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凤凰山(一)

重回高考当状元 凤凰山(一)

作者:道胜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47 来源:小说旗

夜幕降临,月亮从屋后檐角升起,淡淡银光洒在院子的青石板地上。偶尔一两声虫鸣打破静谧,远处田间还有狗吠,一切都静得像一首久远的民谣。

这个院子,如同时间遗落的小角落,让人忘记系统、忘记考试、忘记身份,只记得——自己还只是一个会饿、会笑、会对星星发呆的人类少年。

刘小利这会儿端着刚从地里摘回来的几个红彤彤的大西红柿,一边吃一边笑嘻嘻地喊:

“哎,城里人哪吃过这滋味?这叫太阳炖出来的糖水番茄!”

王昭坐在老奶奶的炕边,正和乔伊一起收拾木柜、整理被褥,嘴上笑着怼回去:

“你就吃吧,记得明天自己上厕所找水井。”

乔伊也轻轻一笑,擦拭着那只老式搪瓷茶缸,动作温柔得像在收拾某种过往。

厨房的灯透出微黄的光晕,老奶奶在用热水烫碗,身影晃动,像老电影里缓缓推进的一帧。

院子一角,陈树仰头望星。

他坐在院子的老木凳上,手里攥着钳子,刚修好屋檐下那只卡带机。

电线接通的那一刻,老卡带转动了,缓缓吐出一段旋律——是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声音有些沙哑,却刚好。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陈树没有进去听。

他把钳子放下,仰头看天。

今夜的星星很亮,城市的霓虹掩不住的那种清晰亮白,像是从天而降的碎银,在夜空里轻轻跳动。

他看着那片星海,忽然想起很多事。

Ω=,那个一直在追踪的频率,那段实验、那场穿越、那几次逃生……

从一个修无线电的小孩,到被卷入量子系统的观测者之一,他问过无数次:

“为什么是我们?”

可是现在,他忽然不问了。

他只望着星空,脑海里回荡的是——

“什么是命运?

什么是星辰?

人,是不是也像这些星星一样,注定有轨道?”

他记得乔伊曾说过一句话:“不是你选择轨迹,而是你能不能在轨迹之外,点亮一颗新的光。”

那时他没完全听懂,现在……好像明白了一点。

“星星都有运行的方式,而人能做的,就是尽力让自己的光被看见。”

他不是乔伊,不是马星遥,甚至连刘小利那种洒脱他都没有。

他只是陈树,一个曾经在屋顶架着天线捕信号的小男生。

可他现在知道:

哪怕他不能穿越时空、不能控制系统、不能改变实验失败的命运——

他依旧可以,在自己能掌控的那一片夜里,把一盏老电灯修亮,

把收音机的频率调准,

把天上那颗星认清,

把心里的声音,发出去。

这就够了。

夜风微起,一颗流星划过天际。

陈树眼睛一动,望见一颗流星从东北方向划过,带着极细微的银线光轨。

他脱口而出:“树一号,捕到了吗?”

身边没人回答。

但他知道,那道光,不只是他一个人看见了。

院子另一头,乔伊从窗边望出去,王昭也正坐在台阶上仰头。

不远处的刘小利看见流星后,大喊:“喂喂!快许愿啊!别浪费!”

张芳在屋里翻着一本旧小说,也抬头望了眼屋顶方向,嘴角微微扬起。

他们这一群,在这个本来应该“备战高考”的年纪,却在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老院子里”,看见了天上最不被安排的一道光。

可青春的页面,还在翻。

这一页写着:

“星辰有轨,人心无界。”

“你是陈树,你可以亮。”

厨房里炊烟袅袅,蒸锅上冒着香味。老奶奶边拍着热气腾腾的玉米面烙饼,边跟乔伊闲聊。

乔伊一边帮她叠着干净的布包巾,一边听她说着附近的地名趣事。等话题绕了一圈,老奶奶忽然问:

“你们几个娃,是不是还想往外边走走?”

乔伊点点头:“是的,准备趁这几天去转转。”

老奶奶笑了笑,脸上的皱纹挤成一朵:“那就去凤凰山吧,开车不到一小时,山不高,可风景好,泉眼也多。”

她顿了顿,又补一句:“就是路不好走,年轻人没几个知道。以前我们赶山货,都是走那条山道的。”

乔伊立刻来了兴致:“附近就有凤凰山?”

老奶奶点头:“真有,不是虚名——山里安静,不像城市那样总有机器响。有一年我家老伴没了,我一个人去那坐了一天,那天风吹得我心都不疼了。”

她说完,擦了擦手,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只小罐子和一个鼓鼓囊囊的棉布包。

“这个是我熬的艾草油,防蚊虫特别灵,拿着。这个是早上刚做的烙饼,别吃外边那些乱七八糟的冷饭了,路上饿了吃。”

乔伊接过那两样东西,心里一热,郑重地应了一声:“谢谢您,奶奶。”—

不一会儿,其他人也听说了“凤凰山”的消息,顿时来了劲。

刘小利第一个拍桌:“走走走!这才是暑假!”

王昭:“听说山里还能看银河?走起。”

张芳倒是谨慎:“山路是不是太野?”

陈树已经在地图上找到了旧林业开发图:“路线找到了,有一条废弃运输道,可以通车,但最好备好油。”

马星遥问:“乔伊,你确定山里没信号?”

乔伊点头:“正好,不带设备,不谈系统,就走走路。”

胡静虽然这次没来,但临行前她托人送来了一箱饮用水、一顶帐篷和一封短短的纸条:

“有些山是脚能爬的,有些山是心能翻的,你们慢慢走,我在终点等。”

于是这趟“城市少年徒步凤凰山计划”正式启动。

当天下午1点,六人整理好行李,背包装着干粮、毛巾、防晒霜、地图和奶奶的烙饼。

车是刘小利开,导航基本失灵,靠陈树研究路线图,手写指令贴在仪表盘上。

车里气氛热烈,收音机播放着《风筝》,大家跟唱:

“我们像风筝一样自由,却被线牵着往回走……”

王昭:“这歌适合我们——该飞又不敢飞。”

张芳抱着地图:“我就想飞了别回了。”

陈树:“有本事你上山别回来。”

张芳:“真不回来你们谁煮饭?”

全车笑翻。

乔伊坐在副驾驶,望着车窗外树木掠过,忽然想到——人生最好的时刻,也许不是到达终点,而是出发的那一刻。

而这一次,他们真的“放下系统”,只带着自己和彼此,在去往“没有信号”的地方。

车越来越接近山口,柏油路变成碎石路,导航提示“信号弱”后彻底断开,手机时间卡在14:43分不再刷新。

刘小利减速,低声感叹:“这地儿……比我想象的还静。”

陈树打开窗,外头空气带着青草香和山泉水气,久违的清爽扑面而来。

乔伊望向山脚那块刻着“凤凰山林业废路·1974年建”字样的旧石碑,心里轻轻一震。

“凤凰山……听起来像个故事,像个结局。”

他们不是来寻找答案的,

他们是来寻找*“自己还活着”*这件事的证据。

而山知道,风也会记得——

有一群少年,真的走过那条没人走的路。

凤凰山并不算高,仅800米出头,但因为人迹罕至,道路年久失修,加上盛夏植被疯长,反而多了几分原始森林的味道。

一到山脚,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色震住了。

入口是一条被藤蔓缠绕的旧木桥,桥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山泉从巨石缝间穿流而过,偶尔有野鸟拍翅掠水,激起细碎水花。

山道两边长着高大的合欢树和香樟,叶子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绿色光泽。更深处,是密密的竹林,风一吹,“哗啦啦”的声音像低语,像在欢迎也像在考验。

路上还见到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有紫的、粉的、雪白的,在野草中摇曳生姿。

刘小利大叫:“这才是天然氧吧!呼吸都有草味!”

王昭一边走一边拍照,陈树则拿出随身带的小型记录仪:“这气压……和我模拟过的环境几乎一致。”

张芳摘了一朵小白花别在耳边:“以后谁结婚,就来这里拍婚纱照!”

乔伊笑了笑:“你不怕走太累,穿着婚纱踩泥?”

“没事,到时候找个不怕泥的人娶我就行。”

六人时而说笑,时而安静,各自走在一段又一段山路上。

陈树帮张芳提包,王昭和乔伊并肩走着,刘小利偶尔会模仿《还珠格格》里的台词:“尔康,等等我啊——”

但走到一半,大家还是开始沉默。

不是气氛冷,是那种“人被自然压低声音”的静。

风穿过树丛,光洒在他们身上,山不高,却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敬畏感。

马星遥抬头望着远方:“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越靠近山顶,越想说的事就越少了。”

乔伊点头:“有些答案,是不需要语言的。”

傍晚6:40,终于登顶。

天边的光渐渐柔和,晚霞铺满整片山际,云被染成金粉色、淡橘色、浅灰蓝交叠的绸缎,像一幅缓慢展开的水彩画。

从山顶向下望,整个铜山市尽收眼底——

小镇的轮廓像拼图碎块,车流如光带在市区街道上移动,太阳像一颗被放慢下来的心脏,在天边一点点沉落。

风吹得头发飞起,背包晃动,整个人像被大自然重新包裹。

张芳一屁股坐地上:“我的腿要废了……”

刘小利躺平:“今晚别走了,就这露宿了。”

乔伊抬眼看了看天色,点头:“行,干脆今晚就在这过夜。”

王昭:“那我们岂不是第一批在凤凰山露营的中学生?”

陈树已经取出地图,确认地势安全,又调试好露营工具:“帐篷位置我来选,风口要避开。”

两个大帐篷在西南风下的开阔平地搭好,正好能望见城市灯火,又能看夜空星辰。

晚餐不复杂,老奶奶亲手做的烙饼成了此刻最温暖的慰藉。

大家围坐在一块平石上,把烙饼切成小块,配着从山下带来的火腿、黄瓜丝,还有随手带上的八宝粥罐头,吃得香喷喷。

陈树啃着烙饼说:“我怀疑老奶奶之前是开小吃摊的。”

张芳:“她下厨比我妈做饭强十倍。”

乔伊默默吃着,看着那块石头边被风吹开的草叶,忽然轻声说:

“如果系统真在看我们……它现在应该会误判:这些人放弃了主线任务。”

王昭:“那就让它误判吧,这才是真正的任务。”

饭后,有人躺着看天,有人躲进帐篷写日记,有人默默听歌。

乔伊坐在山顶边缘那块石头上,吊坠贴在胸前。

山下灯火辉煌,山上星空渐亮。

她望着那片星河,低声道:

“我们不是来逃避的,我们只是……想找回一点还原的自己。”

耳边风起,吊坠轻轻发出一圈微光——

像是系统的回应,也像星辰的低语。

风停了,林梢不再摇动。星空如水,却不再温柔,反而像是一张低温的幕布,罩住了这座沉睡的山。

两个帐篷,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并列安置,周围是野草、石块、和一片缓缓起伏的暗夜山影。

营地内,六人已经迷迷糊糊入睡,疲惫的体力和山间的清风让他们迅速沉入梦境——

却不是很深的梦。

突然,一阵极其微弱却清晰的脚步声传来——是踩在干草上那种轻微的“咔哒咔哒”。

接着,是低语。

不是风声,不是幻听,是有人在说话,压得极低,但确实存在。

乔伊睁开眼,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定格。

她竖起耳朵——“咔哒咔哒”,两秒一声,缓慢、节奏一致。

她微微侧头,看着睡在一旁的陈树。她轻轻推了推他的肩膀,嘴唇几乎贴着他说:

“听到了吗?”

陈树立刻睁眼,没有惊慌,有的是专业直觉。

他做了个“嘘”的手势,然后立刻拉开他胸前的睡袋拉链,小心翼翼地拿起放在身旁的旧手机。

他没有打电话,而是直接编辑信息:

【你那边有动静吗?】

发给:马星遥

几秒后,马星遥回:

【听到了,像是两个人在交谈,声音有点含混,分不出方言。】

陈树对乔伊点头。

乔伊轻声说:“我们出去看看,不要惊动其他人。”

陈树点点头,慢慢拉开帐篷侧门,两人像猫一样,无声地钻了出来。

夜色厚得像墨,月亮被云遮住大半,山风静得不自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