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仕途红人 > 第739章拆迁的闹剧

仕途红人 第739章拆迁的闹剧

作者:平和心境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7:00: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崔国波还是客气地问道:“是您孙女还是……?”

老奶奶上下打量了崔国波一会儿,拿起挂在脖子上的老人机,说道:“给,把你的号码存上去。”崔国波当然婉拒了。

“那你觉得我怎么样?我也在找结婚对象。”老人不依不饶,忽然这么说,崔国波以为遇上了疯子,赶紧抬腿快步离开,从村头走到村尾都不敢回头。

不过,边走还边被路边几位聊天的大妈“搭讪”——她们看了崔国波几眼,同样开口问道,“小伙子,有对象没?”

一起来的同事开玩笑道:“崔科,你年轻,还是很有市场的。”

崔国波白了他一眼,这名同事便转换话题说道:“崔科,我以前来过这个村庄。也曾算是宁静祥和、日子悠闲自在的。”

“这边的人很会生活,日子能对付着过,就不去找罪受,钱多钱少无所谓。每家每户都有个菜园子,河滩边上的香瓜不知是谁种的,过路的人都能随意摘了吃。”

只是如今,崔国波发现村里早已看不到任何绿色植被,到处都是黄土以及废旧家具。

虽然还住着人家,却都不像是在过日子,感觉更像是所有人合力攥住一个大筹码,找准机会下注,赢了马上就走。

原来是确定拆迁的消息和新的补偿政策一出,村民全部如梦初醒。被生活盘算了大半辈子,终于有机会挺起腰杆盘算生活了。

新的补偿方案比原先确实好多了,相关资产有补偿,即便一无所有,只要是这里的户口,按人头有一个算一个。

拆迁款下来还能低价购买安置房,大致人手一套房还略有结余。

村民不再有生命更迭、沧海桑田的伤感,先前的喜怒哀乐好像都变成了皆大欢喜,人人腰杆都挺得直直的,就算是拾荒的老人,都哼着小曲。

拆迁开始了,所有人看起来似乎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堂而皇之通过婚姻增加人头,获取更多拆迁款;平时被嫌弃的独居老人,顿时有了用武之地,在子女眼里,全都成了移动的房产。

大家都觉得,这是上面认可的、最为合法有效的一种增加收入的方式,“只要领个证就是真金白银,感情值不了几个钱,真假无所谓的。”

只要崔国波同意,就能和他们其中某个不限年纪的女性领证,拆迁款一下来,就能得到10万块钱,“在领证前,提前签好协议,没有任何纠纷,钱到就离,当天就去民政局领离婚证。”

闹剧一幕连着一幕。

林婆婆80多岁了,身体有病,腿脚不便,走不了几步就会卧床休息,守着从一而终的古老思想为亡夫守寡30多年,育有两儿一女。

儿子们都住在城里,平日只有女儿偶尔回家探望,日常都是邻居在帮衬。

原本已被儿子儿媳冷落了几十年,因着拆迁,儿孙们忽然就孝顺起来了,端茶倒水,嘘寒问暖,水果、足浴盆,大包小包地提回家。

同时还主动去给林婆婆的老伴上香从前,他们总是说自己是无神论者,没必要去走那些形式,都是让林婆婆自己去的。

过了没几天,儿子儿媳便故作懊悔,“妈,说来我们也是不孝,没有顾忌到您的感受。以前您自己没想找老伴,我们从情感上也难以接受,毕竟谁都知道你们感情好。”

林婆婆心里明白,却不作回应,儿女们便直接挑明:“给您找个老伴吧?少年夫妻老来伴,哪怕只是说说话也行,好歹有个照应,我们做子女的在外也会放心很多。”

林婆婆这才搭话:“都要死的人了,找个老头一起躺尸还是怎么的?这些年我生病,跌倒的次数都数不过来,有几次是你们送我去的医院?那时你们好像很放心。”

儿子们强忍住怒火劝说林婆婆:“就是办个手续而已,您不喜欢,人都不用来,各过各的,至少名义上您不再是一个寡妇。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多难听的话。”

林婆婆怒道:“我一个80多的老寡妇难不成还去偷人不成。各过各的,吃饱了撑的去办手续。”

其中一个媳妇生气地说道瞎:“给脸不要脸,人家父母都是为了儿女着想。你倒好,求你签个字而已,还摆臭架子。”

“只找个老伴,就能多分一套房还有几万块钱,就算你还有点用。你太自私了,老头都死了几十年了。”

林婆婆也不生气,拄起拐杖踉跄着出了门,一步一回头,见人就念叨:“是我没教好儿子,哪有脸去要求别人的女儿要讲孝道,强求了。你们得给我作证,我从来都是清白的。抚养子女成人,送老头上山,苟活至今,没有哪次亏着良心交换。”

“老不死的才能理解不中用的,眼睛哭瞎了都无济于事,现在的人目空一切,寿料(棺材)备在楼上,遗照都框好了,还要把脸涂成一个猴子屁股,穿着花袄子去拍结婚照……”

当然,也并非所有老人都有林婆婆那般硬气,受得了辱骂,也熬不住道德绑架。

左耳进右耳出的,又经不住哭哭啼啼,最后全成了子女的提线木偶,连哄带骗,都得拉上台面。只要是鳏夫和寡妇,不论年纪多大,都在拉人结婚,未婚男女就更别说了。

88岁的彭爷爷硬是被儿子背去了民政局,与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办了一张结婚证。

张峰听到这里,心里又是一番感慨,小说里写的东西,也比不上生活中的脑洞大开。

有一个“钉子户”的儿子是市政府某科的科长,他要价很高,又四处找熟人给征拆办的人打招呼。

这户人家附近的居民知道情况后,都眼巴巴地盯着:一旦给了这户超出政策的补偿,他们就会要求同等对待。

遇到这种情况,有些领导肯定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做个好好先生,偷偷给这个科长家一点其他名义的补偿。

让崔国波心里佩服的是,征拆办主任并没有同意这样做:“同样的政策,别人能签,为什么他不能签?不给他吃点亏,别人就以为我们是‘看人下菜,柿子捡软的捏’。”

征拆办主任当然有他的处理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