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124章 交伙食费

活在民国当顺民 第124章 交伙食费

作者:鲅鱼饺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2:44 来源:小说旗

林老师来去一阵风。

一石激起千层浪,然后撒手不管了。

随着封城,四九城里好多人家取消了夜生活,天一擦黑就开始闭门闭户,气氛稍微有些紧张。

毕竟大炮时不时的响,万一有误射算什么事儿!

可这种紧张,到了元旦的时候,就开始打折扣,比着往年,庆祝的有些许克制。

热闹归热闹,热闹里面还有些拘谨。

林老师挺惊讶:“我以为,元旦应该不怎么热闹了。”

杨远信点头:“是不怎么热闹,估计春节会好点儿。”

这是在四九城落地生根的人,差不多都有一个观念,不管上头谁打谁,每一次改天换日,只要一打到城根底下,就会自然而然地化险为夷,没有谁会毁掉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小本子不会,果党不会,那红党自然也不会。

林老师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四九城人,听到这话,表示并不理解,但尊重。

元旦过后的第二天,刚吃完早饭,送水的“水三儿”老周头上门送水。

杨远信在门口跟他说话:“外边儿封城有些日子了吧?”

老周头年纪大,有点儿碎嘴子:“您是听说,我们是实打实的见着了。

说是封城吧,倒也不管咱们这些讨生活的。

东大门,就是朝阳门早上是开着的,那些个卖菜的检查完都让进。

这回的长官检查的时候不收钱也不拿你东西。

检查过后把外门一关,放老百姓进入瓮城形成菜市。

只不过菜价也涨得很厉害,听说菜农们除了银元,拒收一切纸币。”

杨远信抽了下鼻子:“老周,你又不用出城,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老周头费力了提着两桶水往院儿里走:“还不是我儿子,非找个乡下媳妇,昨儿早上,亲家进城卖菜,让认识的人给看着了,给我儿媳妇捎了两颗白菜!

我想了想,人家讲究,咱也不差事儿,就让儿媳妇中午给送了点儿热汤,这天寒地冻的,就是带着干粮也不好咽下去。”

这老头,还挺挑剔,自个租着大杂院儿,还不愿意找乡下儿媳妇。

杨远信逗他:“找个乡下种地的亲家不好嘛,还能接济点儿粮食。”

老周头倒回来提第二趟水,站着缓口气儿:“嗨,您想多了,我亲家那地,也是佃人家的,有地的人家儿,人都不带拿眼皮子夹我一下,谁没事儿做那种白日梦!”

呃,杨远信自觉有些想当然了。

老周头送完水,接过杨远信给的水牌儿,没着急走,又站着缓缓。

杨远信问他:“都快干不动了,怎么不让儿子接手?现如今又不象过去,非要从水窝子打水。都是从水房运过来,也费不了多大劲儿,总比孩子在车站扛包强的多啊,那都是力气活儿,上点儿年纪就干不动了。”

老周头自得的笑笑:“我儿子前段时间找着活儿啦,不用接我这活计,等我彻底干不动了再说!”

杨远信接过福平拿过来的半拉窝头塞给老周:“早上剩的,别嫌弃,好赖垫吧垫吧。

你家小子找到什么活儿啦,看你乐的后槽牙都出来了。”

老周当然不嫌弃,一大早的一碗玉米面儿糊糊,连个水饱都没混上,接着窝头,道声谢,三两口的就吃了下去,提起自己水囊灌了两口,这才回答:“火车站里的一个老头,儿子跟车的时候,出点儿事故,人没了。

我儿子帮过他两回,就商量着,让接他儿子的班儿,但是得给他养老送终。”

老周头说的轻描淡写,杨远信又不傻,没有追问。

等老周头走了之后,杨福平不解道:“这不就是把儿子给过继别人了吗?”

杨远信示意儿子关上门往屋里走:“父母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老周就一个儿子,过继的话,不太可能,但是给自己儿子找干爹是极有可能的。

不过是名分上的事儿而已,你又没试过一天饿两顿,怎么知道这么选择不好呢。

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对从来没吃饱过的人而言,就是个响儿,听完就完了!”

院儿里的福安只听见了那句,一天饿两顿,顿时惊呆了。

张嘴就喊:“哥,哥,今儿没饭了?”

刘老爷子被福安喊的也很内疚,总不是自己的原因吧。

福平赶紧安抚道:“没说咱家,福安呐,放心,家里饭够吃,绝对够吃!”

福安很好哄,哥哥解释了就相信!

只有刘老爷子有点儿上心。

趁着大白天福安跟石头都没在屋里,叫上闺女进屋说几句悄悄话:“我城里还有个小院儿,里面儿屯了点儿粮食,不行给运过来?”

刘翠芬眨巴下眼睛:“过了半个多月,您才提有后手的事儿,爹啊,我还是你亲闺女不是。”

刘老爷子点头肯定:“是啊,怎么不是呢,我就在屋门口等着产婆接生的。我比你娘都先看见你,你娘那会儿没看着你就累晕过去了,给我吓够呛!”

俩人逗闷子似的说了两句。

这才回归正题,刘老爷子略微解释了两句:“卖地之前,想着自己回城住呢,买了个小院儿,今年燕子衔泥似的存了点儿粮食,结果家里的事儿撕扯完了之后,天儿也冷透了,那小院儿就没处买煤跟柴火了。

这不你公爹仗义,二话不说,就给我留下了!

一时间我也就没想起来。

真的,闺女,趁早运过来,省的有小偷给偷啦。”

这句话说的倒是真情实意。

刘翠芬又问了句:“那衣裳呢?小院儿里存了吗?”

刘老爷子摇头:“老家的衣服被褥什么的没敢带走,这回卖地的事儿干的不地道,怕有人讲究,我就捡着值钱的东西带身上过来了。”

说着老头把柜子里的包袱卷儿给打开了。

只见里面就一个包好的房契,一根儿大黄鱼,一条棉裤!!!

福平真是料事如神,还真就带了一条棉裤。

刘老爷子把那根儿大黄鱼往前推推:“拿着吧,这根儿大黄鱼加上小院儿里的二百多斤粮食,得顶上多少年的伙食费!”

刘翠芬一点儿不客气收了下来:“这可不是伙食费,这是给你三个外孙攒老婆本儿呢!

给你养老的事儿,我公公既然说了,那就是一口吐沫一个坑,用不着补什么伙食费。

不过小院儿里的粮食倒是得尽早拉过来。

不怕偷也怕坏!对了,家里卖地就换了这么多?”

刘老爷子摆手:“那你甭管,剩下的给你弟弟留着呢,等他回来娶媳妇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