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贫道鹿清笃,自神雕开始剑荡诸天! > 第三章 主角就躺平啦

杨过拜入赵志敬门下,非但不是师徒缘分的开始,反倒像是点燃了一座活火山,就和原着一样,拜师后的头一日,赵志敬欲向杨过以示师威,不料被杨过狠狠咬了手指。

而杨过得到的,便是一顿好打,可哪怕被打的皮开肉绽,这小子却始终梗着脖子,那双明亮的眼睛里燃烧着屈辱和刻骨的恨意,死死瞪着赵志敬,未曾求饶半句。

“八字相冲”已不足以形容这对师徒的孽缘。一个心胸狭窄、刻薄寡恩,视杨过如眼中钉肉中刺;一个桀骜不驯、自卑又自傲,认定赵志敬是披着道袍的恶鬼。两人相互厌憎,势同水火。

待到丘处机等长辈,因追查李莫愁之事联袂下山后,赵志敬的所作所为愈发没有顾及。

他对杨过是非打即骂,更不曾传他半点武艺,杨过清秀的小脸上,时常带着或新或旧的青紫伤痕,眼神也愈发阴沉。

这一切,鹿清笃看在眼里,却并未过多介入。他早已不是原着里那个因被扣了屎盆子而对杨过怀恨在心、助纣为虐的蠢胖道士。

同样,他也没兴趣去扮演什么“神雕侠”的童年救星。不过作为一个拥有现代灵魂、经历过生死且心态渐趋平和的人,他天然反感以大欺小的行径。

偶尔见赵志敬实在过分,鹿清笃也会在事后,趁着师父气头稍过,用尽量平和的语气旁敲侧击地劝上一两句:

“师父,那小子野性难驯,您教训他是应该的。只是……他毕竟是郭大侠送来的人,若真打出个好歹来,郭大侠面上须不好看,怕也损了咱们全真教的名声。”或是,“师父息怒,气大伤身。那小子不懂事,您何必与他一般见识?罚他多抄几遍《清净经》静心便是了。”

赵志敬听了,有时会冷哼一声不予理会,有时则会斥责鹿清笃多管闲事,但也偶有几次,那板着的脸会松动一丝,下手的分寸会稍稍“留力”。

鹿清笃点到即止,从不强求。更多的时间,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苦练武艺。

夏日的蝉鸣渐渐被秋风的萧瑟取代,终南山层林尽染,三个月的时光悄然流逝。

这三个月,鹿清笃仿佛脱胎换骨。那身曾经一步三颤的肥膘,在日复一日,近乎自虐般的勤修苦练下,如同冰雪般消融殆尽。

原本圆润如球的脸庞,显出了清晰的轮廓线条,双下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略显刚毅的下颌。臃肿的身躯变得精瘦而挺拔,宽松的道袍穿在身上竟也有了那么几分飘逸出尘的味道。

“嗯,虽不至于帅得令人发指,但一见清笃误终生……嗯,指不定也是有可能的?”

随意挽了个略显松垮的道髻,鹿清笃对着铜镜里那张清瘦了不少的脸庞,颇为自得地调侃了一句,然后随着众人去上早课。

作为道门大教,全真弟子无论辈分高低,早晚功课诵经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鹿清笃渐渐发现,在这“武侠世界”的全真教里,弟子们的心思,十成倒有九成九都扑在了武学之上。

每日清晨的早课,大殿内经声琅琅,檀香袅袅,可放眼望去,弟子们或心不在焉,或双目无神,或干脆偷偷在袖中掐指模拟剑诀。

总之大家对修道的那份“虔诚”与“专注”,与他前世上学时应付课间操的姿态简直如出一辙,主打一个敷衍了事。

初来乍到时,鹿清笃亦是如此。身处金庸武侠世界,谁不梦想着练就一身惊世骇俗的神功,仗剑江湖,快意恩仇?枯坐于此诵念那些玄之又玄的经文,在他看来简直是浪费生命。

然而,现实如同一盆盆冷水,将他初时的热望浇得透心凉。

无数次尝试呼唤,脑海中空空如也,眼前也绝无任何系统界面浮现——

金手指?不存在的。

虽然在数月的勤修苦练下,汗水不知道浸透了多少件道袍。

可一旦与同门切磋,鹿清笃与对方依旧是互有攻守,难分高下。拳脚功夫?同样如此。这几个月的苦练,除了减肥效果确实显着外,鹿清笃的武艺并无过人之处。

至于被视为根本的内功心法,在一次与几位入门晚的师弟交流印证后,鹿清笃苦涩地发现,自己苦熬打坐积攒的那点微薄内力,竟还不及对方!

泯然众矣…

这四个字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鹿清笃几乎喘不过气。他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自己的武学天赋,是真的平平无奇。

非是郭靖那种大智若愚、厚积薄发的“一般”,而是筋骨、悟性皆属中下,毫无亮点的“平庸”。

即便退一万步,假设自己天赋尚可,依照全真教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玄门正宗路子,穷其一生,恐怕也至多能达到马钰、丘处机等七子的水准,成为所谓“江湖一流高手。”

这固然已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距离郭靖、五绝、未来杨过、张三丰这些绝顶之人,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至于下山寻找奇遇?

《九阴真经》确实近在咫尺,就在后山古墓之中。可全真与古墓有旧怨,禁地森严。自己连那通往密室的水潭具体在禁地何处都茫然不知,如何寻找?擅自闯入的后果,轻则废去武功逐出师门,重则性命不保。

少林《九阳神功》?且不说路途遥远,凶险莫测,自己这点微末功夫能否安然抵达都是问题。即便到了少林,那藏有神功的《楞伽经》乃镇寺之宝,岂容一个全真小道士随意翻阅?

至于侠客岛的《太玄经》,更是缥缈无踪,如同镜花水月。更何况,私自下山便是叛门,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在这乱世,怕是未至目的地便已饿毙荒野。

“啧,穿越不给金手指,走的也不是天才流剧本,这要是本小说,作者指定扑街扑到姥姥家!”

鹿清笃在无数个夜晚,对着清冷的月光自嘲苦笑。反复确认了现实的冰冷与天赋的桎梏后,一股深沉的疲惫和无奈席卷了他。挣扎无望,徒劳无功。

“罢了,罢了……”

一声长叹,带着释然,也带着一丝不甘落地的尘埃。“不管怎么说,老天爷终究是开恩,让我重活了一世。上辈子加班加到油尽灯枯,这辈子能在这终南山上,混个清闲道士,有口安稳饭吃,有个健康的身体,清风明月相伴,已是天大的福分。还要什么自行车?”

与其在注定无望的武学道路上焦虑挣扎,不如与自己和解,接受这份“平凡”。心态的转变,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鹿清笃的目光,终于从令他焦虑的武学上移开。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脑,没有娱乐消遣,心一旦静下来,便只能向内探寻。于是,书架角落里那些落满灰尘的道教典籍——《道德经》、《南华真经》(《庄子》)、《清静经》、《黄庭经》……被他重新翻了出来。

前世中二时期也曾附庸风雅地读过,但那时心浮气躁,满脑子都是“道可道非常道”的玄乎,什么也没读进去。如今重活一世,历经生死,心态沧桑,又远离了信息爆炸的喧嚣,更放下了对武学的执念,再读这些经文,字里行间竟仿佛有了全新的生命。

因而心态大转变,所以在早晚课时,当其他同门还在神游天外,他已能沉浸在“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的浩渺意境中,感受那份超越个体得失的宏大与宁静。

数月研读,潜移默化。鹿清笃的心境如同被山泉反复洗涤的玉石,愈发温润沉静。眉宇间那份因焦虑和执念而产生的浮躁戾气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无为”的平和与淡然。与人相处,不卑不亢,遇事,不急不躁。

他不再刻意追求武功精进,每日的打坐练气,与其说是为了增长内力,不如说是成了如同吃饭喝水般的习惯,一种安顿心神的方式。

意外,往往在不经意间发生。正是这份放下了功利心的“无为”,这份心境的澄澈空明,竟暗合了道家内功“致虚极,守静笃”的真意。

他体内那原本如同涓涓细流、进展缓慢的全真玄门内息,在这数月间,竟不知不觉变得更为精纯、凝练,运行起来也越发圆融自如。

只是他心思早已不在武学进境之上,每日例行公事般的修炼,并未刻意去体察这细微却扎实的变化,只当是日积月累的正常积累罢了。

月明星稀,秋风带着凉意拂过重阳宫的重檐。鹿清笃挎着长剑,正在轮值巡夜。他伸了个舒畅的懒腰,望着深邃的夜空,心中一片澄明,无挂无碍。

正待转身去巡视他处,鹿清笃脚步却蓦然一顿。一种难以言喻的直觉,让他敏锐地察觉到身后那片浓重阴影中,似乎有一缕微弱的气息波动。

“什么人?出来!”*他并未拔剑,只是微微侧身,目光如电般投向墙角那片黑暗。

短暂的沉寂后,一个瘦小的身影有些迟疑地、慢慢地从阴影里挪了出来。月光洒落,照亮了杨过那张清秀却带着淤青和疲惫的小脸。

他咬着嘴唇,眼神复杂地看着鹿清笃,欲言又止,双手紧张地绞着衣角。

“是杨师弟啊。”

鹿清笃看清来人,紧绷的神色缓和下来,“怎么,大晚上不睡觉,莫不是看师兄巡夜辛苦,想来搭把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