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4章 古怪棺材

活在民国当顺民 第4章 古怪棺材

作者:鲅鱼饺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2:44 来源:小说旗

林老师的媳妇吕秀玲嗔怪:“瞎说啥呢,老爷子一清早都咽气了,这回儿估计上了黄泉路了,想走回头路都来不及,还不舍得,就你会说话!”

林老师坐下来喝口水,想了想,还是站起来要去转一圈:“我这都回来了,还是去一趟看看啥情况,街坊邻居的,不能差事儿,前两年多亏着老爷子心善,咱家才没断顿儿!”

吕秀玲坐在门口借着天光给小儿子补裤子:“行,你去就去吧,看看有啥能帮忙的。这小本子走了,眼望着好日子要来了,结果老爷子没赶上趟儿。”

林老师这些日子见的多,摇着头往外走:“瞎······,你先别想太好,我看这会儿走了也不见得是个坏事儿。”

说完背着手出了院子。

一进林远信家里,香烛缭绕的,瞬间熏的耳聪目明。

灵堂上就杨福安跟他嫂子刘翠芬带俩孩子看顾着,一见林老师过来鞠躬,赶紧给递上三根儿香。

林老师也做不出来号丧的样儿,只好说了两句节哀的话,然后才问大夫的事儿。

刘翠芬心里也着急,用手一指:“福平刚刚晕过去了,大夫正在里面给看着呢,这边香烛纸钱不能断,我看了眼就没过去添乱。

劳您费心,帮忙给看看这会儿什么情况。”

林老师也没多待,径直走进了里屋。

只见杨福平面色略微泛白,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大夫捋着胡须皱着眉头把脉,这好一会儿了,就光是换手,一句话也没说。

给一家人急的,半张着嘴想问,又怕大夫生气。

林老师挺身而出:“胡大夫,您怎么这个做派,好坏言语一声啊,我瞅着这阵仗可是有点儿吓人。”

大夫也是不是陌生人,就街口药房的胡大夫,闻言咂摸下嘴:“许是我学医不精?怎么就觉着您家少爷就是睡着了呢?”

杨远信琢磨着,也有可能,老大从小到大没出过大力,这头天晚上又是淋雨又是当贼,第二天又一口饭没吃跑了一天,累的狠了也有可能。

于是迟疑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林老师察言观色,估计也没啥好的办法,于是央着给开个温补的方子,客客气气的帮着给胡大夫送出了门。

等人走远了,劝着杨远信:“杨掌柜的,咱们还是两手准备,要是福平晚上不见好转,需要去洋人的医院了,您言语一声,我这边多早晚都能给您搭把手。”

杨远信连连拱手,先谢过林老师的好意。

眼见天色要晚,林老师也告辞回家。

杨远信愁眉半解,回到灵堂给他爹烧纸,一边烧一边抱怨:“老爷子,您自己要是孤单,我明儿给烧上几个使唤丫头,可别给你大孙子带走喽。”

李水仙看着公公的仪容,使劲儿的剜了自己男人一眼,说的都是什么屁话!

刘翠芬在里屋照看杨福平,瞅着不发烧也不癔症,还就真跟睡着了一个样儿。

拿着条毛巾无意识的给杨福平擦着脸,脑子里东想西想的都从四九城琢磨到天津卫了。

正两眼放空的擦着,只听杨福平说了句:“媳妇,再擦下去,我鼻子都快能照出来人影了!”

低头一看,鼻子都擦红了,刘翠芬下意识的脸一白又一红:“睡够了就起来吃点儿东西,咱爹跟咱妈都急坏了,一家子人都吓的不轻。”

杨福平“哎”了一声,扶着床沿就坐了起来。

刘翠芬赶紧去叫公婆,这一天兵荒马乱的,老俩还得悬着心,早知道早放心,省的等爷爷的事儿忙完了做下病喽。

杨福平摸着桌上的水壶,自己倒了杯水,先润润嗓子。

然后就看着一大家子人都进了屋。

他赶紧站起来全方位的展示自己没事儿。

杨远信不相信:“没事儿你咋晕了!”

杨福平背着他妈给老爹挤眉弄眼:“这不,我爷整的嘛。”

杨远信心下了然,既然儿子没事儿,就该干嘛干嘛吧。

于是亲自端了饭菜到屋里守着儿子吃。

小声的问:“怎么回事儿?”

杨福平本想着一股脑倒出来刚刚的见闻,可嘴上好像有把锁,有些个事儿说不出来。

刚刚晕过去的时候,睁眼就躺在爷爷的棺材里。

耳边就听见爷爷的声音:“乖孙子,别说话,爷爷给你变个戏法儿!”

然后就看到眼前浮现一块儿幕布样儿的东西,放起了传说中的电影。

为啥说传说呢,四九城里倒是有影剧院,可全家就爷爷杨清文当初谈生意的时候,去大观楼看过,按照他的描述应该大差不差。

只不过这个片儿,是彩色的,还是有声儿的!

于是杨福平把脚下这个古老的城市,往后二十年的变动当个电影给看完了。

爷爷遗书提及的自家那些悲惨情景,好像夜幕上的三两颗星子,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寡淡的一点儿星光也看不到。

杨福平看神州大地潮起潮落,看芥子小民随波逐流。

最后就刻在心里了三件事儿,第一件事儿,49年1月底,四九城又要倒手了,这回坐江山的好像是正主了;

第二件事儿,就是避开那两茬儿砍头的祸事,单凭老家的一二十亩地,跟城里的这些家业,到会儿定成分最少得是个富农,得跟家里商量下,不行提前处理了,或者少留点儿!

第三件事儿,再过个二十年,自家得倒血霉!

看完之后,杨福平就被赶了出来,躺棺材里面这种时髦的事儿,没咽气之前,估计就这么一次机会,按爷爷的话,以后最多用手接触放点儿东西进去,想舒舒服服的躺着,那是不可能了。

努力的张了几次嘴无果之后,杨福平放弃了,爷爷的戏法太沉重了,有点扛不动的感觉。

能说的就一件事儿,杨福平指着自己的脑袋说道:“这里面装了个棺材,我爷给留下的!除了咱爷俩,跟谁也说不了这事儿!”

杨远信大惊失色:“啥?”

然后费了好大功夫才弄明白,这老爷子,给自己孙子留了个自己棺材大小的储藏间儿,就跟自家的打的柏木棺材一模一样大小。

东西放里面不坏,谁也看不见。

杨远信半天才算回过神:“嘿,这老爷子,给这么点儿地方够干嘛的!你娘跟你媳妇那不说就不说呗,外边儿的事儿,外边儿的事儿,有咱爷们扛着就行啦!”

杨福平很满足:“有这么个稀罕东西就不错啦,家里这些个贵重东西,放里面还省的担心人偷走,多省心。”

杨远信有些恋恋不舍:“你爹我今年才四十四,这会儿就把家底给你,是不是有点儿早?”

不过说归说,还是嘴嫌体正直的去扒拉自己的家底了。

老杨家跟一般老百姓相较,还是颇有几分家底的。

除了前几天的意外之财,还搬出来两个匣子,一个箱子,让儿子给收起来:“咱家压箱底的宝贝都在这了,你爷爷当年考了个童生之后,科举就停了,再后来,皇爷也搬出了紫禁城。

老爷子不想守着家里的那点儿地混吃等死,于是就揣着家里的仅有的两根儿金条,孤身一个人闯了四九城。

最后遇到了你奶奶,做起了生丝出口的买卖,民国十九年的时候一见形势不好就及时抽身了。

当年的两根儿金条,一辈子的风霜雨雪,换我手上的两匣子金条,自打你爷交给我之后,这些年我是一点儿没动。

右手边儿这个小箱子,是你奶奶的陪嫁,当然那些个浮财家具布匹之类的不算。

当初走的时候,分给你娘跟你媳妇的,就那么几件儿首饰,剩下的全给你留着,这回你一块儿收着吧。

你爸我是没那么大本事折腾,不过守成还是没啥事儿的。

这些东西你收进去,前两天的那些外国钱,等你爷的事儿办完,我想法子换成现大洋或者金条再给你,上点儿年纪,还是觉着老祖宗的金子跟银子靠谱!

至于我手上剩的仨瓜俩枣,都在你妈那放着呢,也不忙着收起来,不然还得解释一堆,老娘们胆儿小,我怕她知道了睡不着觉!”

杨福平点点头:“行吧,咱放些不常花销的贵重物件儿就行了,再说了,这玩意儿能用多久还不好说呢。万一我爷还觉着自己的棺材睡的舒服再给要回去呢?”

杨远信立马不嫌弃棺材小了:“你说的也对,明儿我给烧俩棺材,省的老头惦记给出去的这个!”

有这么一茬事儿打岔,爷俩晚上跪灵的时候,就少了几分哀伤。

李水仙心里纳闷,知道的是亲爹死了,可这下的工夫,跟糊弄老丈人差不多。

不过谁爹谁孝顺,当儿媳妇的尽自己的心就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说定的马车就到了门口。

钱妈开开门就去叫主家,杨远信作为孝子,一大早从四九城往顺义县赶去报丧,老爷子是一定要叶落归根的,所以还得一路拉回顺义的祖坟。

说是报丧,其实就是打前站安置事儿。

这一天七八十里的往返,杨远信作为孝子折腾的够呛

丧事简办,停灵三天,第三天一早,孝子贤孙就发丧了。

好在接下来就没出什么糟心事儿。

估计《大出殡》的唢呐声一响,谁也不想往前围。(查完资料了,发丧的全套写起来字太多了,略过吧!)

顺顺当当的让老爷子入土为安,又在老家守到头七,老爷子坟前青石碑烧完纸钱,杨远信心里默默的说道:“爹,你好好躺着吧,我们没事儿来看你,路远,你就别来回溜达了!”

实在是那天大儿子一头磕下去倒地的事儿,给他吓的不轻。

俩儿子就这一个顶事儿的,这世道,可不敢有个万一。

杨远信揉了揉熬的通红的眼,跟着本家的一群人,也往村里自家老宅走去。

一旁的亲叔叔欲言又止,一直等到见了庄子,这才拦下侄子想说几句话。

杨福平看了眼落在最后的亲爹跟亲四爷,耷拉着脑袋先回村。

累狠了跟饿狠了差不多,一句话也不想多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