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沐雨荷风 > 第43章 龙魂凤魄

沐雨荷风 第43章 龙魂凤魄

作者:慧莲梦荷33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3 23:45:20 来源:小说旗

立秋的风带着股金石气,吹得诗滢轩的铜铃叮咚作响。沐荷正将一块从庐山瀑布带回的青石板,嵌进新制的博古架里。石板上的水痕在晨光里蜿蜒,像条游动的龙,与案头那枚“瀑语荷心”玉佩的纹路渐渐重合。临风从博物院回来,帆布包里露出半截锦盒,里面铺着暗红的绒布,放着枚青铜凤纹镜,镜面的铜绿里透着点朱砂,像谁用胭脂点过的。

“这是从库房里翻出来的。”他打开锦盒时,镜面忽然映出博古架的影子,石板上的龙纹与镜背的凤纹在光影里交缠,“研究员说,镜缘刻着的‘龙魂凤魄’四个字,是璞玉的笔迹,镜钮里还藏着卷绢纸。”

沐荷的指尖抚过镜背的凤羽,每片羽毛的刻痕里都嵌着点银粉,在光里闪闪烁烁,像瑶池的星光落进了铜纹。她忽然想起《凰赋》里的句子:“凤栖于梧,龙潜于渊,魂魄相守,天地共鉴。”而石板上的龙纹,恰好缺了龙首,形状竟与镜钮的位置严丝合缝。

“该把它们拼起来。”她将青铜镜往石板上一扣,镜钮嵌入龙纹的缺口时,忽然“咔嗒”轻响,镜面的铜绿簌簌剥落,露出底下的鎏金,映出两人交叠的影子,像幅流动的《龙凤呈祥图》。

案头的传文匣忽然震颤,匣里的《荷梅诗钞》自动翻开,停在“庐山瀑布”那页,夹着的半片枯叶上,用朱砂写着行小字:“龙为骨,凤为魂,笔墨为引,可唤故灵。”字迹是碧玉的,笔锋却比别处刚劲,像写的时候握着股气力。

窗外的老梅树落了根枯枝,打着旋儿落在博古架上,枝桠的形状像支未开的凤羽。沐荷忽然看见镜面里的光影在动——璞玉正用刻刀在青铜镜上雕花,碧玉蹲在旁边,把朱砂调成金红,往凤羽的刻痕里填,两人的指尖在镜背相触时,激起的火花落在石板上,竟烧出条龙纹。

“是他们在教我们唤醒魂魄。”她轻声道,取过那支刻过《凰赋》的狼毫,蘸了点镜钮里渗出的朱砂,在石板的空白处写下“龙魂”二字。墨痕刚落,龙纹的鳞片忽然泛起金光,像有无数条小龙从石缝里钻出来,顺着石板往镜面爬。

临风接过笔,在镜背的凤纹旁写下“凤魄”,笔尖的朱砂晕开时,凤羽忽然舒展,鎏金的光芒漫过博古架,在墙上投下片流动的霞,像凤凰展翅时的尾羽。他忽然指着镜钮里的绢纸,边角正从缝隙里露出来,绣着极小的荷纹,与沐荷袖口的补丁针脚一模一样。

拆开绢纸时,一股陈年的樟木香涌出来,里面包着块龙凤纹玉佩,龙首凤颈相缠,恰好是石板与铜镜缺失的部分。玉佩的裂口里嵌着张残页,上面是璞玉的字迹:“光绪二十七年,藏龙凤佩于镜钮,待有缘人合璧,以证龙魂凤魄不散。”

“原来他们早把牵挂藏在了这里。”沐荷将玉佩嵌进铜镜与石板的衔接处,当龙首与凤颈相触的刹那,整面博古架忽然泛出青光,石板上的龙纹与镜背的凤纹活了过来,在光里盘旋起舞,龙吟凤鸣的声浪从纹路里漫出来,像穿越了百年的风。

三日后,老秀才带着位白发老者来访。老者是研究古文字的,看见合璧的龙凤纹忽然红了眼:“这是当年鸣凤阁的镇阁之宝!传闻兵荒马乱时被璞玉藏了起来,说‘待山河安定,再让龙魂凤魄见天日’。”他指着玉佩的内侧,刻着行极小的字:“护我山河,佑我文脉。”

沐荷忽然想起在黄山摩崖上看见的“云海”二字,笔锋里的刚劲与此刻的“龙魂”如出一辙。她取过那本《西域杂记》,翻到“昆仑传说”那页,璞玉的批注里画着幅小图:龙凤交缠的玉佩悬在瑶池上空,池水倒映的影子,正是此刻博古架上的模样。

“该让它们看看如今的山河。”临风将铜镜与石板装进特制的木盒,老者说博物院要办“龙魂凤魄”特展,想让这件合璧的宝物作为镇展之宝,“让年轻人知道,所谓魂魄,从不是虚无的传说,是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是藏在笔墨里的坚守。”

开展那日,博物院门前排起长队。穿汉服的孩童举着龙凤纹样的灯笼,白发老者们捧着线装的《龙凤呈祥图》,连文创工坊的年轻人都来了,他们带来用3d打印技术复刻的龙凤佩,上面刻着“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与原件的纹路在光里交叠。

特展的展厅中央,合璧的龙凤纹被安置在旋转展台,青石板在下如大地,青铜镜在上似长空,玉佩悬在中间像颗跳动的心。灯光透过凤羽的刻痕,在墙上投下片流动的金,龙纹的青光与之交织,像天地初开时的第一缕光。

“你看那龙鳞。”沐荷指着石板上的纹路,每片鳞甲里都藏着个极小的字,拼起来是“国泰”;而凤羽的刻痕里,藏着的是“民安”。临风忽然想起璞玉诗集里的句子:“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不是为虚名,是为山河春。”

展台的玻璃罩外,一位老兵正对着龙凤纹敬礼。他说小时候听爷爷讲过,当年有对文人夫妇,为了保护这件宝物,把它藏在战火里,自己却没能躲过硝烟。“爷爷说,他们临死前还在念‘龙魂在,凤魄在,华夏就不会败’。”

沐荷的眼眶忽然发烫,她想起那半片枯叶上的“可唤故灵”,原来所谓唤醒,不是让魂魄真的归来,是让藏在纹路里的精神——对家国的爱,对文脉的守,对“山河春”的盼——在每个看到它的人心里发芽。

互动区里,孩子们正用彩笔在电子屏上画龙凤。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给龙的角上画了朵荷,给凤的尾上添了枝梅,说“这样它们就永远在一起了”。屏幕捕捉到她的画,与展台的龙凤纹重叠时,竟激发出道彩虹,引得众人惊呼。

老者说,这就是璞玉与碧玉想看到的——让龙魂凤魄不再只藏在青铜与青石里,而活在孩童的画笔里,活在年轻人的设计里,活在每个普通人的日子里。他指着展台旁的留言墙,上面贴满了便签:“愿龙魂永固”“祝凤魄长存”“生为华夏,何其有幸”。

闭展时,沐荷与临风站在展台前,看着龙凤纹的光影在暮色里渐渐柔和。合璧的宝物忽然轻轻震颤,青石板的龙纹里渗出点墨,青铜镜的凤羽上凝出滴露,墨与露落在展台的玻璃上,竟晕出“龙魂凤魄,薪火相传”八个字,笔迹与他们在石板和镜背上写的一模一样。

回程的路上,老者递给他们一个锦袋,里面是从原件上拓下的纹样。拓片的边角处,有行新添的字:“两世守护,一脉相承。”沐荷忽然发现,拓片的尺寸与诗滢轩的博古架严丝合缝,像早就为它留好了位置。

回到诗滢轩时,月光漫进画室,将拓片照得透亮。沐荷把拓片铺在案头,与《凰赋》手稿并排,忽然看见“以文为帆”的“文”字,笔锋里竟藏着龙纹的影子;“创意启航”的“创”字,捺脚处有凤羽的弧度。临风从包里掏出块新雕的玉佩,是用黄山青石雕的,上面刻着缩小的龙凤纹,龙首衔着荷,凤喙叼着梅,像把两世的牵挂都刻进了石头。

案头的传文匣又多了张字条,是那个画荷梅龙凤的小姑娘留的:“老师说,龙魂是勇气,凤魄是温柔,我们都要做这样的人。”字条旁边,放着她画的龙凤图,背面用铅笔写着“谢谢你们让它们活过来”。

夜深时,博古架上的青石板与青铜镜忽然泛出微光,龙凤纹的光影在画室里盘旋,像在与拓片上的新纹样打招呼。沐荷知道,所谓龙魂凤魄,从不是冰冷的金石,是璞玉刻刀下的坚守,是碧玉朱砂里的温柔,是两世的人用笔墨与生命守护的信念——就像此刻,这信念正顺着拓片的纹路,往新的日子里流淌,往孩童的笔尖上生长,往每个“愿山河春”的心里去。

晨光漫进画室时,第一缕阳光落在新雕的龙凤佩上,折射出的光斑在拓片上拼出朵并蒂的荷梅,花瓣上的纹路,既有青铜镜的古朴,又有电子屏的鲜亮,像个永远在生长的图腾。沐荷望着那光,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过是让龙魂的刚与凤魄的柔,在时光里永远相守,让刻在金石里的字,变成写在大地上的诗,让百年前的“山河春”,终成此刻的“盛世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