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重生1991:从发财证开始逆袭 > 第102章 陆家贵的议会提案

重生1991:从发财证开始逆袭 第102章 陆家贵的议会提案

作者:明巧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24:12 来源:小说旗

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出来后没几天,1995年2月底,宝坛县一年一度的议会全体会议开幕。

宝坛县大礼堂里,烟雾缭绕,人声鼎沸,主席台第一排坐着一众县政府主要领导和议会主席团成员。

台下是全县各界代表,可所有人的目光焦点,却牢牢钉在了主席台第二排那个西装革履、高大帅气的年轻人身上——县议会常委陆家贵。

总结去年工作,展望今年计划,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等,一众流程下来,所有人都有些无聊,也有些疲劳。

但在会议休息的间隙,却仿佛所有人都活过来了一样,纷纷涌到陆家贵身前打招呼,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挤着往他身前凑。

“陆董,恭喜恭喜,福布斯富豪榜第四,了不起啊,给咱们宝坛县长大脸了。”一个顶着地中海发型、腆着啤酒肚、自称是鞋厂老板的中年人,硬是从人缝里钻过来,双手紧紧握住陆家贵的手,用力摇晃,脸上笑得全是褶子,唾沫星子都快喷陆家贵脸上来了。

陆家贵只能跟他握了握手,交换了一下名片,其实他跟鞋厂基本不会有业务往来,回去就会把名片交给肖老九处理,大概率是永远都不会想起这个人了。

另一个精瘦的眼镜男看陆家贵对鞋厂老板不感兴趣,立马也凑上来将名片递到陆家贵手里,语速快得像机关枪似的说道:“陆董,我是纸箱厂的老板,技术设备都升级了,绝对跟得上老窖公司包装厂的需求,请您给我们一个机会,再加一点业务给我们,也给我们厂干部职工一个多挣工资和奖金的机会。”

听到是包装厂的供货商,这倒是无所谓,陆家贵点了点头,收下了名片道:“我回去让手下了解一番,如果以往的合作没问题的话,加一点业务量也不无不可。”

还有许多虽然没有业务往来,但也是各个企业、部门的老板或领导,都纷纷凑上来与陆家贵认识。

大家未必真有什么事要求到陆家贵头上,但露个脸、结个善缘,以后出去吹牛逼也有话题:我是跟陆首富一起开过会、吃过饭、握过手、交换过名片的。

以往虽然都传言陆家贵是亿万富翁、喀斯特省首富,但毕竟只是私底下的传言,很多神经反应慢的人并没有当回事。

但现在不同了,福布斯富豪榜一出,天下皆知,所有人都开始往陆家贵跟前凑,即使那些在一个山区县城权利并不小的科级、处级干部都不例外。

陆家贵脸上挂着公式化的微笑,嘴里嗯嗯啊啊地应付着,心里却烦得像塞了一团乱麻。

这些无效应酬,真的让他有点儿恐惧了。

他感觉自己像是动物园里被围观的猴子,撇了一眼坐在台下,同样被邀请为县议会议员的唐健博,陆家贵觉得自己可以辞掉这个县议会常委的职位了。

即使他辞职,也有唐健博代表宝坛老窖公司继续在议会发声,建言献策,就够了,陆家贵的等级没必要继续在县级议会浪费时间,至少也要去省级议会,与省级领导们把酒言欢才对。

好不容易熬到开幕式结束,流程走完,下午轮到各小组到小会议室开组内会议,真正开始每个人都发言、建言献策的时候,陆家贵作为重点人物被议长率先点名道:“陆董,现在大家都看着你,要不你先发个言,抛砖引玉一下?”

小会议室里,第一小组的所有议员都安静下来,看着陆家贵,目光中带着好奇、探究、羡慕、敬畏。

福布斯大陆富豪榜第四,甚至许多人心目中全国首富的光环,着实令人敬畏,他不发言其他人都不好说什么,怕说出来的话后面被陆家贵反驳的话,就丢脸了。

大家都等着陆家贵先发言,大家再根据他的发言锦上添花,就不会犯错惹笑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心理阴暗的人,等着看陆家贵这个小混混出身的所谓富豪的笑话,看他能拿出什么像样的提案,帮助宝坛县经济社会发展。

陆家贵没有客气,接过旁边人传过来的话筒,清了清嗓子后开始发言,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

“议长,各位议员,那我就抛砖引玉,提一个涉及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提案,大家议一议。”

“我们县地处滇黔高原山区,丘陵多,平整的土地少,没法进行机械化耕种,长期以来都是靠牛耕人挖,费时费力,老百姓种地根本得不到多少收入,还要交公粮,所剩无几。”

“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山区里的农民,特别贫苦。”

“因此,我建议县政府聘请茶叶专家,研究选择适合我们本县种植的茶叶品种,然后大力引导、扶持全县农民,特别是山区、丘陵、远离城镇的农户,用那些不适合种植水稻或玉米等主粮的山地、荒地、碎石地,大规模种植茶叶。”

这话一出,周围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种茶?

这玩意儿能当饭吃?卖给谁?

1995年的当下,经济还不是很活跃,大家头脑也不出很开放,因此并不觉得种植茶叶、卖农产品有什么好处。

要谈好处,还是像陆董那样,开厂,卖工业品,才是挣钱的好路子。

陆家贵不理会大家的议论声,继续道:“我知道,种茶叶,不像开厂,短时间能给县财政贡献税收。”

“但是,它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咱们县最穷、最苦的那些农民兄弟,帮他们找到一条旱涝保收、稳定增收的活路。”

他顿了顿,继续道:

“茶叶这东西,种下去后管理起来就不太费劲,老人小孩都能采。”

“春天采茶青,特别是清明节之前的明前茶,在高端市场很有销量。”

“夏天、秋天也有一定的产量。”

“一年中,有三个季节能采茶卖钱。”

“咱们县不是有以前民国政府修建的中央茶场和科研所,向民国中央政府上贡精品茶叶吗?”

“虽然后来被看成反动派的单位,没人理会,没落下去了。”

“但这却证明我们县的气候、水土,是适合种茶的。”

“挖掘一下这段历史,不仅能增加历史底蕴,更有可能从历史资料里找到适合我们县种植的茶叶品种。”

“到时候,茶农只要把茶芯采下来,自然有二道贩子上门收。贩子收了,转手卖给茶叶厂或更大的经销商,最后卖到外省、大城市去。这钱,自然就落进了老百姓的口袋。”

最后,陆家贵总结道:“这个项目,政府收不到多少税,但绝对能帮农民增收一大笔现钱,能让很多农村贫苦家庭手里有点活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只能卖稻谷、玉米给孩子凑学费,但开学前集中卖稻谷、玉米又非常廉价,谷贱伤农啊!”

“因此,我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技术培训,选择优良茶种,打通销售渠道,最后帮助全县农民增收。”

“这是真正的惠民工程,就算税收上看不到业绩,但农民增收的数据上,绝对是一大亮点和政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