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大国军工:重生1985,为国铸剑 > 第3章 射程翻5倍的PL-4,总工麻了

刘威铭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

“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穿破背心造歼十”、“搞核弹的卖冰糕发工资”……

曾经不相信的“网络谣言”此刻具象化了。

刘威铭知道,改革开放后一切都为经济基础建设让路。

大量高精尖端军工项目下马。

从百吨级大飞机运-10到远程战略轰炸机轰-8;战略核潜艇到大型驱逐舰再到航母;从空空导弹到地空导弹再到东风-7……

太多项目下马。

全**工系统在八十年代开始进入寒冬。

虽然知道下马是国家的正确决策,也正因为大批顶级军工项目下马给经济基础建设腾出资金,让国家经济开始腾飞。后来经费充足,所有一切高精尖端项目又启动,从新中国成立的一穷二白到后来引领蓝星踏上星辰大海征途。

可现在的惨状,是刘威铭没想到的。

“厂里一年多没发工资,在上级停止拨款后,厂里干部职工把家里的钱全部捐出来搞研究……大家都要养家糊口……”

王兴国的声音中,满是落寞与无奈。

“赶紧的!我们的困境有突破口了!”

“真的?”

李志贤兴奋得跳了起来。

顾不得茶叶蛋摊子,向这边冲来,对着赵秉璋迫不及待地问道。

“赵总,快给我说说,怎么解决?”

“这得问他啊。”

赵秉璋指着刘威铭。

“他?”

李志贤扭头看向年轻的刘威铭,愣了。

“这么年轻,能解决?”

“达者为师。很多技术的突破,往往需要一闪而过的灵光。”

赵秉璋严肃地说道,“先回厂里再说。”

几人冒着酷暑,很快到了厂技术部。

技术部一个人都没有,却收拾得非常整洁。

“喏,用扇子扇一下,厂里欠供电局电费,已经停电半年了……”

王兴国一脸歉意地把一把跟济公手里蒲扇差不多的扇子递给刘威铭。

抬头看看天花板上一动不动的吊扇,刘威铭默默叹了口气。

把已经湿透的的确良白衬衫脱下来,就穿着同样湿透的蓝色背心。

摇晃两下,蒲扇带来的微弱风,让穿着湿透背心的刘威铭感觉到了一丝凉意。

“王厂长,赶紧去给刘威铭同志泡茶!别忘了用你抽屉里的好茶!”

顾不得满身大汗,赵秉璋催促着刘威铭。

“赶紧说说具体方案……”

李志贤一满脸怀疑地看着刘威铭。

他不相信刘威铭。

619、612、331等国内空空导弹实力最强的单位都没解决的问题,他能解决?

接连猛扇好几下的刘威铭感觉到舒坦多了。

面对李志贤充满质疑的眼神,他并不生气。

对方是怕自己在他们绝望时给希望,又无法实现。

“在半主动雷达的导引头上,加装小型的3自由度陀螺仪提供惯性导引,让导弹在目标脱离战机雷达照射期间向着目标继续飞行……”

落后的技术,网上各种资料一大堆。

能用“专业技术”钓50万的半吊子军事发烧友,在这年头绝对算专家。

“机械陀螺仪制造难度大,对计算机要求也高,而且对角位移、角速度等传感器要求也高……要装在pL-4上,小型化几乎难以实现!”

李志贤直接提出了最关键的难度。

专业的总体室副主任一听,就明白刘威铭提出来的方案是可行的。

可难度太大。

“内部控制电路设计成集成电路……陀螺仪先手工打造,目前我们需要拿出可行的方案重新获得上级资金!”

刘威铭没有丝毫怯场。

这是可行方案。

唯一的就是手动打造太消耗高级钳工,生产速度慢不说,质量也难以保证。

先拿出可行方案才能从上级要到经费。

“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先暂时放弃半主动雷达制导,改进红外制导。”

刘威铭就没想过要用半主动雷达制导这种方案来破局。

pL-4空空导弹在60年代立项,参考了麻雀-3A,即AIm-7d。

这款导弹是美国47年开始设计的。

技术早落后了。

半主动雷达制导需要发射讯号的雷达持续将目标放在雷达照明波束中,只要发射信号的战机进行大机动动作,或目标进行大机动规避,都会让目标脱离照射,制导系统失效。

不放弃,留着过年?

“放弃?空军准备引进的阿斯派德就是半主动雷达制导!”

李志贤被气笑了。

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拿个方案就能从国防科工委要到经费呢!

“李主任,即使生产出可以满足部队使用需求的半主动雷达制导的pL-4,配套的战机雷达无法取得突破,空军还会选择吗?”

“……”

李志贤无言可对。

国防科工委准备下马pL-4,可不只是pL-4本身的技术问题。

原本,pL-4空空导弹是给歼-9配套的。

歼-9在80年取消研制。

“虽然还有204脉冲多普勒雷达,现在204雷达不说本身已经落后,进展同样缓慢,要不然也不会有八二工程,那同样是超过5亿美元的项目!”

刘威铭的话,毫不客气。

82工程,就是跟美帝合作,利用美帝的脉冲多普雷雷达提升歼-8II战机的性能,一共55套,合同金额5.5亿美元。

“行了,小刘同志,说说红外制导性能提升方案吧。”

一手端着底部跟沿口几乎掉完搪瓷的“红双喜”搪瓷茶盅,一手摇着蒲扇的赵秉璋开口了。

原本只是默默听着。

配套差。

改变不了的事实。

放不放弃半主动雷达制导不重要。

重要的是拿到经费让项目重新启动。

“……硫化铅探测器改为更灵敏的锑化铟探测器,减小探测器光敏元件尺寸,提升对飞机尾气流的探测能力,探测系统增加脉冲体制,信号处理硬件改为集成电路……”

刘威铭一边说,一边走向旁边的黑板。

拿起一截粉笔头在黑板上边说边写,还画了一些简图。

“我在学校时,发现纯度越高的制冷锑化铟对红外辐射越敏感……制冷硫化铅探测器响应波长为1m~3m,探测灵敏度低、信号处理器依然采用模拟信号,反应迟钝……而锑化铟探测器……”

刘威铭在黑板上,详细地写出了硫化铅跟锑化铟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对比。

很快。

黑板就被写得密密麻麻。

就连不是很懂专业技术的王兴国也听明白了。

不愧是国防科大!

水平如此高。

“这种制导头最远探测距离能达到多少?”

李志贤脸上的质疑,早就消失。

整个过程,如同认真听课的小学生。

在刘威铭讲完后,迫不及待站起来提问。

“理论上,会超过50公里!”

“什么?”

听到50公里的探测距离,李志贤整个人僵了。

赵秉璋也腾地站了起来,猛地盯着刘威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