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第二次出发前(二)

重回高考当状元 第二次出发前(二)

作者:道胜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47 来源:小说旗

铜山

窗外阳光落在纸上。

他们抬起头,互相望了一眼,没有人说“我们一定能成功”,

但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我们已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接近那个“被卡住的时空”。

回顾第一下井时的情况,当时,他们不是八人组,而是七人先行,还没有宏大的理论目标,只有“课题调研”这层身份和一张校外实践批条。

可就是这一次,成了他们命运改变的第一步。

一辆“上海牌”老旧矿工车接他们到井口,整个三号井区已经处于半封闭状态,只留下一条备用通道。

乔磊是唯一有井下经验的成年人,一路交涉、签字、刷卡,连配的安全帽都亲自确认是否固定。

“你们听我说,”乔磊在井口最后一次确认,“现在下去,不管看到什么,都必须先保命,后好奇。”

他们点头,彼时还没有人知道,这次下去,是走进了一个时间裂缝的开口。

配装设备:

安全帽(带头灯),每人一只;

自救器(2001年标准是化学供氧式,一旦井下瓦斯泄露可临时呼吸30分钟);

腰带挂工具包、简单药品、手写本;

手电筒(电池为两节5号)、备用火柴;

工作手套(胶布缠手腕);

矿区临时识别证(由乔磊和王江海特批发放)。

他们下到的主道是b3-b4区之间的转弯段,是一条已经废弃了三年的矿道,此段因安全隐患不再生产,但设施仍在。

井下光线昏暗,靠头灯照明,地面铺着旧木枕道,铁轨锈迹斑斑,有几节残旧矿车搁置一旁。

墙体渗水、顶部反潮,地面踩下去“咯吱”作响。

马星遥蹲下检查了一块被煤渍盖住的轨道螺栓,轻声说:

“这是我爸当年值班段。他说这里最容易塌方。”

王昭从小没下过矿井,嘴里没说什么,手却一直抓着乔伊的手电柄。

张芳拿着笔在本子上画着井道转弯点,默默标记:“从电梯口到转弯段,脚程约18分钟。”

陈树用耳机监听器测试了信号,略带激动地说:

“信号稳定!比我预想的要干净!”

乔磊走在最前面,时不时用老煤工惯用的“手背敲顶板”的方式测试是否有空鼓。

他用低沉的声音说:“你们别只当这里是实验场——这是无数工人命换来的地。”

他用鞋子跺了跺脚:“每一声回响,都不只属于你们的课题本。”

他们绕过一个老风井出口,进入b4旧控制室遗址。

那台奇异装置——Ω设备,就静静放在那里。

像是穿越时空被遗弃在地底的“问号”。

玻璃面板不亮,材质冰冷,四周无电线连接,像一个沉默的谜语。

旁边那座灰绿色金属保险柜嵌在墙体里,钥匙槽锈死,乔磊用铁锤撬开锁扣,露出那份原理书与预启动方案。

也就是那一刻,他们第一次意识到——

“我们不是在做‘竞赛项目’。”

“我们是在打开另一个‘设定中未来’的残骸。”

而过程说明书,却不在。

根据监控记录,那段时间,唯一可能带走资料的——是那位从未被记录全貌的“墨镜男”。

至此,他们确定:

这不是一个有完整说明书的实验。

这是一场必须靠我们自己来“补完”的试验。

那一天,他们离开三号井时,头灯一个个熄灭,罐笼升起,

谁也没说话。

不是怕,而是都在心里默默回放——

那地底的潮气、铁轨的锈、机器的沉默、还有那个仿佛穿透时间的“装置”……

从那天起,他们不再是“感兴趣”,他们是被命运征召的人。

这里是入井前的最后一次全流程演练。

乔伊选了这个安静且封闭的地方,模拟三号井的“分区系统”。几排废弃工棚、一条浅沟,还有几根废弃的铁轨,都成了“行动预演场”。

这次,八人齐聚,每个人都穿着统一的蓝色旧工作服,头戴矿帽,耳挂对讲机,脚踩矿靴,配有仿制工具包。一切——都为三月十六日那天的正式入井,做最后准备。

乔伊拿着指挥板,清点时间、配速与角色分工。

2002年3月15日,晚上9点整,桐山·乔磊家中·行动前会议

桌上摆着的是一张画满涂改痕迹的三号井结构图、一份厚厚的Ω原理解构资料、一部破旧的收音机、还有一台新近完成的银灰色盒状设备——“树一号”。

乔伊站在窗边,身后是深蓝夜幕。她一手握着计划书,一手指向挂图上那个红圈标记的日期——1999.06.24她缓缓开口:

“我们这次不是重新启动Ω。”“我们是在给它纠错,复位。”

陈树戴着自制监听耳机,一边调整旋钮,一边补充道:

“根据沈飞给出的原始记录和我们第一次探井采样分析,Ω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装置。”

“它是一套双份量子干涉系统,运行原理类似于双缝实验中的‘叠加态共现’。”

“但要让共现稳定,关键是——信号必须实时监测,并参与反馈调节。”

乔伊点头:“而1998年12月6日的预启动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系统架构中,缺失了一个关键角色——信号调控师。”

王昭翻开资料:

“当时的操作人员只关注了触发机制,却忽略了系统中‘量子态反馈信号’的滞后。”

“简单说,他们看到了干涉图,但没有‘听见’干涉的节奏。”

张芳抬头:

“结果就是——Ω一旦进入干涉区,就产生了量子相位失配。”

“而那个日期,1999年6月24日,成为了一个在量子信息层面无法回收的孤立点。”

马星遥接过话头,语速不快但异常坚定:

“我的推导结果显示——这个孤立点进入了局部闭环震荡状态。”

“说得再简单些:我们现在每个人的命运‘偏轨’,就是因为这个点在‘无限循环’。”

“它像一个石子,卡在时间齿轮中,每转一圈就擦一遍人类命运系统。”

乔磊站在后方,双手抱臂,目光凝重: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的,不是把这个系统‘重来’,而是让那个卡死的点,‘复位’回它该在的齿轮上?”

陈树笑了笑,拍拍那台银灰色设备:

“所以我造了这个——‘树一号’。”

“它是我用旧军用通信机和收音机调频器件,手工搭的量子反馈监听设备。”

“能实时捕捉Ω在激活过程中释放的高频信息流,并反馈到可操作界面上。”

乔伊轻声补充:

“你们第一次下井看到的那台‘设备’,其实并非主动系统,它更像一个开放性量子容器。”

“系统本身不会调节,只会等待被‘观测并调整’。”

“也就是说——它从头到尾,都需要一个‘观测者’。”

她看向陈树和马星遥:

“这次,你们两个组合——就是那唯一的‘观测者’。”

刘小利举手:“那我们其他人是不是就是护送这俩技术宅的‘战斗型快递员’?”

王昭白他一眼:“你只要保证他俩不走神,你就立功了。”

乔磊低声道:

“不只是送他们进去。”

“我们所有人都要在Ω系统内保持协同运动轨迹——这是干涉波稳定的前提。”

胡静点着桌面:

“就像是我们八个人的‘存在状态’本身,也是这场干涉的参数之一。”

张芳在行动计划表上写下一行字:“2002.03.16目标:复位”

乔伊看着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晰:

“如果我们成功,那一天就会从‘死循环’中退出,恢复它原本属于的时间位置。”

“Ω‘预启动’,就不会再失败。”

“那一刻,我才能归位,星遥才能留下,陈叔叔才可能回来——而你们的命运,也会回归可选状态。”

她缓缓念出:“这不是为了改未来,是为了让现在,不再注定。”

窗外,风吹过矿区的老铁轨,

八人无声地将各自文件、设备、记录合上,动作一致。

乔伊看了看表,轻声说:“距离出发,还有7小时整。”

2002年3月16日,清晨8:00,桐山·三号井区外围

空气中带着一股煤灰味和前夜未散的雾气。天刚放亮,地上残雪还没完全化干,脚踩下去“嘎吱”一声,像踩进一个被时间封印过的故事里。

乔伊刚刚举起对讲机,语气沉稳——

“Ω第二次行动——现在开始。”

她的声音刚落,全队默契地调整装备——

陈树打开“树一号”,调频;

马星遥打开纸质地图与电磁结构图;

王昭检查对讲通话清晰度;

刘小利正把口香糖藏回鞋垫里;

张芳掏出速记本;

胡静低头看表,对时间做精密标记;

乔磊拎着工具包,最后确认井道开口通行无阻。

一切动作流畅,节奏稳健,所有人都专注、安静。

直到——

“各位观众!这里是桐山早新闻!我们现在位于三号井口,今天是‘矿区旧线保护工程’开放日,有大量市民和教育机构在参观,我们把镜头切到现场——”

广播声突兀插入,一道探访摄影机镜头就“啪”地扫过了他们一行人。

所有人僵住。

乔伊还保持着举着对讲的动作,嘴角一抽。

王昭本能反应,立刻向前迎了上去。

她冷静地对镜头微笑:“我们是桐山二中高三学生,来进行一次‘课题实践走访’,今天主要调研的是矿区安全与井下工人历史。”

摄影师:“你们看起来不像普通中学生,这设备、这装扮?”

王昭微笑依旧:“我们学校比较先进,有‘模拟实践课’,为了让学生了解实业环境与科学结合的现实困境。”

刘小利迅速补刀,笑得像个年会主持人:

“还有体验环节哦!等会要模拟煤车轨道定位!我还负责‘井下广播’主持呢!”

镜头转开时,队伍已经慌得不行,乔磊小声骂道:

“谁他娘说今天有开放日?这不是保密行动吗?”

胡静立刻翻出她提前从矿区负责人那儿拿到的纸质批条:“不对,这个批条上写的‘封闭施工’,有人临时加了媒体!”

乔伊咬着嘴唇,低头看吊坠。它此刻轻轻震动了一下。她心头猛地一紧。

她知道,这不是设备被打断的信号——

而是被“观测者”发现了。

电视画面投影·城郊空房内·清晨8:11

光线昏暗,陈旧的老式电视机屏幕闪烁,信号雪花偶尔干扰。

画面中正好切入王昭接受采访的瞬间,镜头从她身后掠过马星遥的左手手表,以及乔伊胸前挂着的银色吊坠。

就在那一瞬,屏幕下方的量子反馈仪“哔哔哔”急促闪红——

镜头前,一个穿黑风衣、戴墨镜的男人缓缓站起身。

他的动作极轻,仿佛怕自己“擦破”了空气。

他低声念出一句话,像是在和空气里的系统对话:

“……果然……她真的来了。”

他望向屏幕,眼神复杂:

“而他们……要重新启动。”

他声音压低,语气第一次显得急迫:

“不……不能让他们这么做……不然我就……”

“我就会……被偏轨锁死。”

他看向角落,一台老旧录音机静静躺着,他伸出手,手指轻轻触到开关。

下一秒,录音机中传来——

“Ω系统观测者通道开启……你无法参与,但你仍能指引。”

他苦笑。

是的。他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出现。

但——他可以“引导”。

他伸手调了一个旋钮。

屏幕闪了一下,远处的“树一号”突然捕捉到了一道微弱电波。

陈树立刻抬头:“有干扰信号!不是环境波动,是——是人为干涉频率!”

乔伊一愣,低声说:

“他在看我们。”

王昭:“谁?”

乔伊缓缓回答:

“墨镜男。我们看不到他,但他在。”

刘小利看着镜头还在转,忍不住:“那他现在看到的,是不是我刚才的演讲?”

王昭:“你那叫演讲?顶多是防事故广播词。”

陈树冷着脸:“你们能不能别搞笑,量子信号都快穿透了……”

乔磊背着工具包:“别废话了,趁媒体没进井道,咱们马上转入A通道。”

乔伊回过神,对讲一开,声音果断:

“Ω第二次行动,正式切入状态——启动逃离观察段,五分钟内进入井底b通道。”

全员答:“收到。”

而在暗处,那个不能行动的男人靠着电视屏幕,默默重复一串信号:“别失败了……这一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