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2025重生之我做上海商铺中介 > 第7章 。我陈动的儿子最棒了

腊月里的陈家村寒风刺骨,陈明蜷缩在灶台边就着微弱的火光写作业。他的手指冻得通红,时不时要停下来呵口热气。土坯房的缝隙里钻进来的冷风把油灯吹得忽明忽暗,墙上的影子跟着摇晃,像一群张牙舞爪的怪物。

\"明明,把这个垫在膝盖上。\"母亲张秀英一瘸一拐地走过来,把一件旧棉袄叠好放在他腿下。她的左腿因为小儿麻痹症使不上力,冬天更是疼得厉害,但此刻她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刚才李老师捎话来,说你又考了年级第一。\"

陈明抬起头,看见母亲眼里闪烁的光芒,比灶膛里的火还亮。他点点头,继续低头写作业,心里却像揣了个小太阳。他知道,明天这张新奖状又会出现在堂屋那面贴满奖状的墙上,成为这个家最值钱的装饰。

那面墙原本是土坯房最难看的一面,墙皮剥落,裂缝纵横。但现在,它成了陈家最骄傲的地方——从陈明一年级第一张奖状开始,六年下来已经贴了二十多张。每次有客人来,父亲陈动总会\"不经意\"地把人引到那面墙前,然后假装淡定地说:\"小孩子瞎考的,没什么。\"

但实际上,每一张奖状都是这个家庭的血泪结晶。

陈明记得自己拿第一张奖状时的情景。那是小学一年级期中考试,他语文数学都考了百分。放学时,班主任李老师特意把他送到村口,还摸了摸他的头说:\"陈明啊,你是块读书的料,要加油。\"

那天他一路小跑回家,奖状在书包里哗啦作响。刚进院子就看见父亲在劈柴,他迫不及待地掏出奖状:\"爹,我考了双百!\"

陈动放下斧头,粗糙的大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才接过那张薄薄的纸。他的手指轻轻抚过上面的字迹,突然转身进了屋。陈明跟进去,发现父亲正用袖子抹眼睛。

\"爹?\"

\"风大,迷眼了。\"陈动清了清嗓子,从柜子里找出半瓶浆糊,把奖状端端正正地贴在堂屋最显眼的墙上,退后两步看了看,又上前调整了一下位置,\"以后就贴这儿。\"

那天晚上,陈动多炒了个鸡蛋,还破例倒了半杯地瓜烧。他喝得满脸通红,对妻子说:\"秀英,咱家明明有出息!\"

第二天是赶集日,张秀英特意换上了最体面的衣服——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带着陈明去集市。她逢人就打招呼,然后\"不经意\"地提起:\"我家明明啊,考试拿了双百,老师都夸他聪明。\"说着就从怀里掏出那张折得整整齐齐的奖状给人看。

\"哟,秀英啊,小孩子考试算什么本事,长大了能挣钱才是真的。\"卖豆腐的王婶撇撇嘴,转头就对旁边的人说,\"穷人家孩子除了读书还能干啥?\"

张秀英脸上的笑容僵了僵,但很快又挺直了腰杆:\"读书才有出路,我们明明将来要考大学的。\"

\"大学?\"王婶夸张地笑起来,\"就你们家那条件?别做梦了!\"

回家的路上,陈明拉着母亲的手,感觉到她在微微发抖。他知道那不是因为天冷。

\"娘,别听他们胡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陈明仰起小脸认真地说。

张秀英蹲下来紧紧抱住儿子,眼泪落在他的衣领上:\"明明,你一定要争气,给爹娘长脸。\"

从那天起,陈明学习更加刻苦了。家里买不起练习本,他就在废旧日历背面写字;没有台灯,他就天不亮起床借着晨光读书;冬天教室里冷得像冰窖,他的手冻得开裂流血,却从不落下一次作业。

二年级期末考试,陈明又拿了第一。这次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他,还奖励了一个新书包。陈动特意请了半天假来参加家长会,坐在最后一排,腰杆挺得笔直。当校长念到陈明名字时,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男人突然鼓起掌来,引得周围家长纷纷侧目。

散会后,陈动在校门口等儿子。陈明背着新书包跑出来,看见父亲正和几个家长说话。

\"老陈啊,你儿子真给你长脸。\"一个穿着体面的男人拍着陈动的肩膀。

陈动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小孩子瞎用功,没什么。\"

但那人接下来的话让笑容凝固在陈动脸上:\"不过啊,现在学习好不代表什么。我表哥在县里当科长,他说现在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何况咱们农村孩子?你家条件这样,不如早点让孩子学门手艺实在。\"

回家的路上,父子俩都没说话。快到家时,陈动突然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五块钱。

\"明明,这是爹给你存的买书钱。你想要什么书,爹给你买。\"

陈明看着父亲龟裂的手掌和那皱巴巴的五块钱,鼻子一酸。他知道这是父亲搬了多少块砖、流了多少汗才攒下的。

\"爹,我用不着新书,李老师说可以借给我看。\"

陈动摇摇头,硬是把钱塞进儿子口袋:\"买,咱不能老借别人的。爹没文化,但不能亏了你。\"

那天晚上,陈明听见父母在里屋低声争吵。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医生说你这腰不能再干重活了,明天别去砖厂了!\"

\"不去哪来的钱?\"父亲的声音沙哑,\"明明这么争气,咱不能拖他后腿。\"

\"可你要是垮了,我们娘俩怎么办?\"

沉默良久,父亲叹了口气:\"再撑两年,等明明上初中住校了,我就轻松些。\"

陈明把脸埋在被子里,眼泪浸湿了枕头。他在心里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让父母失望。

三年级时,陈明参加了全县小学生数学竞赛,拿了二等奖。这次不仅发了奖状,还有一个印着\"奖\"字的笔记本和一支钢笔。颁奖典礼在县教育局举行,陈动借了邻居家的自行车,天没亮就带着儿子往县城赶。

六十里山路,陈动骑了三个小时。到了教育局门口,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却顾不上休息,忙着给儿子整理衣领:\"明明,一会儿上台别紧张,爹在下面看着你呢。\"

当陈明站在领奖台上,从领导手里接过奖品时,他看见最后一排的父亲站了起来,拼命鼓掌,眼里闪着泪光。那一刻,陈明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回家的路上,陈动把奖品用红布包好,绑在自行车前杠上,逢人就打招呼:\"去县城参加了个比赛,小孩子瞎玩的,拿了个小奖。\"

很快,陈明得奖的消息传遍了全村。有人真心祝贺,更多的人则酸溜溜地说风凉话。

\"县里的比赛算什么?有本事去省里比啊!\"

\"现在得意太早,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老陈家祖坟冒青烟了?可惜啊,冒错了方向。\"

这些话传到陈动耳朵里,他只是笑笑,转头对儿子说:\"明明,别人越是这样说,你越要争气。\"

小升初考试,陈明以全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县重点初中。发榜那天,陈动买了挂鞭炮在院子里放,惹得邻居都来看热闹。

\"老陈,至于吗?不就是个初中。\"村支书的儿子叼着烟,阴阳怪气地说。

陈动不理会,把儿子的录取通知书小心翼翼地装进早就准备好的玻璃相框,挂在奖状墙的正中央:\"至于,怎么不至于?这是我陈动的儿子考的!\"

初中开学前,陈动带着儿子去了趟镇上,给他买了身新衣服和一个帆布书包,花了将近一百块钱。这对他们家来说是一笔巨款,但陈动掏钱时眼睛都没眨一下。

\"爹,太贵了,我不要新的。\"陈明看着父亲数钱时颤抖的手,心里难受极了。

\"胡说!\"陈动板起脸,\"去县里读书不能让人看不起。记住,咱人穷志不短。\"

开学那天,陈动借了辆拖拉机送儿子去学校。看着儿子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走进校门的背影,这个饱经风霜的农村汉子蹲在马路边哭得像个孩子。

初中生活比小学艰苦得多。陈明住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为了省车费,他经常走三十里山路回家。学校的伙食费对陈家来说是个沉重负担,陈动不得不去更远的建筑工地打工,而张秀英则接了些缝补的活计,常常做到深夜。

但陈明的成绩一如既往地优秀。每次月考后,他都会把成绩单和奖状仔细收好,周末带回家。而陈动总会第一时间把新奖状贴在墙上,然后站在那儿看很久,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

初二那年冬天,陈明参加全省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被邀请去省城领奖。这是陈家第一个走出县城的人,消息传开后,村里炸开了锅。

\"听说老陈家的儿子要去省城了!\"

\"真的假的?就他们家那穷酸样?\"

\"骗你干啥,我闺女跟他一个学校,说校长亲自宣布的。\"

陈动听到这些议论,腰杆挺得更直了。他去信用社贷了五百块钱,给儿子买了身西装和一双皮鞋。

\"爹,用不着这么好的衣服。\"陈明试穿时手足无措,生怕弄皱了新衣服。

\"怎么用不着?\"陈动帮儿子整理领子,\"我儿子去省城,不能让人小瞧了。\"

出发前一晚,张秀英把儿子的衣服一件件熨平,又煮了十个鸡蛋塞进他的背包:\"路上吃,别饿着。\"

第二天一早,全村人都来看热闹。陈明穿着笔挺的西装,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上了去县城的早班车。陈动站在车窗外,最后叮嘱道:\"明明,到了省城别怕,你比谁都强。\"

汽车开动时,陈明透过车窗看见父亲追着车跑了几步,然后停下来,用手抹了把脸。他知道,那是父亲在哭。

从省城领奖回来后,陈明成了小名人。县电视台来学校采访,校长亲自接见,连乡长都来陈家慰问。那段时间,陈家门庭若市,连多年不走动的亲戚都上门道贺。

但好景不长,随着热度消退,那些闲言碎语又回来了,而且变本加厉。

\"听说省城的比赛花了不少钱打点呢!\"

\"老陈家为了面子真是拼了。\"

\"等着瞧吧,这种孩子最容易伤仲永了。\"

最恶毒的话来自陈明的大伯陈财。一次家族聚会上,他喝多了酒,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动子,别怪哥说话难听。你家那小子再能学,将来还不是给人打工的命?我们家小强虽然学习不咋地,但人家在镇上开了店,一年挣好几万呢!\"

陈动气得浑身发抖,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倒是陈明站了起来,直视着大伯的眼睛:\"大伯,我会考上最好的大学,让爹娘过上好日子。您等着看吧。\"

宴席不欢而散。回家的路上,陈动突然在田埂上蹲下,捂着脸痛哭失声。陈明从没见过父亲这样,吓得不知所措。

\"爹...别听大伯胡说...\"

陈动抬起头,脸上泪水纵横:\"明明,爹不是难过,是高兴啊!我儿子有骨气,比爹强!\"

那天晚上,陈明在日记本上写下:\"我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让所有看不起我们的人闭嘴。为了爹娘,为了这面奖状墙,我必须成功。\"

初三毕业,陈明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入了省重点高中。当录取通知书送到陈家时,陈动又一次在院子里放了鞭炮,而这一次,来看热闹的村民中,再没有人说风凉话了。

他们只是沉默地看着那面贴满奖状的墙,以及墙上新添的那张闪着金光的录取通知书,眼神复杂得难以满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