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第二次出发前(四)

重回高考当状元 第二次出发前(四)

作者:道胜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47 来源:小说旗

马星遥沉默地看着手表,脑子却已经飞快推演着:

这不是第一信号。

乔伊的吊坠也震动过。

陈树的‘树一号’接收过主动频率。

一切都指向一个“外部观察者”在发出指令。

他轻声呢喃:“这不是随机现象……这是有‘判断’能力的发信……像是在尝试阻止我们。”

“可为什么不直接干扰?不直接终止我们行动?”

他无法得出确定结论。

但他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能独立应对的事。

他转身,第一时间找的人是胡静

胡静正在桐林商厦五楼的空档间整理滑冰场的换鞋区,一边戴着耳机听旧磁带《旧梦不须记》,一边翻着刚写好的收银单。

马星遥一来,没寒暄,直接把手表摘下来递到她手中。

胡静看着手表,又看他一眼。

“又震了?”

马星遥点头,眉头紧锁:

“不是偶然。频率跟上次不一样,这次是‘阻断类节奏’。”

“就像……你正准备打开一道门,突然有人在另一头轻轻敲门,告诉你:‘别动,那不是你的门。’”

胡静沉默几秒,忽然问了句:

“那你想怎么办?”

马星遥的声音很低:如果真是某种‘智能干预’,那它极可能知道我们每一步。如果连这次行动它都提前发出阻断,那我们该不该收手?”

胡静看着他,一边把手表还给他,一边缓缓地说:“你说得挺有道理。但要不……我们想反着点?”

马星遥:“反着?”

胡静笑了笑,眼神却藏着认真:

“万一这是敌人的信号呢?”

“你搞物理,你信‘信号即表达’,但我搞人情世故——我信‘表达也可能是诱导’。”

她靠在栏杆上,点燃一根烟——并没吸,只是夹在手指上。

“你想啊,谁最怕我们继续走下去?”

马星遥一怔。

胡静缓缓说:“要么是怕我们破坏系统,

要么是怕我们成功解锁真相。”

“你是想听话停下来,还是赌一把,把门推开,看看到底谁在门后敲的?”

马星遥没有立刻说话。

他低头,看着那只表,仿佛从金属背面能窥见另一个时空的影子。

那是系统,是墨镜男,是某种错位了的命运纠缠,也可能是他们根本无法驾驭的力量。

可此刻,胡静的声音贴着风声,像一根针,把他轻轻推回现实:

“我不知道你们那一套‘叠加态’到底能不能改命,

但我知道,我现在这颗心,已经不属于过去的我了。”

她转过头,微笑,语气轻却真:

“星遥,我想重来一次高三。”

他看着她。

忽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系统里,不只是一个变量。

他,是她青春的节点。

她,也是他命运的反射面。

马星遥缓缓戴上手表,语气低沉:

“如果这次行动是个错误——那也必须我们自己来确定。”

胡静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石尽的世界,观测继续

与此同时,那一端的他,依然坐在屏幕前,看着他们的反应。

看到乔伊的坚定。

看到陈树的推理。

看到马星遥——没停下手。

他摘下墨镜,眼中第一次浮现了一丝真正的担忧。

他喃喃道:

“你们……真的要继续吗?”

他望向那台已开始跳动的设备频率表。

“你们知道你们将启动的,是整个系统的原核协议吗?”

“你们没见过‘系统自动防御状态’下的Ω……那不是人类能承受的。”

“乔伊……马星遥……你们真的……要自己走到底?”

空气中无声回荡着他无法传达的疑问。

2002年3月21日,夜晚,桐山郊外·废弃信号楼改造的隐居点

屋外是风吹破瓦,屋内是静得能听见老电视机轻微的电流声。

观测者——曾经的墨镜男石尽,现在的“系统影子”,坐在木质长凳上,双肘撑在膝盖上,手里握着那枚只剩振幅调节功能的信号手控板。

电视屏幕闪烁着,显示着“当前回波路径:Ω-02-bEtA \/青年组信道”,画面上短暂出现了乔伊那间宿舍、陈树的监听装置、还有马星遥深夜看资料的剪影。

他可以“看见”,却不能“靠近”。

这就是观测者的囚笼——

“我在这儿,一步不离。你在那儿,却永远听不清我说话。”

他缓缓摘下墨镜,露出一双血丝遍布的眼睛。

他的眼神,不是冷漠,是焦虑。

一种“明明知道列车要撞上崖,却无法扳方向盘”的焦虑。

为什么不通知王江海和马翔?

他不是没试过。

事实上,他在三周前,通过地下广播频段、一次性时钟编码、甚至是最原始的“手表信号唤醒机制”都尝试唤起当年Ω团队中的两人——王江海与马翔。

但现实给了他连“失败”都称不上的沉默。

他那块原型观察表,被锁在了办公室柜子的最底层抽屉里,夹在早年矿难赔偿案卷和一个旧雪茄盒之间。

墨镜男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曾设定过这款手表在受到核心信号激活时会自动闪绿光。

但他从监控回波中看到的,是那只表三年没见阳光,电量低到几乎死机。

他曾说:“王江海,是个讲信用的人。”

可他后来明白,王江海的“信用”,是对人情、对商机、对地皮合同的承诺。

不是对科学,不是对命运。

“在他眼里,Ω的失败是一笔‘亏本生意’。”

“他不是敌人,但他永远不会是执行者。”

他甚至在某个清晨用“遥频信号”试图在王江海的商厦广播中插入“系统误差警告”,但立刻被商业自动屏蔽器挡掉。

那天他只叹了一句:

“他已经不在系统里了,他在他的城市里。”

相比王江海的“商业冷感”,马翔则更像是一个残骸。

他失去了工程师的锐气、失去了儿子的信任、也失去了那个曾穿工装写电压图、喝三毛啤酒讲未来科技的自己。

他那块手表,早在两年前就悄悄递给了马星遥。

不是嘱托、不是说明,而是像给出一个“纪念品”,带着疲惫和逃避:

“这东西你戴着吧,我看见它就烦。”

墨镜男当年把那表递给马翔时,是亲自戴上他手腕的,说:

“这不是表,是方向盘。”

如今,方向盘交到了还没学会开车的少年手上,而原车主却早已弃车下车,坐在路边发呆。

他曾想过,哪怕马翔不出面,能给马星遥一封亲笔信、一个说明书、哪怕一句:“这玩意儿重要。”

可什么都没有。

“马翔,可能是最懂我理念的人。可他现在,连自己都不懂了。”

“我不是上帝,我是遗民。”

“系统崩塌时,我是唯一留下来收尾的人。”

“可这场事故,连清场都没人记得安排。”

他望着窗外的夜色,忽然笑了,笑得苦涩又无奈:

“你以为‘观测者’很神?

错了。观测者是最卑微的。

你看到一切,但哪怕你哭喊、尖叫、把手拍在他们肩上——他们都感觉不到你。”

他记得2001年12月5日复位失败那一刻,他意识碎片穿过系统回波,落在桐山——

他的身体早已不是“物理体”,而是被Ω系统判断为“系统干预者”,只能以观测频段存在。

他能发信号,却不能收反馈。

他能调频率,却不能拿工具。

他能警告乔伊,却不能真正拦住她的脚步。

这是一场无形的战斗,他是最强战士,却连武器都不能握。

所以,现在,他唯一能依靠的是什么?

不是王江海,不是马翔。

而是这群原本不该参与的高中生。

他压根不想靠他们,但……他们是唯一仍在“主信号路径”上的变量。

所以他必须发信,必须尝试:

“终止行动。”

“乔伊必须回到2021。”

可他们的反馈是?

——推理、分析、怀疑、甚至调侃。

他们压根不知道,他不是真的在警告。

他是在请求。

“拜托……你们停一下。

我不想死在没人知道的频道上。”

他盯着荧幕,窗外的风吹进来,旧电线轻轻晃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像是这场观察的背景音乐。

他叹息,却不绝望。

他知道,只要他们还在行动,就还有一次可能:

用他们的手,打开主控口令——让他能重进系统,重新校正复位。

这一次,他要赌。

不是赌他们成功,而是赌他们——不放弃。

哪怕他们都不知道,他就在那一端,看着,等着。

这就是观测者的命运:不是神,是等待理解的“失控者”。

客厅里电视开着,是当天桐山台的重播节目,屏幕上正回放那段“社会实践调研队”穿着矿服站在三号井前的片段。

镜头扫过学生们的脸,其中一个——王昭,穿着蓝色矿服、戴着安全帽,神情冷静、眼神有光。

王江海坐在沙发上,手指轻轻点着杯口,没说话。

他看着屏幕上的女儿,眼中没有愤怒,也没有担心,只有深沉如盘的精算眼神。

他不是不知道她又去接触Ω的旧项目了,甚至从她那次口误的“调研要进井”起,他就察觉到他们还在围绕那台老设备转圈。

但他没有阻止,甚至……这一次,他默许了。

他身边的助手站着,一边在手机上翻阅当天的媒体报道,一边汇报:

“王总,今天那段视频在桐山市的新闻小频道上播了3次,观众反馈还挺好,说学生做课题有创意。”

王江海只是“嗯”了一声,没正面回应。

他慢慢放下茶杯,靠在沙发上,声音低沉却带着股算账的节奏:

“那项目,我当初投进去多少来着?”

助手犹豫了一秒:“账面上登记的是三期总投资六千八百万……但第三期因为事故终止,实际发放大概……四千九百万。”

王江海点头,像是在做旧账清算。

“那笔两千万的专项经费,墨镜男带走之后就再没回音了吧?”

助手:“是的,2000年初联系中断,您不是说……当作坏账处理了吗?”

王江海嘴角抽了抽,似笑非笑:

“坏账归坏账,账归账。”

“那可不是普通项目,是号称‘能接入未来信号、改变现实时间轨道’的技术平台。”

“我给他批了资金、配了设备、甚至矿井都腾了给他——结果启动就失败,整个b区差点塌了。”

他笑着摇头:“如果这是个骗子,他可真演技炸裂。

可如果不是骗子……那他现在在哪?为什么还不回来?”

助手小声问:“王总,您对现在这群学生搞的二次调研,要不要——压一下?”

王江海摇头,眼睛里泛起复杂的光:

“以前我是想压,因为我怕媒体曝光出什么问题。”

“但你想想,现在这一群人搞科研,搞穿越,搞课题——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学生。”

“一群学生能搞成啥?搞不成,是青春实践;搞成了——嘿,我的投资说不定就起死回生。”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桐林商厦的灯光,轻声说:

“我这个人啊,一辈子看账本起家。”

“什么亲情友情,归根到底,都得能写进成本结构里。”

“Ω失败了,亏了我不少。但王昭要是真把它搞成了——哪怕只是搞出个媒体热点、论文成果、专利转化,我也能把那两千万,从‘历史污点’,变成‘远见之举’。”

“商人讲‘止损’,但更讲‘翻本’。”

他顿了顿,语气忽然低了半分:

“我不拦她,是因为我知道……这个年代,什么都能卖。”

“就连时间,也能包装成科技创新。”

他看着窗外,像是在和那晚风对话:

“我王江海,不是科学家,不是父亲,不是局外人。”

“我是个投资人。”

“谁给我回报,我就站在谁那一边。”

电视机里的画面闪过乔伊、陈树、马星遥——一个个在整理矿服、调试设备。

他盯着乔伊脖子上的吊坠看了几秒,突然笑了一声:“这丫头身上有点意思。”

“她跟那墨镜男石尽身上的调调,有点像。”

他转身吩咐助手:“那块手表,找人把它从保险柜里取出来。”

助手一愣:“就是您说‘没用丢抽屉里’的那个?”

王江海点头:“现在看来……那玩意儿,可能是我投资失败里唯一还在‘跳动’的芯片。”

窗外风大,窗帘掀起一角,

电视里背景音乐切入那熟悉的老配乐,

王江海的算盘,又敲响了新的一节:

不是为了科学,也不是为了女儿。

只是他嗅到了机会,而机会,是商人永远不会放弃的变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