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配音天王 > 第182章 大道废圣人出

配音天王 第182章 大道废圣人出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56: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浪姐》的爆火初期,把一个衍生节目也带出了圈——《定义》。姐姐们坐在易立竞对面过审。

三五个问题下来,有虚晃躲闪的,有黑线上脸的,还有红了眼眶的。一时间大家都感叹:真敢问!

专门对准人家的槽点,哪壶不开提哪壶,以至于有人还称她为鲁莽?

宁远只能一声叹息,叹的不是易立竞。而是如今的网友,已经少见多怪到这样的程度?

93年一款前所未有的访谈节目面世,《东方时空》的子栏目,央视八分钟访谈栏目《东方之子》。

改革的第一步:要走出摄影棚,走到嘉宾熟悉的环境中去。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所谓的游走式采访,边走边聊。

那年白岩松25岁,担任《东方之子》的策划。从来没有访谈经验,却被时间推出去当了主持人。采访企业家,他就要到工厂里、办公室里去采访;采访西北地区的电影放映员,他就骑着马,和嘉宾走在沙漠里。

开始白岩松也很懵,不断问制片人时间:我要看哪里?我要怎么站着?

迎来的就是一顿骂:是摄影师找你,不是你找摄影师。把机器都锁死了,我还给他们发什么工资?

后来就彻底放飞自我。

那时候的国人上电视,都说五种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官话,就是不说人话。人和人的交流,仿佛都隔着一层纱。

制片人对主持人的要求,是要用戳穿嘉宾的心态去采访。

粉碎式采访!

甚至要求不能称呼采访嘉宾为老师。

即便是采访季羡林这样的大师,白岩松也没有以老师相称。

一口一声的老师,等于替观众预设了这样一种采访和采访者的关系。

平等的交流中,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季羡林,才能面对当时的毛头小子白岩松,说出所谓的学术顾问,都只是不顾不问这样的大实话。

主持人和嘉宾,应该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思想的关系。主持人不是简单的传声筒和捧哏,他也许保留自己的态度,但态度,又无形地决定着访谈的方向和发问的底气。

这种平等也是给予观众的平等。

无论你是多大的名人,多显赫的身份,都必须放下架子,真实坦诚地与大众交流。

真话,会越说越上瘾。

三年后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横空出世,第一期嘉宾叫王海,著名的打假斗士。

95年起就到各大商场购买假货,要求商家索赔。截止当年的节目播出时,购假金额已经达11万元。当年争议性很大,有人说他是打假英雄,有人说他只是用这个手段牟利。

为了让人不认出他,给23岁的自己贴了胡子,带了墨镜

当时除了主持人和嘉宾外,还有持正反方观点的专家学者,这一期甚至还有消费者协会投诉监督主任在观众席中。

在这个场地里,谁的观点,都可以质疑,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时台上的北大经济管理学教授,指着台下的消费者协会投诉监督主任说:出现王海这种现象,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你们的工作做得不够。

观众纷纷鼓掌。

台上的一位律师认为王海是在钻法律的空子。认为王海以索赔为目的来打假,这已经偏离了一个正常的公民行使自己消费权的轨道。

台下一个女生对王海说:你为这个社会做了些什么呢?你不过是扰乱了这个社会的秩序。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

但不管观点怎么针锋相对,台上台下始终和和气气,大家都用观点来说话。讨论的话题也都是切中大众关心的民生:消费者权益,弱势群体权益,赌博现象,买房子热潮,3亿烟民问题........

只要有问题存在,他们就讨论。

在这个与普通人沟通的平台上,崔永元成为国民男神,数次上春晚小品。哪怕离开《实话实说》,也仍然是在民间有号召力的意见领袖。

在电视时代这么多年来就出一个崔永元,多不容易。这么多人都依靠这一个小崔来代言、发声音,也是不容易。

多年后接棒《实话实说》的主持人阿忆在博客上爆料:实话实话的环境已经不再,谁接这节目谁死,谁办这节目谁亡,小崔回来也一样。所以聪明的小崔不回来,而且当年就非常聪明地先撤了。

制片人也年离开央视,《东方时空》二十周年重聚日说这样一段话:

80年代我们一边做节目,一边看到自己的成果,有共同志向的人聚在一起,一起喝大酒,吃大排档。

现在呢?喝上以前想都不敢想、听都没听说过的酒,有房有车,生活滋润,但没有环境和空间了,也没有激情,我的艺术生命也结束了。

后来马东在湖南台主持访谈节目《有话好说》。拍过艾滋病儿童,拍过打工子弟学校的脏乱差,买凶杀人的政法高官......

05年主持的《文化访谈录》里,跟陈丹青对谈,讨论的是如何看待当下这个价值混乱的时代。

跟郭敬明对谈,问的是《梦里花落知多少》涉嫌抄袭的事情。

直到今天主持《奇葩说》,还是熟练使用年轻人的语言插科打诨,聊着当下年轻人最感兴趣的话题。

正如他在《十三邀》里,用一种滴水不漏的语言组织方式,完美消解许知远的提问。

当讨论具有外延性的话题变得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与潜在的风险,稳妥的做法就是:内收。

话题内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社会性的公共议题,缩回到个人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谈谈自己的未来与理想,说说那些风花雪月的往事。

甚至彻底退出,就像崔永元一样。

于是谈话节目的方向都一致朝向朱军当年的《艺术人生》,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该供着的供着。

该回避的回避。

总之是在安全的话题内不断升华、拔高,不会再向外扩展一点讨论的边界。

访谈节目渐渐变成一种让人敬而远之的形式,因为你确信他们说不出什么新鲜的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