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生活(一)

重回高考当状元 生活(一)

作者:道胜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47 来源:小说旗

灯光打在整洁的书桌上,王昭坐在房间中央,房门开着,客厅里传来电视里新闻播报员的声音。

她已经换下了校服,穿着居家长衫,抱着一个靠枕坐在沙发角落里,语气里带着青春的尖锐,又混着些成人世界的苦涩:

“爸,你认识那么多‘上面’的人,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把五矿那些混蛋全抓了?”

王江海从厨房端出一杯热水,放在她面前,语气倒是出奇地平静:

“理想当然是那样的。”

“问题是——那些人不是只怕‘法’的,他们更怕没得活。你真动他们,他们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王昭皱着眉头:“可你不是总说‘人不能怕’吗?你还说,做人要硬气、不能被勒索、要讲规则……”

王江海叹了口气,在她身边坐下,神情忽然有点疲惫:“我无所谓,但你是我女儿。”

他顿了顿,语气缓下来:

“我不能不考虑你。你上学,你交朋友,你有你的人生,我要是因为五矿把那些人一锅端了,第二天他们来找你——怎么办?我拼一条命也换不回你。”

王昭看着他,眼里泛起光,那不是感动的泪,是压住情绪的理智泛潮。

她忽然轻声说:“原来……这世界上的‘牵挂’,就是负担。”

“负担,就是枷锁。”

她靠着沙发,望着天花板的吊灯轻轻摇晃,像那天冰场上旋转的光点。

“感情就是枷锁,越深,就越动弹不得。”

王江海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背。

他不懂她说的“哲理”,但他懂她眼里那种正在“裂开”的青春感悟——

她在从一个“被安排好的人”,逐渐变成一个“想要知道世界真相”的人。

而他,正是那个把她困在安全壳里的父亲。

他没法改变她的觉醒,但他能尽全力——守住她醒来后的第一夜,不被风吹走。

灯光明明灭灭,冰面不动,屋中沉静,

而在这个春夏交界的夜晚,

有人放下了溜冰鞋,有人放下了天真,也有人,放下了对这个世界“可以按剧本走”的幻想。

晚春的夜安静得出奇,钟表滴答作响,窗外凤凰树落下的花瓣像被风一片片割开,飘落在花园石板小路上。

王昭披着一件米色针织衫,窝在沙发角落,脚边是刚泡好的茉莉花茶,温热未凉。

她刚从冰场回来,还带着晚风的味道和操场那点歌声未尽的余音。

客厅里,王江海放下手里的文件,摘下老花镜,语气温和却带着些疲惫地回应她的问题。

“爸,你认识那么多人,为什么就不能把五矿那帮坏蛋都收拾了?”

她语气里带着少有的直白——甚至是质问。

王江海没有立刻答话,只是轻轻摇头,靠进沙发,手指在膝盖上轻敲了几下。

他像是在给这句回应预热,又像是在想一个答案,该不该让女儿知道。

最终,他叹了一口气,那种不是输,是成年人的“认命”式沉重。

“理想当然是那样的。”

“问题是——那些人……不是电视里写的坏人。他们是真正的亡命之徒。”

他顿了顿,看着王昭,眼神难得透着一点脆弱:

“他们没有未来、没有退路、没有理性。”

“你真的动他们,他们就敢动你。”

他语气更沉了:

“我无所谓,我这把年纪,不值什么。但你——你是我女儿啊。”

那一刻,王昭沉默了。

她终于从那句“他们会动你”里,听出了一种父亲式的恐惧。

她以为他怕输,其实他怕的是她“被卷进来”。

他不是不想“主持正义”,不是没资源、没能力——他是怕因为一个动作,一个命令,把女儿推到无法掌控的险境中。

王昭低声自语:感情是什么?

她低头捧起茶,吹了吹,仰头喝了一口。

窗外有虫鸣,街道灯光透过玻璃窗折射在茶水中,一圈圈晃动,像思绪泛开的涟漪。

她轻声开口,像是喃喃自语,又像在问自己:

“哎……这世界,到底什么是牵挂?”

她没等父亲回答,又接着说:

“牵挂,像是一根看不见的线……一头系着我,一头拽着你。”

她忽然笑了一下,苦笑:

“那负担呢?”

“是不是牵挂久了,线沉了,就变成负担?”

王江海没说话,目光里浮起一点心疼。他突然意识到——

自己的女儿,在短短几周时间里,经历了成长中最难啃的一课:权衡与牺牲,爱与保护,理想与现实。

王昭轻轻放下茶杯,眼神没有泪,却泛着明亮的微光:

“那枷锁呢?”

她看向父亲:“是你把我当作弱点,所以你不动手。”

“是我太在乎你,所以我不敢硬来。”

她没说“谁对谁错”,只是把那句话一层层剥开:

“感情,就是枷锁。”

王江海微微张嘴,却发现自己无法反驳。

他一生披荆斩棘,谈笑风生,却无法面对自己女儿用“枷锁”形容父爱。

可他明白——那不是责怪,是她终于开始理解,他那无法出手的背后,是太过深沉的牵挂。

王昭没再说话,她起身走到阳台,拉开窗帘,望着夜空。

城市上空灯火辉映,而她心中,却像被星空划开一道缝。

她不再是那个所有问题靠“爸”来解决的女孩,也不是只会说“等考完试就好了”的学生。

她开始想:自己的牵挂、自己的枷锁、自己的命运,是不是也该自己承担?

身后,王江海的身影在灯下拉得很长。

他没有追上来,只是静静看着她背影,眼神里有说不出的怜惜和一点点释然——

他知道,他的女儿,不再是个“只听话的女儿”,她要做一个能看懂黑夜、却仍然点灯的人。

风从窗口吹进来,轻轻拂动沙发上的纸张,

老歌从收音机另一边远远传来,“明知爱这种信仰…容易受伤的女人…”

阳光穿过葡萄藤搭建的小棚,洒在陈家那条斑驳的青石小巷上。老旧的水泥门槛、电线杆上的“慎防高压”字样、墙角新开的小花……全都充满着一种安静又真实的生活气息。

陈树穿着那双新运动鞋——乔伊陪他在小卖部挑的,白色带浅灰条纹,走起路来干净利落。

他一脚踩在台阶上,一脚搭在板凳边,正在拆“树一号”的接收模块,准备换上新焊的铜芯片。

陈妈妈正在厨房炒菜,身穿围裙,嘴里哼着《回娘家》。

炒到一半,她探头出来,看了看他脚上的鞋子,语气带笑:“诶,挺好看的嘛,新鞋子。”

陈树“嗯”了一声,眼睛没离开电路板。

陈妈妈又问:“你买的?”

陈树:“乔伊陪我挑的。”

话一出口,陈妈妈立刻“哟”了一声,笑得意味深长:“那你周末把人叫来吃饭啊!我喜欢这姑娘,懂事,利落,长得也水灵。”

陈树耳根微红:“她挺忙的。”

陈妈妈翻着锅里的葱花鸡蛋,说道:

“她忙你就不请了?人家陪你买鞋你总得表示一下吧?”

陈树咬着电烙铁手柄,含糊地说:“我……我也不知道送她啥。”

陈妈妈把锅一放,走到门口,靠着门框看他:“那你看她缺什么?”

陈树顿了一下,脑海里浮现乔伊清冷又聪明的眼神,那个总是比自己快两步,总能在实验报告里一字不差找到错漏,总能在他话还没说出口时接上思路的她。

他咕哝了一句:

“她好像……什么都不缺。”

陈妈妈一听,哼了一声,转身回厨房,边走边念叨:

“真是个笨蛋……就知道看无线电……”

陈树把电路板合上,手里掂着那块厚实的铜芯,低头看那双干净的新鞋——

那天乔伊站在鞋柜边,说:“你挑,别说凑合。”

她语气一如既往的淡淡的,却有一种莫名的坚定。

那一刻,陈树突然有种被“看见”的感觉——不是成绩、不是频率、不是设备精度,是一个人,在拥挤的世界里,真正停下来,看看你脚下的路是不是走得太疼。

可他却迟疑了。

不是没动心。是太动心。

“她像星星,而我就是收星信号的收音机。星星亮着,我就不敢吱声。”

而奇怪的是——和王昭在一起时,他从没这么“卡顿”。

王昭讲段子他能接、拌嘴也不会尴尬,还能在街边奶茶摊边拎着书袋吐槽老师作业像企业报表一样乱。

他也说不上来为什么。

“也许,跟王昭是同频的频道,而乔伊……她的频道太高了,我怕我一调错,就干扰了她。”

他忽然想起前几天“树一号”意外捕捉到的一段信号。

电波强度介于自然干扰和人工信号之间,频率非常奇特,仿佛有某种非人类语言结构的“呼吸节奏”。

乔伊看到那串波形时,眉头轻皱,低声说:

“不是我们启动了系统,是系统……在找我们。”

那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她的世界,不只是这所学校,不只是这场青春。她,是被命运选中的人。”

而自己呢?

他看着桌上的万用表,指针轻轻抖动。

他轻声说:“我也想被她选中。”

但这句话,他没说出口。

他站起身,拿起那双旧鞋,放进柜子,转头说:

“妈,明天晚饭多做点吧。”

陈妈妈笑了:“哟,还真请来了?”

陈树没回应,只是低头一笑,语气轻得像一串频率:

“还没定,试试看。”

窗外风吹动电线上挂着的小纸条,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那是他小时候用铝片做的风铃,

现在听来,却像某人遥远的信号,终于快被他调到清晰的频道。

屋外阳光正好,槐树下的影子一动一动,远处街道上有人在遛狗,收音机低低地放着《棋子》,连音乐的情绪都显得过分小心翼翼。

屋里,胡静端着刚做好的热菜放在桌上,眉眼淡定,围裙整齐,发丝贴在鬓边,一切看起来和往常没有什么不同。

但马星遥总觉得,今天的她有点“不一样”。

她说话少,笑得更少,哪怕做菜时切蒜都没出那种惯有的“刀声清脆”,反倒像是在每一下都忍着什么情绪。

饭做好了,她把勺子放下,看着星遥,忽然拿出一个浅灰色的购物袋,低声说:

“给你买了件新衣服,试试合不合身。”

马星遥一愣,接过袋子,里面是一件纯棉的深蓝t恤和一条简单的运动裤,不是什么名牌,但样式干净利落,折叠得整整齐齐。

他低头看着衣服,心里有点热,不知说什么好。

胡静站在原地,等了几秒,语气轻轻的:

“你上次衣服都被他们扯坏了……我一直记着。”

马星遥嘴角动了动:“其实不用……”

话没说完,他抬头。

却见胡静低着头,眼眶早已泛红,泪水悄无声息地滴落在餐桌上。

她没有哭出声音,像是藏了一整个月的情绪终于找到一个缝隙,流出来了。

马星遥怔住。

他从小就属于“理性范畴”,生活有逻辑,情绪有界限,甚至同龄女生的小情绪都令他困惑。

他从来没见过胡静哭。

他不知道她这两天到底压了多少事、吃了多少怕、忍了多少无助。她总是笑着、照顾着、站在所有人身前,就像一面挡风的旗帜——直到这一刻,她终于放下了所有角色,成了一个只是“受过惊吓的姑娘”。

他手足无措,想说什么,却又觉得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迟疑了一下,轻轻坐到她对面,低声道:

“都过去了……”

胡静抬头看了他一眼,泪水在睫毛上打着圈,没回答。

马星遥更慌了,抓了抓头发,不知所措地看着桌子,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其实不太懂你们女生的情绪……我……我也没见人哭过……”

胡静看着他一脸“数据失控”的模样,忽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边擦眼泪边说:

“你真的……就是个理工男。”

马星遥脸微红,小声辩解:“我只是……没经验。”

胡静摇了摇头,深呼吸了一口,把情绪收回。

“不是你不会哄,是你不懂我们这种情绪。”

“不是委屈,不是伤心,是……那些‘终于安全了’之后才敢掉下来的防备。”

她盯着桌上的茶杯,说得很轻:

“我们不是怕打架,也不是怕被关……是怕那些瞬间没人知道你在哪里。”

马星遥没说话,但眼神却慢慢沉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