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龙啸克什米尔 > 第38章 伪造的撤退命令

龙啸克什米尔 第38章 伪造的撤退命令

作者:喜欢杨梅花的悟道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3:18 来源:小说旗

克什米尔前线的晨雾被突如其来的电磁风暴撕碎。周剑锋中校的战术终端突然黑屏,这位中国赴巴军事顾问团大队长猛地按住耳麦——里面正传来印度陆军西部司令部的加密频道通话,内容却是标准的普通话:\"各部队按计划后撤至b区防线。电子战专家陈默呢?\"周剑锋的作战靴碾碎了一台还在冒烟的战场路由器。身旁的巴基斯坦特种兵侯赛因指向东南方:\"陈上尉在检查那个。\"三百米外的雪坡上,陈默正跪在一具印军通讯兵尸体旁,手里捏着半截数据线,线头断面闪烁着不自然的蓝光。周剑锋大步穿过雷区标记带,作战服被电磁脉冲烧灼出蛛网状的焦痕。当他赶到时,陈默已经撬开了尸体背包里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跳动着两行矛盾的指令:一行是印军真实的进攻部署,另一行则是伪造的撤退命令——落款印章竟是中国维和部队的电子签章。\"不是普通黑客。\"陈默的指尖在键盘上翻飞,调出段被删除的日志记录,\"对方用了我们的量子加密特征码。\"周剑锋瞳孔骤缩,他认出来这正是上个月中巴联合演习时测试的新系统。更诡异的是,伪造命令的生成时间显示为\"3小时后\"。突然,整个前沿阵地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所有巴军电台同时收到条明码广播:\"印军第8山地师已单方面停火。\"但周剑锋的望远镜里,印军t-90坦克的炮管正在预热,热成像仪上显示炮手们的手指都扣在击发装置上。临时指挥所里,陈默将三台被入侵的设备摆成等边三角形。当接通电源的瞬间,设备之间形成了肉眼可见的电流弧光,在空中投射出克什米尔实控线的三维地图。周剑锋注意到,某个本应保密的巴军哨所坐标被标记为红色——那里存放着中国提供的战场数据链终端。\"他们在用我们的系统反制我们。\"陈默突然扯下军衔章,用里面的微型螺丝刀拆开了数据链终端。电路板上,某个国产芯片的封装层被替换成了透明材质,可以看见内部有规律闪烁的红色光点——那是中国量子通信试验特有的验证脉冲。侯赛因冲进来报告最新发现:印军某个整编团确实开始后撤,但他们的重型装备留下了完整的操作手册。周剑锋抓起其中一本,发现扉页上印着中文的《高原装备保养守则》——这是中**工出口的配套资料,理论上不该出现在一线战场。更惊人的发现在二十分钟后到来。技术兵复原了被删除的战场视频,显示印军指挥官正在用流利的中文下达指令,而他背后电子屏上的作战地图,赫然标着去年中巴联合演习时使用的虚拟坐标。周剑锋的太阳穴突突直跳——这个指挥官说话的节奏,与陈默调试设备时的呼吸频率完全同步。\"声纹陷阱!\"陈默突然砸碎了自己的战术平板。在飞溅的玻璃碎片中,有片指甲盖大小的金属片正发出蜂鸣声——这是中国最新研制的声波共振器,本用于测试防空洞抗压能力,现在却被用来同步伪造的语音指令。前线传来交火声,但电子地图上所有巴军单位都显示\"待命\"状态。周剑锋抓起反坦克火箭筒冲出门外,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印军装甲车在开火,炮口却刻意偏转30度,弹道轨迹完美避开了所有巴军阵地——就像在演练精确的威慑射击。陈默用激光测距仪锁定了一辆指挥车。当放大画面时,车载电脑屏幕正显示着中文操作界面,某个不断跳动的进度条上标注着\"心理威慑强度:87%\"。更诡异的是,车顶天线挂着的不是军旗,而是中国某科技公司的司旗——这家公司正是战场数据链的民用版供应商。\"不是电子战,是认知战。\"周剑锋的卫星电话突然收到条短信,发信人显示为他的中**区直属上司,内容却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选段。当他回拨时,电话那头传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您拨打的用户正在参加跨军区演习...\"暴雨骤然而至。指挥所帐篷的帆布上,雨滴竟然组成了莫尔斯电码。陈默用高速摄像机拍下破译,结果是中国某次边境谈判的绝密纪要摘要。周剑锋突然拔出军刀划开帐篷,发现外层防水膜上印着微缩版的克什米尔地图——墨迹遇水后显现出更多细节:所有标记点都是中**事顾问住过的宾馆。技术兵突然惊呼着举起检测仪。帐篷的钢架结构正在发射低频电磁波,频率恰好能诱发人类焦虑情绪。当拆开接头时,里面滚出三粒中国制造的抗震电子元件——正是神州飞船备用零件库的库存编号。48小时后的联合复盘会上,周剑锋用最原始的沙盘推演还原真相。那些看似高科技的攻击,核心却是对\"认知习惯\"的精准利用——印军刻意使用中国元素,就是要制造\"内部泄密\"的错觉。\"最致命的武器在这里。\"他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投影幕布上显示着被篡改的量子密钥分发记录。陈默补充道:\"他们甚至计算了我们排查漏洞的思维惯性。\"证据显示,攻击者故意留下明显破绽,诱使中方专家专注于硬件层面,却忽略了更基础的心理操纵。技术团队突然中断会议:\"周队,您必须看看这个!\"在印军丢弃的电子战车里,他们发现了台改装过的华为基站,其信号覆盖模型与周剑锋去年提交的《高原通信保障建议书》附录完全一致。更惊悚的是,设备里存着段测试视频:陈默在新疆某测试场调试设备的画面,日期却是下周。就在此时,所有通信设备同时收到新指令。周剑锋盯着那串熟悉的校验码——这是他担任特种部队教官时设计的密码,理论上只有现役的七名军官知晓。而指令附带的坐标,指向中巴经济走廊某处光缆中继站——去年塌方事故后,正是周剑锋亲自带队抢修的节点。最终搜查中,陈默在基站主板夹层里发现了决定性证据:半张被刻意保存的《解放军报》,报道量子通信突破的版面边缘,有用指甲划出的克什米尔等高线图。当他将报纸对着紫外线灯观察时,背面的汗渍显露出人体静电分布图——与周剑锋握笔时的指纹压力完全吻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