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 > 第七百一十二章 心是真黑,招是真高

王子安点了点头,很是,满意李世民的反应。

“河湟稳固,后续才可徐徐图之——”

说着,他又在伏俟城相对的地方画了一个圈。

“到时候,我们可以在鄯善这个地方,也设立一座城镇,和伏俟城遥相呼应……”

李世民、长孙无忌和唐俭三人,忍不住相互对视一眼,看向王子安的眼神,就已经有了几分审视。

王子安假装没看到他们的反应。

伏俟城在东,而鄯善在西,对吐蕃已经形成了掎角之势,再加上他刚刚提出的,要在河湟地区施行军屯的建议,自己的意图几乎已经是图穷匕见了,真要是以为三个人还不明白自,那就不是他们傻,而是自己傻了。

“吐蕃酷寒之地,易守难攻……”

唐俭目光之中就已经多了几分审视和慎重。

王子安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乐呵呵道。

“看不出来,老唐,你还有这种见识——要不我回头帮你推荐一下,去兵部那边谋个差事,省得天天跟着你们家掌柜的做牛做马,还没什么前途……”

唐俭干笑。

“侯爷谬赞,干不了,干不了,以我的能力,也就是勉勉强强能给我们家东家当个小小的掌柜……”

王子安颇为遗憾地啧了声,然后收回目光,很是认真地道。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他记得很是清楚,安史之乱后,吐蕃趁大唐虚弱之际,接连蚕食河西走廊十余州,吐蕃大将达扎路恭,也就是汉史中的马重英,更是率领二十万大军,从青海湖东进,直接突破无人防守的陇山关隘,杀入长安。

整整十五日,长安城血流成河,十室九空,创下了长安首次被外族攻占的屈辱史。

王子安一直以为,之所以会有后世那场灾难,跟眼前的这位大唐天可汗对吐蕃的扶植绥靖有关。大量知识和技术人员的援助,让吐蕃的实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当然,从后世眼光看,那也只是民族融合历史上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但如果能够避免,为什么不呢?

“这就是你之所以要求那几块地盘的原因?”

李世民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的这个女婿,王子安很是坦然地点了点头。

“现在看,我要的这几处,兵凶战危,但只要朝廷能一战而定,此三处,定然能成为吐谷浑地区与吐蕃之间的枢纽,价值不可估量,不出三年,我们的投入便能翻倍收回……”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语气有些说不出来的味道。

“……所以,你才没有让你那两个宝贝徒弟参与这次的西征,反而提前去了蜀中……”

王子安一听,顿时乐了。

还凑上去,一脸赞赏地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

“厉害了啊,不愧是我的岳父大人,你这眼光见识,真的,我看去当个兵部尚书也差不多合格了——国有遗贤啊,当今陛下不用你,是他有眼无珠,不识人才……”

李世民:……

憋了半天,才没好气地扒拉开这狗东西的爪子。

“你想得倒是挺美,但钱呢,钱呢?现在百废待兴,国库早就空了,更别说吐蕃易守难攻,我们这些出身中原的将士去了,别说作战,光一个冷瘴症就足以让兵力折损大半……”

李世民似笑非笑。

“还是说我们的长安侯,不仅又有钱了,准备资助朝廷拿下吐蕃,还有解决冷瘴症的锦囊妙计?”

说着,起身,学着王子安刚才的样子,凑过去伸手拍了拍王子安的肩膀。

“厉害了啊,我的女婿大人,你这能力,我看当个无所事事的县公有点屈才,要不要本岳父推荐你去当个兵部尚书试试……”

王子安:……

“不要害我——”

王子安笑着把他爪子打开。

“冷瘴症又不是什么绝症,只不是中原人不适应高原气候罢了,只需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寻常人一般三五日就能不药而愈……”

他也没办法给他们科普低压低氧的问题,只能尽量用他们能听懂的话来解释。

李世民三人闻言,不由眼睛一亮,不过旋即李世民便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懒洋洋地重新坐了回去。

“没钱,我知道的,朝廷的国库比我这张脸都干净——就算是陛下真的有拿下吐蕃的想法,他也没钱——打吐谷浑的钱都是我们几个凑的……”

唐俭也不由挠头。

这事他清楚,这一年,为了钱的事,他左右腾挪,累得连新娶的小妾都没心情搭理了。朝廷是真没钱,哪怕陛下时不时就能从王子安这里“借”点,也能跟着王子安赚点,但大唐开支也多啊,入不敷出,真是不够用啊。

王子安见状,不由乐呵呵地坐下来。

“国库是没钱,但是百姓有啊……”

李世民:……

唐俭不由苦笑。

“可不敢这么说,传出去会被人戳脊梁骨,国家税赋岂是乱加着玩的?百姓本来就已经过得很不容易了,稍有不慎,就会动摇大唐根基……”

相比唐俭,跟王子安打交道比较多的长孙无忌就谨慎多了。他摆了摆手,制止了还要再说的唐俭,试探着道。

“稍安勿躁,长安县公,乃是宰辅之才,怎么可能会出这么馊的主意……”

王子安一听,顿时大乐,上前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

“不错,不错,还是长孙管事懂我……”

见这狗东西果然有后话,李世民和唐俭顿时就来了精神。唐俭甚至很是狗腿地过去,亲自给他捶肩。

“长安县公,请指教……”

王子安任凭他作妖,老神在在地推了推茶杯,李世民一看这狗东西摆谱,就知道估计是真有戏,赶紧提起来熟练地满上。

“来,贤婿,请喝茶……”

王子安这才慢悠悠地道。

“加税自然是不能加税的,但没说不能借啊……”

李世民的笑脸顿时僵在脸上,肉眼可见地黑了下来。

这事他不是没干过,当初天下大旱,他派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向五姓七望筹集粮食赈灾,结果就连陇西李家,也只不过是借给了他两万斤。太原王氏更是趁机提出“以粮为聘礼,不立字据”的要求,简直是把他这位皇帝的脸搁地上踩。

“这就是你出的主意?”

李世民脸色不善地看着他,甚至想抢过茶杯泼这狗贼一脸。王子安知道不能再逗了,再逗这老东西恐怕真的得翻脸。

这才放下茶杯,端着起脸色,蘸着桌面上的茶水,轻轻地写下两个大字。

“国债——”

李世民不由眉头微蹙,一脸的不解。

“这跟你刚才说的借钱有何区别?”

“区别大了,你之前的借钱,你就只是凭借你这张脸,空口白牙地从我这里骗钱——但我说的国债不一样啊,那是以朝廷的名义对外发行国债,向购买国债者,按年按月支付利息……”

长孙无忌都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

“那跟把钱存在钱庄有什么区别?而且还不担心朝廷把钱给黑掉……”

唐俭也不由连连点了点头,在一旁捧哏。

“对啊,有什么区别……”

王子安不由嘿嘿一笑。

“区别大了——”

说到这里,他老神在在地竖起一根手指。

“首先,百姓购买国债的收益,一定要大于钱庄的利息,其次国债的凭据,要货物化,能流通……”

李世民有些茫然地看着王子安,他觉得自己听懂了,但好像又没听懂。他不由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唐俭,唐俭顿时心领神会。

“国债的收益,一定要大于钱庄,这个我能明白,可你说的国债凭据货物化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来讲,国债不能跟寻常的借据一样,不论多少,就简单粗暴的给一张借据,而是要按照金额数目,统一印制,比如以百钱,千钱,万钱为单位,分别印制,分别出售,而且允许收购国债的百姓之间相互交易……”

李世民、唐俭和长孙无忌三人,都是大唐顶尖的人杰,瞬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这不就是钱票嘛!”

长孙无忌忍不住一拍大腿。

“而且是不需要锚定物的钱票!”

“孺子可教也——”

王子安说着,还毫不吝啬地给他递了一道赞赏的目光。

长孙无忌:……

虽然这狗东西这话说得很可恶,但心里反而有点小兴奋怎么办?

李世民琢磨了一会,慢慢地回过味来。

“百姓要是不信任朝廷怎么办……”

身为大唐的皇帝,他可太清楚底下那些官员的嘴脸,也太清楚大唐这些底层百姓的心思了,总之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底层老百姓对朝廷以及朝廷的官员,甚至是他这位皇帝陛下都缺乏足够的信任。

你以为轻飘飘的写张单据,老百姓就真敢相信朝廷会还钱啊?

王子安闻言,不由鄙夷地瞥了他一眼。

“自然是找人担保啊,私人借钱,还得找个人担保呢,更何况朝廷这么大规模的发行国债……”

“你是说——钱庄?”

唐俭闻言,瞬间眼睛一亮,身子都不由弯了几分。

“不错,若是朝廷愿意,我们钱庄可以为朝廷担保,按月准时如数发放利息——而作为回报,朝廷也必须把每年的税收都存入各地钱庄……”

李世民闻言,不由沉吟不语,长孙无忌狭长的眸子中则闪过一丝危险的光芒。

“这岂不是太阿倒持,把朝廷的命脉交付到了钱庄的手上……”

看着神情紧张,已经险些忘记了自己“长孙管事”身份的长孙无忌。王子安不由心中暗暗点头,真不愧是被李世民推崇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的顶级谋臣。

瞬间就把握住了事情的关键。

不过,他还是似笑非笑地瞥了他一眼。

“你怕不是忘了谁才是这钱庄背后最大的股东……”

王子安此言一出,李世民的脸色才渐渐缓和过来。对啊,朕才是这钱庄最大的股东啊,朕对这钱庄一眼而定!

想到这里,腰杆顿时就直了。

“不错,此事大有可为,朕——真的,我这就进宫去给陛下进言……”

说到这里,他还故意调戏王子安。

“贤婿,要不你亲自去……”

王子安没好气地摆了摆手。

“去去去,休要害我……”

李世民见状,不由哈哈大笑。

“这可是你说的啊,到时候休要说我这个当岳父的抢你的功劳……”

见此情景,唐俭和长孙无忌都忍不住抬头看天。

……

李世民破天荒地没留下吃饭,便带着人匆匆地走了,不过,临走之时,顺手端走了那一盘用冰水镇过的西瓜。

王子安:……

贼不走空是吧!

等他回过目光,发现唐俭和长孙无忌几乎不约而同地把手伸向桌上的茶碗,只能默默地收回目光。

算了,我看不见!

哪怕因为他的缘故,世面上的琉璃价格大跌,但王子安非精品不用,第一等的琉璃,都是优先供给长安侯府。

故而出自长安侯府的琉璃制品,依然冠绝长安,千金难求。

不过,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

这群老家伙,无论谁来,都喜欢随手牵个羊。这都几乎成了长安城内上层圈子里公开的雅趣了——

你都没从长安侯府偷过东西,你算什么上层人士……

……

李世民的行动,比王子安想象的更快。

当天下午,这货就放下其他政务,带着自己的左右仆射、民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又重新杀了过来。

“子安,陛下听闻你的国债之策,极为重视,特意让我带着两位宰辅亲自过来向你请教……”

李世民乐呵呵地跟王子安打着招呼。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笑着过来跟王子安见礼,王子安懒得管李世民那些自欺欺人的小把戏,笑着还礼,请两人坐下。房玄龄和杜如晦简单地寒暄了两句,便很快把话题扯到了国债上来。

前世王子安虽然不是做金融的,也不知道国债到底详细的操作思路,只能根据后世网络上的一些信息,简单地说一说。

但就算是如此,也足以让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听得连连点头,只觉得茅塞顿开。太阳底下,根本没什么新鲜事,对于他们这种层次的人才来讲,只需要一点信息,他们就能触类旁通,开发出许多新鲜的玩法来。

比如,针对天下百姓对朝廷信任足的状况,他们研究来,研究去,竟然另辟蹊径,想出一套限购惜售的政策。先出一部分国债,但是不公开发售,只限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和皇室宗亲,才能购买。

经过这么一包装,国债反而变成了朝廷对高级官员和皇室宗亲的一众福利补贴!

成了其他人只能仰望的存在。

得不到的才是好东西……

这群狗东西,难怪都能成为青史留名的一代人杰,真是把人心人性研究透了啊。这国债,在大唐直接推出来,或许还真没人鸟,但要是人家弄出来,不让你买……

就连坐在一边的王子安,都不得不给他们竖一个大拇指。

是真高啊!

……

数日之后,大唐国债就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跟以往的政策截然相反,没有宣传,没有发动,就连一向对朝廷政令极为敏感的《大唐晚报》都破天荒地没有报道。

但诡异之处就在这里,这项政策明明没有大张旗鼓的动员,却偏偏如寂静的湖面中投入的一颗石子,在长安城中荡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而且,这涟漪不仅没有逐渐平息的意思,反而越涌越大,渐渐有了滔天的气势。一直到终于有一位御史站了出来。

在朝廷上,义正词严地向李世民直言进谏。

“正值国库空虚,百废待兴之际,朝中衮衮诸公不殚精竭虑,与朝廷共克时艰,已属失职,为何还要巧立名目,以谋私利?此举置大唐于何地,置陛下于何地,置天下苍生于何地?”

声音振聋发聩,满朝寂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