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潜艇厨子:透视深海,我即是天眼 > 第100章 心理学的信徒

二次审讯在另一间更为肃静的房间进行。没有刺眼的灯光,只有柔和的顶灯,气氛却更加凝重。

主审位换成了一位头发花白、眼神锐利的老者,胸前挂着“特聘顾问-孟渊”的牌子。庄明将军和叶钧坐在侧面旁听席,面色沉静,目光如炬。李舟依旧站在叶钧身后不远处,感受着空气中无形的压力。

“高缜中校,”孟顾问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我们掌握了你的行为,也大致清楚你为谁服务。现在,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走到这一步。”

高缜的目光从孟顾问脸上移开,投向墙壁上某个虚无的点,沉默了片刻。他的姿态依旧保持着军人的标准,只是眼底深处有些难以捉摸的东西在流动。

“我曾是帝国大学心理学系的王牌研究员,”他开口,声音平静得像在复述一段与己无关的档案,“我相信心理学能铸造坚不可摧的盾牌,也能磨砺出最锋利的矛。最初,我只想用它来报效帝国。”

随着高缜不带波澜的叙述,一段尘封的过往在他口中展开:

——

多年前的某个午后

帝国大学的阶梯教室内,年轻的高缜站在讲台中央,意气风发。

那时的他,还不到三十岁,已经是心理学系最耀眼的研究员,顶着“当代心理学天才”的光环,各类学术奖项拿到手软。

他的课,永远是校园里最受欢迎的,阶梯教室里总是提前半小时就挤满了人,过道和后排都站满了伸长脖子的学生,甚至还有不少外系乃至穿着其他学院制服的旁听者。

彼时授课的他正分析一个群体恐慌案例,仅凭几个行为细节,就精准还原了事件核心人物的心理轨迹。“注意他的视线落点,”高缜在全息投影上标出,“恐慌并非源于外部威胁,而是内部信任的率先崩塌。”

台下鸦雀无声,学生们仿佛跟着他的思路走进了迷宫。他享受这种智力上的掌控感,也真诚地相信,理解人心,就能引导它走向正确的方向。

课后,一个穿着不起眼灰色风衣的男人拦住了他。“高教授,帝**事情报部。”男人出示了证件,声音低沉,“我们观察您很久了。您的才华,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高缜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我对你们的纸上谈兵的工作没兴趣。”

“我们也不是纸上谈兵。”男人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战场,无形的交锋。我们需要您这样的人,去‘看’穿对手,保护我们的人。您的分析,能直接影响行动成败,拯救生命。”

拯救生命。这四个字像枚楔子,钉进了高缜的心里。他看着男人眼中那种不容置疑的认真,沉默了。“我需要考虑。”

男人点头:“当然。但请记住,有些战场,输一次,就是万劫不复。”

不久后,高缜脱下学者长袍,换上军装,加入了帝**事情报部,分配到了专注于心理和情报分析的情报三处。高缜很快在新岗位上展现了价值。他面对的是冰冷的档案、模糊的监控录像和加密的通讯记录。

一次,仅凭一段审讯录像中目标人物三次不自觉的指尖敲击模式,他就推断出对方隐藏了第二个接头地点,避免了一次重大情报泄露。

同事们对他刮目相看,有人半开玩笑:“高老师,你这眼睛是带扫描功能的吧?什么都瞒不过你。”高缜只是淡淡一笑,内心却有种理论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满足感,一种近乎造物主的快感。

不久之后,他开始负责对一线外勤人员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和动态监控。

林峰是他特别关注的一个年轻特工,技术出色,但性格有些冒进。高缜仔细研究了他的档案,进行了数次深度访谈,最终在评估报告上写下:“心理素质优良,承压能力强,能在高压下保持决策清晰度,建议委以重任。”

他甚至私下对林峰说过:“别怕犯错,大胆去做,你的心理状态我来保障。”那时的他,充满了自信。

任务难度不断升级,从反间谍渗透到策反敌方关键人物。高缜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人性阴暗面——长期的伪装带来的身份迷失,高压下的精神扭曲,以及不可避免的背叛与牺牲。

他开始频繁失眠,分析报告写得越来越晚,试图用更严密的逻辑模型去预测和控制那些他认为可以控制的人性变量。

“这次任务,代号‘夜莺’,风险极高。”简报会上,指挥官看着高缜,“林峰是你评估过的,你确定他能顶住?”

高缜点头,语气没有丝毫犹豫:“我确定。他的心理阈值在我建立的模型安全区内。他能完成任务。”

“夜莺”行动的目标是窃取一份关于某国新型武器系统的核心数据。林峰作为主要渗透者,已经成功进入对方的研究基地内部。一切似乎都在按照高缜预设的剧本进行。

变故发生在数据传输的关键时刻。敌方突然提升了内部安全警戒等级,毫无征兆。林峰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管道间内,四周脚步声越来越近。高缜在后方指挥中心,通过加密频道能清晰听到林峰急促、紊乱的呼吸声。

“林峰,冷静!启动b计划,放弃数据,优先撤离!”高缜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努力维持着镇定,但心跳已经失控。

“来不及了……他们到处都是……高老师,他们好像……知道我在这里……”林峰的声音开始颤抖,带着一种濒临崩溃的偏执,“是你,是不是你暴露了我?你的模型……你的评估……都是狗屁!”

“林峰!控制住!这不是真的!听我指令!”高缜厉声喝道,但他听到了更糟糕的声音——那是保险被打开的清脆咔哒声,紧接着是疯狂的扫射和剧烈的爆炸声。通讯在一阵刺耳的杂音后彻底中断,归于死寂。

行动彻底失败。林峰精神崩溃,胡乱开火暴露了自己,最终引爆了随身携带的微型炸药,与追捕者同归于尽,数据未能传出。

任务复盘会上,高缜一言不发。当指挥官把林峰那支被炸得扭曲变形、沾满血污的战术通讯器放在他面前时,他只是伸手拿起,指尖触及金属的冰凉,仿佛能感受到那最后的绝望和疯狂。

他引以为傲的心理模型,他自信满满的评估,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碎得像玻璃渣。他甚至没能预判到林峰崩溃前的最后那句话——那份突如其来的、毫无根据却又致命的指控。

“你不是能看透人心吗?” 他站在镜子前,对着自己低声说。

镜子里的人没有回应。

“你明明说过,那是可控的。他的指标没有预警,你亲口说的。”

“原来,我引以为傲的心理学,什么都不能看透,”他内心有个声音在嘲讽。他将自己完全的否定。

高缜主动提交了调离申请,理由是“需要调整研究方向,反思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情报三处并未过多挽留,或许也认为这次失败对他打击过大,便将他调往海军基地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常规的官兵心理疏导工作。一个远离核心,相对清闲的位置。

远离了刀光剑影和高强度对抗,日子变得规律而平淡。他每天面对的是因训练压力、家庭问题或战斗应激而来访的年轻士兵。

他依旧专业、耐心,给出恰当的建议,但他内心深处某个地方已经冷却、硬化。他不再相信自己能真正“看透”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心理学在他眼中,从无所不能的钥匙,变成了一堆冰冷而不可靠的公式。

夜深人静时,他会反复调阅“夜莺”行动的所有记录,一遍遍分析林峰崩溃前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到那个被他忽略的、致命的变量。

高缜一直相信,人心是可以被结构化的。他坚信理性是比情感更强大的逻辑武器。可是那个夜晚,在鲜血与爆炸中崩溃的人,不是一个数据点。不是一条走偏的曲线。

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他,那个自诩能“看穿人心”的人,亲手把同伴推向了不可逆的深渊。他从未真正理解“恐惧”与“绝望”,他只会衡量它们。

原来,他的“专业”,不过是一种高级的盲目。

就在他几乎要被这种内耗吞噬,徘徊在彻底否定自我的边缘时,一封邮件悄然出现在他的加密邮箱里。发件方是一个名为“全球战略与认知研究所”的机构,抬头显得非常学术和专业。邮件内容是邀请他参加一个关于“极端环境下人类认知韧性与群体行为干预”的闭门线上研讨会。

附件里的议题直指他目前研究的痛点——人性的不可预测性、高压下的心理崩溃机制,却又隐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似乎更“彻底”、甚至有些…冷酷的解决思路。里面提到了“超越常规心理干预的认知塑造技术”、“群体意识引导模型”等令人心惊又莫名吸引的词汇。

高缜盯着屏幕,手指悬在回复键上良久。这封邮件来得太过巧合,像是一根精准投下的稻草,又或者……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通往深渊的诱饵。

但他内心深处那个渴望掌控、渴望证明自己理论价值的魔鬼,在林峰死后沉寂了许久,此刻却被这封邮件悄然唤醒。他感到一种冰冷的兴奋。

他最终,点了回复。

——

高缜抬起头,目光重新聚焦在孟顾问脸上,语气依旧平淡,却仿佛带着一丝解脱后的疲惫。“我接受了邀请。我想知道,是不是有另一种‘心理学’,一种真正能掌控人心的力量。从那一刻起,我走上了另一条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