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91章 不够吃饭

活在民国当顺民 第91章 不够吃饭

作者:鲅鱼饺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2:44 来源:小说旗

刘五的婚没有离成。

他连结婚证都没有。

郭平得知这个乌龙事儿的前因后果,哈哈一笑,又搬回了下三条胡同。

杨远逊如愿以偿,连买带修花足了二百块儿大洋。

对杨远信来说,反倒是老丈人的房子不好整。

李水仙娘家老宅的现任房主,死活联系不上,里面就住了个看门的老家儿人。

耳聋眼花,当不了家。

于是李宝根儿就顺顺当当的在姑姑家住过了立秋,又赶上了要过中秋。

跟着胡同里的人家也算混了个脸熟。

小伙子为人热情,街坊邻居什么事儿招呼一声也愿意搭把手。

就连最苛刻的郭大厨家媳妇,也只能别别扭扭的嘀咕一句:“白瞎个大高个儿了,靠着姑姑,哪辈子能娶上媳妇!”

李宝根跟杨福安两个小光棍天天厮混在一起还挺开心。

杨福平天天听见宝根儿跟他弟弟嘀嘀咕咕:“种地一点儿也不好玩儿,麦芒、豆虫、蚜虫、夏天晒冬天冷,春天拔草秋天抢收。

我爷爷你姥爷,非得让家里人都下地干活,也就我哥那个死心眼儿,让干啥干啥,我就不一样了。

我就天天磨洋工,这不我姑一去信,全家人都乐意让我过来!

还是城里长见识,我觉着以后我最少也能当个账房!”

福平扭头一边儿乐去,这俩人能说到一块儿,估计智商也差不了几岁。

李水仙觉着孩子来了挺长时间没回过家,于是交代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中秋节礼,我就不往回送了,你姑父给雇辆车,你捎上东西,正好回家呆两天去!”

李宝根万分不舍,告别了挺对脾气的小伙伴儿福安。

他白天走,晚上,林老师就敲响了杨福平家的门。

开门一看,林老师手上还提了两盒点心。

杨福平接过后,把人径直领进了堂屋,还举着点心跟他爹说:“林叔忒客气了,上咱们家还带着礼呢!”

林老师笑出几颗大白牙:“那是给你的嘛,那是给孩子的。别人给送的几盒正明斋的玫瑰饼。

我家里留了两盒,也尝了两口,又香又甜还不腻口儿。

石头跟红妞指定爱吃,福平,你可别偷吃啊!”

杨福平乐乐呵呵的:“嘿,我光听说他们家的蜜供打同治年都有名气,还真一口没尝过呢,不行,我一会儿得先尝尝。

孩子们吃的日子在后头呢,不得当爹娘的受受累,先尝个咸淡嘛。”

闲聊了两句,林老师说出了来意:“这不是最近钱毛的太厉害了,连大学的教授都受不了在报纸上抗议呢。

学校发的月俸,不够果腹。

政府决定,各单位要按月配发一批粮食。

我们学校肯定是轮到最后一波了。

年级挺多老师找上我,想这能不能定期的买点儿粮食。

这不我今儿就过来问问,福平,你们粮店能接这活儿吗?”

杨福平咂么下嘴,先问下规模:“多少人?一个月能买多少?”

林老师心里都打好了腹稿:“三十多个人,要的有多又少,平均下来,一个人能有百十斤玉米面儿就行。不过要是政府配发的那部分减量,这数可能还会往上涨。

要是真能供的话,我每月给你个总数,到会儿我们自己分。”

这量,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也算上一宗小买卖了。

杨福平觉着问题不大,但是话没说满:“我跟东家说一声,看看价儿怎么定,货怎么送。

都是家门口的学校,街坊邻居处着,应该没啥大问题。

明儿问完了晚上回来跟你回信儿!”

林老师得了句准话儿,没有多待就告辞了。

杨福平关完门刚回来,两盒点心就被拆开了一盒。

给他气笑了:“晚上没吃饱?要睡觉了吃上了,也不怕积住喽!”

回答他的是福安给塞嘴里的一块儿玫瑰饼:“哥,林老师没说瞎话,真的又香又甜,好吃!”

李水仙给红妞擦脸上的渣渣:“没事儿,我看着呢,积不住,一人一小块儿,吃完了去漱漱口。

哎,这些老铺子,动不动关门,动不动歇业,我尝着可没你小时候好吃了!”

一人一口点心咽了下去,给刘翠芬单独留了一块儿扣在盘子里,交代俩孩子:“这是给你们娘的,别偷吃啊!赶紧收拾收拾睡觉去吧!”

打发走俩孩子,杨福平问他爹:“林老师刚刚说的,大学教授不够吃?

真有这事儿?”

杨远信定期还会买点儿旧报纸,闻言肯定道:“可不是么,报纸上都说了,燕园的教授,月薪四百万,不够吃饱饭。法币掉价儿太快了,变相的不就等于减薪嘛?

不过这事儿离咱们太远了,听听得了。”

(1947年9月28日,大学教授顾颉刚先生的一则日记中写道:“理一次发,两万元矣,实四毛也。”此刻,理一次发的价格已为法币元,实为战前币值0.4元,二者比率已达1:!法币未贬值前,法币与银圆1:1等值。物价涨幅,可见一斑。)

杨福平深以为然,教授出门总得有套体面衣服,总得注意下子女教育。

象小孙只关心能不能哄饱肚子,媳妇都没有,更不用提孩子了,所以顾不了什么尊严,体面!

大家不在一个需求层面,对比起来那叫自取其辱。

杨福平问完就置之脑后,不如睡去!

花儿市口小学老师们的粮食问题,卫东家皱眉思索了下,还是应了下来,摇头晃脑的跟福平说:“要不是顾着孩子们,这事儿是真不想干,散着卖,还能多卖点儿钱。”

杨福平嘴角抽搐,挣多少钱是够啊。

看着卫东家日渐丰盈的身躯,都是操劳所致!

宝根过完节又乐乐呵呵的去粮店上工,只是催了下姑父,找房子的进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老宅的主家回京了。

软磨硬泡了好几天之后,终于谈妥了买回来房子的事儿。

宝根儿全权代表爷爷,从自个儿包袱卷儿里拿出了一根儿大金鱼,赶在元旦之前,办理了过户。

杨远信夸张叹口气:“今年就这样了吧,要是住不下,那也是明年的事儿!”

李水仙去逛完老宅,心里高兴,面上忍笑:“可算是让你这个老女婿出了把力,等我爹娘过来了,给你好好表下功!”

新历民国三十七年的第一天,果党政府没有新年贺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