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四合院:易中海的养老心思,被我扒个底 > 第117章 傻柱37块5工资由来

傻柱脸上带着嘚瑟:\"哥,我这手艺,颠勺能颠出花来,炖肉香飘二里地,怎么着…也能评个五级?六级?八级不敢想,五六级总行吧?那工资…啧啧…\"

苏长顺撩起眼皮,瞥了他一眼,罕见地掺进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

他看过那份红头文件附件,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八级工资制适用范围:车、钳、铣、刨、磨、锻、焊、电等主要技术工种。

后勤服务,食堂,清洁,搬运等岗位,按熟练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评定,工资标准另行制定。

他记得附件里食堂那块:厨师最高等级——高级工,对应二级工资标准也就是35元。傻柱现在是班长,多了2块5的职务补贴,正好37块5。这几乎就是天花板了。

\"柱子啊柱子,你这梦做得挺美啊?八级工不敢想?你当八级工是大白菜?还五六级?醒醒吧,这个考核那是车间里锻车钳铣刨磨,那些镶金边的铁饭碗玩的,人家考的是啥?技术方面的细活儿?\"

\"你呢?\"苏长顺放下缸子,两手一摊,\"你是干啥的?食堂,伺候嘴的,颠勺炒菜,蒸馒头熬粥,手艺再好?你能跟领导说:我这醋溜白菜的酸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还是你能拍胸脯保证:我这红烧肉的火候误差不超过三秒?这不扯淡嘛。炒菜颠勺这叫服务,不叫技术,跟车间里车精密零件的能比?人家那叫工业脊梁,你这叫喂饱肚子,价值能一样吗?\"

傻柱被噎得一愣,脸有点垮:\"那咱们食堂就不考了?没级了?\"

\"考啊,谁说没级?\"苏长顺翻了个白眼,语气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揭穿真相的快感。

\"就是不叫什么几级工,人家给你们这类后勤服务类另起炉灶,统一用之前的熟练工等级,也就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听着是不是也挺唬人?\"他故意拖长了调子,随即话锋陡然一转,如同冷水泼傻柱一脸。

\"高级工的工资相当于车间二级工的工资,顶天儿了三十五块,而柱子你呢…\"他伸出三根手指头,在傻柱眼前晃了晃,又加了两根半,\"就算直接给你定个高级工,35块工资加上现在班长津贴两块五,三十七块五。\"

\"就这么说吧柱子你已经,站在工厂食堂厨子,这辈子工资的天花板上了。想涨工资?除非…你能把萝卜雕出原子弹模型来,或者从现在起转行去车间当个技术工种。\"

电视剧里的傻柱一辈子把三十七块五挂在嘴边,苏长顺看剧还奇怪,这傻柱进厂时间不短,但是每月的工资37块五,雷打不动,直到看到文件附件一页的说明,才明白,他为何工资就没涨过,原来工级制度实施就直接是天花板了。

政策,白纸黑字,全国统一,我能怎么办?我苏长顺再能算计还能跟中央文件掰手腕?还能把颠勺炒菜算成核心技术?扯淡。

\"35块?还顶…顶天了?一辈子就这样了?\"傻柱眼睛瞪圆了,声音带着难以置信,\"我现在工资每月也有40多,这一考核…反而少了几块?这不是欺负人吗?\"

这数字…像一道枷锁,瞬间箍紧了他对未来所有的憧憬。

\"嗯…\"苏长顺点点头,\"文件上就是这么定的。全国都一样。\"

苏长顺看着傻柱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心里那点看笑话也淡了,叹了口气,站起身,用力拍了拍傻柱的肩膀,\"柱子,工资天花板?那是给认命的人准备的,你班长都能当,食堂主任也能当,只要能转干部,工资一样能涨。\"

\"不过,柱子,账不能这么算,你想想工资是死的,可你在咱厂食堂的福利是活的啊,你守着那么大个后厨,想吃点啥?喝点啥?还用得着看工资条?厂里招待餐和领导小灶,那油水?不比你那多几块钱的工资实在?工资?那都是虚的,落到肚子里的才是真的。\"

傻柱听着苏长顺的话,脸上的失落渐渐消散,眼睛又亮了起来。

对啊!守着食堂这么大个聚宝盆,还愁吃喝?工资?那点死钱算什么,咱有实打实的好处。

\"嘿嘿,哥您说得对!\"傻柱咧嘴一笑,又恢复了那副没心没肺的乐呵劲儿,\"工资算个屁,咱有食堂,饿不着,吃得好,比啥都强。\"

看着傻柱那副想开了的样子,他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挥挥手:\"行了,天不早了,赶紧回去陪你媳妇吧,你嫂子还要休息,明儿还早起。\"

傻柱用力点头,乐呵呵地走了。

———————

清晨,京城胡同。

薄雾未散,青石板路上还带着露水的湿气。

苏长顺推着那辆擦得锃亮的二八大杠,车后座上坐着挺着硕大孕肚的李晓梅。

他推得极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颠着媳妇。

车轮碾过石板缝隙时,他都会下意识地放慢速度,手臂微微绷紧,稳住车身。

\"媳妇儿,咱们慢点啊,扶着点车座…\"苏长顺的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却异常温柔。

李晓梅一手扶着车座,一手轻轻护着肚子,脸上带着恬静的笑意:\"没事儿,长顺,你推得稳当着呢,我坐得挺好。\"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多是些家长里短,孩子出生后的琐碎安排。

不多时,车子停在了李正华家属院门口。苏长顺刚支好车,扶着李晓梅下来,刚踏进老丈人家门,门就被拉开了。

岳母张秀兰系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显然是正在做早饭,一看到女儿女婿,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哎呦,晓梅,长顺,这么早就来了,快进屋,外面凉。\"

\"妈!\"李晓梅笑着应道。

“妈,您早。\"苏长顺也笑着打招呼,扶着媳妇往院里走。

就在这时,正屋门帘一掀,李正华大步流星地走了出来。

他一身笔挺的深蓝色保卫处制服,帽子戴得端端正正,腰板挺得笔直,浑身散发着军人的干练和威严。他手里拎着一个半旧的公文包,显然正准备去上班。

\"爸!\"苏长顺和李晓梅同时喊道。

李正华目光扫过女儿高耸的孕肚,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但脸上依旧严肃。

他对着苏长顺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随即目光便落在女儿身上,声音沉稳有力,显然他已经知道苏长顺把闺女送到娘家的意思。

\"晓梅身子重了,平常走路要更稳当点,在家听你妈的话,该吃吃,该睡睡,养好精神,养好身体,别给长顺添乱,让他安心工作。\"

\"知道了,爸。\"李晓梅乖巧地应道。

李正华这才看向苏长顺:\"长顺,厂里最近八级工考核?宣传那块儿担子不轻吧?工作要干好,但也得注意身体,别熬太狠,晓梅这边,你妈会照顾好,放心!\"

\"家里有啥事需要我这边协调的直接说。\"

\"爸,您放心。\"苏长顺挺直腰板,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宣传这块儿,我心里有数,方案都定了,按部就班推进就行,保证出不了岔子。\"

他略带歉意地说:\"爸,妈,晓梅就拜托你们了,我得赶紧去厂里,今天事儿多,八级工考核标准细则要定稿下发,也要开始下车间宣讲了…\"

\"正好,咱们一起!\"李正华大手一挥,干脆利落。

苏长顺看了一眼媳妇,眼神温柔:\"媳妇儿,那我走了啊,好好歇着,有事儿让妈通知我。\"

\"嗯,你和爸路上都慢点!\"李晓梅轻声叮嘱。

苏长顺不再耽搁,对岳母点点头,跟着岳父出了院门,俩人都推起自行车,利落地跨上去,脚下一蹬,往厂里去。

————————

两天后,轧钢厂的工级考核如火如荼。苏长顺被杨厂长临时征调跑前跑后,相当于一个临时秘书,杨厂长怕考核会出意外,苏长顺的脑子活络,应对能力强。

此时轧钢厂锻工车间,空气灼热,弥漫着铁锈,汗水与焦炭混合的气息。

车间中央临时开辟出的考核区域,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工人们伸长脖子,目光聚焦在场地中央考核区。

杨厂长,苏长顺,聂红军,技术科科长等一行人,还有部里下派下来参观学习的两名干事,都站在稍高处的观摩台上。

杨厂长面色严肃,眼神锐利地扫视着下方。

苏长顺则靠在栏杆上,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钢笔,看似在记录,眼神却看着在考核区打铁的刘海中。

刘海忠挺着微凸的肚子,额头上全是汗珠,但眼神里却带着一股老把式的自信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站在烧得通红的钢坯前,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动操纵杆。

咚,咚——

空气锤精准落下,力道沉稳,节奏分明。

沉重的钢坯在锤击下迅速变形,火花四溅,他的动作大开大合,带着一种老派锻工的粗犷和力量感。

很快,一个符合图纸要求的,棱角分明的六角螺母毛坯便在他手下成型。

\"停!\"技术科王科长一声令下。

测量员立刻上前,用卡尺,角度规仔细测量。

\"尺寸公差…合格!\"

\"角度…合格!\"

\"表面平整度…合格!\"

刘海忠长舒一口气,抹了把汗,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脯,眼神瞟向观摩台,仿佛在说:\"瞧见没?我老刘的手艺,不含糊。\"

苏长顺暗道,这老刘,宝刀未老啊,不得不说打铁这块他是专家,这锤子抡的跟打儿子似的,稳,准,狠,可惜啊…也就只能到六级工这个天花板了。

为啥?脑子跟不上,图纸上那几行俄文注释他看得懂吗?热处理要求?特殊合金成分?在他眼里估计跟天书差不多,看不懂就学不会,学不会就突破不了。

这辈子…也就当个熟练工头子的命了,只是可惜了他这身子的打铁天赋了。

杨厂长微微颔首,对聂红军低声道:\"刘海忠同志基本功扎实,六级工实至名归。\"语气中带着肯定,但也有一丝到此为止的意味。

接着就是后院的扛把子李庆祥上场,身姿挺拔如松,动作干净利落,带着军人的干练。

他没有刘海忠那种大开大合的声势,动作却更加精准,高效。

每一次锤击都恰到好处,钢坯在他手下仿佛有了灵性,变形流畅,几乎没有多余的废锤,节奏更快,更稳。火花飞溅中,一个结构更复杂,精度要求更高的齿轮毛坯迅速成型。

\"停!\"

测量员上前。

\"尺寸公差…优等!\"

\"角度…优等!\"

\"表面光洁度…优等!\"

李庆祥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神沉静如水。

苏长顺内心佩服,李师傅这才是真本事,果然不愧是部队里修坦克练出来的手艺,主要李师傅他还带脑子,有文化,自学俄文,要上顶级八级工?就得懂俄文,这年头的工业基础,稍微先进的设备都是苏联援助。

热处理参数?合金特性?人家能琢磨,六级工?也就是三十岁的年纪制约了他的打铁经验,七级?八级?指日可待,这才是工业脊梁该有的样子。

杨厂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对技术科王科长道:\"李庆祥同志技术精湛,有潜力,要重点培养。\"

等轮到贾东旭考核时,他深吸一口气,走上考核位。

他比半年前拜师李庆祥时瘦了些,但眼神却更加沉稳,专注。他看了一眼图纸,又看了一眼烧红的钢坯,眼神里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

苏长顺也看到了贾东旭半年来的变化,不得不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