什么宽慰的话,只是递给李秀英一本薄薄的、用粗糙纸张油印的《纺织厂辅助工操作手册(基础篇)》和几张简单的机械图纸(签到所得,做了旧处理)。“三舅妈,这两天啥也别想,就把这册子上的东西看懂,记熟。考核主要看眼力、手快和基本的机械操作感,你有缝纫机底子,问题不大。关键是要稳,要细心。”

李秀英如获至宝,像捧着圣旨一样接过册子。她不识字,但册子上有简单的图解。林阳让表妹王招弟这两天请假,专门给三舅妈念册子、讲解。李秀英拿出了当年学绣花的劲头,白天黑夜地看、记、问,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模仿着接线、穿针的动作。那份专注和投入,让林阳都暗自点头。

两天后,在林阳的陪同下,李秀英怀着上战场般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县城东郊的红星纺织厂。高大的红砖厂房连绵一片,机器的轰鸣声隔着老远就能听见,空气中飘散着棉絮和机油混合的味道。门口持枪的保卫,更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威严。

劳资科办公室里,副科长赵红梅是个四十多岁、剪着齐耳短发、面容严肃的中年女人。她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浆洗得发白、打满补丁的蓝布褂子,手指粗糙,神情紧张拘谨的农村妇女,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内部招工的消息放出去,托关系递条子的人不少,但像这样直接领人来的,还是头一个。要不是看在……她瞥了一眼桌上那个不起眼的、用牛皮纸包好的“小礼物”(里面是林阳签到得来的两包好烟和一小包白糖),还有带话人(林阳通过周鹏,辗转找到了赵红梅一个远房亲戚)的分上,她根本不会给这个叫李秀英的农村妇女考核机会。

“李秀英同志是吧?”赵红梅语气平淡,“我们这次招的是辅助工,主要是在车间配合挡车工接线头、处理断纱、清理机器飞花,活又脏又累,还要倒班,你能行吗?”

“我能!领导!我能行!”李秀英连忙回答,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但眼神却异常坚定,“我不怕脏不怕累!我在家啥活都干!”

赵红梅不置可否,拿出一张表格:“填个基本情况。然后,去隔壁小车间,找孙师傅,让她考考你手眼协调和基本操作。”

填表对不识字的李秀英来说是天大的难题。林阳低声说:“三舅妈,你说,我帮你写。” 在赵红梅审视的目光下,林阳代笔,李秀英口述,完成了表格。

隔壁小车间里,噪音小了很多。负责考核的孙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眼神锐利的老女工。她没多话,直接指着旁边一台停着的、用于培训的老式络筒机:“看见没?纱线断了。给你一分钟,把线头找出来,接上,把筒子纱重新绕好。要快,要稳,接头要牢靠,不能有疙瘩。”

李秀英看着那嗡嗡作响(虽然停了,但惯性还在转)的机器和上面纠缠的纱线,手心又开始冒汗。但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她想起了家里那台缝纫机,想起了林阳给的手册,想起了这两天招弟给她念的操作要点。她走上前,没有像一些生手那样毛手毛脚,而是先仔细观察了一下断头的位置和纱线的走向。

然后,她伸出粗糙却异常稳定的手指,精准地捏住了两个断开的线头。她的动作不快,甚至有些小心翼翼,但异常沉稳。捻、接、打结……一气呵成!接着,她按照孙师傅的简单指点,轻轻拨动机器开关,看着纱线重新均匀地缠绕在筒子上,接头处平整牢固,没有跳纱。

整个过程不到四十秒。

孙师傅一直板着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她原本以为这个农村妇女会手忙脚乱,没想到动作虽然生疏,但步骤清晰,手法稳定,尤其是那份专注和细心,是很多城里来的姑娘都比不上的。

“嗯,还行。”孙师傅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再去试试那个。”她指了指旁边一个更复杂的、模拟断纱处理的装置。

接下来的几项考核,李秀英虽然紧张,但凭借着扎实的缝纫机操作培养出的手眼协调能力、林阳突击培训的理论知识,以及她骨子里那份农家妇女特有的耐心和韧性,都磕磕绊绊、但最终都按要求完成了。尤其是在处理细小的飞花和保持工作台面整洁方面,她做得比前面几个来考核的职工子弟还要好。

考核结束,李秀英后背都被汗水浸透了,紧张地看着孙师傅和随后进来的赵红梅。

赵红梅翻看着孙师傅的记录,又看了看李秀英填的表格(林阳代笔,字迹工整),沉吟片刻。说实话,李秀英的技术基础不算最好,但那份沉稳、细心和能吃苦的样子,还有通过关系递过来的“诚意”,让她最终做出了决定。

“李秀英同志,”赵红梅放下记录本,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极淡的笑意,“你的考核,基本通过了。虽然有些地方还生疏,但态度认真,学习能力强。我们劳资科研究决定,录用你为纺织厂准备车间辅助工,试用期三个月。试用合格,转为正式工。有没有问题?”

嗡的一声!李秀英只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巨大的喜悦如同海啸般瞬间将她淹没!她张着嘴,却发不出一点声音,眼泪毫无征兆地汹涌而出。她只能用力地摇头,又用力地点头,像个手足无措的孩子。

林阳赶紧轻轻碰了她一下:“三舅妈,快谢谢赵科长!谢谢孙师傅!”

“谢……谢谢赵科长!谢谢孙师傅!谢谢领导!我一定好好干!一定好好干!”李秀英终于找回了声音,带着浓重的哭腔,连连鞠躬。

几天后,当李秀英穿着崭新的、藏蓝色的纺织厂工装,戴着同样颜色的工作帽,胸前别着崭新的、印有“红星纺织厂”字样的搪瓷厂徽,站在纺织厂气派的大门口时,她依然有种做梦般的不真实感。那身挺括的工装,洗去了她身上所有的泥土气息,赋予了她一种全新的、属于工人阶级的身份和尊严。

王援朝抱着儿子小虎,站在不远处看着,黝黑的脸上笑得全是褶子。王老栓和王周氏老两口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王周氏一遍遍摸着儿媳身上的工装,仿佛在确认这是真的。

“好!好!秀英啊,好好干!给咱老王家争光!”王老栓声音哽咽。

“娘,爹,你们放心!”李秀英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自信光芒,“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阳子,不辜负领导!”

她转身,深吸了一口带着棉絮味道的空气,迈着坚定而略显生涩的步伐,汇入了上班的人流,走进了那轰鸣的、象征着稳定与未来的工厂大门。木兰卸甲归田是传说,而李秀英,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却在林阳的运作和自身的努力下,真正地端起了国营大厂的铁饭碗,成为了王家第一个、也是至关重要的大厂正式工人!王家在县城工业体系中的根基,随着这身崭新的工装,变得更加牢不可破。织机声声,从此将伴随着她,也伴随着整个王家,奏响新生活的序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