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154章 哄抢风波

活在民国当顺民 第154章 哄抢风波

作者:鲅鱼饺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2:44 来源:小说旗

李水仙婆媳的想法挺美好,可现实来了当头一棒。

除了能找到洗盘子洗衣服的活儿。

其他的工作根本找不到。

杨福平咂么下嘴感慨:“干啥都要工作经验啊!”

李水仙掰手指头:“我倒不是干不了,可那活儿吧,时间长,还给不了几个钱儿。

说点儿不好听的,连我自个儿一天的嚼谷都挣不出来!”

这倒是实话,老杨家的伙食,在当下来说,顶得上个大学教授的水平了。

杨福平安慰道:“不急不急,就是找到了,一时半会儿也没工夫去。

家里两个小的拴着腿儿呢。

等他们都能送学校了,你再发愁也不迟。”

白天安抚完他娘,晚上还得身体力行的安慰媳妇:“你在家跟着娘多学点儿字儿,宽备窄用。

等孩子能脱手了,我也帮你瞅瞅有什么合适的工作。

再说了,我媳妇这么聪明的人,就是没有工作经验,那干起活儿来也是一点就通!”

刘翠芬听着顺耳,一巴掌拍下杨福平作乱的手:“当家的,你说的对!既然如此,就不能再弄出孩子了!不然我哪年才能出去工作!”

杨福平顿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很快,小两口就顾不上炕上那点儿事儿了。

刚过半个月,老钱这头还没信儿的时候。

市面上粮价又起了波动。

坏消息,粮价又涨了。

好消息,杨福平供职的粮店被接管了,粮食不让涨价!

(1949年4月18至25日,平汉线粮价高,来源不畅,导致北平粮食外流。此时,一些私营粮商借机哄抬粮价,北平粮食涨价风持续了8天。)

第一天,知道消息的人还不多。

第二天,粮店几乎被包围了。

杨福平当机立断,又使出了限量的法宝,对着一张张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面孔,苦口婆心道:“街坊邻居老少爷们儿,咱这粮店也是开了几十年的老店。

来买粮食的基本都是前后胡同住着。

您说我要是不限量,前面儿来个脸生的,一口气把粮食包圆儿了。

排后头的老少爷们儿同意吗?”

队伍虽说排的歪歪扭扭,可答案是异口同声的:“不同意!坚决不同意!”

杨福平把选择权交给群众:“咱们得相信政府,粮价波动只是一时的,您要真是一口气买了百十斤回家,过几天粮价降了咋整?

要是媳妇一拍脑袋买的,估计回家得挨顿老拳。

要是爷们一上头买的,估计过几天脸得挠开花。

您寻思我说的对不对!

现在咱们商量下,限量是二十斤合适还是三十斤合适?

这可不算少了,家里人口少的,都能吃上十来天了!”

人群立马就嗡嗡了起来。

这会儿被小孙赶过去叫来军管会的同志才从后门挤进来。

刚刚在外围已经听到了杨福平的处理方式,一颗怦怦跳的心平稳了不少。

他是真怕有人哄抢粮店!

为了不影响杨福平发挥,这位面熟的男同志,摆手示意小孙不要吭声,自己默默的站在杨福平身后不远处。

看着他处理这次的风波。

等的不到两分钟,大娘们先开了口:“三十斤不行!咱这就没有小家口的人家!最少五十斤!”

这话三三两两的说了之后,附和的人也多了起来。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杨福平也豪爽:“既然列位都商量好了,我也不败兴,既然说了五十斤,那五十就五十!

街面上的人家我不说认全活了,也差不多认个七七八八。

千万别一家出来两个人排队,老少爷们儿也帮我看着,别人家多买了五十斤,最后排到您这儿不够了。那可就对不住了!”

虽说排队的时候还有些小摩擦,可杨福平也不去管这些个细节。

大势已定,浑水摸鱼的也翻不起浪来。

杨福平知道,后面儿仓库里还有万把斤粮食。

外面闻风而动过来买粮食的,也不过七八十户人家。

街坊邻居都不是冲着闹事儿来的,里面混着的生脸,才是坏事儿的引子。

杨福平回到财务室算盘珠子打出火星子。

忙活了两小时,才算把这一波人给送走。军管会的同志悄悄的来,又跟在那几个眼神不对的生脸后面悄悄的走了。

杨福平只看到了个背影。

看着后面陆陆续续又闻讯赶来的解放。

杨福平看看日头,问福安:“今儿是不是还没吃饭?”

福安肯定的点头:“对!我肚子都打了好几通鼓啦!”

这下给杨福平心疼的,打发福安:“去后院烧水热点干粮去!这么点儿人,我跟小孙应付的来。

磨刀不误砍柴工,哄住肚子再干活!”

福安接过小孙自带的干粮,还有他哥的一个布包,高兴的去热饭去。

粮店自打被收归军管会后,每天中午的那顿饭也没了。

不过也有好处,哥仨的工钱,折算成了小米,小孙跟福安是一百六十斤一个月,杨福平的高了二十斤,一百八十斤一个月。

不管福平哥俩怎么想,小孙是挺高兴。

掏空腰包买了两间房之后,正发愁粮食呢,就得了这个好消息。

四月初的时候,就高高兴兴的背了一百六十斤的小米回家。

其中二十斤已经当成了彩礼送到了朱寡妇家,定下了之前一直垂涎三尺的朱大妞。

杨福平当时正扒拉着算盘珠子,还走神几秒钟算了下,那姑娘,差不多今年也该十**岁了。

这个年龄,要说还没出门子,有点儿奇怪啊。

想到这儿,看了眼刚好空闲的小孙:“小孙,你准备啥时候办喜事儿?”

都快成大龄光棍的小孙,还有些不好意思,低头道:“大妞之前走过一家了,我们两家的意思,都不用大办了。

就在我们院儿摆一桌就行了。

看这几天的样子,估计还得往后压压。”

杨福平多嘴问了句:“那前面儿那家,留孩子了吗?”

小孙低声道:“嗨,什么孩子呀,福平哥,您也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实说了。

朱寡妇,哦,就我丈母娘,算盘打的太精了。

摆了刘五一道儿。

人家回过味儿来,故意的把大妞的八字透给了个扛枪的长官他爹。

说是旺子嗣。

弄的不嫁也得嫁了。

第二天拜堂,前一天,咱们前市长家两声爆炸响。

直接把住的不远的老头吓过去了。

人家觉着晦气,把刘五给打了个半死。

老头都没了,大妞也就没啥用啦。

当时那长官发话,都收了聘礼了,大妞得在家守着,不能改嫁。

结果红党来了,长官一大家子也跑了。”

看着小孙一脸的庆幸,杨福平眨巴下眼,不知道说什么好。

只好指着又来了一波买粮食的:“赶紧的,又来人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