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奇门宝历三部曲之上古传承 > 第275章 原来如此

奇门宝历三部曲之上古传承 第275章 原来如此

作者:朴道玄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8:59 来源:小说旗

“原来如此…”林锋盯着龙骸心口处熟悉的莆田林氏族徽,虎目含泪,“先祖镇的不是龙脉,是蒙元钉入龙心的‘噬龙桩’!”他猛然将染血宗谱按向鼎腹,《禹迹图》星轨化作金线射入地洞,精准缠住九根噬龙桩。

“喀嚓!”首根铜桩碎裂。龙骸巨颅猛地昂起,腐朽骨爪抓向众人!郭沁瑶的伏羲弦骤然绷直,弦音裂石穿云:“九韶归位!”残存八根铜桩应声浮现宫商角徵羽五音律管虚影,秦古阳的虚数结晶顺势嵌入角律管孔——

“轰!” 八音齐鸣如天雷灌顶。噬龙桩尽碎,苏鲁锭长矛化为齑粉!地脉龙气挣脱束缚,化作五爪金龙虚影盘绕山河鼎,龙首亲昵摩挲鼎身饕餮纹。鼎腹裂痕竟在龙气滋养下缓缓弥合。

暴雨骤歇,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林锋手中宗谱无风自燃,灰烬凝成新篆:“甲申劫消,癸卯鼎新”。他抚过鼎身温润的青铜,望向太液池初绽的新荷,喉头哽咽:“三百年…林家守的从来不是秘密…”

“是归途。”宋老轻拍山河鼎,鼎内金汁映出琼华岛倒影。波光粼粼处,半块刻着“有崇氏”的玉圭,正静静躺在碧水深处。

林锋指尖触到鼎耳冰凉的蟠螭纹,那“癸卯鼎新”四字新篆忽如活物游走,竟在鼎腹凝出半幅舆图——西山潭柘寺古塔尖正对玉圭沉处!“这圭…真是禹王遗物?”他声音发颤,三百年来林家口传的“镇河圭”竟非虚言。

宋老捻须不语,枯枝般的手探入鼎内金汁。汁液忽凝成金线,一端缠住他尾指,另一端竟如灵蛇钻入池水,直指玉圭!“金汁引路,错不了。”他眼底映着水光,“甲申劫…说的是崇祯十七年闯王破京,我林家护着半部《永乐大典》藏入潭柘寺地宫。癸卯鼎新…”话音未落,池心玉圭突射青光,水面浮出篆文“崇”字,转瞬即逝。

“甲申劫消,癸卯鼎新…”秦古阳反复咀嚼这八字谶语,在云祥客栈天井来回踱步。青砖缝里昨夜雨渍未干,倒映着灰白天光。“崇祯甲申国变,林家护书避祸。可癸卯…是康熙二年?那年有何鼎新之举?”他猛地驻足,“康熙二年诏修《明史》,开博学鸿儒科!莫非林家守的典籍,终在彼时重见天日?”

“那玉圭呢?”柳云嫣的声音自廊柱后传来。她斜倚朱漆栏,指尖转着枚黄铜水烟壶,“‘有崇氏’乃禹王本宗。若真是禹圭,怎会沉在金元太液池?”壶嘴青烟袅袅,凝成个“金”字悬在半空。

秦古阳瞳孔骤缩。是了!太液池乃金元宫苑,禹圭若存世,当在夏墟或河洛故地。他忽记起《金史》载海陵王迁燕京后,曾命人自汴梁运艮岳奇石填入太液池。“莫非…是靖康时被金人掠走的北宋宫藏?”

柳云嫣嗤笑一声,烟壶往青砖上磕了磕:“靖康之耻掠走的,何止石头?”她袖中滑出卷焦边册子,拍在石桌上。纸色沉暗如凝血,题签《艮岳遗珍录》下,一行小楷惊心:“政和五年,汴水得古玉圭,纹曰‘有崇氏’,藏于万岁山雪洞。”

“金人破汴,此圭随徽钦二帝北狩。”她点着册中模糊拓片,“海陵王暴毙前夜,此圭忽裂为二。半块随他葬在房山金陵,半块…”烟壶指向窗外太液池方向,“赐给了高丽贡女李氏,就埋在她投水的芙蓉岛下。”

秦古阳抓起册子,政和年间的朱砂骑缝印灼眼。他忽觉怀中《古玉图谱》发烫,忙掏出翻至“夏禹圭”篇。泛黄插图上,圭身“有崇氏”三字篆法,竟与册中拓片如出一辙!

“李氏投水…”他猛然抬头,“可是世宗朝那位‘承香阁主’?史载她因私通侍卫被赐白绫…”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