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仕途红人 > 第762章养正中医馆

仕途红人 第762章养正中医馆

作者:平和心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7:0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峰发现赵医生十分贴心,碰上极少数的薄脸皮、还没开口就红了脸、说话声音细如蚊蝇的患者,他总会请人到窗边去,和患者一起假意看外面的风景,避开远处候诊者的耳目,等对方慢慢放松了心情,再与之轻声交谈。

张峰上下打量赵医生,打趣说他是托了相貌的福分。他40岁出头,留个中分头,颌间青光闪闪。

赵医生是典型的居家型的男人,外表、气质都没什么攻击性,女患者也多半愿意对他放下戒心。

有一对夫妇久婚不育,去医院检查之后发现双方都有些小毛病。

妻子在后厅一坐下便指责丈夫无能,声如洪钟;老公往往也不甘示弱,一一细数妻子的不合作。

气氛一下子剑拔弩张起来,种种细节让张峰和卢东感觉尴尬,只好起身悄然离去。

不过赵医生却见怪不怪,他一边安抚两人,一边大笔一挥,轻轻松松就开出上千元的药方。

中药方灵活,贵有贵的开法,便宜有便宜的开法。碰上经济拮据的普通人,赵医生就拿出几套备用的便宜的方子,不会难为他们。

赵医生后来觉得再坐诊的话,影响了三人的交谈,要知道,市委书记和卢东都不是轻易会来这家中医馆,于是便与前台打了一声招呼,对外暂停坐诊。

张峰开玩笑说要拜赵医生为师:“毕竟艺多不压身嘛。”

赵医生听了就笑,接着紧抿嘴唇说我没吃过学医的苦,当年他学徒的时候,没少让祖母扇嘴巴。

“这是门手艺。”赵医生的面色突然严肃起来,“学医跟学木匠、泥瓦匠差不多,并没有高到哪里去,我才中专毕业哩。”赵医生指着墙上的锦旗,下面挂着他的医师执业证的复印件。

张峰惊讶道:“这年头,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多半都是个硕士,你一个中专生也能拿执业证?”

“那得是中医,还要师出名门,这叫绿色通道。”赵医生神秘一笑。

卢东此时插话道:“赵医生现在一门心思钻研中医了,医道也厉害了。原先他一直想做生意的。”

赵医生的祖母吴老太行医超过60年,专攻妇科不孕不育症,治好了很多人,据说早年还进过京,所以在本地乡间享有盛名,有“送子娘娘”的美誉。

作为“送子娘娘”的传承者,赵医生从小闻着中药味儿长大,对这门终身制的职业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

只是祖母名声在外,赵家不可避免地成为乡间的焦点,他又是长孙,在接班这件事上自然是责无旁贷。

更何况,无论在什么年代,在外人看来,医生这门职业好处颇多,不仅收入高,还很受人尊敬,有什么不满意的?

胳膊终究是拧不过大腿,最终,他还是如家人所愿成了一名医生。

东华市历来重商,做生意是很多人的职业选择。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比较轻,认为经商比读书更有前途。到现在仍有许多孩子高中毕业不愿去读较差的大学,早早工作、做买卖。

赵医生说他曾经创业两次,第一次是做餐饮业。

二年前,他买下了一个早餐店,稍加改造后推出港式包点。因为定位高端,价格高昂,这个创业计划很快失败,他整整亏掉了20万。

第二次是开一家男装店。他先加盟了省城的一个服装大牌子,请了4个店员,又散出去无数的优惠券,结果仍然没有撑过半年。

说到这儿,赵医生面色凝重:“在商场打过滚才知道,这玩意有多邪乎,当初有一家卖男装的,就开在我店面的边上,现在他都开出3家分店了。”

张峰与秦丰最初联手做过一些生意,深知餐饮业与服装业是最需要投资者的基本功与耐心的。

于是他说道:“男装、港式包点,新手入门的两个深坑都让你踩上了。赵医生,你可以是个优秀的医生,但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

“你当好医生就不错了,为什么想要做生意?”

“张书记,你是不知道,我在这行当算是做到头了。”赵医生恨恨地说,“镇上的人都说我风光,天天去市里坐诊,轻轻松松一年就拿几十万,但真正市里的人,谁瞧得起你?”

前几年,赵医生去中医院参加草药交流会,几个实习医生挤兑他,说他是土郎中,登不得大雅之堂。

“他姥姥的,我当了十来年的学徒才出师,开出的药方少说也有上万帖,还比不过几个乳臭未干的实习医生?”赵医生脸色涨红,有些失态,“还不如去做生意,起码众生平等,一不看学历,二不看出身。”

行医与经商,隔行如隔山,做生意虽说是为了赚钱,但生意本身也算是一门手艺,讲究全身心投入,细水长流。

二十年前,赵家在本地乡间的中医里独占鳌头。市里卫生系统的领导曾找到吴老太,提议将赵氏诊所并入卫生院,让普通医生有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但吴老太藏了拙,一口回绝。

当时,赵家的竞争者还有邻镇的陈家,同样也有传承了几十年的老牌。

之后,陈家人接受了市里领导的这份提议,从此又是拿市府津贴,又是被提拔进了市医院,一路高歌猛进,成了本地民间中医的代言人。

反而赵家渐渐没落,几个后代只在各个卫生院里小打小闹,连市医院的门都摸不到。

离这家中医馆不远,还有一家规模不小的药铺,经营中药材兼坐堂,几乎是一个完备的小医院了。

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几位专家常去那家药铺轮值,要是哪天排到名医坐堂,药铺便门庭若市,挂号的人能排到店外去,好不热闹。

赵医生说那是某田系的资产,背景雄厚。

张峰当然知道某田系,便好奇地问道:“某田人除了做男科,还开着中药店?”

赵医生解释道:“我也是听一个领导说的,八九不离十,再说了,一样都是创收,还分什么中西医?”

张峰知道,某田系一旦举起资本的大棒,在市场上便罕有敌手。

赵医生说那家药铺甚至说动了省内一家医学院,在店门口挂上了一个“中医学实践基地”的牌子。

揭牌的那天,他挤进去凑热闹,那块金漆漆的牌匾被挂到门楣上,底下便响起众人热烈的掌声。

赵医生问道:“张书记,能不能帮我们中医馆弄一个这样的牌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