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149章 纷杂世事

活在民国当顺民 第149章 纷杂世事

作者:鲅鱼饺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2:44 来源:小说旗

红妞嘴太快,刘翠芬轻轻拍了下孩子后背:“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赶紧睡觉去!”

红妞吐吐舌头,赶紧溜走了。

鸡窝挨着的倒座房,正好是西南角,改成厕所倒也没什么大碍。

刘老爷子弱弱的问一句:“是不是有点儿跟政府对着干的意思?”

杨远信不以为然:“咱家就是没厕所啊,昨天人家看房子的时候我也提了,没厕所,胡同口的厕所不好使。修一个也很正常。”

不过再怎么计划,也得再等上个把月。

等找活儿的人多了,等局势再明朗些。

杨远信交代儿子有空的时候去隔壁说一声。

最好大家一起动工,这样谈工钱的时候还能压压价儿。

说到工钱,杨福平琢磨着自家的这八千块钱:“这钱,总不能都放在家里等着修厕所吧?”

杨远信也拿不定主意:“你去林老师家说事儿的时候,问问情况。

对了,我听说连学校也在甄选,还不知道他跟你吕婶子怎么个说法呢!”

赶早不赶晚,杨福平没打算等几天。

看看坐钟,才刚七点多钟,于是起身去隔壁敲了敲门。

林老师还真没睡觉。

两口子穿的整整齐齐的坐在堂屋跟杨福平聊厕所的事儿。

顺道也提及了甄选的事儿,林老师这个教导主任留用,平日里的课该上正常上。

只不过吕婶子这边儿没有继续留用,倒不是背景有问题。

林老师吐槽:“说是我个人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家属的工作有以权谋私的嫌疑。”

杨福平不解:“不都是这样吗?”

林老师半是抱怨半是叹服:“人家把不合适的,人浮于事的,全都给清理回家了。

倒也不是针对你婶子一个人。

反正大家都一样,我这儿也没什么意见。”

杨福平笑笑,没发表意见。

大家一个标准,谁能有什么意见呢。

果然是新政府新气象。

厕所的事儿倒是激起了吕婶子的共鸣:“盖,怎么不盖,之前没钱也就算了,现在怎么都能把一间厕所钱挤出来。

胡同口的那间官茅房,封城那么几天,都没下脚的地儿。

幸好是冬天······

所以不但要盖,还得盖好点儿。”

厕所的事儿,都是小节。

林老师反倒对杨福平口中所谓的房屋强制出租的可能性有些犯愁。

吕秀玲这边,家里亲戚一个没往来过。

自家这边儿,让小本子霍霍的尸骨无存。

真想找个亲戚搭把手都难。

杨福平还得倒过来安慰林老师:“咱们自家的房子,总的考虑个人意愿,再说了,你们家俩儿子,总的把婚房留出来,这信儿也就是我爹听的风声,有没有还两说呢!”

林老师将信将疑:“有这个风声,说不定就是为了打个前站。

算了算了,事到临头再说吧。

今儿就是不睡了,也于事无补。”

杨福平赞同的点点头,胳膊拧不过大腿,事出来再说吧。

俩事儿说的都是长远。

眼巴前还有个事儿要解决,杨福平问道:“林老师,咱们家这回换了多少新币?”

林老师去看媳妇。

吕婶子挽下头发想了下:“官面儿上跟私底下加一起,换了四五千,怎么了?福平你要用钱,多少你说个数!”

杨福平笑道:“别人不知道,婶子你还不知道吗?

一个冬天光暖房的红莓果都分给我们家百十块大洋。

这才过去几天,借钱是不可能借钱,我就是想问下,换的新币,你们预备存银行吗?”

林老师犹豫下点头:“是有这个想法。刚开始也犹豫存还是不存。毕竟是新政府,还是新成立的银行。

钱要是在手边儿上,万一有个什么突然涨价,还能抢个时间差挽回下损失。

可要存进银行里,等取出来,估计又变成纸了。

这不这两天学校老师,有去银行存钱的,回来提起来个事儿。

我就早说这么一半天儿的,明儿估计大家都知道了。

说是银行推出来一种叫折实储蓄的业务。

什么叫折实储蓄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你这个月存了100块钱,能买多少的面粉,如果月底市场上的物价变了,买同样多的面粉涨到了150块钱,那么到了月底你取钱的时候,还可以取出来150块钱。

折实储蓄是以通粉1斤,玉米面1斤,五福布1尺三种定量的物价为1标准实物单位,每日挂牌公布。

这样的话你的钱在银行是不会受到损失的,而如果拿在自己手里,钱是会贬值的。

存的是折实单位,而不是钱。”

杨福平问的仔细,听完之后赞叹道:“这个法子好,这样省得发了发了工资以后就赶快去采购物资,只买需要的,其他钱存成这个折实储蓄就行了。”

林老师点头:“我跟你婶子也这么想的。对了福平,你们东家现如今一个月给开多少新币?””

杨福平直摇头:“三月还没过完呢,得四月初才知道。

我听老钱说,要么发粮食,要么发钱!估计顶天了几百块钱。”

(该数据是推测出来的,民国时期,北大的助教月薪大约在100-160块大洋左右,而商铺小管事儿的月薪大约二十到四十块大洋;1949年3月入职北大的一名助教,发放新人民币的月薪6000元,以此比例折算!)

林老师咂舌:“不少了,现如今的物价,你跟福安俩人的工钱,够一家子嚼用了!我们学校说是发小米,我这个工龄,一个月也就不到二百斤小米,等发下来,还得想法换成玉米面儿。

别的不说,总比发纸票子拿手里踏实!”

三人一起咧嘴笑,这是被法币跟金圆券给吓的不轻。

杨福平看着天色渐晚,又聊了两句,适时的提出告辞。

今儿晚上,月亮没那么圆,可一点儿也不耽误照亮。

林老师探头看着杨福平进了家门,这才关门回屋。

回家躺到炕上,杨福平脑子里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着,一时半会儿的难以入眠。

身旁睡的呼呼的两个小崽儿,还有一旁发出细细齁声的媳妇。

仿佛成了一张滤网,过滤了纷杂世事,让杨福平慢慢的进入了梦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