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仕途红人 > 第747章被逼出来的办法

仕途红人 第747章被逼出来的办法

作者:平和心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7:0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董红宇找俞局长,俞局长也没有办法违抗县里主要领导的指示,经过争取,董红宇不仅卖了一个好的土地价格,同时还拿到了酒店的工程施工和装潢。

另外,董红宇开始建起两幢联体商住楼,一二三层为商业广场,系全县最大。由于是全县第一个商品房带电梯的,虽然价高,但还是销售红火,董红宇赚了一大笔钱。

后来,董红宇决定将自己的几个企业整合变成“红宇集团公司”。

在红宇集团成立大会上,董红宇邀请了县里的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参加,并带他们实地参观了商业广场:“我们准备把商业广场建成周边县市区域性商品批发中心。一举带动本地经济发展,解决本县产业‘空心化’,可安置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除了垄断企业外,县国有、集体企业几乎都破产了,让县里领导最恼火的就是失业问题。

失业工人常常摆摊设点地堵在县机关大门口,于是县领导就问董红宇:“对下岗失业人员给多少优惠?”

董红宇说道:“下岗失业人员进驻广场经商,一年内不收任何费用,其他人员的话,优惠半年。”

县领导赞扬道:“好!我们也按你们的优惠免些税费,再落实商务局和城管,成立市场整顿综合执法大队,把占道经营的流动商贩,还有一些路边自成集市的,统统迁进去。”

口说无凭,董红宇提出需有白纸黑字的红头文件才行。后来县里以会议纪要文件的形式,下发给有关部门。媒体也进行了大力宣传,董红宇一下声名雀起。

董红宇找到县商务局进行接洽,商务局领导却是一脸苦相:“收到文件后,我们开了统筹协商会,但大家都喊人少,更缺执法车。”

董红宇想了想,提议道:“执法车,可以由集团公司送你们一辆,增加的几名执法人员的工资由我们出,你们就负责领导和指挥。”

县商务局领导一听乐了:“看来企业才是干实事的。”

很快,县商务局就写了关于整顿本县市场的通告,开会通过后,全县进行了粘贴。

车载大喇叭在城中穿梭宣传,不时停在本县几个自由形成的集市,命令商贩限期搬迁到指定市场。

董红宇也不失时机地在其他乡镇招商,并专门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又花钱请了几个社会上有名气的混混,对本地违抗命令不愿迁入的外来商贩进行强制执行。

外来商贩没靠山,好管理,不同意的就动武砸摊。

执行第一天,就有一对卖布匹的兄弟俩想对抗,被痛打了一番后,又被公安以扰乱地方秩序为名拘留起来。很多商贩看到如此情形,便不再抵抗,纷纷迁了新的市场。

生意红火后,各种车辆过来,道路时常堵车,最终又影响了商场的生意。

董红宇因为这个事情多次找了县交通局,要求整改道路,但都是回答“马上进行,在等上级审批”,却迟迟不见动静。

见光打雷不下雨,董红宇决定“先斩后奏”,安排自己的建筑公司先上手修了周边道路,再找县交通局要钱。

结果县交通局直接推给了县里,县领导又说要研究后给答复,董红宇三番五次吃了闭门羹。

只是董红宇不气馁,再说他也有时间,只要领导在办公室,他每天都上门去“汇报工作”。

有人问董红宇:“这样领导不烦吗?会不会发脾气?”

董红宇笑了笑,无奈地说道:“拳头不打笑脸人。”

果然,虽然县领导对董红宇修路先斩后奏不满,但效果摆在那里,于是批示县交通局进行处理,只是修路建设方和施工方的所有手续都得由董红宇自己完成。

等到拼死拼活办妥了手续交到县交通局,却石沉大海。建筑经理几次去问,人家都爱答不理,还责怪我们擅自违规修路。

董红宇托人去找县交通局郭局长进行通融。郭局长不屑地说道:“董红宇不要以为有钱了就能为所欲为,不讲规矩,其实在我们眼里他一文不值。”

请托的人劝说道:“那路迟早要修,早修不仅是对商场有利,对群众交通更有利。”

郭局长说道:“这个我懂,你把话带给董红宇,我们迟早会解决。”

等了几天,董红宇见还是没有任何动静,再加上他托人调查了相关情况,知道县交通局有暗挂的建筑公司,原来是嫌董红宇抢了修路的生意。

董红宇知道后非常生气,县里领导已经批示了,修路手续也完备了,还推三阻四拖着不办理!

老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董红宇指示物管公司:“除了商场车子,设卡对新建道路上的来往车辆一律收费。”

这事儿影响非常恶劣,县交通局被县里领导点名批评后,同意审查后给钱。

董红宇叫建筑公司将工程造价在原来的基础上,高算三倍报上去。

负责审核造价的部门核算组来了三个人,董红宇请他们吃了饭,又分别发了红包,并交代办公室主任:“工作之余,看他们有什么业余爱好,你多陪他们玩玩。”

于是,一人爱打牌,办公室主任组织人陪他打牌;一人爱唱歌,办公室主任组织人陪他唱歌;一人爱找小姐,办公室主任负责轮流给他找小姐。

三人分别审了工程造价后,提了意见,建筑经理补充和完善后,最后工程费用只砍了一半多点。

董红宇用修路赚来的资金,在商场周边和城乡设立了很多广告牌。商场渐渐有了名气后,董红宇将里面的门市能卖的卖、能租的租。

董红宇的生意越做越大,这时,县里最大的国营煤矿因多年亏损,无法起死回生,开始对外实行破产拍卖。

作为发家的老本行,董红宇谙熟煤炭业务。他觉得,开发一个煤矿要干几十年,比建筑强多了。

建筑工程完了再接新项目,都要通过一番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脱颖而出”。

为了稳操胜券,董红宇下了不少功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