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三尺莫问 > 九十七.金玉笼(2)

三尺莫问 九十七.金玉笼(2)

作者:毛在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03:08 来源:小说旗

宋渡雪和衣躺在卧榻上,眉心微蹙,似乎睡得并不安稳。

他没骗人,回房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躺下了,想抓紧时间养一养精神。虽然看起来还清醒,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已经连续数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过去四年里的梦里虽然也充满了乱七八糟的景象,但翻来覆去也就那些,再加上宋渡雪只是娇气,并不胆小,醒过来就能抛之脑后,除了长期睡不好导致宋大公子的脾气越来越差以外,没什么实质上的影响。

但自从被那女魔头施了个法术后,他的梦里就多了个讨人嫌的不速之客——朱英。

此人不仅在他梦里赖着不走,还把千篇一律的噩梦翻出了新花样,有些叫人魂飞魄散,有些叫人肝肠寸断,还有一次宋渡雪醒来后都不敢回想,想起来就耳根发热,恨不得把梦里的自己拖出来同归于尽,一了百了。

更令人烦躁的是,噩梦中光怪陆离的景象在现实中不会发生,朱英却是个活生生的大姑娘,共乘一车赶路的十几日内,朱英白天在他面前晃,晚上在他梦里晃,把宋渡雪折磨得身心俱疲,又拿梦里的人没办法,只好离真人远一点,企图眼不见心为净。

不然还能怎样,难道拿心魔种当借口,逼她就范吗?宋大公子心高气傲得没边,死也干不出这么无耻的事。

午后不过片刻,宋渡雪方在半梦半醒间兜了一个圈,房门就被人叩响了,总管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大公子,陛下召您入宫一同用晚膳,特赐了宫轿一乘,已经在府门外候着了。”

宋渡雪没睁眼,抬手按了按眉心,声音尚有几分疲惫的低哑:“……知道了。”

不管实际如何貌合神离,三清山名义上仍然与南梁皇室是姻亲,无论作为南梁国教的大公子,还是皇帝本人的侄子,他既然来了金陵,早晚得进宫去拜见。

那宫轿四角坠珠,八人一抬,绣满了五彩的图案,跟送姑娘出阁似的,走得比爬得还慢,不过数里的距离,要走半个多时辰,宋渡雪快烦死了,比起在大街上磨磨蹭蹭的现眼,他宁可一匹马直接骑到奉天门去,还能早去早回。

但是帝王荣宠,不想领也得领,不仅得领,还得昧着良心感恩戴德。

也不知道她们几个现在在哪玩,小时候随口答应过朱菀带她来金陵吃香的喝辣的,结果好不容易真来了,他这个主家却完全没心思作陪,思及此处,宋渡雪有些惭愧。

普天之下的繁华盛景,七分都在金陵,没人指点,朱英那个不解风情的木头桩子知道该去哪看最好的景吗?

心念转动间,情不自禁撩起轿帘往外望去,八抬大轿已经进了洪武门,宫城的高墙四面围挡,望不见秦淮河岸支起的招幌,倒是看见了个意料之外的东西。

就在宫城御道的蟠龙浮雕前,摆着一个模样奇怪的青铜大鼎,说是鼎,实际只有浅浅的一拳深,就像顶了个大盘子,盘中有静水一汪,倒映着天上密布的浓云。

可宋渡雪抬头一看,天空澄澈如洗,哪有一片云?

轿外接引的内侍太监瞧见了,笑着问:“敢问大公子,可是在看那应候鼎?”

宋渡雪道:“应候鼎?那是什么,为何摆在此处?”御道乃百官上朝的必经之路,两边都是官署,为维持宫廷威仪,向来不能有杂物摆放。

“这可是个宝贝物件,能照出十二个时辰后的天气,是晴是雨,一照便知,”内侍太监笑嘻嘻地答道:“陛下体恤臣子们辛苦,特意把它摆在这儿,好叫大伙都能看见,该添衣还是该备伞,只消瞧上一眼,方便得不得了。”

宋渡雪微微蹙起眉:“这是个法器?”

“哎,正是!大公子要凑近点看看么?”内侍太监迈着小碎步,领着抬轿的朝那应候鼎走去,还一边恭维道:“不过凡人瞧起来新鲜,大公子您是仙家人,见过的宝贝只多不少,这个呀,保不齐还入不了您的眼呢。”

宋渡雪虽然并非修士,但粗略一看,也明白了此鼎的用法:盛水的盘子内刻着密密麻麻的铭文,盘沿外嵌了八颗浑圆的石头,看样子可拆卸,大概就是灵气来源。

这法器原理并不复杂,用法也简单得可以称之为傻瓜,但从什么时候起,凡人能用法器是这么寻常的事了?

见他皱眉不语,内侍太监又笑道:“老奴记得,大公子有好些年没来金陵了吧?这几年城里的新鲜事多得很,一桩跟着一桩,什么仙器啊法器的,放在以前哪敢想?陛下肯定也很想叫您亲眼看看呢。”

宋渡雪笑了笑,没接他的话。

当今南梁的皇帝名陈晟,年号永宁,十五岁登基,至今临朝已有二十载,始终励精图治,虽然其手段严酷,对朝臣来说或许算不上位仁主,但对南梁百姓而言,一定称得上是位明君。

市井街头对这位少年天子的美谈津津乐道,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他与天上的仙女相恋,引得仙女下凡终成眷属的故事——也就是宋渡雪的姑姑,瑶华仙子宋怀珠。

其风靡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历朝历代广为流传的戏曲小说人物,可与牛郎织女媲美,就连每年为贵妃庆生的瑶华节,都成了金陵城的燕俦莺侣们最为追捧的节日,据说只要有情人在瑶华节的灯会**同放飞一盏天灯,就能得到瑶华仙子的祝福,与心上人恩爱不移,白头偕老。

可惜故事终究只是故事,现实不会在最美满的一瞬间完结,距离宋怀珠自愿废去修为,下山嫁给凡人已有十八年,瑶华仙子早已不是什么仙子,永宁帝也与故事中的少年郎相去甚远了。

陈晟如今三十五岁,仍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单看相貌,其实相当温文尔雅,眼角略垂,看谁都是一副很有耐心的模样,和陈清晏坐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后者身上那股温吞的书卷气是从哪来的。

不过宋渡雪心里门清,他这位姑父浑身上下唯一和“永宁”二字沾边的,估计就只有相貌了,他若真是省油的灯,满皇宫的法器难道是路边捡的?

“大公子来得好快,晏儿才和我说起你,”陈晟微笑着招呼道,又吩咐内侍去尚食局催促:“难得来姑父这儿做客,我命人做了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莲花酥,去问问好了没。”

宋渡雪身在仙家,不算南梁的臣民,见皇帝也不必下跪,只躬身行了个礼:“参见陛下。”

陈晟颔首:“免礼。”又忍不住感叹:“得有六七年没见了,方才听晏儿说起,想到的还是那个只有桌子高的雪娃娃,谁知一晃眼就已经长大成人了,当真是光阴似箭。过来,让姑父仔细瞧瞧。”

宋渡雪依言上前:“陛下看上去却没怎么变。”

“没变最好,变了也只能顺其自然,”陈晟无可奈何地笑道:“盛年难再来,岁月不待人啊。”

陈清晏莞尔:“父皇春秋鼎盛,承天之佑,何须感叹年华。”

宋渡雪手掌轻叩,从多宝镯中召出一个古朴的木盒,甫一露面,房中便逸散开了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可知品阶绝对不低:“晚辈为姑姑准备了一点薄礼,不是什么稀世珍品,好在所用材料温和,炼化得也纯粹,可以聊表心意。”

陈晟摆手道:“你素来有心,不过礼贵亲授,你姑母近些年潜心钻研佛法,此时还在佛堂诵经,稍后便至,待她来了,你再亲手交予她吧。”

几个宫女捧着食案进来,青花瓷盘中盛开着一朵朵千层酥皮的莲花,这种耗时耗力的精致点心做一个就得花去半日之长,也只有皇宫里才能吃到,宋渡雪小时候的确喜欢,但他如今心里压着事,吃什么都食不知味,纯粹是糟蹋宝贝,尝了一个就放下了筷子。

“大公子这回来金陵,准备留几日?总该过了琳琅的生辰才能走。”

琳琅是宋怀珠的小名,除了宋渡雪的爷爷和父亲,天底下只有陈晟能如此称呼她。

来都来了,又正好撞上瑶华节,宋渡雪就是再想走也不能拍拍屁股走人,只得点头应下,陈晟便笑道:“那么正好,今年他们弄出了个新鲜玩意,准备在瑶华节拿出来试一试,可以瞧个热闹。”

宋渡雪眼神微动,略一思索:“莫非陛下说的是凡人也可使用的法器?不瞒陛下,如此多简单易用的法器出现在凡间,实乃古今未有之奇事,已经很新鲜了。”

陈晟笑而不语,神神秘秘地卖关子,只道:“到时便知。”

三人又随意聊了些闲话,永宁帝堂堂一国之君,每日要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记性居然出奇的好,还记得宋渡雪小时候在皇宫里走迷了路,结果被宫女错当成公主,还给他扎了俩小辫子的事,跟世间所有缺德的长辈一样,时隔十多年依然津津乐道,听得宋渡雪七窍生烟,眼看陈清晏眼都笑弯了,只能暗自在心底磨牙。

如此过去了一刻,尚食局的女官们来通报了三回,贵妃却还没露面,等到最后才来了位年长的掌事宫女,告知他们贵妃抄写佛经未毕,今夜就不来了。

陈清晏的笑容僵在了脸上,陈晟神色也微微一变,半晌没言语,方才还欢声笑语仿佛家常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吓得传话的宫女当场跪下,拼命磕头,最后才等来皇帝一句喜怒莫测的:“罢了,你们用过膳后再入内寺找她就是。难得入宫,岂有不见之理。”

宋渡雪点了点头,未置一词。

哪怕看起来再像,毕竟不是寻常百姓家,凡人最亲密的夫妻兄弟父子情,一旦放进富丽堂皇的皇宫里,总是变了味道。

晚膳排场不大,菜品却极精致,每个人爱吃的菜都有,显然花了心思,但四个人的家宴少了一人,实在令人如鲠在喉,匆匆吃过,宋渡雪便和陈清晏一同告退,趁着天色还不算太晚由太监领着进入后宫。

此时暮色始合,漫天的霞光一寸寸褪去,华灯初上,三宫六院的宫女太监们来来往往,皆不敢高声语,高耸的宫墙将天都切割成了四四方方的大小,啁哳私语都被压在了墙根底下,听不分明。

宋渡雪抬头望了一眼狭窄的天空,儿时觉得这片御花园大得找不着北,一不小心就走丢了,而今再看,才发觉如此逼仄,简直与囚牢无异。

一旦见识过天高地迥的壮阔风光,莫说一座宫殿,哪怕所谓的海誓山盟、深情厚谊,不也是另一座囚牢么?

领路的太监停下脚步,恭敬弯腰道:“殿下,大公子,内寺到了。”又向门口的宫女道明了来意,等着她入内禀报。

片刻后,寺里出来一位尼姑,亲自领着他们步入侧殿,二人才终于得见,青灯古佛的寂静佛堂内,贵妃娘娘一袭素裙,不施粉黛,绸缎般的长发随意地绾起,跪坐在桌案后,一笔一画地抄写着佛经。

一意孤行下山之前,瑶华仙子已在远离尘嚣的三清山上度过将近两百年的光阴,然而修士容颜不老,直到废去修为做了凡人,岁月才开始在她脸上显露。比起记忆中七年前的模样,宋怀珠胖了些,雪白的颈项上也有了浅浅的横纹,尽管仍旧美得不可方物,却还是能看出,她不再年轻了。

宋渡雪上前几步,躬身行礼:“侄儿请姑姑安。”陈清晏也转着轮椅上前道:“儿臣请贵妃娘娘万安。”

“嗯。”宋怀珠头也没抬,淡淡道:“免礼。有何事么?”

宋渡雪便客气地答道:“无甚要紧的事,只是惦念姑姑身体安康,特来宫中问安。适逢姑姑生辰,备了养元丹一盒,愿姑姑玉体长健,喜乐平安。”

宋怀珠点了点头,侍立一旁的宫女上前收下木盒:“晏儿呢?”

陈清晏踟蹰片刻,才道:“我……儿臣也没什么事,不过离京多日,有些想念母妃了,来看看您。”

“我一切安好,看过就行了。”

细毫笔写完最后一个字,宋怀珠终于抬眸,秋水盈盈的美目扫过二人,最后停留在她七年未见的侄子身上,端详了一阵:“还未引气入体?”

宋渡雪面不改色道:“侄儿生性懒散,吃不了修道的苦,爷爷对此心知肚明,恐怕打算任由我当一辈子凡夫俗子了。”

宋怀珠听完这番胡诌,露出点说不清是什么意味的笑,合上方才抄完的经书,递给身旁的宫女:“多谢你的礼物,姑姑没什么可拿来回礼的,就将这本亲手誊写的经书赠予你吧。”

夜色将深,宋渡雪作为一个没缺零部件的外戚青年不方便继续在后宫逗留,宋怀珠也没什么亲昵话要和他们说,说来也奇怪,分明她和宋渡雪才是血亲,却竟然还不如永宁帝热络。

待到二人告辞,贵妃娘娘送也没送,仍旧留在佛堂内,寺里的尼姑告诉他们,娘娘诚心参禅,每日至少要待到戌时才走。

宋渡雪闻言,最后回头看了一眼,目光穿过幽深的庭院,见宋怀珠跪在佛像前,垂首默诵佛经,宽大的外袍拖在地上,像一只折翼的鹭。

七年未见,一字不问三清山,不问她的父与兄,传说中仙凡相恋的佳话啊……宋渡雪微不可察地勾了勾嘴角,眼神却失了神采,手中经书被他无意识地攥出了褶皱,用尽全力,方才压抑住胸膛中翻滚的不甘。

哪有什么佳话。

一个是千年万岁的神仙,一个是朝生暮死的蜉蝣,修士和凡人怎可能长相厮守,身为凡人称颂的美谈,经年已过,瑶华仙子仍把下凡当作是不畏万难的勇敢么,还是未能渡过情劫的一桩惨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