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重生1985:从收猴票开始首富之路 > 第115章 大夏之光的崛起

帝豪科技会议室,柔和的灯光洒在长桌上。

谢溪德、鲁德淳、张洪亮和沈书瑶围坐一圈,桌上摊开的光刻机设计图纸上还残留着咖啡杯的印记。

林默站在投影仪前,微笑着看向众人:“这台光刻机的诞生,其实从我在震旦大学遇见谢校长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沈书瑶眨了眨眼,有些惊讶:“那时候你就已经在谋划了?”

“不错。”林默点头,“后来收购无线电十四厂和元件五厂,就是为了整合资源,打造我们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

他顿了顿,神秘一笑:“不过,光刻机能成功研制,还得感谢两位至关重要的人。”

谢溪德和沈书瑶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

就在这时。

“咚咚咚。”会议室的门被轻轻叩响。

林默唇角微扬:“请进。”

门被推开,林祥乾——中国科学院蓉城光电所所长,身着笔挺的西装,面带沉稳的微笑走了进来。

在他身后,跟着一位略显严肃的中年男人,目光锐利,步伐稳健。

“谢校长,书瑶姐,各位。”林默抬手示意,“这位是林祥乾所长,想必大家已经熟悉了。”

谢溪德点头致意,林祥乾在光刻机核心镜组研发上功不可没。

林默接着介绍:“而这位,是汪祥荣厂长,魔都光学仪器厂的掌舵人,也是林所长的挚友。”

汪祥荣微微颔首,嗓音低沉:“林总过奖了,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沈书瑶震惊地看向林默:“魔都光学仪器厂?那可是国内顶尖的光学设备制造商!”

林默笑道:“没错。没有汪厂长的高精度透镜技术,我们的光刻机分辨率不可能突破1微米。”

谢溪德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不可思议的光芒:“林默,你竟然……把整个产业链的关键人物都聚齐了?”

林祥乾微微一笑:“谢校长,林总的眼光和魄力,确实令人佩服。”

鲁德淳拍了拍桌子,哈哈大笑:“好!有你们在,咱们的光刻机何愁不能量产?”

会议室里,众人相视而笑,气氛热烈而振奋。

而此刻,沈书瑶望着林默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钦佩——这个男人,究竟还藏着多少惊人的布局?

会议室内,投影仪的光束映照在幕布上,鲁德淳站起身,将手中的报告翻开,沉稳的声音回荡在房间里。

“各位,我先汇报无线电十四厂去年的情况。”他推了推眼镜,“1985年,我们完成了军品订单的交付,良品率从72%提升至89%,创下建厂以来的最高纪录。”

他指向屏幕上的数据图表:“更重要的是,我们成功试制了第一批国产射频模块,性能接近国际水平,目前已通过军方验收。”

林默满意地点头:“鲁厂长,辛苦了。”

鲁德淳笑了笑,继续道:“明年,我们计划扩建两条生产线,专门生产半导体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如果顺利,预计产能将提升40%。”

谢溪德眼中闪过赞许:“十四厂的技术底蕴,果然深厚。”

紧接着,张洪亮站起身,接过话茬:“元件五厂这边,去年我们主攻的是高纯度硅晶圆的生产。”他调出另一组数据,“目前,我们的6英寸晶圆良品率已稳定在85%以上,年底前有望突破90%。”

沈书瑶微微睁大眼睛:“这已经接近日本企业的水准了。”

张洪亮点头:“是的。明年,我们计划引进更先进的提纯设备,目标是实现8英寸晶圆的量产。”他看向林默,“林总,如果能争取到外汇指标,我们可以直接从德国进口关键设备。”

林默沉吟片刻,果断道:“外汇的事情我来解决,你们只管推进技术。”

汪祥荣此时插话道:“如果晶圆质量再提升,我们的光刻机测试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林祥乾笑着补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芯’计划。”

会议室内的气氛愈发高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未来的布局。

林默环视众人,目光坚定:“各位,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追赶,而是超越。1986年,帝豪科技要成为国内半导体行业的标杆!”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蓝图,一个属于中国半导体的新时代,正在他们的手中徐徐展开。

张超风尘仆仆地推开林默办公室的门,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

“林总,浦东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全部完工了!”他连西装外套都来不及脱,直接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照片,“您看看,比原计划提前了半个月。”

林默接过照片,眼中闪过惊喜。照片上,现代化的厂房整齐排列,宽阔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研发中心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带我去看看。”

“鲁哥,你抓紧跟进一下魔都石英玻璃厂的合作事项。”林默起身后,走到鲁德淳身边叮嘱一番。

“好的,已经谈的差不多了,新公司我们控股51℅,马上就要签协议了。”虽然不懂林默为什么这么看中这家企业,鲁德淳还是把进度说了一下。

“太棒了!”林默兴奋的拍了拍鲁德淳的肩膀。

一小时后,数辆轿车驶入浦江工业园区。谢溪德、鲁德淳、张洪亮、沈书瑶、林祥乾、汪祥荣等人陆续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约而同地驻足惊叹。

“这……这真的是我们的园区?”沈书瑶望着中央喷泉广场和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一时恍惚。

张超神采飞扬地走在最前面,如数家珍地介绍:“东区是生产厂房,按照国际标准建造了无尘车间;西区是研发中心,配备了最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中间这栋双子楼是行政和会议中心……”

鲁德淳摸着下巴感叹:“比我们十四厂的老破小强太多了。”

“过完年就能搬进来。”张超笑着指向远处一片区域,“谢校长的实验室安排在研发中心A区,特意做了防震和恒温设计。”

谢溪德望着即将入驻的新实验室,眼眶微热:“这样的条件,我们的研究效率至少能提高三成。”

林祥乾和汪祥荣对视一眼,低声交流:“这规模……已经赶上中科院的重点园区了。”

林默走到张超身旁,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得漂亮!从荒地到现代化园区,只用了半年,你创造了奇迹。”

张超不好意思地挠头:“是林总您给的资源和支持到位。对了……”他突然压低声音,“地下还有惊喜,按您要求建了特种材料仓库和应急通道,连施工队都不知道具体用途。”

林默意味深长地笑了。

夕阳西下,众人站在园区最高处的观景台上,俯瞰这片即将承载中国半导体梦想的土地。

沈书瑶悄悄靠近林默,轻声道:“你到底还藏着多少后手?”

林默望着天边绚丽的晚霞,笑而不答。

黄昏的咖啡厅里,周维民压低帽檐,将一份密封文件袋推向对面的金发男子。

“1毫米制程的全部数据。”他声音嘶哑,指尖微微发抖,“答应给我的签证和美金呢?”

外国男人微笑翻开文件,蓝眼睛里闪过贪婪的光:“合作愉快,周先生。”

窗外,一道闪电劈开乌云,暴雨将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