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29)在风里,再年轻一次——谁说成长就不能牵手,谁说身份不能滑出弧线

火锅锅底只剩几滴红油,辣椒安静地打着转,空气里还挂着没散尽的笑声。整个包间,有一种刚刚好、刚刚定的松快劲儿。

服务员来收碗的空当,胡静推门进来,脸上还带着散会后的疲惫,可一看到众人的神情,忍不住笑问一句:“你们这气氛……光是火锅吃得这么香?”

刘小利立马站起来,像抓住救兵一样:“胡姐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续摊!”

“续什么?”胡静笑着脱下风衣。

“滑冰啊!”刘小利一拍大腿,神情无比郑重,“火锅你赶尾声,滑冰必须c位起滑!”

王昭抬了下眉:“你也滑得动?”

“哼,我虽属‘人上冰亡’,但胡姐不一样啊!”刘小利一指胡静,“你们知道吗?胡姐以前可是滑冰教练。”

乔伊眼睛一亮:“真的?”

马星遥难得认真了一句:“专业的?”

胡静一边卷起袖子,一边淡淡道:“在桐山滑冰馆带过三年少年组,带过省赛队。”

陈树吹了声口哨:“厉害了,‘六星小队’要不要直接升级成‘七刃滑锋’?”

刘小利已经扯着大嗓门往门口喊:“别墨迹了,小朋友们集合!今晚胡姐领队,咱们一起把青春刹在冰面上!”

五楼滑冰馆灯光透亮,冰面像铺了一层浅蓝的雾镜,反着点点星光。背景乐从音响里传出来,是某首熟得有点忘了名字的老歌,旋律温柔,像从旧磁带里飘出来的。

胡静换鞋飞快,一身利落劲儿,根本不像平时那个“说话带点规矩”的管理姐,更像回到了小时候最洒脱的模样。

她站在冰场正中,对众人挥手:“听好了——今晚我带你们飞。”

然后对场馆服务员笑着补一句:“麻烦音乐换一下,放那首《cheri cheri Lady》。”

熟悉的前奏一响起,复古的电子音像一脚把时间踹回了放学后的傍晚。那首全世界都听过但不知名字的慢舞神曲,像冰场上的信号枪。

乔伊第一个出发,脚下带着生疏,却自带节奏。

王昭紧跟上,身法飘得像要在冰上漂移。

张芳依旧标准,稳得像从滑冰教材里走出来。

陈树才出发就跪了一跤,抱着栏杆喊:“我这不是摔,我是热身拉伸!”

刘小利则绕场滑圈,嘴里不停地吆喝:“今晚谁不摔,明天帮我写英语小测!”

马星遥最晚上场,站在原地没动,直到胡静滑到他身边,轻声问:“你小时候学过?”

他点头,轻轻推开——一滑出去,动作稳准狠,比起“小时候学过”,更像是一直没停过。

胡静看着他飞快地划开人群,勾了勾嘴角:“还有隐藏高手?”

她追上去,七个人在冰面上滑成了一道道交错的弧光。

“cheri cheri Lady~ go through emotion~”

老歌在空中旋转,冰场成了那首歌的bGm。

滑冰馆不是比赛地,也不是练习场,而是一段青春正在发生的地方。

他们追着光,转着弯,偶尔撞个满怀,偶尔笑得踉跄——这一刻,他们不是背着秘密的少年,也不是操心未来的大人,只是七个正在滑出自己青春痕迹的普通人。

每一道冰痕,像是用脚写下的自由。

青春,不一定要逆天改命,有时候,只要一场不摔跤的转身,就足够难忘。

真冰场看台上的灯光比场地昏些,顶上的空调轰隆隆响着,吹出微凉的风,空气里混着淡淡的冰水味、橡胶味,还有一点点青春的热闹味。

乔磊站在蓝白栏杆外,手里拎着一杯热饮,杯壁起了雾,却一直没喝一口。

他没喊人,也没上前,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透过雾气,看着那群人。七个少年,像在演一出不按常理来的放学后剧场,滑冰、跌倒、笑闹,像脱离了白天的束缚,在夜色里重新长出了呼吸。

他第一眼就看到胡静。

她滑得很稳,不是那种炫技的轻盈,而是一种熟练的放松。每一步都像踩在记忆里,每一次转身都带着一种久违的自如。

她会笑着喊住刘小利别再横冲直撞,也会在张芳快拐不过弯的时候,下意识地伸手扶一把。那一刻的她,就像少年剧里的“能撑住场子的姐姐”,热闹里不抢戏,稳重中又带点轻巧。

乔磊忽然有点出神。

其实他注意胡静,不是今天,也不是那天在学校,而是更早——某次下班,他在夜市看到她蹲在路边系鞋带,动作干脆利落,背影在路灯下静静的,像能独自撑起一段生活。

那一瞬,他觉得——她是那种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女生,不依赖谁,也不指望被谁拯救。也正因为如此,他更不敢靠近。

乔磊是那种习惯独处的人,喜欢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读报、一个人晒衣服。他不是不合群,只是早早就学会了,很多人来得快、也走得快。

所以他处理情感的方式,是站在远一点的位置,看着、想着,不插手。

他低头喝了口热饮,苦味混着柠檬,有点清醒也有点刺。

他心里突然想——如果自己再年轻一点,是不是也能坐在那群人中间?哪怕只是帮忙拍张合照,帮他们拎拎鞋包……是不是也不算打扰?

他正想着,就看到胡静转过了头。

她刚好滑完一圈,在场地边缓了缓,目光一扫,就看见了他。

那件灰绿色外套太熟了,肩线有些旧,袖口磨毛,乔磊站在灯下,有点沉默,又有点孤单。

胡静顿了顿,认出来了他,随后滑出场,朝看台走来。

其他人还在冰上闹腾,没人注意她离开。

乔磊见她走近,有点意外,轻轻推了推帽檐:“你怎么出来了?”

“喝水。”胡静笑了一下,站在他面前,顺手接过他手里的杯子抿了一口,语气不紧不慢:“你这杯都快凉了。”

她看着他,眉眼一挑:“你就站这儿看着,不滑?”

乔磊笑着摇头:“不了,我就看看。”

“怕摔?”

“不是。”

“那你是怕什么?怕出糗?怕这年纪还玩这些不合适?”她说着,声音放轻,“还是说——你其实也想下去,只是心里有点别扭,不知道怎么开始?”

乔磊没吭声,眼神略闪了闪。

胡静看着他,忽然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像说给风听的:“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小时候你不是最爱在矿区冻冰面上滑的吗?我记得有次你穿塑料底的胶鞋,从井口一路滑到食堂,裤子湿成那样,笑得像疯了一样。”

乔磊怔了怔,抬起眼看她。

“你也记得?”他说得很轻。

胡静点了点头:“我记得的,比你以为的多一点。”

她顿了顿:“你在那群人中也不会突兀,知道吗?”

“他们把你当长辈,是因为你从没真正和他们一起疯过。”

“可你明明,是那个最早会疯的人。”

灯光把他们的影子拉长,像贴在滑冰馆的墙角,安静而真实。

乔磊低头看了眼冰面,那一刻,有点想跳下去。

不是为了滑得好,而是——想让自己回到那个能笑着摔跤、再笑着爬起来的年纪。

胡静看着他,没再说什么。只是把手里的杯子还给他,声音低低的:“这场青春,不是只留给他们的。你想滑,就滑。”

冰场的音乐又切了一首,节奏轻快,灯光闪烁,像是在等谁重新出发。

乔磊没动,但眼里第一次,有了一种久违的、不再犹豫的光。

乔磊会打街机,会踢毽子,偶尔还偷偷学过几个花样滑冰动作。只是后来换了身份,也就慢慢不敢再随便尝试。

他成了“乔哥”“乔主任”“乔站长”,要开会、要站在台上说得头头是道,得在别人面前稳得像根灯柱。成了那个“大家都信得过”的人——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份“信得过”,有时候也挺重的。

不能滑一圈冰,不能随便开玩笑,更不能说一句“我其实也想疯一会儿”。

胡静望着他,笑得像早就看穿:“乔磊,我早看出来了,你不是不想玩,是总逼着自己别像个男孩。”

乔磊勾了下嘴角,还是摇头:“我得让他们觉得我稳。”

“那你自己呢?”胡静轻声问,“你就不想让自己也觉得,活得没那么端着?”

“你在上面看得清楚,但你得下了冰,才知道风有多凉,也有多爽。”

她说着,脑海里忽然闪过初次见他的画面。

那年,她刚谈完一个合同,路过桐林商厦地下街,顺路想买杯奶茶,转角就看见他坐在街机厅里,一身灰外套,正认真地打《格斗双截龙》,连赢五局。打完,他一笑,少年感十足。

她当时就想,这人啊,要是没人逼着他站成“榜样”,应该挺会玩的。可再回到现实,他一身工整、开口是条理、步调不乱——像换了模子。

眼前的乔磊也没变。他沉着站在楼梯口,像在评估一场任务。而她,笑着伸手,仿佛递出一封邀请函。

“你要是不下去,我以后就只当你是‘挂职干部’了。”她笑得轻快。

乔磊愣了愣,没作声。

她走了几步,又回头:“你不下来,我可就跟他们说,你是滑冰教练退役的——拿过奖的那种。”

乔磊终于笑了,轻轻叹口气,抬脚跟上她,“行,我下去,不许再威胁我。”

胡静眼底笑意更浓了,脚步轻快地往下走。她知道,乔磊不是不想,而是需要一个不讲规矩的理由。而她,正好愿意当那个“理由”。

“哎哎哎,真下来了?!”

“乔哥上冰了——喂,开灯!上歌!”

六人原本在场地上滑得正欢,突然看到乔磊牵着胡静从看台方向走下来,顿时炸成了一锅。

刘小利一拍围栏,嗓门直冲音控:“喂!喂!放《You're my heart, You're my Soul》!现代浪漫,必须配背景!”

音控是熟人,立刻竖了个大拇指。

下一秒,那首复古舞曲铺满整座冰场。

“哟哟哟!王炸组合登场!”王昭挥着围巾滑过来,笑得上头,“胡姐,牵手牵手!别松!”

张芳边滑边补刀:“乔哥你再僵一点,我们就当你默认啦!”

刘小利装作解说员:“中央滑道现在站着的是桐林本月最佳剧情cp——你们看这‘大局稳男’配‘冰上飞燕’,一个负责稳,一个负责飘,美!”

乔伊捂着肚子笑:“配合虽然不到位,但气氛给够了。”

“来啊来啊,乔哥,要不直接花样滑个双人转?”王昭嘴没停。

乔磊脸都快烧了,耳根红得像喝了两瓶酒,脚还没滑稳,就被全员起哄包围。

“你们几个……是不是太能起哄了?”乔磊嘴硬,但声音里已经带笑了。

胡静倒是镇定,轻声凑到他耳边:“他们这样惯了,你不用管,只要你滑得开心就行。”

乔磊点点头,呼了口气,终于轻轻往前一推——

“手给我。”胡静轻声说着,直接牵住了乔磊的手。

他的手掌温暖,骨节分明,被她握住的一瞬间,仿佛那些年积攒下的顾虑、身份感、所谓的“分寸”,都被这片冰面悄悄化掉了。

乔磊低头看了眼两人交握的手,顿了半秒,随后顺着她的节奏滑了出去,两人并肩而行。

《You’re my heart, You’re my Soul》的副歌在滑冰馆里缓缓响起,复古的旋律像一条熟悉的老胶片,把整个场馆的节奏调成了慢镜头。

“I’ll keep it shining everywhere I go——”

他们不急着追赶,也没想着跳出什么漂亮动作,只是肩并肩、滑着、笑着,一个曾经被“成年”包住的人,终于在一群少年的起哄里,放松了脚步。

身后六人排成一条人龙,拖着冰刀的哧哧声,像旧录音机里冒出的青春节拍。

“胡静姐!今晚成功牵手,明天我们主动写论文!”

“乔哥要是摔了,我们就当这是命中注定的走位!”

“再滑两圈,把你们照片贴食堂墙上去!”

第一圈,划得略带小心。

第二圈,慢慢稳了。

第三圈,他居然笑了——像是又找回了小时候那个穿着胶鞋、划着冰面、一路飞到食堂门口的自己。

这一夜,他们八个人在冰场上划出一圈圈交错的轨迹。灯光从头顶洒下,音乐在耳边萦绕,冰渣飞溅,脚步交织。

所有的顾虑与身份,都在这一圈圈的滑行中,轻了,淡了,远了。

那一刻,他们全都是——刚刚好,最真实的自己。

笑声在冰面上回荡,一圈圈滑痕像水波般荡开。他们不再是竞赛小组,不是解析密码的团队,更不是背着谁的命运在赶路。

这晚,他们只是八个在冬夜滑冰馆里追风的普通人。

风从耳边吹过,音乐悠扬地旋转,每一脚滑行、每一个转弯,都是这个年纪最真的表达。

胡静牵着乔磊,回头看了眼后头那群乱成一团的少年,笑得眼角起了细纹,却一点也不累。

而乔磊,也终于在她带着的节奏里,滑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条明亮弧线。

这一晚,没有台词,也没有预设。只是刚刚好,一切都对了。

————————————————————————————————

【2045年·乔伊访谈·永远17岁】

乔伊说到这儿,轻轻抿了一口冰可乐,气泡炸开时,她闭了闭眼,像是在回味,又像是在压住什么情绪。

我下意识地看了她一眼——一个60多岁的女人,坐在阳台边,喝着冰汽水,聊起青春像在聊昨天的天色,语气却比任何一个年轻人都自在、轻盈。

她好像察觉到了我的目光,笑了一下,偏了偏头:“你是不是在想,要不要劝我别喝这个?”

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这你就多虑了。”她说完,又吸了一口,像是故意的,“青春和岁月,从来跟年龄没关系。”

“在Ω系统里——或者说,在很多我见过的地方,时间根本不是一条线,也不是一个刻度。”她顿了顿,“它更像一块湖面,哪一滴先溅进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跳下去。”

我听不太懂,但没有打断。

她低头,抿嘴笑了一下,把汽水罐在桌上敲了敲:“当然啦,现在和你说这些……还是太早,太深。”

“但有一点,你要记住——60多岁,只是人的一种说法,一种日历式的计算。”

“真正的‘老’,不是你变慢了、变皱了、变不动了。而是你不再觉得,明天会比今天更有意思。”

她说着,望向窗外,阳光正好落在她半侧的脸颊上,眼角的细纹随着笑意淡淡铺开,却不显老。

“而我啊,”她顿了顿,像在宣布某种固执又骄傲的秘密,“我从来没停止过觉得明天很新鲜。”

“所以你问我现在几岁,我只能告诉你——我还在17。”

“只不过,”她拿起汽水罐,轻轻碰了下我的杯子,“是一个喝过太多次汽水、看过太多场结尾、但依然愿意跑去开场的人。”

我们都没说话。

她喝完最后一口,站起身走向书架,背影挺直得像一个从不屈服的人。

我看着她,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青春,也许不是一段时期,而是一种决定。

而她,从未放弃做出这个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