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贫道鹿清笃,自神雕开始剑荡诸天! > 第21章 黄蓉的情敌

贫道鹿清笃,自神雕开始剑荡诸天! 第21章 黄蓉的情敌

作者:浮世懒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4:19 来源:小说旗

夕阳的金辉透过毡帘缝隙,将蒙古包内染上一层温暖而朦胧的橘红色调。

脚步声轻轻响起,毡帘再次被掀开,一位身着蒙古贵族华服的女子走了进来。她约莫三十余岁年纪,容颜端庄秀丽,眉宇间却锁着一层浓得化不开的忧郁。

她身后跟着六名低眉顺眼、气息沉稳的侍从,无声地彰显着主人不凡的地位。令人意外的是,她开口竟是流利而温婉的汉语,甚至带着一丝江南水乡特有的软糯腔调,也不知道是谁教的。

“你醒了。”

她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看透世情的平静。

鹿清笃挣扎着想坐起行礼,却被她一个眼神制止。

“不必多礼,躺着就好。”

女子走近几步,目光落在鹿清笃脸上那道新鲜的血痕,微微一顿,随即移开,仿佛什么都没看见。

“你的那位女伴,我已派人护送她南归宋境。你的伤势太重,还需在此静养些时日。”

“多谢姐姐救命之恩!”

鹿清笃由衷地说道。他虽矢志抗蒙,却也明白人分良莠。眼前这位女子,不仅救了他的性命,更妥善安排了李莫愁,言语间毫无敌意,只有一片平和善意,这声“姐姐”,倒也是发自肺腑。

听到这声称呼,女子脸上那层忧郁似乎被触动了一下,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涟漪。她唇角勉强牵起一个极淡的弧度,摇了摇头:“小家伙年纪不大,嘴巴倒甜。只是你这年纪,这声‘姐姐’,我可不好意思应,叫我名字就好,华筝。”

“华筝?”鹿清笃心头一震,一个名字瞬间跳出脑海,“您是,华筝公主?!”

华筝眼中掠过一丝明显的讶异:“你认得我?”

废话,黄蓉情敌嘛,我又不是没看过《射雕英雄传》。

鹿清笃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恭敬如常:“在下乃全真教四代弟子鹿清笃。

昔日在终南山重阳宫中,曾有幸听掌教马钰真人提及,言说大漠深处,有一位心地至善的蒙古小公主,名唤华筝。马真人曾言,公主仁心,泽被草原。”

他巧妙地将来源推到了马钰身上,合情合理,华筝丝毫没有怀疑。

“马钰道长……”

听到这个名字,华筝眼中浮现出深切的怀念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原来你是马道长的晚辈,真是造化弄人。”

她轻轻叹息一声,声音带着遥远的回忆,“此次我从西域回来探亲,不过是故地重游,未曾想竟于河边救下了故人之后。这,或许便是长生天安排的缘分吧。”

提到马钰,不可避免地勾连华筝起那些尘封的往事,那个由马钰开蒙,从懵懂少年一步步成长为顶天立地大英雄的身影,那个她倾尽一生情意却终究没能拥抱的身影,还有……

那场因她一时失言而导致的,无法挽回的悲剧。

“郭大娘…”

愧疚如同冰冷的毒藤,瞬间缠绕住心脏,让华筝本就忧郁的面容更添几分苍白,几乎站立不稳。

李萍因为华筝的“告密”被逼自杀,这是华筝这辈子最大的愧疚。

她显然不愿再多言,勉强稳住心神,对鹿清笃道:“你且安心在此养伤,所需药物饮食,自有人送来。”

说罢,这位成吉思汗生前最宠爱的公主不再停留,带着一身化不开的愁绪,转身离去,留下满室沉静的暮色。

时光,在养伤与静修中悄然流逝。鹿清笃在华筝的庇护下,安心恢复。从侍从零星的交谈和华筝偶尔提及中,他得知华筝此次是应蒙古大汗窝阔台之邀,自西域归来探亲。

这支队伍规模不小,鹿清笃藏身其中,倒也安全,并借着这个机会,他也得以窥见当下蒙古汗国权力格局的一角。

铁木真的黄金家族,老一辈凋零殆尽,如今窝阔台汗病危,因此为了见妹妹最后一面,华筝才会不远万里重新回到了这伤心之地。

而老一辈虽然几近凋零,但新一代的雄鹰已然展翅,成吉思汗的孙辈们,正逐步展现其铁血手腕。

其中威望最大的便是拖雷一系的蒙哥,也就未来的蒙古大汗,自他之下,拔都坐拥钦察汗国,兵强马壮,威望崇高;忽必烈坐镇汉地,雄才大略,网罗四方豪杰,势力最为煊赫;旭烈兀西征万里,兵锋所指,诸国震恐;阿里不哥则坐镇和林,代表着草原旧贵族的势力。这几位黄金家族的子孙,无一不是手握重兵,麾下能人异士如云的雄主。

其中,那位四王爷忽必烈,在鹿清笃所知的历史中,在蒙哥死后,最终将击败所有对手,整合庞大的蒙古帝国,南下覆灭南宋,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大元王朝,成就“南下擒龙,封狼居胥”的旷世功业。

每每念及此处,鹿清笃心头便是一阵沉重。

三个月的光阴,在草原的晨风暮霭中悄然滑过。

鹿清笃的伤势在《先天功》的神妙与华筝提供的珍贵药物双重作用下,已然好了七八成。

他时常寻机会与华筝说话。这位救命恩人公主眉宇间那挥之不去的哀愁,如同阴云笼罩,让他于心不忍。

她因少年时一句无心之语,背负了害死郭靖母亲的沉重枷锁,一生困囿于愧疚与无望的情愫中,远走西域,郁郁寡欢。

鹿清笃虽不擅安慰人心,更不懂那些花巧的言辞,但他毕竟是全真弟子,深谙道家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道理。他给华筝讲《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讲《庄子》里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讲天地之广大,人生之渺小,讲放下执着,方能得自在。他讲得很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将自己理解的道理娓娓道来。

华筝总是静静地听着,眼神望着远方无垠的草原,或是蒙古包顶透下的天光,偶尔会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

鹿清笃知道,这些道理或许无法真正解开她心中那缠绕了数十年的死结,但至少,在她那如同古井般沉寂的心湖里,投下了一颗颗小小的石子,漾开些许微澜,让她紧锁的眉头,偶尔能舒展片刻。

“该见的人,都已见过。这草原……终究不再是属于我的地方了。”

这一日,辽阔的草原上,碧空如洗,白云悠悠。

华筝与鹿清笃并辔缓行,驻马在一处缓坡上,望着脚下延伸向天际的碧绿大地,华筝眼神空茫而悠远,声音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疲惫与释然。

她侧过头,看向身旁已然快要痊愈的年轻人,露出一抹极其淡薄,近乎透明的微笑,“经此一别,我大约再也不会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了。”

她的目光又投向南方,仿佛要穿透千山万水,看到那烟雨江南,“鹿道长,这些日子,多谢你时常开解。你的心意,我懂。只是……”

她轻轻摇头,那抹哀愁如同烙印,更深地刻入眼底,“有些事,有些人,早已刻进了骨血里,不是道理能抹去的。放不下,便带着走吧。”

“公主……”

鹿清笃张了张嘴,只觉得喉头有些发堵。他本有许多劝慰的话想说,道家箴言也好,人生感悟也罢,但此刻,面对华筝眼中那沉淀了半生的、近乎绝望的平静哀伤,所有的话语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人心之复杂,情债之沉重,远非他一个未经情事的年轻道士所能真正体会。

她身为蒙古公主,却将一颗心遗落在蒙古帝国最大的敌人身上,更背负着间接害死对方母亲的罪疚……

这其中的撕裂与痛苦,早已超越了爱恨,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华筝从怀中缓缓取出一物。那是一把造型古朴刀鞘与刀柄镶嵌着繁复金丝纹路的蒙古金刀,在阳光下流转着内敛而尊贵的光芒。

正是当年成吉思汗铁木真为她和郭靖赐婚时,赐予郭靖的信物。

“鹿道长。”

华筝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明日,我会安排一支可靠的队伍,护送你安全返回宋境。临行前,可否……再帮我一个忙?”

鹿清笃神色一肃,在马背上抱拳躬身:“公主于我有再造之恩!但有吩咐,只要不违我护宋之心,不伤及无辜百姓,鹿清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华筝看着他年轻而认真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她双手捧着那把沉甸甸的金刀,递到鹿清笃面前,说道:“我这一生,亏欠郭靖太多太多。细想起来,从小到大,总是他在包容我,对我处处忍让,而我……却从未真正给过他什么。”

她的目光温柔地抚过金刀,仿佛透过它看到了遥远的过去,“这把刀,请你替我转交给郭靖。”

她停顿了一下,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后面的话:

“告诉他,这是他在蒙古草原上的妹妹,华筝,送给他和黄蓉姑娘的新婚贺礼。虽然,迟到了很多很多年就是了。”

鹿清笃郑重地伸出双手,接过了这把承载着太多复杂情感与沉重历史的金刀。刀身冰凉,却仿佛带着华筝掌心的余温与那份迟来的、跨越了国仇家恨的祝福。

“公主放心!”

鹿清笃将金刀紧紧握住,声音铿锵有力,“此刀,鹿清笃必定亲手交到郭大侠手中!一字一句,转达公主心意!”

华筝望着他,脸上终于绽开一个如释重负的,带着淡淡哀愁却也无比清澈的笑容,如同阴霾天空偶然透下的一缕阳光。

“如此……华筝便多谢了。”

她望向西方,那是她将要归去的、更遥远的西域方向,“此去西域,山高水长。我会每日向长生天祈祷,祈愿你平安顺遂,祈愿郭靖与黄姑娘一生美满,也祈愿我蒙古与大宋的百姓,能少受些战乱之苦。”

一阵草原的长风吹过,拂动两人的衣袂。华筝勒转马头,最后深深看了一眼这片辽阔的故土,眼神复杂难明,最终化为一片沉寂的决然。她没有再回头,策马缓缓向着营地方向行去,夕阳将她孤单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渐渐融入了那片金色的光晕之中,仿佛要走向永恒的寂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