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回高考当状元 > (11)频率共振——当我们的心跳被同一段信号捕获

【午休时分·一张电影票的博弈】

第二天中午,阳光有些过头地热。光线贴在皮肤上,不刺,却令人心烦。

广播刚结束一封《青春无悔》的情感来信,尾奏还挂在空中,像一截没切干净的音符。空气里飘着酸奶和塑料的味道,甜腻又热闷,就像整个校园正在悄悄发酵的情绪——

就是青春的味道。

校门口,王昭站在铁栏旁,右手晃着几张“桐山影剧院”的兑换票。

票角微卷,边缘残留着一点熟悉的硫磺气味——陈树一闻就知道,那是他工具箱里那块矿石粘上的。

王昭低头拨弄指尖,票在她手心里轻轻翻着。动作随意,神情却稳得像早就排演过。

她的小指指甲缺了一个角,那不规则的裂纹让陈树下意识地想起父亲照片背面那条用刀刻出来的细痕。

票背上印着当月热映的几部片:《美丽心灵》《千与千寻》《黑鹰坠落》。可在王昭手里,这些不是电影,是道具,是布局。

她没看他,只是把票递出去,语气轻飘,却带着不容拒绝的力道:

“中午场包了。你请她,理由你编。”

陈树从教学楼那头晃过来,校服外套系在腰上,头发有点乱,像刚打完球。他接过票,扬了扬眉,语气照旧痞:

“哟,王大小姐出手挺阔绰。”

他把票在阳光下晃了晃,像在检查什么秘密信息:

“我说,以前你总不理我,是不是现在才发现我也挺有市场价值的?”

王昭撩了一下耳边的碎发,淡淡道:

“明天中午十二点场。你擅长说话,就用在这儿。”

“行啊。”他笑了,“我就说:‘这电影跟频率一样,得调’,还是说,‘我最近研究情绪共振,想请你帮我测一下心跳反应’?”

王昭翻了个白眼:“随你。她只要肯去,后面我来。”

陈树将票叠好塞进口袋,嘴上调侃,语气里却藏着探测:

“那我要是真把她拐走了呢?你可别收不住场。”

王昭看了他一眼:“真拐走,我请你吃新世纪火锅。”

“火锅?”他笑着摇头,“这得值一个人心动才配得上。”

他转身时,步子带着点玩世不恭的松快感。可没人知道,他口袋里的手,一直在发抖。

这不是一张电影票。

是一次试探,一次越界。

一只脚已经踏进情感的边缘,另一只还站在真相的裂缝上。

他知道,如果动了真心,代价不是王昭收不住场,而是他自己收不回那颗早就倾斜的心。

【周五中午·邀请】

最后一节课刚结束,教室里还留着卷子批改后的焦躁气息,阳光混着粉笔灰和墨水味,像一张泡软的试卷,闷得让人想逃。

广播播放的是《一生有你》,老式音响发出的旋律像倒带过度的磁带,断断续续地拉扯着人心。

走廊上传来同学们说笑打闹的声音,每一句都像在压着某种等不及的决定。

陈树站在教室门口,书包斜挎,手里装模作样翻着英语书,眼角却死死盯着那边的走廊。

书页中夹着几张影票,藏得像一封还没写完的情书。

他心跳得飞快,就像监听器调到了临界频道,前一秒还是杂音,后一秒就可能爆响。

他在脑子里排练过无数次开场白。

有的轻松,有的认真,有的带玩笑。但没一种,他能保证出口不抖。

那部电影,他其实不太喜欢。

太吵,太热血。

但他觉得乔伊会喜欢。她大概会喜欢那种“方向盘坏掉了还要冲出去”的疯狂感。

就像他现在的心跳。

他一直以为自己擅长监听别人、判断频率,可如今,他连自己心里的信号都搞不准。

她会来吗?

她会不会看出他根本不在乎电影,只是想靠近她一点点?

她会不会——躲开?

他的脑子快要过载了。

然后,她就出现在门口了。

她没笑,只是低头轻轻理了理校服袖口,动作一如既往地干净克制。

她的目光扫过陈树,轻轻点头,语气不高,却像扣准了他的频道:

“出发吧?”

三个字,像一颗拨回准点的旋钮,轻轻“咔哒”一声,把原本混乱的情绪调回了主频道。

陈树一怔,起身太快,书包一滑,脑袋结结实实撞上了水管,“咚”的一声。他赶紧揉了揉额头,耳根发热。

他没看到,就在楼梯转角,马星遥静静站着。

耳机线绕在肩头,一只手插兜,另一只缓慢拨弄着随身听的旋钮,像在调频,也像在思考。

他没说话,眼神却像镜头,冷静地记录下那两个背影渐渐并行的画面。

乔伊身上的那枚吊坠,在阳光下泛出一点蓝光,像一枚轻轻闪动的触发器,藏在人群中,却在某个微妙时刻亮起。

马星遥不清楚他为什么在意这场“约会”。

他只知道——他不喜欢看见他们走出同一个画面。

校道上的银杏叶落了一地,金黄、干脆,阳光透过槐树缝隙洒下,斑驳得像泛旧的底片。

乔伊走得不快,像是有意放缓脚步等人跟上。

陈树追了两步,轻声问:“你……真的喜欢看赛车片?”

他说得随意,声音却轻得像怕被风听见。

他不敢看她的脸,只盯着她左手的指尖——刚拨过额前碎发的那只手,干净,没有指甲油,带着淡淡的纸张和墨水味,就像她本人:安静,却难以忽视。

乔伊侧头看他一眼,唇角扬起一抹不明显的弧度。

“其实不算特别喜欢这种电影……”

陈树怔了怔,小声问:“那你为什么答应我?”

她没有立刻回答。

她仰头看了一眼头顶阳光穿透的树影,叶子在风中缓缓打转,像被剪开的胶片。

“换换空气。”她轻声说,像是说给自己听。

“最近太闷了。”

她没说的是,那种“闷”,不是教室里的空气,不是卷子,不是考试,也不是别人怎么看她。

是她被困在这个系统里太久了。

每天的铃声、值日表、粉笔灰、广播、升旗仪式,全都像已经排好队的代码,一分不差地运行着。

她不是自己。她是乔伊。

一个被“输入”的角色,一个没有退出按钮的变量。

她低头看了眼电影票,上面写着:《速度与激情》。

她记得这部电影,不只是因为剧情。

是因为她在2021年,亲眼看到布莱恩的死亡新闻。

他死于车祸,现实里。

电影讲的是自由,但现实早把结局安排好了,只等你加速。

她想从这部电影里,看出一点“终点的味道”,哪怕只有一瞬。

她想起那句台词: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规则,而是为了超越。”

今天,她不是来按规则的。

她是来“逃跑”的。

哪怕只有两个小时。

她低头轻轻一笑,谁也没看见。

这不是为了陈树,也不是为了马星遥。

她只是想进一个黑暗、安静、没有广播、没有应答的放映厅,看一场电影。

两个小时,不当“乔伊”。

也不必是“许欣”。

就做个普通人,看着别人演。

——不解释,不答题,也不被提问。

就在这时,几步之外,一只耳机从耳朵滑落,白线晃了晃。

马星遥走了过来,语气如常,淡淡的,像说一场已知实验结果:

“你这四张票……听起来像是团体票?”

陈树一愣,下意识把票塞进口袋,语速快了一拍:

“呃,也不一定非得四个人。”

马星遥看着乔伊,又扫了陈树一眼,嘴角抬起一个几乎看不出的弧度:

“那这样吧,我也一起去。”

“最近在复习《量子理论》,看点青春片换下脑子。”

陈树翻了个没彻底翻完的白眼——你复习的是量子,但你带着的是“测频心机”。

他刚想回一句,乔伊却已经答了:

“好啊,一起吧。”

声音平淡,表情恰到好处。标准得像某种合约条款里的中性回应。

那一刻,陈树忽然听懂了她的“语调”。

不是欣然,也不是为难。

而是:

——你们想演,那就演。我看着。

他忽然明白,乔伊不是剧本里被推动的角色。

她是坐在导演席上的人。

能读出他的靠近,也听得出马星遥的干扰。

三人一场戏,幕布才刚刚拉开。

而她,早已准备好看这出青春剧,到底会怎么演下去。

【午休后·一条非正式广播】

午休刚过,一条“未经压缩”的八卦电波就从教学楼后门开始扩散,准确地灌进了高170班的“信息处理中心”——苗雨的耳朵。

她刚从食堂回来,在水房洗饭盒,泡沫还没冲净,就听见隔壁班两个女生凑在洗手池边窃窃私语:

“真的假的?乔伊今晚跟陈树去看电影?”

“还有马星遥?!这阵容也太……”

“她不是一直很安静那种吗?这发展……”

“安静不代表单纯吧,我看她就是藏得深。”

“她从一开始就——”

“啪!”

饭盒掉进水池,溅起一身水花。

苗雨管不了手上的泡沫,直接踩着拖鞋冲下楼。

五分钟后,图书馆门口。

王昭正坐在阶梯边翻《当代歌坛》,刚好翻到周杰伦那一期。身边是一杯已经冰化的奶茶,吸管歪在边缘,像她没喝完的一句话。

苗雨站定,一口气讲完她刚听来的“八卦快讯”。

王昭没怎么反应,眼神还是淡淡的,只是手指轻轻在杂志右下角折了一角。

“她答应去了?”

“嗯。”苗雨压低声音,“陈树请的,但……马星遥也会去。”

王昭沉默了一下,随后轻轻合上杂志,像在盖上一份刚审核完的申请表。

她起身,拍了拍校服外套,语气平稳得像数学填空题:

“行,我也去。”

苗雨一愣:“你去干嘛?”

“看电影。”王昭回头,语气带着一丝要命的轻松,“三人局太单调,没我,不完整。”

“可你有票吗?”

王昭偏头,唇角一扬:“没有,但我有脸。”

她上台阶的步伐不紧不慢,阳光正好,洒在她侧脸上,像是这部青春电影里,刚登场的主角。

【晚上七点·桐山影剧院】

霓虹灯一闪一闪,红蓝交错,像糖纸上跳动的光。

“今晚七点”的红字在玻璃门上一格一格闪着。售票口贴着海报:《速度与激情·首映》。

陈树比约定时间早到了二十分钟。

站在剧院门前,书包斜背着,手心干燥但心跳乱套。他把三张票夹在数学书里,藏得像一封偷偷写好的情书。

他没想到自己会紧张到这种程度。

更没想到——这场电影,早就不只是“看电影”。

它可能是一句告白,一个变量的交错,或是一组信号的同步启动。

而此刻,围观的人已经不只是观众,而是——观察者。

马星遥也到了,在影城外墙边,阳光斜照在他袖口褪色的校服边缘。他低头翻着影城手册,眼神却不在字上。

他不是在等电影。他是在等一组轨迹重叠。

七点差五分,乔伊来了。

她没穿什么特别的衣服,只是常规的校服外套和一条稍微泛白的牛仔裤,帆布鞋干净但旧,耳边别着斜斜的发卡。

没刻意装扮,但就是让人移不开眼。

陈树吸了口气,把书合上,递出饮料:“刚买的,甜橙,不加冰。”

乔伊接过瓶子,指尖触碰的那一刻,吊坠在她锁骨下泛起一抹淡蓝。

陈树耳机的插头还挂在口袋边,忽然“咔哒”一声,细微的电流声爆了一下。

他一下子绷紧。

又是426信号的“预震反应”。

他正要说话,却被一道熟悉的嗓音截住。

“哟,队伍还挺齐。”

三人回头。

王昭站在检票口边,粉蓝色校服外套搭在肩上,一手拎汽水,一手晃着四张电影票,气场稳稳压住全场。

她笑得轻松,就像刚刚从剧本后场走出来的女主角。

她从他们身边走过,霓虹灯的光打在她脸上,映出冷冷的白。

目光在马星遥脸上停了半秒,转而落到陈树手里的票,再落到乔伊脖子上那枚轻微泛蓝的吊坠上。

她挑眉,没说话,只是笑了一下。

“怎么?不欢迎我?”

语气轻快,像开场白。

陈树刚想说什么,售票口那边有人招手:“昭姐来了?你今天还买票?”

王昭挥了挥手里的票:“偶尔走正规渠道,省得别人说我‘不守规矩’。刚让苗雨买的。”

事实上,她根本不用票。

整间影城都认识她。

王昭的脸,就是通行证。

她站在三人面前,目光淡淡扫过,像是在检查剧本的站位。

接着笑了,话音轻快,像随手掷出一张牌:

“搭配不错。一位监听爱好者,一位理科状元,还有——”

她看向乔伊,眼神不咸不淡:

“被全班反复‘下载’的变量。”

话一出口,她轻笑一声,舌尖把棒棒糖旋出一圈。

声音不大,却像玻璃球落在瓷盘上,清脆得让人心里发凉。

陈树下意识想回嘴,王昭却抢先一步:

“别紧张,我真的是来看电影的。”

她顿了顿,语气一压,像落锤定音:

“顺便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场‘干涉实验’演到底。”

说完,她把票扔进检票口,推门而入。

影院投影灯的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走进门前,她回头扔下一句:

“待会儿别坐太近,我怕你们电场干扰我。”

她的笑声在玻璃门后折成一道道轻微回音,像失控的收音机忽然调进了过强的频道。

乔伊没有回应,也没有太多表情。

她只是轻轻握紧手中的汽水瓶,目光平静地望向放映厅倒计时的数字。

而陈树,手心已经出了汗。

马星遥站在侧边,神情微敛,像一个被迫重新演算公式的理工生。他不慌不忙地收起随身听,眼神扫过乔伊胸口那枚略泛蓝光的吊坠,像看到某个刚被唤醒的变量。

影院外的霓虹灯闪个不停,像城市正在输入一组未知代码。

三人一起进场。第四人已就位。

而这场青春电影,不是爱情片,也不是励志片。

它更像是一场公开的试镜——

青春的干扰、靠近与逃跑,全部上镜。

欢迎入座。幕布拉开。

乔伊却不知道——就在她和王昭擦肩而过的那一瞬,贴在锁骨上的吊坠突然“啪”地轻响了一下。

不是碎裂的声音,而像是一种原本静默的频率,忽然被某种触发条件“点亮”。

那一刻,吊坠在她衣领下轻轻发热,如同贴身藏着一枚尚未公布用途的信号源。

与此同时。

影院后台的放映控制室里。

一位头发花白的放映技师正翻着当晚排片表,茶缸搁在一旁,瓷盖磕磕碰碰。他原以为这只是又一场平常的学生场首映。

直到他随手扫了眼监控仪表盘。

一根原本安静的绿波线突然剧烈跳动,信号像被刺了一下,瞬间飙高。

“这不对劲……”

他坐直了,调出频段记录——不是故障。

而是某种从观众厅内部激活的信号,跳频、不归档、不成图。

像是谁,带着一台没备案的发射器,直接把电波“注入”了播放系统。

这边,放映厅灯光熄灭,幕布拉开,最后一道侧灯一灭,世界仿佛短暂暂停。

银幕亮白,轰鸣的引擎声炸开,重低音铺满空气,仿佛椅子都在轻轻震动。

情侣在前排拍掌欢呼,后排有男生小声惊叹:“开场好炸。”

但第五排中段的那一排,气氛不太一样。

陈树坐在乔伊左侧,瓶子捏在手里,汽水的冰冷不减,可他手指却僵了。

瓶盖轻轻“咔哒”一声,像共振启动。

他低头一看,橙黄色的汽水在瓶身里冒着细小气泡,像心跳过快后滞留的呼吸。

右侧,马星遥静静坐着,神色淡定,手指一圈一圈转着铅笔,直到停住。

王昭坐在最外侧,嚼着薄荷口香糖,偏头扫了三人一眼。

她没说话,但那一刻,她不说话比说话还有压迫感。

她在等电影,也在看一场现场实验。

而乔伊,是这四人中唯一看向大屏幕的人。

她盯着银幕,目光沉稳。

那一幕幕飞车追逐、金属撞击,在她瞳孔中飞快穿过,没有一丝波动。

仿佛这两个小时里,她只是想做个观众——不分析,不预测,不回应。

直到电影第十四分钟。

银幕上,布莱恩驾驶着赛车冲过午夜的长桥,光影切换间,突然遭遇伏击——

引擎咆哮声刚拉满,音响里忽然“哔”地一响。

配乐戛然而止,仿佛整个影院被某种无形电流击中。

下一秒,是一段突兀又模糊的男声:

“……六……二……不……对……信号……模糊……目标——”

声音断断续续,像是从很远很深的某个地方传来,混着电流杂音,压低了频率,又像是穿透井壁后的回声。

影院里的气氛一下变得不对劲。

几名观众嘀咕起来:“这是什么?片子串场了?”

“广告事故?”

调音台闪了一下光。接着,第二段更诡异的低语传出:

“……Ω……启动失败……接收状态不明……”

电流声“滋滋”响起,像是被人强行插入系统的老式广播,熟悉又陌生。

第五排中段,气氛彻底变了。

陈树猛地坐直,耳机插头几乎掉出。他的手抖了一下,汽水瓶“咔”地一声微响,冷气扑面,液体泛起一圈涟漪。

马星遥也动了。他没有惊讶,只是缓缓偏头,眼神不再是“观察”,而是“确认”。

乔伊转过脸,眼中的光像一帧被放慢的胶片画面——

不是震惊,是某种意识的回响。

电影院此刻,已不再只是电影院。

它像被“接入”了,成为某个信号实验的中转站。

银幕继续播放,布莱恩还在飞驰,但现实中的四人早已脱离了电影的情绪节奏。

陈树的心跳开始乱。他低头确认随身监听器的震动——426,跳频状态。

他僵住了。

这一段“插播”的内容,和他两年前在梦里听见父亲留下的录音一模一样。

不是像——而是完全一致。

乔伊也听出来了。

她的身体微微前倾,吊坠紧贴皮肤,竟隐隐发热。

她掐着那枚金属小坠,几乎感受到它在震动,像一颗脉搏,一点点在她掌心跳。

她记得这段声音。很久以前,她在一次实验室档案审核时听过。那是只允许播放一次的录音,全程限时、保密——

“6……2……不……对……”那是开场。

她当时以为是科研用的模拟素材。

可现在,那段声音,就这样穿透人群,穿进耳朵,响在她眼前。

吊坠在剧烈震动,像是回应,又像是提醒。

“你被定位了。”

这不是偶然,更不是幻觉。

陈树看向她,眼神震住。他从未想过,他们三个会在这间影厅、这场电影里——被“同时标记”。

他的脑中只浮出一个问题:

是谁在操作这一切?为什么是今晚?为什么是他们?

而他心底的另一个声音也在炸响:

那不是一场“巧合”。那是——确认。

乔伊回望他,眼神清冷。

她没有慌,但她手心已湿透。

王昭摘下耳机,皱眉问:“刚才那段……是什么?广播广告串台了?”

她还没意识到异常的严重性。

可陈树、乔伊和马星遥,三人已经同时进入了极度清醒状态。

他们都知道,那不是广告,也不是设备故障。

那是某种实验室等级的介入信号——精准、选择性、带目标性。

而他们,是那个信号瞄准的“样本”。

影院全黑。引擎声回到银幕上,赛车再次狂飙。

可此刻,他们每个人的神经都在发紧,像被接通电路的铜丝,等着下一个高压点。

乔伊听见自己身体内部回响的一句话:

不是“撤离”,而是“确认”。

她需要确认一件事——

这一切,是她激活的?

还是她——只是个被安排在正确位置的“锚点”?

她猛地转头,与马星遥对视。

马星遥依旧坐得笔直,像平时考试前五分钟的状态。

但此刻,他眼神中的光不再是平时的冷静,而是一种**“电路接通”后的清晰警觉**。指节压在笔记本上,微微发白。

他已经察觉,这不仅仅是影院串频那么简单。

王昭皱了皱眉,刚想开口,银幕忽然跳帧。

赛车画面扭曲,像被瞬间打断的光带,一秒之内闪过几帧乱码般的图像。

下一帧,屏幕右下角,浮现出一串陌生代码:

Ω-624|回传失败|##@$△$&

乔伊的瞳孔猛地收紧。

那串字符她太熟了。它不是电影内容,而是她在实验服务器深处见过的系统提示——

是她原以为已经被彻底封存的原始报错信息。

她看向马星遥。

对方也看到了,眉头没有动,眼神却变了。他没有多问,只是手指轻轻动了下,已经默默记下那串代码里的关键信息。

陈树的爆米花撒了一地,耳边只有心跳声。他不知道这段信号从哪来,但他清楚:

这不是意外。

这是——投放。

是某个还未露面的“系统”,在尝试重新连接过去。

王昭这时也意识到不对劲。

她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埋下头深吸一口气,再抬起时,眼神像忽然切换到了另一个频道,清醒又果断:

“有人在看我们,对吧?”

没有人接话,但没人否认。

乔伊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像一台旧录音机在卡带状态下被硬推出来的一段:

“他们……在找人。”

陈树回头看她,嗓音沙哑,却比平时更清楚:

“找我们?”

就在他说出这句的瞬间,前排音响发出一阵尖锐的啸声,像电台被强行切断前最后的回响。

马星遥终于开口,语气平稳:

“都听见了,对吧?”

乔伊点头。

她的手下意识掐着吊坠,掌心早已滚烫,那颗小小的金属球就像一枚被时间点燃的信号弹,正在悄悄震动。

王昭也沉下气。

她望向银幕,赛车继续狂飙,音浪回归,观众席恢复欢呼——

但她的声音却低了几个音阶,像自言自语,又像认定事实:

“这不是电影。”

而这一刻,电影院不再是电影院。

它变成了一个微妙的多频交叉点。

Ω的系统报错,第一次闯入公共空间;

四个人,毫无预告地被“标记”在同一场事件里。

不是谁在演戏。

是剧本刚刚开始写,而他们——已然成了主角。

影厅的灯,彻底熄灭。

黑暗终于完成闭合。

而真相,也就在这一秒,悄悄按下了“开始”键。

———————————————————————————————————

【2045年·乔伊访谈】

我们坐在咖啡馆的靠窗位置,阳光透过磨砂玻璃,把茶杯影子投得很长。

乔伊刚讲完“那次电影的事”,又像是轻描淡写地把这段青春悄悄归档。我却有点回不过神。

她说得不急,但字字都有画面。

那晚的影厅、闪过的乱码、吊坠发热、四人默契的沉默……这些画面像是电影慢放,在我脑海里一遍遍重播。

她停顿了一下,端起茶杯,目光落在窗外的天色,像是在回味某个已经走远的人。

我试探着问她:“你后来……喜欢上《速度与激情》系列了吗?”

乔伊听完这句话,笑了。

那种笑不张扬,却带着一种过了很多年之后仍能轻松提起的温柔。

“我其实对剧情没多大兴趣。”

“赛车、爆炸、卧底、逆转……看得多了也麻木。”

“但我喜欢那个‘团队像一个家’的设定。”

她轻轻转动茶杯,目光专注又随意:

“那种彼此信任、不用多说就知道谁会在你身后接应的默契……让我想起了后来我们的六人组。”

我点点头:“你是说你、马星遥、陈树、王昭、张芳,还有……”

“刘小利。”她接道。

我笑了:“你们后来的经历,比电影还刺激?”

她没直接回应,只是放下杯子,手指轻轻抚过桌上的水汽痕迹。

“刺激、惊心动魄……这些词,其实只有在回忆的时候才敢用。”

“当你真的身在其中,更多的是——晕头转向、紧张、慌乱,还有……装镇定。”

我忍不住笑出了声。

“那你能不能先给我讲讲‘刺激’的部分?哪怕只是一点点?”

乔伊看了我一眼,像看一个迫不及待翻到后页的读者。

然后轻轻地说了一句:

“别急呀。”

“动人的故事,开局往往都是平淡的。”

“就像电影前几分钟,你总觉得节奏慢、镜头拖,可等到真正**时,你会发现——那些平淡,都是铺垫。”

她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柔光:

“有些人第一次出现在你生活里,你觉得他只是个路人。”

“可谁知道,他会陪你经历一整个世界的震动。”

我没再催。

我们都知道,有些故事,不适合跳章节。

它们必须一页页翻,必须亲手写,必须等时间自己把答案展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