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沪上危情 > 第四十章 疑难症

沪上危情 第四十章 疑难症

作者:我系统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2:48 来源:小说旗

“陆哥,”搞彩绘的小赵扒饭不忘工作,“檐下有个彩绘雀替,那家伙不得了,说是这栋房子的底蕴一点毛病没有。”

“说重点。”

苏棠跟老板聊得很好,不仅实惠还管送餐,所以他们就在老洋房现场用防护罩当桌布在客厅桌子上凑合吃着。

吃饭氛围也很好,张野和冯小军两人已经开始第二份套餐了。

顺带一提,六个人,买的九人餐,为了吃饱可能会浪费,但陆砚完全没意见。

“坏得严重。”小赵说。

从这四个字来看,他的缩句功底是有的,因此前面的废话功力也是厉害的。

“雀替而已,那就换了。”老周说。

雀替,宋代称‘角替’,清代改称‘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与竖材相交处。

不仅作为装饰应用于建筑,还在增强梁枋荷载力等结构作用力上发挥作用。

这东西,不说老周,陆砚自己都修百八十个了。

一般情况下,老周作为团队有高级证的老木工,关于木构件的决策极有话语权。

巧就巧在,那个雀替既属于木构件,又是彩绘构件,还是个老的彩绘构件。

换句话说,半只脚踏进文物的行列了,小赵是这样认为的。

“不好换,才说了,是这房子的底蕴。”

“补起来又费事?”

陆砚听明白了,内外科医生同时遇到疑难杂症,两位要撸起袖子下真功夫了。

当然,下真功夫有条件,‘得加钱’。

就比如说这个雀替,小赵一个人最多负责表面彩绘部分,木构件修复还得老周来,那把老周借过去修个三五天的,不算材料、设备和精力,仅说人力成本......

一线城市的木雕师、漆艺师日薪在800-1200元\/天,若珍稀构件涉及榫卯结构复原或彩绘纹样复刻,需联合文物修复专家现场指导,顾问费用可能达万元级别。

陆砚继续吃着饭,跟小赵、老周交换意见。

这类事情在古建修缮过程中很普遍,一个工程里面出现几个乃至十来个‘争议’构件很正常。

陆砚他们一致认为,重要的不是经济成本,而是根据‘最小干预原则’界定保留与替换的边缘。

比如,当彩绘层大面积脱落,木质构件也有腐朽时,是仅修复可见部分,还是深入挖掘潜在问题进行全面修复,这是他们亟待需要达成共识的层面。

然后根据这点,来想办法他们动手或者请人来做。

大不了自己加班加点把它修了,谁还不是个‘带证’上岗的匠人呢,陆砚轻松想着。

“张哥,小军哥,你们慢点吃。”今天他事业心重,决定先去后院看看那个‘雀替’怎么个事。

“好嘞,陆哥。”

“陆师傅不吃啦?”

冯小军咋舌,怎么会有人放着免费的午餐不吃选择去工作呢?

还有,号称复合型人才的张师傅吃饭真的一句话不说耶,好专业。

陆砚走后,苏棠在自己的角落撇撇嘴,暗恼又把她忽视了。

而且是独独忽视她!(老周年纪大,她没在意)

顿时也吃不进去了。

“我也去看看。”她放下筷子,拧着摄像机走了。

此时张野和冯小军才舍得把视线从碗里抽出来,彼此眼中燃气清晰的火焰。

下一秒——

“别抢!”

“手快有,你没有!”

张野顺手抄起苏棠的剩菜,留半碗没吃完的白米饭给冯小军足矣。

这便是残酷的职场,对一个新人来说,社会狰狞的一面正在缓缓展露。

......

“陆师傅,修这个雀替对咱们有什么好处吗?听起来要倒贴钱?”

苏棠跟陆砚前后脚到后院房檐下,提出不解。

若洋房属于文保建筑,成功保留并修复高难度木构件可成为施工队参与高端修缮项目的‘活案例’,吸引文物局、历史建筑保护机构等合作机会。

但这栋老洋房目前还不是。

假如甲方预算是固定的,非遗工匠日薪1200元有价无市,设备、时间违约等,够麻烦的。

所以为什么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短期思维、商人思维不可取。”陆砚没回头,盯着那雀替看,“相机给我。”

“哦。”苏棠递上相机,乖乖在下面替他扶着手脚架。

这动作把陆砚看得一咯噔。

法治社会,人就是再腹黑也不至于吧?

不禁一阵发笑,全然不是说他对小师妹人品怀疑至此,而是源于人的本能。

相信每一位身处井口或悬崖边的人都能理解。

陆砚说:“就按你的说法,咱们在多数施工队倾向‘替换’的时候选择修复,这是不是技术壁垒啊?在高端业主圈立口碑,项目溢价可达两到五成!”

他用手比了个‘耶’,代表至少两成溢价。

苏棠笑了,还是头一次见陆砚在工作中展现出‘市侩’的一面,这是否意味着‘信任’呢?

“小陆你这就不纯粹了!”

老周和小赵也不紧不慢散步过来,尤其是老周,牙口日渐不好,吃完饭嘴里总叼着牙签。

“不是纯爷们?”苏棠问。

她的大眼睛里有三分疑惑,三分做作和九十四分调侃,百分百腹黑没得跑。

反正老周和小赵不会觉得生硬,略过工作中的润滑部分,陆砚直入主题:

“我去,老杉木搞的深浮雕雀替,难怪上了彩绘。”

闻言,老周叼着牙签一蹬腿爬上手脚架,盯着开了四分之一豁口的老物件。

不仅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正儿八经的老匠人也兴这套。

木构件的形制、气味、信息和触感都需要由经验丰富者一一甄别,然后定方案拿决断。

老周用手轻轻扳动,感受雀替传导的微微摇晃,捻了捻手指放鼻尖一嗅,说:

“最少八十年是有的,贵在材料和做工,‘修旧如旧’要花大成本。”

所谓大成本每个人都有不同概念:

对冯小军来说,一款名牌球鞋也算大成本;对日工资就是一双名牌球鞋的老周来说,‘大成本’肯定小不了。

言已至此,理论上陆砚先要决定修不修,再决定怎么修、找谁修的问题。

联系甲方?可人家给的是固定预算,盈亏自负。

再说了,项目是杨老头给的,甲方在哪他也不知道。

但手脚架上的他没按照一般理论思考,而是在想去哪弄点便宜的百年杉木。

修啊,怎么不修。

修的就是老构件,修的就是口碑!

不是老的还不修咧!

“陆师傅,你听一下这段语音。”苏棠举着手机说。

然后,杨灵的声音传到四个人耳里。

“考虑经济和艺术平衡,可以引入碳纤维加固,基础轮廓用机器粗加工,材料用新木做人工老化处理辅以不锈钢微型螺栓,后续再用环氧树脂胶替代鱼鳔胶,增强粘结力......”

清脆的声音在微微燥热的午后进行了六十秒的阐述,没待语音讲完,陆砚和老周就笑出了声。

得亏杨灵不在现场,不然他还不敢笑得这么开放。

“幽默,这小姑娘幽默。”

老周轻哼,黄黑的表皮咧出一道痕,那是发笑的标志。

陆砚随即接话,“经济效益确实帮我们拉满了,一下省了大半工期和材料费。”

“所以人家是高才生啊。”小赵附和道。

这句话让陆砚心有不适。

老周老一辈固执点也就算了,连我都没刺她轮得到你阴阳怪气?

压下情绪,他出声叫停:“苏棠,你跟杨老师说,谢谢她的意见,我们会考虑的。”

“真的吗?杨老师让我如实反馈诶。”

你就扯吧,杨灵的敲字手速,来得及跟你交代这么多?

小朋友我劝你不要玩火!

“按我说的回,不要夹带私货。”

还不想这么快和杨灵在工作上发生意见相左时的讨论。

他知道,杨博士不是个因为交情而改变工作意见的人,他也不是。

“好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