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20)不是谁的错——只是有些靠近来得太晚,有些解释说得太慢

早上七点五十,校园门口已经热闹起来。

豆浆的热气和油条的香味在清晨的风里飘着,广播站的音乐卡带刚放到第二首。小摊边挤满了拎着书包、还在揉眼睛的学生,整个街道像一锅刚沸起来的稀饭——嘈杂而熟悉。

一辆低调的宝马在校门口慢慢停下。

副驾驶门打开,马星遥背着书包下车。他动作利落,表情却有点拘谨。下车前,他还下意识地理了理衣角,像是怕别人看出什么。

胡静摇下车窗,语气淡淡:“作业带了吧?第一节物理别迟。”

“知道了。”他点点头,快步走向校门,背影挺得笔直。

可他没注意到,不远处,有人正看着这边。

刘小利嘴里还嚼着半口糖油饼,站在一棵树下,整个人都愣住了:“……我没看错吧?”

他一转头,看着陈树和王昭:“刚才那车,是胡静姐的吧?”

陈树慢悠悠地插着吸管:“你早上就喝可乐,不清醒才怪。”

“不是我神经,”刘小利低声说,“那是胡姐的车……马星遥坐她车来的?”

王昭吸了一口豆浆,面无表情:“你这么激动干嘛?”

“你想啊,”刘小利凑近,“昨晚你俩不是还说陈树刚从胡静姐那儿回来?结果今早马星遥就坐她车来了?什么意思?”

这句一出,连陈树吸可乐的动作都顿了一下。

王昭侧头看他一眼,语气不轻不重:“你昨晚在她家?”

“就蹭个饭。”陈树干笑,“你们知道的,我妈晚上摆摊,吃得马虎。”

“那他呢?”刘小利眯着眼睛,“马星遥家条件不差吧,怎么也……不回家了?”

三人正说着,远处马星遥走进了校门。他步伐一如既往地稳,没快也没慢,神情如常,可他们都看得出——他比平时晚了十分钟。

教学楼台阶那边,乔伊刚好迎面走来,两人点头打了个招呼。

“早。”她声音淡淡的。

“早。”他应了一句,继续走。

王昭远远看见了这一幕。

“你说他们俩是不是走得越来越近?”刘小利小声说。

王昭没接话,只是抬手把没喝完的豆浆丢进垃圾桶,杯盖“砰”一声盖住了热气。

“喂,你这反应?”刘小利问她。

“我不关心。”她头也不回。

“可你之前不是说他像口井?你还想听他心里有没有回音?”

“是我说的,”王昭笑了笑,语气干脆,“可我又没说一定要等。”

说完,她提起书包,往教学楼走去,步子比平时快了一点。

刘小利摇了摇头,看向陈树:“你呢?你总得说点什么吧。”

陈树没看他,只是把喝空的可乐杯扔进旁边的垃圾桶:“说什么?”

“你不是也……”

“不是。”陈树顿了顿,“他比我早靠近她。”

“但我不是输,我只是……不想用推的。”

他声音不大,却特别清楚。说完,也跟着走进了校门。

早读铃准时响起,广播里开始播课前十分钟的英语听力,熟悉的女声在校园里一遍遍念着:

“this is the first part of the listening test…”

一切看起来和平常一样。

可只有他们几个心里知道——这个早晨,每个人都藏着点没说出口的东西。

有的像刚写好的答案,还没递上去;有的像翻过的那一页,压在心里,不敢翻回来。

青春本来就不是一场全都能说清楚的对话,有时候,它更像一场沉默里的角力。你看着对方,没开口,但都知道:真正的选择,还没开始。

课间,教室里像被一粒小石子扔进水面,炸起一圈圈看不见的波纹。

没人大声说话,但那股暗暗的躁动,就像空气里飘着的粉笔灰,看不见,扫不净。

“……你听说了吗?”

“马星遥今天早上坐宝马来的。”

“真的假的?他不是一向低调得跟图书馆藏书一样吗?”

“副驾下来的,还挺稳的。有人说,旁边那位是个女的,戴墨镜、打扮很利落。”

“听说是商厦那边的经理。”

“呦,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傍姐’?”

“马星遥啊,表面冷,其实藏得深?”

笑声断断续续地传开,有人假装随意,有人掩着嘴窃笑,一句接一句地添油加醋。

陈树坐在教室后排,手里的圆珠笔已经被咬出了一圈深痕。他什么都没说,可指关节却绷着。

昨晚,他和马星遥还坐在街边的面摊,说好了“公平一点,各自努力”。

结果今天早上,那个冷得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居然坐着胡静的车来了。

他可以理解乔伊的事——喜欢这种东西,谁都拦不住。

但胡静不一样。

那是他在最难堪、最不知所措的某个深夜,被接纳的地方。他没料到有人也能轻易踏进去。

那种感觉,说不清是不是生气,只知道心里像是被人悄悄拆掉了一块熟悉的拼图。

第三节课后,陈树没打招呼,把数学卷子往包里一塞,推开门走了出去。

他知道马星遥这节课后会去图书馆打资料。他没想好要说什么,但就是走了过去。

图书馆打印区靠窗的位置,果然坐着马星遥,正低头翻着U盘里的文件,一如既往的沉稳安静。

“你昨晚……”陈树站在他对面,压低声音开口,“不是说回家?”

马星遥抬头看了他一眼,语气平静:“后来不想回,就去胡姐那儿借住了一晚。”

“你跟她……什么时候这么熟了?”

“前段时间在商厦修线路时聊上的。”

“聊上就能去她家?”

陈树的语气带了点没控制住的火气。

马星遥没有急着回应,只看了他几秒,缓缓说:“我不是有意抢谁的位置。”

陈树咬着牙:“你知不知道他们现在在怎么说你?副驾、‘傍姐’、说你有背景什么的……”

“我不在乎。”马星遥语气更低,“我只在乎,昨晚我有没有睡得踏实。”

这一句不重,却像一块闷石落在胸口,砸得陈树说不出话来。

短短几秒的沉默后,马星遥一边收资料一边问:“你到底在意什么?是他们怎么议论?还是你觉得——我走进了你本该留的位置?”

陈树握紧了卷子,低声说:“她是我一直很尊重的人。”

“我也是。”马星遥背起书包,语气不咸不淡,“她让我留,我没拒绝。”

“如果你介意,就去问她。别冲我使劲。”

他说完这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陈树站在原地,手心发热,脑子却凉得出奇。

他忽然意识到——不是谁抢了谁的位置,而是别人已经敢走进去,而他还在门口犹豫,怕被误会,怕打扰,怕多走一步就显得唐突。

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总以为“先来的人”就该被优先。

回到教室时,教室里依旧是刚才那种看似平静的嘈杂。有人正低声说着:

“你说马星遥,会不会真不是表面那么冷啊,挺能混的嘛。”

陈树忽然站起来,走到讲台前,一把拉开教室门,转头扫了一圈。

“你们——能不能闭嘴?”

陈树转过头,声音压得低但清晰:“他就算今天坐了宝马,也不是靠谁。昨晚,他睡的是你家沙发?喝的是你家汤?”

全班一瞬间安静下来。

没人接话。

他也没再说,转身走回位子,动作干脆。

眼神淡了下来,像胡静说过的那句:别解释太多,有些事,不需要你争辩,用时间就能说明。

全班瞬间安静。

没人吭声。

只有窗外升旗的音乐,还在缓缓响着。

他站在门口那一刻,没多解释,没继续骂人,只是低头回到座位,拉开卷子,低头写题。

可那只笔,在纸上,重重地划出一道歪了的直线。

这节课,他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这不只是马星遥的“副驾”问题,也不是乔伊、也不是胡静。

这是他们几个都藏着不说的、青春里最尴尬的那一页——你永远不知道,谁才是“被允许”的那个人,而你,是不是永远只是那个门外排队的人。

第三节下课。

王昭一个人坐在走廊尽头靠窗的位置,纸盒装的牛奶快喝完了,风从楼梯口灌进来,吹得她手里的吸管微微晃动。

她的手机屏幕亮了又暗,暗了又亮。她看着那个熟悉的名字,指尖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点了通话。

“喂?”

胡静那边接得很快,声音像一杯刚泡开的淡茶,平稳、清亮。

王昭努力把语气装得轻松:“胡姐,你在忙吗?”

“刚回办公室,喝口水。怎么了?”

她顿了两秒,还是问出口:“今天早上……马星遥是你送来的?”

电话那头停了一下,然后很平静地答:“嗯,是我。”

王昭咬着吸管的边,语气有点紧绷:“你留他过夜了?”

胡静笑了下:“你这话问得,好像我拐了他似的。”

王昭立刻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听到别人说,随口问问。”

胡静语气一如既往地淡定:“昨晚他说不想回家。天冷,我总不能真让他一个人坐在小区门口吹风吧。”

王昭忽然不出声了。

她脑子里一下冒出画面——马星遥一个人站在花坛边,背着书包,风吹得他衣角一晃一晃,低着头不说话,像个不知道要去哪儿的孩子。

心里原本那些被不安缠住的情绪,慢慢松了些。

“他……他家怎么了?”她低声问。

胡静也没绕弯子:“家里不太说话吧。他爸是那种你问他一句,他回你点头或者沉默的那种人。”

“其实他不是冷,只是没人主动听他说话。”

王昭咬着下唇,没再回。

“你以为他不好接近,其实他早就把门开着。只是没人真走进去。”

胡静的声音柔下来:“他昨天站在我家小区门口整整五分钟,才说了一句‘我不想回去’。那句话啊……听着不响,可重得很。”

电话那边沉默了一会儿,胡静才缓缓说:“你在意他,我知道。”

“但我留他,是因为我知道那种‘站在门口、连回头都不想’的感觉是什么样。”

“他不是抢谁的位子,也不是想搅局。他只是需要一个不问太多、能安心待一晚的地方。”

王昭听着听着,眼眶有点热。

她忽然觉得,早上那些情绪——猜忌也好,委屈也罢,全都太轻了。

“……谢谢你,胡姐。”她轻声说。

胡静笑了:“真想谢我,就别总在心里设防那么多。”

“你说你喜欢他,那你也得接得住他的难过。”

“不是只有赢才算喜欢。不是每盏灯都要为你亮一整晚,但你也要学会,给别人点一盏。”

王昭点点头,轻轻应了声:“我明白了。”

“好好上课。”胡静又笑,“晚上别再想太多,不然等他真从井里出来,你还在边上打水。”

王昭噗地一声笑了出来:“你骂我心眼多?”

“我夸你开始在意了。”

挂了电话,她站在走廊窗边,望着操场那头慢慢走来的马星遥。他仍旧是那副安静又冷静的模样,校服洗得干净,背包背得整齐,步子不紧不慢。

他像一道题目,看起来没表情,可她现在不想再去解。

她只是想,也许今天可以试着,把心里那盏灯,朝他那边,亮一点点。

不为了引导,也不为了照耀,只是为了让他知道——你在往前走的时候,有人在看着你,不说话,但一直都在。

午休后,阳光火辣,篮球场边的铁栏杆晒得烫手。

刘小利一边咕噜咕噜喝着冰豆浆,一边和楼下两个男生兴致勃勃地说着早上“宝马副驾”的事,手舞足蹈,脸上的表情比动作还起劲。

“我跟你们讲,那车车身是银灰的,内饰是浅米的,胡静姐穿着睡衣戴墨镜,门一开,那气场就像电影里女上司临场检查——老范儿了!”

他正说得起劲,胳膊忽然被人一把拉住。

一抬头——王昭。

她站在面前,神情不怒不躁,却少见地没有带笑。她的眼神干净、清亮,和她平常那种吊儿郎当的语气不一样。

“你别再传这些了。”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句句清楚,“不然以后我不会再理你。”

刘小利怔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

王昭从来没用这种口气对他说过话。平常他们再怎么吵,她顶多冷嘲两句,眼里也还是带着笑的。可这次——她是真的有点生气了。

他下意识地挠挠头,嘴上还是嘴硬:“哎哟,昭昭,这不是胡说啊。大家都看到了,陈树也看到了,车都开到校门口了,马星遥……”

“他坐谁的车,是他自己的事。”王昭直接打断,语气比阳光还利索,“他没有做错什么。”

说完,她转身走了,头也不回。

刘小利站在原地,手里的豆浆还晃着,吸管在风里轻轻摆了一下。

他盯着那杯豆浆,愣了一会儿,嘴角扯了下,自嘲般地低声嘟囔:“这就叫女人吧。你惹她不高兴了,她什么都不说;可真当她冷下来,你就再也插不上话了。”

旁边一个男生问他:“你这是怕了?”

他没吭声,低头喝了口豆浆,咽下去后才慢慢笑了笑:“我不是怕。我只是……突然有点不确定,她是不是还站在我这边了。”

这句话一出口,他自己都觉得有点苦。

原来那种你以为不言而喻的关系,可能只是你一个人在自说自话。

他看着王昭的背影慢慢消失在教学楼拐角,那件被风吹起一角的蓝白校服,忽然就变成了一个你追不上也喊不回的距离。

他轻轻叹了口气,一句话卡在喉咙里没说出来。

——“我不是乱说话,我是真的怕……怕你,会被别人带走了。”

—————————————————————————————————————

【2045年·乔伊访谈·《被误会的少年与那盏灯》】

我问乔伊:“你当时怎么看那段班里的风言风语?关于马星遥,陈树,胡静,还有王昭……后来你怎么看?”

她低头想了几秒,嘴角露出一个既感慨又有些好笑的弧度。

“当时啊……”她缓缓开口,“我什么都没说,但心里其实明白——大家都还太年轻了。”

她顿了顿,“年轻的时候,谁都很在意‘谁和谁更近’,更在意‘被误会’或者‘站哪一边’。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碎嘴的话,而是几个人的反应。”

“陈树表面上吊儿郎当,嘴碎又爱打趣,但他心里特别明白界限。很多话他听见了,忍了,气归气,从没在背后添油加醋一句。”乔伊轻声说着,“那时候他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有些事不用解释,留给时间看。’他嘴上不说,其实比谁都难受。”

她又说:“马星遥那时候安静得像什么都不在乎,其实他把话全记心里。他不是不在意,是怕说多了伤人——或者暴露了自己不稳的一面。他和胡静的那段事,其实外人看着像‘走得太近’,但只有我们几个知道,那是他人生里,第一次有人给了他一个能坐下来安心吃顿饭的地方。”

我插了一句:“那王昭呢?”

乔伊轻轻笑了一下:“王昭那时候,说话刀子嘴豆腐心。表面看不在乎,实际心里什么都明白。她不是因为吃醋生气,她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来得及先靠近马星遥——或者说,她不愿意用‘先来后到’来证明喜欢。她太骄傲了。”

“后来呢?”我问。

“后来啊,”乔伊看向窗外,“我们都长大了。那些当时看起来天大的‘误会’,其实都是青春的配套情绪。站在现在回头看——没有一个人是坏的,也没有谁是真正的受害者或加害者。”

“那是一群在长身体的年纪里,也在摸索心的边界的人。他们跌跌撞撞,不知道怎么表达好意,也害怕被误解成别的意思。但好就好在——他们都是真心的,哪怕有时候说不出口,哪怕那段心事只在风里飘了一会儿。”

我问:“你还记得那些‘风言风语’里,最让你心里难受的一句话吗?”

乔伊想了想,点了点头:“记得。有人说我‘不合群’,说我‘冷飘飘的,不像我们这儿的人’。其实那时候我不是不想合群,只是——我不太知道怎么开口。”

她顿了一下,眼里多了一点柔光。

“不过也正因为那段孤立的感觉,我才更记得那些没有问我‘你到底是谁’、却仍然递我一瓶水、借我一支笔、默默帮我挡掉几句闲话的人。”

“那一段吵吵闹闹,其实也是青春里最诚实的一段时光。”乔伊说,“再后来,谁跟谁和好了,谁又不再联系了,都没关系了。重要的是——我们曾一起在一个教室里,困惑过、误会过,也保护过彼此。”

她笑了一下:“我始终记得那句话——‘有些灯,不是为你亮的,但你可以靠近。’那时候班里说谁和谁走得近,说谁突然特别了……但其实,有时候,谁在哪盏灯下坐过一会儿,只有那两个人自己知道。”

我点了点头,记下她说的最后那句。

“所以,风言风语又怎样?时间,会自己筛掉多余的声音。”她说完,喝了一口热茶,笑得比窗外的阳光还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